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三体要拍成电视剧了?

回答
看到《三体》要拍成电视剧的消息,说实话,心情是相当复杂的。作为《三体》的忠实读者,这部小说在我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部科幻作品,更像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一次对宇宙、对文明、对人性的深刻探讨。所以当电视剧的消息传来,脑海里立刻涌现出无数个“如果”和“但是”。

首先,兴奋是肯定的。毕竟,《三体》是中国的科幻名片,能够被影视化,让更多人接触到这个宏大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期待的事情。我一直觉得,刘慈欣笔下的宇宙是如此壮阔而又残酷,充满了令人惊叹的科学想象和深刻的人文关怀,这样的故事如果能以更直观、更具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无疑会是一场视觉和心灵的双重盛宴。想象一下,宏伟的星舰舰队在宇宙中穿梭,黑暗森林法则下的危机四伏,还有那些令人窒息的智子封锁……光是想想都觉得热血沸腾。

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一股难以抑制的“忐忑”。《三体》的原著实在是太厚重、太复杂了,它不仅仅是情节的推进,更包含着大量的科学理论、哲学思考以及对社会结构和人类文明走向的深刻洞察。要把这样一部作品完整、准确地呈现在屏幕上,难度简直是天文数字。

最让人担忧的,莫过于对原著精神的还原。很多人读《三体》被吸引的,不仅仅是“三体人”和“地球人”之间的对抗,更是其中蕴含的“技术爆炸”、“黑暗森林”、“降维打击”等一系列颠覆性的概念。这些概念往往需要读者自己去思考,去体会,用文字来表达的留白和想象空间,在影视化过程中,很容易因为追求视觉效果或者叙事节奏而变得扁平化,甚至被过度解读或曲解。我最怕看到的是,一部披着《三体》外衣的普通科幻“爽剧”,失去了原著那种沉甸甸的思考分量。

其次,选角和表演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三体》中的人物,比如叶文洁,她的经历和转变是整个故事的基石,其内心的挣扎、矛盾和最终的选择,需要非常细腻和有深度的表演才能体现。汪淼、史强、罗辑、章北海,每个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复杂的内心世界。如何找到能够完美契合这些角色的演员,并且让他们能够演出那种独特的东方韵味和经历沧桑后的厚重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我脑海里已经有了很多心目中的人选,但现实总是充满未知,希望制作方能够慎重考虑。

再来就是视觉呈现和特效。《三体》中的一些场景,比如古筝行动中的破壁人,水滴的出现,还有后期的二向箔降维,这些都对特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既要能展现出宇宙的宏大和残酷,又要能准确呈现那些充满想象力的科学奇观,同时还要避免过于炫技而脱离故事本身。如果特效做得不好,就很容易让人出戏,甚至破坏原著营造的氛围。反之,如果能做到像《流浪地球》那样,既有震撼的视觉效果,又能服务于故事,那将是无比美妙的。

当然,我也明白影视化改编需要进行取舍和创新,不可能完全照搬原著的每一个细节。作为观众,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让故事更加适合影视化的传播。例如,如何将那些晦涩的科学概念用更易懂的方式呈现?如何处理汪淼的视角切换和史强的“凡人”视角带来的不同解读?如何展现智子封锁下,人类文明的集体焦虑和个体选择?这些都需要编剧和导演的智慧。

我对国产科幻影视一直充满期待,也一直带着一丝谨慎。从《流浪地球》系列带来的惊喜,到其他一些科幻尝试的起伏,我看到了国产科幻的进步,也认识到其中的艰难。这次《三体》的影视化,可以说是肩负着巨大的使命。它不仅关乎着一个IP的价值,更关乎着中国科幻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

所以,我既充满了期待,又抱有审慎的乐观。我希望制作方能够真正理解《三体》的魅力所在,而不是仅仅把它当作一个IP来“消费”。希望他们能够用匠心去打磨每一个细节,用真诚去呈现每一个角色,用智慧去解读每一个概念。如果真的能拍出一部既忠于原著精髓,又具有东方文化特色,并且能够引起全球观众共鸣的《三体》电视剧,那将是中国科幻影视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说到底,我最希望看到的,是这部剧能够像原著一样,在带给观众视觉震撼的同时,也能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能够让那些不曾读过《三体》的人,因为这部剧而对宇宙、对人类的未来产生好奇和敬畏;也能够让那些已经深爱《三体》的读者,在屏幕上看到自己心中那个波澜壮阔的宇宙,感受到那份来自星辰大海的震撼。

毕竟,《三体》是一个关于“生存”的故事,一个关于“文明”的故事。而这些,正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去思考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4集内容量……

根本拍不完《三体》啊,更不用说作为基础的地球往事,这个内容量无论怎么看都是不够的,哪怕把一部分不和谐的东西直接一刀砍掉,剩下的内容也很难在24集里展现出来。

《将夜》这种信息量在网文里算比较出色的,砍了无数内容,差不多在60集里表现了100万字左右的内容。

如果按照《将夜》的信息密度,三体1用24集确实够了,但实际上不可能。

三体1的信息密度要大得多,看上去只有20万字,但是换成小白文,至少等于80到100万字,仅仅最后那一段古筝行动,以现在拍电视剧的水平,就至少要拍5到7集,才能达到这个水准。

