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过去中国对丘吉尔评价很差,而对戴高乐评价比较高?

回答
在过去的中国,对温斯顿·丘吉尔和夏尔·戴高乐的评价确实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背后是复杂的历史原因、政治立场以及两国各自的国情和意识形态。

为何过去中国对丘吉尔评价很差?

过去中国对丘吉尔的负面评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的代表人物:
“日不落帝国”的捍卫者: 丘吉尔一生致力于维护和延续大英帝国的荣耀和影响力。在他看来,殖民地是英国国力和繁荣的基石。对于深受殖民主义之苦的中国而言,任何支持或维护殖民体系的人物,自然会受到天然的警惕和批评。
对中国主权的干涉: 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一直是侵犯中国主权、掠夺中国利益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一。虽然丘吉尔在特定时期(如二战期间)与中国结盟抗日,但他在更早时期和后来的行为,以及他维护帝国利益的整体立场,都让中国民众感到反感。例如,英国在鸦片战争中强行打开中国国门,割占香港等历史遗留问题,都是中国民族主义情绪无法忽视的痛点。
将中国视为次等国家: 尽管丘吉尔在二战期间称中国为“伟大的盟友”,但在更深层的心态上,他以及当时的西方精英普遍存在着对东方民族的优越感和歧视。这种态度在中国的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看来,是对国家尊严的侮辱。

2. 冷战时期的敌对立场:
“铁幕演说”与反共情绪: 丘吉尔在二战结束后不久发表的“铁幕演说”,被认为是正式拉开了冷战的序幕。他旗帜鲜明地反对苏联和共产主义,并鼓吹西方阵营对抗东方阵营。这对于当时刚刚建立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而言,无异于直接的敌人宣言。
支持国民党政府: 在中国内战期间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英国(尤其是丘吉尔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倾向于支持退守台湾的国民党政府,并对新中国持敌对态度。这种政治上的不承认和敌意,自然招致了中国的强烈反对和负面评价。
朝鲜战争中的角色: 在朝鲜战争中,英国作为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人民志愿军直接交战。作为英国的战时领袖和重要的政治人物,丘吉尔的这一形象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极其负面的印记。

3. 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冲突: 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丘吉尔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坚定维护者和代表人物。两种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使得中国的政治宣传和历史叙述自然会放大丘吉尔的负面形象,以强化自身意识形态的优越性。

为何过去中国对戴高乐评价比较高?

相比之下,戴高乐在中国过去的评价则相对较高,主要原因如下:

1.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蔑视强权,追求国家独立: 戴高乐一生最显著的特征是其强烈的民族主义和对法国独立自主的追求。他反对法国沦为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附庸,坚持法国要有自己的声音和战略。这种不畏强权、独立自主的精神,与当时新中国渴望摆脱外部控制、建立独立自主的国家形象高度契合。
发展独立核力量: 戴高乐推动法国发展独立的核威慑力量,也是其追求国家独立自主的体现。中国同样致力于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以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2. 对新中国的承认与接触:
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之一: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国家普遍不承认新中国。而法国在1964年率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西方主要国家中最早承认新中国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这一举动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被中国视为对中国国家地位的尊重和认可。
开启中法关系新篇章: 法国的这一举动,打开了西方国家与新中国接触的大门,为后来其他国家承认新中国起到了示范作用。这被中国视为戴高乐领导下的法国独立自主外交的体现,是值得赞赏的。

3. 对殖民主义的批判态度(相对而言):
法国殖民帝国的衰落与反思: 虽然法国也曾是殖民帝国,但在戴高乐时期,法国的殖民体系已经开始瓦解,尤其是在非洲和东南亚。戴高乐本人在领导法国独立过程中,也经历了与部分殖民地人民的斗争,但他相对其他一些老牌殖民主义者,在处理法国与其他国家关系时,显得更加注重平等和国家间的合作(至少在公开的姿态上)。
与中国的共同立场: 在反殖民、反帝国主义这一点上,新中国与戴高乐领导下的法国,至少在表面上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共同语言。中国政府乐于将戴高乐塑造为一个反抗霸权、追求独立的领导人形象,以衬托中国自身的外交理念。

