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男子偷两箱口罩后扔掉,只为把箱子卖废品?反映了怎样的心态与问题?

回答
这件事听起来就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甚至有些荒谬。一个大男人,偷了整整两箱口罩,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结果却不是为了卖钱,而是为了把那两箱空的包装箱卖废品。这行为本身就够奇特的了,但更让人深思的是,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一种心态,又折射出当下社会上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呢?

首先,我们得从这男子的“动机”说起。他不是为了口罩的价值,而是为了那几块钱的纸箱。这是一种极端的“利益驱动”吗?似乎又不是,因为卖废纸箱的钱,跟偷两箱口罩的风险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这种行为更像是一种“病态”的逐利,一种对“机会”的畸形把握。就像一个人,明明有机会去摘果子,却只想着把果子树连根拔起卖木头。

再深挖一层,这可能反映了一种“认知偏差”或者说是“价值观扭曲”。在某些人眼里,物质的价值已经被简化到了最原始的“可变现”程度。口罩本身有价值,但对他来说,它的价值在于“包装”——那层能换钱的纸板。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会发现有人为了捡几个易拉罐,不顾危险地翻垃圾桶;或者为了省几块钱,大费周章地去排队领优惠券。这种行为的极端化,就可能指向了对“低廉价值”的过度追求,而忽略了事物本身的更高层面的意义。

同时,这件事也触及了“机会主义”和“缺乏远见”的问题。在疫情特殊时期,口罩可以说是稀缺且有用的物资。正常情况下,偷窃这种行为本身就应该受到谴责,更何况是偷了明明可以直接变现的、甚至能救命的物资。而他却选择了一种“曲折”且“低效”的方式来达到一个极其微薄的“经济目的”。这说明他可能缺乏对事物长远价值的判断,也缺乏一种“正常的”思维逻辑。他可能是在一个非常狭窄的维度里思考问题,只看到了眼前的、即时的、而且是“最容易”转化为经济利益的那个点——纸箱。

从社会层面来看,这件事情也暴露了一些隐性的问题。

第一,“见利忘义”的苗头。 虽然他不是为了口罩的直接利益,但他偷窃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见利忘义”的体现。当“利益”成为唯一的导向,并且能够压倒正常的道德和法律约束时,就会出现这样的怪诞行为。这提醒我们要警惕社会上可能存在的,对非法获利手段的“低敏感度”。

第二,“社会贫富差距”和“生存压力”的长期影响。 有些人可能长期处于经济困境,导致他们的思维模式被“生存”所主导,甚至扭曲。在极度的匮乏和压力下,一些人会变得不顾一切,甚至做出常人难以理解的行为,只为了解决眼前的燃眉之急。当然,这并不是为偷窃开脱,而是试图理解这种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的社会根源。

第三,“教育和价值观引导的缺失”。 为什么有人会做出这种“舍本逐末”的事情?这或许也与长期的教育和价值观引导有关。如果社会在价值判断上存在偏差,或者缺乏对“理性”、“远见”、“道德”的有效灌输,就容易出现像他这样的个体。

第四,“社会保障和心理健康体系的薄弱”。 这种极端的行为,是否也暗示了某些个体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比如,在压力下的精神恍惚,或者是一种病态的心理驱动。如果社会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很多人在遇到困难时,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和疏导,就可能走向极端。

总的来说,这个男子偷两箱口罩却只为卖箱子的行为,虽然看起来是个例,但它就像一面扭曲的镜子,折射出了一些关于人性、社会和价值观的复杂问题。它让我们反思,在追求利益的同时,我们是否还在坚守基本的道德底线?我们的社会教育是否足够引导个体形成健康的价值观?我们又如何去关怀那些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走向极端的人?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偷窃事件,它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现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盗窃数额不足以入罪,所以仅受行政拘留的处罚,这些都没问题。问题在于,他要是真卖口罩去了,信不信再给他定个「非法经营」?(手动滑稽)

认真地讲,这个问题还得看口罩是不是医用口罩,如果需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才可以销售的话,还真是不能随便卖。

该男子以捡垃圾为生,自然有稳定的渠道把纸箱给变卖了。至于口罩,先不说其有没有资质卖,他就算真的去卖口罩,谁会找他买二手口罩呢?

