谢邀
意味着房地产税试点可能暂时宣告破产了。
这个口径看上去挺丧气,说是今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在民众看来是挺没劲的。
但实际更没劲的东西往往就隐藏在话术背后。
比起“今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范围”,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你说不扩大,那现有的试点城市有哪些呢?
按照之前传闻和放风出来的口径来讲,这波是准备搞出至少10个房地产税试点城市的。
是在这些基础上不再扩张呢?
不好意思,恐怕这个基础只是指的是上海和重庆。
房地产税改革直接熄火了。
就差直接告诉大家了:
别说在十个试点城市上扩张了,就连已经谈好的这些试点城市也没戏了。
房地产税嘛,先缓一缓。
有上海和重庆在这里打个样子就行了,不要动不动想整个大新闻,搞点什么不合时宜的房地产税。
不客气地说一句:
如果这是集体决策后的口径表述,房地产税进行工作最少直接倒退了五年。
推行不下去了。
只要有点社会经验的小伙伴都清楚一件事,要是领导给的工作是实实在在能带来好处的,那效率是肯定高的。
房地产市场的鼓励政策属于这种范畴。
但要是领导给的是得罪人的活,那就再看看了。
即使领导压的紧可能都没有人愿意去改,更何况是领导自身思想都开始动摇、不再坚定了呢?
甭说了,有样学样吧还是。
说句略悲观的话吧。
我们现在轰轰烈烈搞的房地产税试点工作现在看下来还没有10年前的力度来得强烈。
那时的我们
好歹还走到了两个试点城市阶段。
现在的我们
一无所有
信号就是全面维稳:为了经济稳定需要房地产市场稳定,需要房地产这个行业贡献GDP、创造税收和就业,地方政府也的还要继续靠卖地苟活。
这也算是财政部交的今天刘鹤总理布置的作业吧。
房产税的出台肯定会形成抛售压力,哪些手握多套房的人会获利离场,同时降低房产的投资属性,会进一步恶化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结构,那么房价会进一步下降,房价大幅度下降对于开发商和地方政府都是灾难。
反正我只有一套房,希望房地产税早点开征,就算是首套房也普征我也愿意。
特别是盘点了国外房地产税的征收经验就更加期待我们国家的房地产税,这不光是一种房价调控工具,更是社会公平和贫富调整工具。
只是希望公平和正义可以迟到,但是不会缺席吧。
财政部去年发布试点消息。
导致全国土地出让金大幅度下降,各地财政都出问题。
人行卡了半年二手房贷款额度,导致一手房没人敢买。
现在刘鹤开会要追责了,这又往回收。
今年不试点,明年试点就敢买了?
“房地产税真的太好用辣,不能这么早拿出来,要不然又赚不了土地出让金”
工具在手,天下我有。
读《毛选》的时候都知道要实事求是,到了具体的问题情绪就上来了?认死理了?
俄乌都开战了,美帝都加息了,疫情又有点卷土重来的意思,把政策灵活调整点,积极应对变化,这才是负责任的态度,是做事实的表现,到了某些人的嘴里就是这不对那不对了?
今年会难,但是官方手里的牌很多,除了避免被波及到以外,对自己对官方都要有点信心,这么多年的实力摆在这里的,那次比别的国家差了,尤其是比漂亮国差了?
