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股市运行规律来说,涨涨跌跌才是常态,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也不会只跌不涨。
涨多了,自然就会跌。
跌多了,自然也会涨。
在这样的起起落落里,形成了波浪式的周期规律,是投资者可以从中赚取价差获利的最有效途径。
这也是我仍然坚定看空的主要原因。
所以单单只看6月11日的单日暴跌,最根源是过去两个多月美股涨太多了,像纳斯达克直接把3月份暴跌30%的跌幅给全部收回去,还创历史新高。
在整个反弹过程中,还基本是单边上涨的斜45度走势,中间基本都不带一个日线级别的回调。
过去两个多月的持续上涨积累了巨大的获利盘,跌才是正常的,不跌反而才奇怪。
不过,如果我们不是只看今天的美股单日暴跌。
而是把目光放更长远一点,看美股会不会出现我年初预计的6/7月份的至暗时刻,也就是这次的暴跌只是短线单日行为,还是长线持续的下跌周期。
那么就要从更深层次去分析这个问题。
其实根源还在于,当前全球资产泡沫化太过于严重,这使得在叠加经济衰退周期后,很容易出现流动性陷阱,进而导致流动性危机。
在美联储过去2个月印钞3万亿美元的情况下,其实当前世界各国普遍仍然存在美元的流动性风险。
我在本周二有对此做一个分析,这里再贴一下。
(1)什么是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陷阱,简单理解起来就是说,当利率降低0利率的时候,人们基于“流动性偏好”,只愿意持有现金或者储蓄,而不愿意把钱拿出来投资,也不愿意去进行超出正常需要的消费。
这使得当流动性陷阱发生的时候,不管央行印多少钱出来,放多少水,市场的钱总还是不够的。
因为央行印出来的钱,大部分都被流向了无底黑洞,而不能扩大国民总支出。
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当流动性陷阱发生的时候,央行的货币政策就会失效。
因为不管怎么降息和放水,市场的钱总是会不够。
这实际上就是3月份全球资产暴跌的元凶。
而由于发生流动性陷阱的时候,往往伴随着经济衰退的滞胀周期。
这就使得人们更愿意持有现金,而不是去盲目投资,或者购买债券。
当现金为王的理念深入人心之后,流动性陷阱就会发生,央行不管印再多钱,都会被居民储蓄起来,从而形成资金黑洞。
而从3月份的流动性陷阱发生之后,实际上当前世界经济并没有摆脱流动性陷阱的阴影。
虽然美股因为美联储无限印钞,而收复大部分失地,也迫使很多人放弃现金为王的理念,冲入美股里参与泡沫炒作。
但问题是,泡沫总归有破灭的时候,当经济衰退已经确定性来临的时候,美股再次崩盘是难以避免的。
这意味着当下次美股崩盘的时候,流动性陷阱仍然还是会发生。
这主要是因为,当前世界经济存在着流动性陷阱的最主要3个特征:
1、宏观经济已经陷入萧条之中,进入到了一个经济衰退周期。
今天美国已经正式宣布美国经济进入到衰退周期,结束了美国历史上最长的经济增长期。
2、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的央行基本都进入到了0利率时代,利率已经降无可降,即使降为负利率,也没有任何作用。
3、货币的需求弹性趋近无限大。
这是流动性陷阱的三个标志,基本上也是当前世界经济的一个现况。
所以,我们当前实际上已经处于流动性陷阱里。
并且正处于一个“滞胀周期”里。
不是通缩、也不是通胀,而是滞胀。
(2)流动性陷阱叠加泡沫危机
当前世界经济,不单单处于滞胀周期和流动性陷阱。
更是叠加了无数资产泡沫。
我之前跟大家分析过,资产泡沫,可以通过少量货币通过对敲炒作的方式炒起来。
但当经济衰退周期到来的时候,持有资产的人会增加抛售资产的欲望。
这使得看似繁荣的资产泡沫,在面对抛售潮的时候,就会像镜花水月一样被无情的击破。
并且这样的泡沫被戳破的时候,会因为流动性陷阱的存在,而被加倍放大威力。