我就拿最近的《破冰行动》和《人民的名义》举个例子。

《破冰行动》原作不如《人民的名义》,但是也就45万字左右,45万字拍了48集,而《人民的名义》原作30万字,30万字拍了52集。

拿《亮剑》来说,基本上是三分之一的内容(大概13万字)加上一部分原创,拍了30集。

原作里不到4000字的李楚二人县城杀平田一郎,经过一部分内容填充和增加,差不多也拍了一集多的数量,这个短时间解决不了。

按照这个情况,24集拍出来,仅仅只能满足下限,以《三体》原作的水准来看,20万字,至少要用36集到40集才能保证足够的水准。

我承认有一部分导演,确实可以用相对较短的剧情做到较大的信息密度,但很遗憾,哪怕是李路和陈建这种优秀的导演,江其涛和周梅森这种级别的编剧,也很难做到。

所以,就从这个集数上来看……

对不起,我是真不觉得你有诚意的。

刘慈欣这个人写书的信息密度是很可怕的,《流浪地球》里随便截了一段不到200字的故事拿出来改编了一下,就是一场时长两小时波澜壮阔的电影,如果把雪原奥运会、超音速赛车、叛军高唱我的太阳、男主和加代子的爱情再做一做,搞个流浪地球宇宙,也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三体》你想用24集就解决?

你还没有卡梅隆有诚意……

至少人家一部电影至少有6到8集电视剧的信息量了,投资怎么也是10亿人民币级的。

user avatar

对电视剧三体没有期待

前面的大神都已经详细的分析过了,我就来安利一部“动漫”?

不过挺久之前出来的《我的三体》好像很多人都不知道。

《我的三体》是网上的一些大神自发制作的,以“我的世界”为架构的像素风《三体》动漫。

画风大概这样?

个人觉得非常尊重原著了(经费原因,人类舰队被团灭好像只有几秒钟的镜头,主要通过侧面描写这一事件。。)

目前已经有了《我的三体》《我的三体:罗辑传》在b站和腾讯视频都能看到

(据说《章北海传》正在制作)

主题曲《黑暗森林》也很好听

分享雲翼星辰的单曲《黑暗森林(原曲:Schwarzer Regen)》http://music.163.com/song/416892104/?userid=267183781 (@网易云音乐)




