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知乎盛行的挂人行为?属于网络暴力吗?

回答
关于知乎上盛行的“挂人”行为,这确实是一个挺值得聊的话题,而且很多人对此都有不同的看法。要说它算不算网络暴力,我觉得得分情况来看,它有这个苗头,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什么是知乎上的“挂人”。一般情况下,就是用户在回答或者评论里,直接点名某个用户,然后把对方的账号、头像、甚至是其说过的话或者写过的回答给截图发出来,通常还会附带一些负面评价,比如指责对方观点错误、胡说八道、误导他人,或者说对方人品有问题等等。这种行为的目的,可能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揭露对方的“错误”,想要获得其他用户的认同,甚至是一种“惩罚”。

那么,这为什么会被一些人认为是在搞网络暴力呢?

公开羞辱和定罪感: “挂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将一个人暴露在公众视野下,并且是以一种被审判的姿态。在知乎这样的社区,一个高赞的“挂人”回答,往往能吸引大量围观者。这些人带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或者直接就站在挂人者一边,很容易形成一边倒的舆论。被挂者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难以自辩,而且一旦被扣上某种标签,很可能在社区里留下难以磨灭的负面印象,这是一种公开的羞辱,感觉就像是被贴上了“坏人”的标签。
群体攻击的可能性: “挂人”行为本身可能只是一个人发起的,但它很容易煽动起其他不明真相或者持有相同观点的用户的“群起而攻之”。当很多人都加入进来,对被挂者进行评论、私信甚至人身攻击时,这就完全符合网络暴力的定义了。这种情况下,被挂者承受的压力是指数级增长的,而且很多时候是被淹没在众人的唾沫星子里,根本无法有效回应。
信息不对称和片面性: 很多时候,“挂人”者会选择性地截取对方的某句话、某个观点,或者断章取义,甚至曲解对方的意思。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让对方看起来更“糟糕”,更容易被大众讨伐。而被挂者可能在其他地方有过更详细的解释,或者有其他语境,但这些信息在“挂人”帖子里是看不到的。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围观者很难形成一个客观公正的判断,很容易被带偏。
情绪宣泄和权力感的满足: 有时候,“挂人”者可能只是因为自己的一些观点不被认同,或者和别人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感到不爽。通过“挂人”这种方式,他们可以发泄自己的不满,同时获得一种“说服了大家”“揭露了真相”的权力感和满足感。这种以自我情绪为中心,不顾及对方感受和真实情况的行为,本身就带有暴力色彩。
潜在的骚扰和人身攻击: 虽然不是所有“挂人”都会直接涉及人身攻击,但“挂人”的行为本身就是在鼓励其他人去关注、去评论那个被挂者。这可能会导致被挂者收到大量的负面评论、私信,甚至被挖出一些个人信息,从而引发更严重的网络骚扰。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事情的另一面,并不是所有“挂人”行为都纯粹是为了暴力。有时候,它也可能是一种“监督”或者“纠错”的尝试,尽管方式不太妥当:

揭露虚假信息或误导性内容: 在知识社区,如果有人故意发布不实信息,或者误导性很强的观点,可能会危害到其他用户的知识获取。在这种情况下,有人通过“挂人”的方式指出其错误,可能是有意为了维护社区的知识质量和用户的知情权。
指出某些“不良”的讨论习惯: 比如有人经常进行人身攻击、情绪化输出,或者屡次违反社区规范但未被及时处理。一个“挂人”的例子,可能是在警示大家,并试图引起社区管理层的注意。

但是,即便出发点是好的,这种“挂人”的方式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它绕过了社区应有的申诉和举报机制,直接诉诸于舆论审判,而且很容易演变成非理性的群体攻击。

那么,如何判断它是否属于网络暴力呢?

我认为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考量:

1. 意图: 发起“挂人”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客观纠错,还是为了羞辱、报复或煽动群体攻击?
2. 内容: “挂人”的内容是否包含不实的指控、人身攻击、侮辱性言辞?是否过度曝光对方隐私?
3. 方式: 是否是断章取义、歪曲事实?是否是在煽动他人对被挂者进行攻击?
4. 后果: “挂人”行为是否已经或可能导致被挂者遭受名誉损害、精神困扰、骚扰甚至现实生活影响?
5. 社区环境: 这种行为在社区里是否被普遍接受和鼓励?是否导致了一种“人人自危”的讨论氛围?