我之前也跟大家举例过。
一只股票,假设市值有100亿美元。
在经济繁荣的时候,这支股票的大部分股东,都不愿意抛售股票,坚定长线持股,来吃企业红利。
这使得这支股票虽然市值有100亿,但在外面流动的筹码,可能只有10亿。
其他90%的股东都不参与股票抛售。
这使得,场内投资者,可以只用几亿美元的交易量,就可以把这支股票炒上去。
比如说,把这支股票从100亿,炒作到了1000亿。
这个时候,场内流通的筹码市值,也从10亿,增加到了100亿。
这个时候,这支股票的交易量就达到了几十亿美元。
换句话说,只有几十亿美元的成交量,就可以维持住一支千亿市值的股票。
但这只有几十亿美元成交量支撑起来的千亿市值,却只是“镜中花水中月”。
但经济繁荣的时候,这支股票90%的股东都会锁仓持股不卖,这样这支股票才能用这么少的成交量,维持这么高的市值。
然而当经济进入衰退的时候,持有这支股票的股东们,开始担心企业也会进入衰退,于是开始纷纷抛售股票。
于是本来只有10%的流动筹码,可能一下子增加到了30%,甚至50%。
那么这支股票1000亿的市值,就会陡然间增加了500亿美元的抛售盘。
这会直接压垮只有几十亿美元的成交量。
从而造成流动性陷阱。
也就是说,市场并没有这么多的资金,去真正以这个价格承接这么多的筹码。
于是股价就出现了大幅度下跌,甚至腰斩。
比如从1000亿美元,跌回500亿美元,甚至跌回200亿美元。
这个时候市场的几十亿美元成交量,才能维持住这个市值。
其实这是当前股市泡沫的最大一个问题。
那就是,股市整体市值太高,当场内投资者信心动摇大规模抛售的时候,市场的成交量不足以支撑这么高的市值。
从而造成股市暴跌。
这是当资产泡沫叠加流动性陷阱后,会出现的巨大问题。
也是3月份全球股市之所以会跌这么猛的主要原因。
但因为股市在3月份近乎腰斩之后,美联储的无限印钞,让大量还不确定经济真正衰退,本着捡便宜的心态去大量抄底。
这才使得股市又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涨回来。
但当经济确定衰退之后,场内投资者的信心发生动摇,当更大规模抛售潮来临的时候,市场也同样还是会因为无力承接,而发生大规模暴跌。
这主要是因为,当前全球资产的泡沫规模,远远大于当前世界货币供应量。
这使得只要全球资产泡沫被戳破的时候,价格崩盘会远远超出当前世界货币的供应量。
这个我跟大家举一系列数据说明一下。
下面这一系列图是2018年的数据,当前全球资产泡沫规模已经比下面这些图中的数据更多更大。
下图的一个小方块代表1000亿美元。
像2018年的时候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还只有3.5万亿美元,现在已经暴增至7万亿美元。
2018年的时候全球股票市场总市值是73万亿美元。
而在2019年的时候全球股票市场总市值已经增加到90万亿美元。
与此同时,全球的狭义货币供应量大概为36.8万亿美元,而广义货币供应量为90.4万亿美元。
才刚刚好可以把整个股票市场买下来。
然而更大的资产泡沫还在下面。
2018年的时候,全球总债务是215万亿美元,是全球GDP总之的325%。
而这个数字现在还在滚雪球式的增加。
在这之上,是全球最主要的资产池,也就是房地产。
2018年底的时候,全球房地产总值差不多是217万亿美元。
但其实这还不是全球资产泡沫最大的地方。
更大的还在于金融衍生品。
截止2018年底,全球金融衍生品估值规模达到了544万亿美元。
并且在2019年6月,全球金融衍生品规模已经上升至640万亿美元。
这个金融衍生品,是指期货合约、远期合约、期权、权证、互换等诸多金融衍生品的总规模。
这大概就是当前全球所有资产的总规模。
可以看到,全球广义货币供应量的90万亿美元,要支撑起90万亿美元的股票总市值,217万亿美元的房地产,215万亿美元的总债务,还有640万亿美元的金融衍生品市场。
泡沫从何而来?
