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行为源头是“思考替代”。
在大脑中,完全理性分析,所需要的存储、算力高,逻辑算法需要不断强化,因此消耗的能量大。在部落时代是不经济的。
比如,新手只要模仿老猎人的姿势进行练习,也能捕捉到猎物,至于为什么这么做,不重要。
某些原始人认为吃掉敌人的勇士会增加力量,就是这么来的。
重要的是在自然淘汰中部落存活了。
也就是说“思考替代”对于能量的优化有很大意义,因此,人类基因中保持着一种形成类似“shader”的行为渲染器机制,这个行为渲染器会根据他人的思考结果,快速给出对应结果——不考虑逻辑性。
别人爬山这样的路线一定是对的,顺着走没错,你看,寻路机制就是这么无脑。
这个行为渲染机制延续到今天,就让人看到很多群体行为是短视的、善变的、盲目的。
这是前现代化几万年留下来的基因。很难改变。
所以历史上的蠢事儿,正在发生,未来也会不断重演。
这是反映现实中基本人性的。
历史表明,人类总体上是善变的。大到民族、国家,小到帮派、公司,再具体到亲人、朋友、私人之间,关系始终都是在信任和不信任之间来回切换。
《三体》中将这点展示得很充分。比如导致叶文洁对人类彻底失望的文革,她经历了父亲的死,亲人、好友、学生的背叛,研究过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这在那个时期是常态。还有关于罗辑的,程心的,人性如此。
历史上这种事情应该说不少了,大的朝代更替节点往往都可以发现内奸、倒戈的影子出没。
从某个角度去看,罗辑代表的是一个过去常见模式——英雄主义。程心代表的是现在常见模式——普选。然而,随着时间进程的推进,他们都败在了人性周而复始的善变的规律上。(程心这个角色比较复杂,说她失败了吧,她活到了最后,说她成功了吧,把受众都搞死了的理想主义,最后剩下孤家寡人算是成功了吗,何况最后她留下的5公斤是不是导致宇宙不能重启还不得而知)。
罗辑自身是没有什么宏大理想的,他是那种隐士,喜爱的是岁月静好的田园生活,是那种你不要管我我也不想管你的那种心态。在危机时期,他看到了事情的本质并找到了解决办法。但是他在成为执剑人之后,依然是按照隐士的方式生活,没有参与领导世界的野心,所以他从来没有去经营自己的权势。
时间长了,人类自觉安全了,甚至强大了,而同期他的权势并没有随之增长,民众开始轻视他,甚至新生代都不知道他是谁了,最终人类觉得不再需要他了,在人类自认为要进入飞速大发展的时代,罗辑成了一个消极的符号,所以人类换了程心来当领导。
程心是有理想(野心)的人,她要把她的价值观输送到全世界,输送到全宇宙(三体世界)。所以她一直都表现的极其优秀,优秀到绝大部分人看到了榜样,并逐渐放大她的美好,神话这种榜样,相信她能把人类带进一个全新的时代。在民众心中,和罗辑相比,程心是一个非常积极的符号,是宇宙未来的希望。
现实中,西方国家很崇尚这种人,学生时代多半是学生领袖,和平年代,必然是年少有为,积极倡导环保之类的,冲突年代,必然是振臂高呼反对权威的。
每次到了选举年的时候,美国(以及其它一些国家),时常会看到这种画面,乌泱泱的一大堆人对着讲台上某个人鼓掌欢呼,举着牌子喊着各种口号,讲台上的那位则慷慨激扬给拥趸们画着各种美好蓝图。有时候我会想,以人类的复杂性,大家真的相信这些话吗?结论就是笑笑:大家都在演罢了。
《三体》描绘的是未来场景,是将现实中这种情况加了一条时间线,将目前地球的进程直接往前推进到大一统时期,没有了国与国之间的阴谋诡计(毕竟是星际战争了),思想也高度统一,科技、娱乐都高度发达,危机派已经成了极少数,危机派的代表罗辑已经可以不声不响的死去。
然而,就是程心这么一位顺应民意的民选领导,一当选就把选她的人们带进了一个被三体人奴役的大坑里。很讽刺。