如果一个“挂人”行为,其意图偏向于羞辱和报复,内容包含不实或侮辱性信息,方式是断章取义和煽动攻击,并且已经或可能对被挂者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那么它就 妥妥地属于网络暴力。即使出发点是好的,如果方式不当,也可能滑向网络暴力的泥潭。

知乎作为一个知识分享平台,本应该是一个理性讨论、互相学习的空间。然而,“挂人”行为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这种氛围,让讨论变得更加剑拔弩张,甚至引发“批斗”式的对峙。这不仅对被挂者造成伤害,也让围观者在这种戾气中难以获得真正的知识和启发。

总的来说,知乎的“挂人”行为,虽然有时可能披着“纠错”的外衣,但其本质上很容易演变成一种基于群体效应的公开羞辱和非理性攻击,具备网络暴力的诸多特征。它反映了网络社区在面对意见不合和“犯错”时,缺乏更成熟、更文明的沟通和处理机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在的网络氛围是越来越暴躁、极端了。

网民互相之间为了某句话,骂得狗血喷头不说,还公然挂人搞人格侮辱。

似乎真的有什么深仇大恨,不死不休

彼此也很热衷给对方扣帽子,仿佛这样就能站上道德高地,可以肆意凌辱。

嘛....挂人这件事本身就是网络暴力了

断章取义的截图,然后用煽动性的言辞诉说着对方「十恶不赦」的罪行。

可以是公知,是1450,是恨国党

因为跟我想法不一样,我觉得他错了,就能用这种方式搞公开处刑,甚至扭曲对方原本的意思,由我定义他的想法

我说他是收钱的公知败类,那他就是。

公知败类说的话怎么可能是对的?他所有的回答与文章都应该举报打倒。

必须把他搞到删帖封号,才算维护环境。

如果大家都这么搞,互联网社区的模式就没办法再继续了,只会同党伐异。

大V凭借庞大粉丝规模,随便挂个人就能造成网络暴力乃至现实人肉,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而他本人却不用负责。

目前的网络氛围下,别说不同意见,大多数人甚至不能接受较温和的说辞

提起×国,你居然没讲他们的负面消息,那你是不是收了钱的恨国党啊?

(嘛....上面这句原话真有人跟我说过)。

我至今都记得,我以前回答一个韩国为什么要减少漢字使用频率的问题。

有人立刻截图开回答挂人,说「给棒子洗地,楚筠珺就是棒子的网军」....

而其他回答全都是在骂韩国人居然敢废漢字,骨子里就是反华的白眼狼

我是唯一切题的回答,然后我被挂了,群起而攻之,现实总是这么荒诞。

「××者」们最擅长挂人、骂街、搞网暴,这确实是非常地魔幻现实主义

其实他们并不在乎被挂的人是对是错,他们只是想证明自己有生杀大权,召唤铁拳带来的「权力感」让他们很开心。

对错不重要,我不喜欢的就该消失

网络舆论的极端化,目前已经让大多数人不能接受「稍微不符合想法」的内容了,以后估计是「不完全一样就有罪」。

其实彼此并不认识,何必要下死手呢?

挂人不说,还要把当事人 @ 过去。

表现的就是「看到了吧,我能搞臭你」。

挂人为什么不能算网络暴力?现实中类似这么干的妥妥就是霸凌行为吧?