泡沫由此而来。
在经济繁荣的周期,大家对经济都有信心,都可以不抛售资产。
这使得各国央行可以有比较有限的货币供应,来维持住泡沫的繁荣。
然而当经济进入衰退周期的时候,大家对经济前景开始不乐观,于是开始纷纷抛售资产的时候。
货币就会不够用。
为什么说现代经济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原因就在于此。
因为现代经济完全是建立在信心的基础上。
这也是大家经常说信心比黄金贵的原因。
基本上来说,只要全球资产的集中抛售规律达到10%,当前货币的供应体系就会马上崩盘。
泡沫之所以是泡沫,就是你在变现之前,你的账面财富有那么多。
但当你变现的时候,你会发现财富会被大幅度缩水。
这是因为,并非只有你一个人在变现,而是有大量人在变现。
所以钱才会不够用,因为当前流动的资金,不足以支撑全球资产维持在当前这么高的一个价格。
这不是美联储印钞几万亿美元,就能够解决的问题。
这就是流动性陷阱叠加资产泡沫,所会带来的一个严重问题。
综上所述。
我们其实可以很清楚看到,这一次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1、全球经济从数十年的增长周期,进入到一个衰退周期。
2、全球资产在过去十几年的大幅度上涨中,已经严重泡沫化,远超过当前货币供应总量所能承受的极限。
3、全球债务问题十分严重,让举债扩张经济的边际效用已经到了极限。
4、全球央行已经普遍进入0利率时代,最终形成流动性陷阱。
5、滞胀周期浮现,投资者信心缺失,开始了大规模的资产抛售潮,从而形成流动性陷阱的恶性循环。
这实际上也就是3月份全球资产崩盘的主要根源。
那么我为什么说3月份的全球资产崩盘,只是本次世界经济危机的预演,而非结束。
原因在于,这三个月过去了,我们会发现当前世界经济情况,跟3个月前相比,并没有任何好转,反而还在恶化。
1、全球债务还在滚雪球式增加。
2、全球股市泡沫在短暂戳破后,被美联储的无限印钞给吹得更大。
3、全球FDC还没有出现一致性崩盘的迹象。
4、经济形势依然很糟糕,疫情的影响没那么快结束。
所以相比三个月前,泡沫还是那个泡沫还是那么大,还没有被彻底戳破。
经济形势仍然没有持续人们预期中的报复性增长,V型反转。
从而进入一个经济衰退周期的预期,已经被越来越多人所认同。
这只会导致资产抛售潮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加剧。
5、各国资金面的情况,并没有因为美联储无限印钞,就彻底宽松。
关于这一点,大家看看整个5月份的各国国债收益率情况就知道了。
美国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最近一个月也是出现大幅度上涨。
从上面这些图可以看到,过去这一个月,美国、中国、英国、德国的国债收益率都出现较大幅度上涨。
之前跟大家说过很多次。
在国债市场里:
购买国债的人越多,国债收益率就会越低,国债价格就会越高。
反之,
购买国债的人越少,国债收益率就会上升,国债价格就会下跌。
而过去这一个月里,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国债收益率都大幅度上升,这意味着整个全球资金面仍然在持续收紧。
也许看到这里你就会很奇怪,美联储不是在无限印钞,印了3万亿美元吗?怎么还会资金面收紧?
答案很简单。
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再来回顾一下流动性陷阱的定义。
当流动性陷阱发生的时候,不管央行印钞多少放水多少,都会跟流入黑洞一样,无法解决市场资金面紧张的问题。
美联储的无限印钞,在3月底短暂解决了流动性危机之后,但实际上并没有因此摆脱流动性陷阱。
随着时间推移,流动性陷阱这个幽灵,仍然还是浮现在各国金融市场头上,久久不能飘去。
这使得一旦美股再次连续暴跌,仍然有可能引发流动性危机。
目前欧美国家普遍存在流动性危机。
关于这一点,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有点例外的。
因为我们还没有0利率,我们是世界主要经济体里利率水平最高的国家。
这实际上使得我们还有降息空间。
但为什么我们5月份会跟欧美国家一样,出现国债收益率上升,而国债价格下跌的现象呢?