思考这个问题的切入点个人觉得应该在房地产的金融属性上。
房地产价格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居住属性,另一部分为金融属性,居住属性比较好理解,可以从租金中反推这部分的价格,你自己住自己的房子其实就是在租自己的房子住。另一个是金融投资属性,典型的特点是买涨不买跌,凭什么愿意拿出储蓄和加杠杆的抢着买居住属性之外的资产呢?当然是期待未来有人从自己手上以更高的价格买走。
如果投资和接盘仅仅是自有资金,那么就没多大风险,就好比投资股市的散户加杠杆的毕竟是少数,亏完也未必见得能产生多大的影响,但问题是不管是投资还是接盘都是加了大量的明面和隐性杠杆,有银行贷款,亲朋借贷,可能还有消费贷当首付来用,谁都不知道里面有多大的杠杆,但金融属性总是要变现的,一般是按一定的比例变现,这就是所谓的流量部分,存量部分对于自己资产价格的预估就是依赖流通部分的价格作为参考的。这种游戏一般是自上而下的传导,早投资的群体期待后来者接盘,而后来者多是资源积累较少的群体,那么就需要举更多的债才能接盘,虽说30%首付,但加上隐性杠杆,20%甚至更低都是有可能的,直至连5倍杠杆都凑不齐的人被吃完,没下家了就玩不下去了,地方财税就会出问题,此外,金融属性没了预期,抛售恐慌就不远了。
那么维持这种击鼓传花和金融属性,地方都在尝试和试探宏观政策的底线,比如货币化棚改、降低首付比例,让更高风险的群体加入到这个游戏中,加5倍、10倍的杠杆来维持击鼓传花的游戏不破裂,有网友形象的称为绝户网,如果考虑到隐性杠杆,这里面的风险可想而知,导致这种游戏明显进入了明斯基时刻的最终阶段,即把所有环节的风险转移到更低抗风险能力的群体,加上社会福利和可支配收入的差异,非常像我国版的次贷危机。
这两年所有的政策都指向了一个字“稳”,降房地产的金融属性,有利于去杠杆和降低风险向中下层传递,但会遇到另外一个问题,投资者看重的是金融属性,靠的就是后来者负更多债接盘,不让继续就是抛售恐慌,资产价格就是这样,平时好好地,一旦抛售比例超过某个阈值,是不可能还能保障价格的,和挤兑有点像,市场能承担5%、10%还是15%的变现而价格不崩盘呢?几乎所有资产泡沫破裂的直接原因就是抛售恐慌,像不像走钢丝,向左不行,向右也不行。地方也担心,房地产税的初衷是取代土地财政维持债务稳定,但现在看来不太敢赌,谁都没想到疫情能持续三年之久还没有一点向好的迹象,担心抛售恐慌出来以后,土地出让金没有了、房地产税也没收上来,还要处理一堆暴雷烂摊子。
到这里读者应该就能猜到这个发言推出的原因,今年经济面临“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放缓”的大环境,稳字就限制了几乎所有激进的政策,房地产税对于金融属性打击很大,很多人说房地产税会增加房租,其实是把房子的金融属性和居住属性混为一谈,房租只取决于供需关系和当地的薪资就业情况,而投资者看重的是金融属性,就好比股市投资失败了你要找谁给你补贴呢?房地产税和一些货币政策我们可以看成是走钢丝的配重,要保证稳定,向左继续信贷扩张中下层信贷违约会掉下去,向右打击金融属性引起抛售恐慌也会掉下去,只能拿这些筹码左右配平,所以读者看到的就是收紧和宽松交替出现,房地产税推行和暂缓也交替出现。
最后,动用这么多宏观资源也仅仅是为了维持金融属性不崩盘,可想而知里面的风险,理想的情况就是把投资类的房产锁死在现在的投资者手里,每年都跑不赢通胀,维持5~10年,这些群体好好还贷,风险基本就没有多少了。现在经济下行严重,黑天鹅乱飞,谁都不能保证走钢丝的时候哪次左右两边配重就超承载能力了,至少现在来看,70城中跑不赢大额存单的已经占大多数,跑不赢贷款利率的更多,省会下跌的都不少了,小城市的情况预计不会比人口流入的中大型城市好,就看房地产信仰维持持有意愿能扛到什么时候。
意料之中的事情。
大凡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只有可能减税降息,从没听说过还敢加税加息的。
真以为经济不会死给你看?
当然,你要说1~2月份经济数字很好……
那我只能说“也许这就是数字经济吧”。
加油,再熬些年,就出来一批能拿出14个钱包的了。
但是有个问题。
如果他能拿出14个钱包……他为啥不移民呢?
1.房地产税真的能降房价。
2.房地产税的决定者和多套房的持有者高度重合。
3.房地产税真的能开始收。
为什么在已知1和2的情况下,很多人还持对3抱有幻想呢?
毕竟房地产也是实业。
继续发展房地产,等于以实业立国,没毛病。
至于金融属性,杠杆什么的就不要在乎了。
这也标志着上层认清现实,彻底躺平。
不是说好不躺平的嘛?
明知道房地产是drug,以前想戒,现在戒断半年发现戒断反应太强了,自己扛不住,还是复吸吧。我们放弃挣扎,从icu拖回家。
下面静待房价继续涨,继续卖地,生育率降到0.5,然后烟花爆竹。
能润就润吧,上面都没辙了,韭菜还有什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