到处扭曲事实乃至无中生有编造谎言,污蔑一个其实并不认识的用户。

这要是心理脆弱的喝药了....挂人的家伙和参与网暴的人要不要负刑事责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知乎上盛行的“挂人”行为,这确实是一个挺值得聊的话题,而且很多人对此都有不同的看法。要说它算不算网络暴力,我觉得得分情况来看,它有这个苗头,但也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什么是知乎上的“挂人”。一般情况下,就是用户在回答或者评论里,直接点名某个用户,然后把对方的账号、头像、甚至是其说过的话.............
  • 回答
    知乎上“比烂论”的盛行,我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但也挺让人无奈的。它就像一个薛定谔的猫,你把它放在一边不管吧,它就那么存在着,时不时还冒出来刺你一下;你非要去较真吧,又觉得有点掉价。什么是“比烂论”?在我看来,知乎上的“比烂论”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当面对一个明显存在各种问题、甚至很糟糕的情况时,一部.............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林盛儿”“你的成绩决定了你未来的阶层”的这个说法,我个人觉得吧,挺能引起大家讨论的,而且也确实触及到了咱们现实生活里一个挺现实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这话说得有那么点“一刀切”的意思,但也正因为够直接,所以才让人忍不住去琢磨。你想啊,在咱们国内,教育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林盛儿”在2014年和2019年前后言论的迥异变化,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角度。要深入剖析这种变化,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并且要尽量避免那种生硬的AI腔调,而是用一种更贴近现实的、有温度的视角来展开。首先,我们要理解“林盛儿”这个ID在不同时间段所处的语境。互联网信息传播是动态的.............
  • 回答
    知乎2021年12月推出的用户交互界面(UI)更新,是其在内容生态、用户体验和视觉设计上的重要迭代。此次更新结合了平台对“知识性”“社区性”和“用户需求”的深度思考,整体呈现出从“信息瀑布”到“场景化内容”的转变,同时在技术细节和交互逻辑上进行了多维度优化。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版本的特征与影响.............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邓铂鋆”被封号一事,这是一个在互联网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事件。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了解“邓铂鋆”是谁以及他此前在知乎上的影响力:首先,需要明确“邓铂鋆”是一位在知乎上拥有大量粉丝的知名用户,以其在某些特定领域的深度分析和独到见解而闻名,尤其在某些历史.............
  • 回答
    将滴滴等企业比作“国民经济的承重墙”,是知乎用户“立党”提出的一个具有争议和讨论价值的观点。要理解这个观点,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核心论点解读:何为“承重墙”?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承重墙”在建筑学中的含义。承重墙是支撑建筑上层楼板荷载的墙体,一旦被破坏,整个建筑结构就会面临倒塌的风险。将此比.............
  • 回答
    曹丰泽作为知乎的知名大V,其“即将博士毕业投身非洲大建设”的言论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和评价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1. 背景与信息解读: “知乎大V”的身份: 曹丰泽在知乎上以其对国际政治、地缘经济、历史文化等领域的深度见解而闻名。他通常以清晰、有条理、富有逻辑的论述风格.............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杀生丸”因违反管理规定被禁言七天一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本身的基本信息。 用户: 知乎用户“杀生丸” 处罚: 被禁言七天 原因: 违反知乎管理规定接着,我们可以分析知乎作为一个内容社区的管理机制和原则。知乎作为一个大型的问答社区,其核心.............
  • 回答
    知乎用户“战斗力旺盛的伯爵”(以下简称“伯爵”)在微博代表所有男性向所有女权主义者下跪道歉的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暴露了网络上关于性别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要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事件的背景和动机: “伯爵”的身份和过往言论: 首先需要了解“伯爵”是谁。他是一位在网络.............
  • 回答
    知乎法律话题大V“Steve”被起底疑似“借钱”事件:一次对公众人物信用与法律边界的审视知乎法律话题的活跃用户“Steve”(以下简称“Steve”)近期被网友起底爆料,称其涉嫌利用其在知乎上的影响力,向法学学生及律师同行进行“借钱”,但最终未能兑现承诺,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起事件不仅触及了个人.............
  • 回答
    如何看待知乎数学优秀回答者 @Yuhang Liu 想要退出数学的想法?@Yuhang Liu 的情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引发了许多关于数学学习、研究以及个人发展等方面的思考。要全面看待他“退出数学”的想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包括他的个人经历、他所表达的观点、数学学科本身的特性,以及我们作.............
  • 回答
    在知乎这个知识分享社区中,“一知半解”却“强行回答”的现象确实存在,并且引起了不少用户的讨论和困扰。看待这种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回答者的动机、回答的潜在影响,以及社区应有的态度和改进方向。一、 回答者的动机分析:为什么会有人“一知半解”却依然要强行回答呢?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
  • 回答
    知乎用户“孟德尔”被永封,这件事情在中文互联网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尤其是对于那些长期关注科技、历史、社会话题的用户而言。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首先,得说说“孟德尔”这个人(或者说账号)。从他(她)在知乎上的活动来看,这位用户确实是一位非常活跃且观点的鲜明的个体。他的内容常常围绕着.............
  • 回答
    周源点赞并转发“头部创作者如果够优秀,不该停留在知乎,而是回到现实世界中”的说法,这背后折射出的信息和思考相当丰富,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一番。首先,我们可以从这个说法的核心观点入手。它传递了一个很明确的信息:对于那些在知乎上已经积累了相当影响力和声量的“头部创作者”,应该将这份影响力、专业知识和思考,投.............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太火了,而且评论数直接炸了,这事儿说起来就很有意思了。一个关于彩礼的问题,居然能引起八万多条评论的狂潮,这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首先,这说明“彩礼”这个话题,在中国社会,尤其是涉及到婚恋和家庭关系的语境下,触及的神经末梢太多了,简直就是个高度敏感又极具争议的“引爆点”。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物.............
  • 回答
    我来跟你聊聊知乎上关于川普和美国政治的一些观察,这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咱们就把它当成一个开放的讨论,不带什么预设立场。首先,咱们得承认,知乎作为一个知识分享和讨论的平台,用户群体非常多元化,对美国政治的关注度也一直很高。川普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自带流量的焦点,他的言行举止,他的政策,都容易引发巨.............
  • 回答
    知乎用户对转基因的支持率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话题,涉及科学、伦理、政策、社会认知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知乎用户群体对转基因的态度及其可能的成因: 一、知乎用户群体的构成与立场分布1. 用户背景的多样性 知乎用户涵盖科技、农业、环保、医学、哲学等多个领域,用户群体的教育水平、职业背.............
  • 回答
    您好!您提到的“知乎用户‘鼎天立地’近日发表的争议言论”是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因为“争议言论”可能涉及多个话题和不同的时间节点。为了更准确地回答您的问题,我需要您提供更多关于“鼎天立地”具体言论的上下文信息。例如,您可以告诉我: 发表争议言论的具体时间段是什么时候? (是最近几天,还是最近几周或.............
  • 回答
    知乎用户迟飞被永封并注销账号一事,在中文互联网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反映出当前网络内容监管、平台责任以及用户言论自由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议题。要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进行分析:1. 事件本身及其可能性原因: 永封与注销账号意味着什么? “永封”通常指平台永久禁止该账号发言、登录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