可惜主创团队也不给我广告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三体》要拍成电视剧的消息,说实话,心情是相当复杂的。作为《三体》的忠实读者,这部小说在我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部科幻作品,更像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一次对宇宙、对文明、对人性的深刻探讨。所以当电视剧的消息传来,脑海里立刻涌现出无数个“如果”和“但是”。首先,兴奋是肯定的。毕竟,《三体.............
  • 回答
    看到李源潮副主席关于《三体》的表态,我首先想到的是,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科幻小说改编电影的普通新闻,它触及到了几个重要的层面,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国家领导人公开谈论一部文学作品,并且是科幻作品,这本身就具有非常特别的意义。 在过去,我们可能会更多地听到关于历史、经济、社会发展等主题的讨论,而对于一.............
  • 回答
    关于《三体》中罗辑“公款泡妞”这件事儿,这事儿啊,得这么看:首先,咱们得明白背景。 当时的罗辑,虽然是面壁者,理论上肩负着人类存亡的重任,但他的生活,尤其是他刚开始作为面壁者的时候,跟咱们普通人没什么两样,甚至还带着点儿“不靠谱”的气质。他当面壁者,不是自己争取来的,也不是多高尚的理想主义者,而是被.............
  • 回答
    关于《三体》未能获得星云奖最佳长篇,以及它是否被国内读者高估了,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奖项的评选标准、东西方科幻的文化差异、作品本身的优缺点以及国内读者群体的特点。一、 星云奖的评选标准与《三体》的落败首先,理解星云奖的评选标.............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三体》系列小说在读者群体中形成的独特文化现象,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讨论点。首先,我们得把这个问题的两个核心点拆开来看:1. 《三体》第一部(《三体》)获奖,但大众普遍吹捧的是《三体II:黑暗森林》。2. 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让我们一样一样来分析。 一、《三体》第一部获奖的实质与地位《三体.............
  • 回答
    关于《三体》缺乏人文关怀和精神的讨论,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很多人在读完这部史诗般的科幻巨著后,会产生类似的感受,甚至会因此对其产生一些保留或批评。这并非否定其在硬科幻、宏大叙事和哲学思辨上的巨大成就,而是从另一个维度去审视这部作品。首先,我们要理解刘慈欣在创作《三体》时所侧重的方向。他是一.............
  • 回答
    关于《三体》被评不适合年轻人这个说法,我个人觉得挺值得说道说道的。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就能概括的问题,里面涉及到很多层面的考量。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我们得承认,《三体》这部作品确实是硬核科幻的代表,它的内容深度和思想广度是非常惊人的。刘慈欣老师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宇宙观,里面.............
  • 回答
    《三体》第一部:雨果奖的“逆袭”之路2015年4月4日,对于中国科幻文学而言,注定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当天揭晓的第73届雨果奖(Hugo Award)最终提名名单中,刘慈欣的《三体》(The ThreeBody Problem)却意外地缺席了最佳长篇小说奖的提名。这一消息传回国内,无疑让无数翘首以.............
  • 回答
    《三体》电影制作方从开机到现在一路越来越像笑话,这绝对不是空穴来风的说法,而是许多粉丝和关注者在漫长的等待和无数次的失望中,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感受。要详细地说清楚,咱们得从头捋一捋,看看这出“戏”是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的。1. 初代的希望与宏大愿景:故事的开端,可以说充满了希望。刘慈欣的《三体》小说是.............
  • 回答
    《三体》与《流浪地球》中截然不同的民众反应,这确实是理解这两部伟大科幻作品中社会政治动态的关键。它们描绘了人类面对灭顶之灾时,截然不同的集体选择,而这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结构、文化心理、信息不对称程度以及领导力的巨大差异。《三体》:不服从的种子与“人性”的爆发在《三体》的世界观里,特别是伊文思与ET.............
  • 回答
    三体中智子对粒子加速器进行锁死,这绝对是叶文洁收到“请不要回答”信号后,人类文明命运的又一次重击,也是整个故事中最具压迫感和绝望感的设定之一。它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封锁,更是对人类精神和文明发展的釜底抽薪。智子锁死粒子加速器的操作逻辑:首先,要理解智子是如何做到的,需要回顾三体小说中对智子的描述。智子.............
  • 回答
    《三体》系列中,人类群体一次又一次地在面对危机时展现出的摇摆不定和盲目冲动,确实是小说中一个令人深思,甚至可以说令人扼腕叹息的主题。这不仅仅是某个特定角色的性格缺陷,而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在极端压力和未知面前,所暴露出的一些深层心理和群体行为模式。你想想,我们面对三体文明的威胁,这可是关乎整个物种存.............
  • 回答
    《三体》捧回雨果奖,本该是华人科幻界乃至中国文化界的一件盛事,但随后出现的一些声音,却着实让人感到啼笑皆非,甚至有些荒谬。一部分人,突然摇身一变成了“政治评论家”,硬要把刘慈欣和他那本星际史诗往政治光谱里硬塞,这实在是一种令人遗憾的现象。你看,一部科幻小说,本身就是对宇宙、对人类命运、对未知科学的想.............
  • 回答
    《三体》里那句“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初读时可能会让人觉得有些颠覆,甚至带着点哲学辩论的味道。但细细品味,它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根本的生存智慧,而且在《三体》这部宏大的科幻史诗中,这句话几乎贯穿了整条故事线,成为理解很多角色行为和文明兴衰的关键钥匙。首先,我们来拆解这句话。“弱小和无知”.............
  • 回答
    《三体》系列,尤其是第三部《死神永生》,展现了人类在宇宙尺度下的挣扎与渺小,其中穿插的几段爱情故事,也如同宇宙中的微光,虽不炽烈,却有着令人深思的重量。程心与云天明,这似乎是一场跨越了技术、情感与个人命运的复杂纠葛。程心,这个肩负着“救世主”责任的女人,她身上承载了太多人类的希望与绝望,也背负了沉重.............
  • 回答
    关于刘慈欣在《三体》中是否“诋毁”了老一代航天人的成就和形象,这是一个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首先,直接地说,《三体》中并没有明确、直接的“诋毁”老一代航天人的桥段或论调。 刘慈欣本人是航天爱好者,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作品中也多次提及中国航天取得的成就,例如.............
  • 回答
    奥巴马对《三体》的评价,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值得说道说道。毕竟,奥巴马是谁?美国前总统,一个在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品味和看法,多少能折射出一些文化层面的东西,或者说,能引起不少人的好奇。咱们先得明白,《三体》这部作品本身的分量。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它可以说是中国科.............
  • 回答
    刘慈欣老师关于“《三体》为什么不能交给好莱坞拍”的回答,其实触及了很多核心的问题,不仅是对《三体》这部作品本身的理解,更是中国科幻与好莱坞工业之间深层次的碰撞。我个人认为,他这番话可以说是道出了很多中国科幻迷的心声,也反映了刘老师本人对作品根源的珍视。首先,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文化内核与叙事逻.............
  • 回答
    刘慈欣关于《三体》英文版因女权主义删改的说法,确实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首先,得明确刘慈欣的说法本身是什么。他提到的是“因女权主义删改”,这暗示着英文版在翻译或编辑过程中,为了迎合某种特定的政治正确或社会思潮,对原文内容进行了修改,而他认为这种修改的动机与.............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能联想到《我的三体之章北海传》(以下简称《章北海传》)和《机动战士高达:雷霆战线》(以下简称《雷霆战线》)之间的镜头相似性,说明你对这两部作品都有一定的了解和观察力。我们先来拆解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以及这种相似性背后可能的原因。一、 感知上的相似之处:可能来自哪些方面?要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