4. 意识形态的差异与务实的结合:
超脱于简单的阵营划分: 虽然法国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戴高乐的务实主义和独立精神,使他能够超越简单的意识形态划分,在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寻求与其他国家(包括中国)的合作。这种不拘泥于意识形态的现实政治考量,被中国方面视为一种成熟和高明的领导艺术。

总结

总而言之,过去中国对丘吉尔的负面评价,主要源于其代表的帝国主义立场、与中国近代史的冲突、冷战初期的敌对态度以及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而对戴高乐的正面评价,则主要得益于其坚持法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率先承认新中国的外交举措,以及在反殖民主义议题上与中国存在一定程度的共鸣。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评价是“过去”的评价,且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当时的政治宣传和意识形态影响的结果。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两国关系的变化,中国对丘吉尔和戴高乐的评价也趋于更加多元和复杂,更注重对其历史功过的全面客观分析。例如,当代中国对丘吉尔的评价会更多地提及他在二战中领导英国抵抗纳粹德国的贡献,而对戴高乐的评价也会更深入地探讨其领导法国走向独立的复杂性和其政策的长期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丘吉尔把国家打烂,大英帝国地位从日不落龟缩回英伦三岛,勉强混个五常又挑起冷战搞得四面不讨好,英国人的选票已经说明了这个政治家的实际水平。

可以说,大英帝国衰落他要背很大的责任。

反观戴高乐。国家都没了,一个流亡政治进入五常,国际关系上左右逢源,还能成为欧共体老大。

你说他强大不?

不是中国队丘吉尔态度不好,是全世界没几个国家待见他。不是只有中国追捧戴高乐,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承认他的功绩。

user avatar

因为丘吉尔只是个优秀的政客,根本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在他的领导下,英国取得了除了赤化以外最差的结局。(当然,这个结局对中美苏并不差,一个从半殖民地翻身成列强,两个成为世界两极。)

丘吉尔说是好战派,实际上不过是通过表现好战从而获取好战派支持的政客。

挪威战役,由于战局不利对张伯伦进行倒阁。

刚倒完阁,法国战役爆发。英军表现异常不堪。

马斯河被突破。或许误以为德军步兵和英军一样摩托化。不思突围玩命逃跑,根据把敦刻尔克吹成胜利大转进的吹法,英国只准备撤出3万人。这是好战派吗?这只是权利小偷而以!(德国空军很强,但装甲部队很弱鸡,基本是一二号。由于步兵部队太慢。不敢让装甲部队送死。)

法国完蛋后,英国最应该做的是和谈。与法国意大利一起愉快的搅屎。

但丘吉尔为了权利(别说正义,大家都是成年人)紧紧抓住好战派。绝不妥协。

德国八千万人,苏联一点六亿人,美国一点三亿人。

德国除了铁煤什么都缺,苏联啥都不缺,美国资源开挂。

苏联对殖民地输出民主,美国对殖民地输出自由,德国?难道输出种族主义?

而英国的根本,就是庞大的殖民地。历史不能证明英国在轴心国搅屎还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但却证明,二战结束后殖民地陆陆续续独立了。

为何中国人和喜欢戴高乐?

一,戴高乐掌权下,法国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

二,戴高乐开局很差,靠着抱大腿混成了五常之耻。(虽耻但也是五常与云云蝼蚁有大大的不同,拥有核武器合法发展权)

三,与丘吉尔假装出来的好战却胡乱打仗不同。戴高乐是个正经军人出身。长得不错为国作战的军人,在他人的印象中,总有很高的加分。

四,退出北约,不想英国一样甘心给美国当狗,自主发展,成功把五常之耻的光荣交给英国。

五,改革政府体制。作为革命老区,法国人民的思想很活跃,也很乱,这第三共和国建立之初就波拿马派,奥尔良派,波旁正统派等一堆大大小小的派系政党。政局动荡没事就换一届政府。政策什么的朝令夕改。政府和没有似的。

戴高乐的改革成功使法国稳定了起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