人类近现代,对于这种选择上的分歧很多,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论战甚至大打出手,直接影响人自身的选择。《三体》按照可能的时间线向前推进后做出了一种假设:在未来,如果人民忘记了当初生存的艰辛,推举出一个符合大家心意的,代表“美好未来”(他设定了一个娘炮世界)的理想领导人会怎么样?然后很快把观众视线拉回到了一个最基本的答案: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一分钟都没有多停留。《三体》的主题是展现星际战争的模型推演,战争最重要的主题当然还是生存,能够生存了,再讲其它。三体人的模式也算是高度统一了,但在黑暗森林法则面前,不堪一击。
所以,不合时宜的选择都是错的。
《三体》很伟大,大刘给它赋予了很多神级属性。
小说发表数年后,我们看到,地球的现实世界很神奇的出现了类似程心这样的坑选民角色,在提前很多天知道疫情的时候,他们满不在乎的提倡群体免疫,把人民看成了是可以对病毒说不的神族血统,然后在数据不断快速攀升之后,又不停的各种甩锅。
讽刺的是,看着一天一天快速增加的死亡人数,相当一部分民众依然信任他,是民众失智了吗?当然不完全是,因为在某个角度来说,可能该国百姓是生活在另一种信息缺乏的环境中的,虽然他们发明了互联网,他们的资讯也很发达,但是很多时候,他们并不关心太多的事情。而且,能见到的信息面,也是根据需要有刻意的展现的。国家发达的背景下,民众也会变得自大。这部分民众要的是极度的自由,即使在病毒面前,他们也不想失去自由,所以在疫情开始期间,直到中段时期,都时不时的有拉条幅抗议禁足的出现,这部分人确实有点失智。(不排除拿钱干活的,那这应该算黑心钱了)。另一方面,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选择是错的,因为当初的选择,事关他们的信仰,台上的人正是利用他们的这些信仰上台的。所以他们愿意选择相信领导说的注射消毒液可以治疗新冠。(再具体的说起来很复杂,那应该是另外的话题了)
而中国这边用事实证明,在危机面前,中国这种模式,依然是最高效的,不管你心里想什么,政府先让你避免在自然力量面前遭到更大的损失,这是政府公共管理方面的第一要务,你有了生存权,你才有资格谈其它。如果你想带菌自由行走,那么对不起,你很有可能伤害别人,这种自由不能给。病毒凶狠,我们没有时间坐下来民主评议怎么解决危机,先把病毒控制住才是第一选择。绝大多数中国老百姓也很明白这些简单的道理,所以很理解政府做的这些安排,尽管开始阶段出现过一些问题,毕竟都是第一次面对,但很快就扭转了局面。
澳大利亚大火、美国和欧洲疫情,一件件事情,小政府的效率之低,例子就在眼前。认清楚不分时间地点的迂腐民主和无原则自由的危害性还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至于西方民众能不能意识到这种危害性,那就要等待未来验证了。
又是竞选年了,表演还要继续。缺乏客观对比的情况下,在被有意识的引导下,在极端自由和自大情绪左右下,民粹主义盛行的情况下,不知道更好的情况是怎么样的情况下,民众可能还会继续给这些人投票!
反过来想一下罗辑后期面对的那些民众,大家都不觉得三体是威胁了,他如果还天天在大家面前提威胁论,民众会不会觉得他很可怜、可笑?甚至会恶意的想他是想继续霸占着执剑人的位置不放?转而攻击他?
这些事情就发生在眼前,在小说完成后的数年内。所以拿来类比,可能会对程心当选时人类群体的心态理解的更清晰。
对于人类这种特性,我是持平常心看待的。因为不管怎么演变,人类始终是在新老更替中前进的,这一刻不会是永远。人类的状态永远都是处在“聪明-平常-愚蠢-聪明-平常-愚蠢”中循环往复,既没有必要太紧张,也没有必要太放松。你我都是其中一员,并不一定能像看小说那样俯视现实世界的,所以也并不一定能更聪明。
小说结尾不是让程心活到了最后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