这是因为我们一直没有降息,这里说的降息是指全面降息,也就是降低存款基准利率,而非单单降低LPR利率。
因为我们央行一直坚持不到最危险的时候不降息的原则,使得我们整个5月份的资金面也是收紧的。
所以,我们当前跟欧美国家还是有一个区别。
那就是欧美国家普遍已经进入流动性陷阱。
而我们国家还没有进入流动性陷阱,我们还有抵御危机的弹药。
这是我们在本次经济危机里,能够比欧美国家熬到最后,乃至最后胜出的最大底气所在。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以极大的定力去坚持不降息。
这是因为,不到最危险的时候,我们是不会降息的。
而一旦我们降息,也就意味着至暗时刻已经到来。
这一点,大家可以在未来半年里,注意观察。
关于我更多的分析文章,大家可以关注“大白话时事”公众号查阅。
半年报出来以后市场不恐慌一下,那只能说大家都是木头。无限QE都祭出了,可是市场恐慌的问题是: 无限QE啥时候撤? 毕竟零售终端不是停业就是被砸停业,现在不靠无限QE立马崩了。想着想着就跌一下表达一下焦虑。
讲真,涨了两个多月。该跌了。
希望国家队加油。顶住这一波海啸。大A股市盈率市净率太高,抗冲击能力不怎么样。可能会被拖下去。
后面应该还有更大的海啸。联储兜底垃圾债券,绝对会被证明是史上能排进top5的大败笔。
另外,别忘了新冠,这可是货真价实的王者,直接减少15%的劳动力(重症率)。
这事实在太讽刺了。
昨天苹果市值突破1.5万亿美元的问题上了热榜,当时几个高票简直是群魔乱舞。
勃勃惯例在阴阳怪气,师老党立惯例在嘲讽华为。
最高票是某个果粉在歌功颂德,连“中文互联网的极端排外主义思潮愈演愈烈”都出来了……
于是我就写回答,指出目前的美股涨势完全是估值提升,目前的高估状态相当危险:
现在的市场何止是信心重振,简直是要疯狂了好么?
标普500的市盈率已经超过了疫情前的高点,逼近十年高位。
PE百分位高达99.51%,距离彻底疯魔也就是一步之遥了。
纳斯达克的确突破历史新高,但这个新高背后是什么?
背后是纳指100市盈率逼近30,是纳指100市盈率接近疫情之前,市净率突破新高。
考虑到互联网巨头受疫情冲击较小,以及纳指100较高的ROE,可容忍的估值相对较高;
我现在巴不得纳指继续涨,涨破天才好啊。
我从不否认苹果目前仍然强大,Apple作为股神巴菲特第一重仓,本身质地也是不错的。
可是看看iPhone在国内节节下跌的销量,看看苹果已经超过27倍的市盈率。
要知道,仅仅一年多之前,苹果的市盈率还在15左右徘徊……
我应该是最早在知乎表示看好并支持电动汽车的用户之一,早期创作全都是新能源汽车相关。
曾经因为在评论区被嘲讽为“骑墙派”,为表明态度将知乎签名改为“电动汽车坚定支持者”至今。
特斯拉作为智能电动车的标杆,过往的回答中我也没少吹。
但即使如此,看看特斯拉破20的市净率,再看看特斯拉只能用市梦率来形容的市盈率。
即使长期关注支持电动汽车如我,面对特斯拉如今破千的股价,也实在是没法吹啊!
必须承认,有时候的确有这种现象:
所有人都知道,泡沫不可能永远维持。
但谁也不知道市场的非理性能持续多久,又能疯狂到什么程度。
美股的短期涨跌没人能预测,我个人对于美股的中期判断也可能被打脸。
但长期看,价值必将回归。
以十年的投资时限来看,现在买美股收益率必然不乐观。
我不知道哈哈哈原文说的这个知名投资人是谁,愿意看我回答的人,我个人的建议是:
苹果股票目前还能持有,但如果有人劝你现在大幅加仓苹果,加仓美股;
有一个算一个,都可以拉黑了。
在我怼过之后,当晚高票修改了回答,补充了泡沫和风险提示相关的内容。
也就是当晚,道琼斯指数跌6.9%,纳斯达克指数跌5.27%
苹果跌4.8%,市值跌破1.5万亿至1.46万亿。
我还是那句话:
短期波动无法预测,甚至不排除美股收复失地重新上涨,因此不建议普通散户做空;
对于中期,我仍然维持之前的判断:
中期的判断有可能被打脸,但长期看价值必将回归。
以十年的投资时限来看,现在买美股收益率必然不乐观。
评论区有很多提问或质疑的声音,统一解答一下:
1,纳斯达克市盈率不到30倍,而A股创业板、半导体等板块市盈率近百,可见美国科技股更具投资价值。
昨天我在回答的评论区说过:
A股目前的情况是二元失衡。
近期A股的科技股,的确也脱离了基本面。
科技股本身有不少好赛道好公司,但大部分估值太高,百倍市盈率都不罕见,早就透支了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成长空间。
但是,传统价值股还有不少趴在地板上。
特别是李大霄四大天王:银行、保险、地产、基建。
没记错的话,目前A股银行股普遍市净率0.7左右,地产龙头股有的市盈率不到10,保险龙头股有些估值也相当低,长期看这都是投资机会。
2,美股十年长牛屡创新高,A股十年前3000点十年后还是3000点,哪边更有投资价值一目了然。
近十年A股与美股的对比,在散户中流传流传甚广。
很多投资亏损的人可以借此自我安慰,错的不是我,是世界。
但是,对投资稍有认识的人,都知道这种言论背后的逻辑不堪一击。
首先,即使只看指数点位,长期看A股的投资价值也不弱于美股。
只看近十年的指数,的确是美股表现更好。
但是只看最近十年,是犯了拿部分替代整体的错误。
因为市场情绪在极度疯狂和极度悲观之间摇摆,美股和A股都有泡沫破裂后花费漫长时间才重回巅峰的例子。
拿近十年表现吹捧美股的人知不知道,美股的历史上有这样的例子:
指数崩盘后花了二十年才收复失地,二十年!
事实上,从最宏观的视角看,不论是A股还是美股,指数都是长期上涨的。
回望A股三十年来的历史,指数点位总体上同样走出了波澜壮阔的牛市行情,整体回报率并不低。
其次,上证综指因为编制方式的先天缺陷,不能完整反映A股的投资价值。
稍有投资经验的人都知道,上证指数是失真的。
具体原因这里不展开,我就说结论:
指数投资主流的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等指数,长期看投资回报都明显好于上证综指。
再次,只看指数点位或者股价,不看背后的基本面和估值,这是标准的散户思维。
同样是3000点,当年的估值和现在的估值是一回事么?
市值大=牛X,估值高=还会涨,这是标准的散户思维。
偏偏不少这种思维水平的人还经常嘲讽李大宵,我也是服。
3,谁投资看十年?谁十年后谁看你一个无名小卒的预言?到时候预测错误删帖当做无事发生。
以巴菲特为代表的价值投资流派都是长期持有的,股神有句名言,大意是说:
每次买入,都做好了明天交易所关闭,十年内不交易的准备。
国内也有不少价值投资者,持股不动几年甚至十几年都不算罕见。
至于我本人,我自问不算什么大佬,但也做到了知行合一。
我目前已经基本清仓美股,只留了一点中概互联。
同时,我从18年底开始逐步加仓A股,至今已经重仓。
这篇回答也不会删除或修改原文,看不看随意。
4,指数估值数据来自哪个网站?
网站是蛋卷基金,也可以通过APP查看。
不过提醒一句,蛋卷的估值可以作为参考但不要过份依赖,投资有风险,还是要有自己的认知体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