所以除了谴责其无知的犯罪行为之外,就他本人的逻辑来讲我倒觉得没什么问题。

user avatar

如果对刑法有基本的了解,就很容易理解小偷的这种心理。小偷毫无疑问是以为这种举动,可以逃避法律的制裁。

在他朴素的法律意识中,捡纸箱是合法的,更是无罪的。即使被认定为偷纸箱,由于纸箱价值小,仍然不可能被认定为盗窃罪,顶多属于盗窃违法,治安处罚而已。

为什么他会认为自己是捡纸箱,而不是偷口罩呢?很简单,因为他通过丢弃这一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没有非法占有口罩的故意。

但是这种认识对吗?法律真的会按照他的设想来处理吗?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原因如下:1、作为抛弃物的纸箱,当然先占先得,这种行为我们通俗地说叫捡。

但是以非法占有的目的,去拿他人没有抛弃所有权的纸箱,这种行为就是偷。

偷两个纸箱,由于纸箱价值很小,这种行为一般会被认为情节轻微,不会往犯罪上靠,而属于治安违法行为。

但是问题在于,题中的这种行为,真的算情节轻微吗?在法律上,即使盗窃数额低,但是如果给失主造成的损失大, 仍然要计入违法犯罪情节。换句话说,小偷偷到的东西不值钱,但是失主损失却很大,这种情况仍然要对小偷从重处理。

2、即使小偷没有占有口罩的故意,仍然可能构成犯罪。

在刑法上讲究主客观一致,既然小偷没有实际占有口罩的故意,那么一般不会把口罩的价值计入盗窃数额。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盗窃既遂后的事后行为。

啥意思呢?比如小偷本来目的就是为了偷口罩,或者偷两个纸箱子,箱子里有啥东西就算偷到啥。结果他偷到手以后,发现这种口罩他不喜欢,于是抛弃了口罩,只留下了纸箱子。

这种盗窃既遂后处分赃物的行为,刑法上称之为事后行为。事后行为一般不重复评价,但是这箱子口罩的价值,要计入他的盗窃所得。

两箱子口罩,如果是3M或者其他比较贵的牌子的口罩,绝对已经达到了盗窃罪入罪数额的1000-3000元以上标准,即这个小偷偷到两箱口罩后,再把口罩丢弃的行为,也涉嫌盗窃罪。

题中的这个小偷,是不是属于窃得财物后再抛弃,目前还不好说。即使按照他的犯罪意图,仅仅是对纸箱有兴趣,对口罩没兴趣,这种情况就不可能构成盗窃犯罪吗?

并不是这样,除了数额较大这一入罪条件外,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扒窃、携带凶器盗窃,也是盗窃罪的入罪条件。所以,光盯着数额是不对的,符合其他入罪条件,一样构成盗窃罪。

此外,即使不符合其他条件,盗窃数额也没到追诉标准,仍然可能构成犯罪。举个例子,小偷想偷汽油,于是他在汽车油箱上戳个眼,他成功地通过这种方式偷到20升汽油,价值100多块钱。

由于他第一次盗窃,又是在室外作业,也不符合其他入罪条件,所以他就无罪了吗?

并不是这样,他虽然不构成盗窃罪,但是极可能构成另外一个罪——故意毁坏财物罪。

为了偷汽油,而故意去破坏汽车油箱,虽然汽油价值小,但是油箱价值大啊,所以他的行为符合故意毁坏财物罪的要件。

综上分析,男子其实是对自己的行为的法律后果认识错误,误认为自己是捡,而不是偷,这种错误认识,在刑法上称之为法律认识错误。

一般而言,法律认识错误不影响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通俗地说,小偷认为自己是偷是捡,偷多偷少,有罪还是无罪,不重要,法律也不CARE,一切由司法机关根据法律说了算。即使小偷真的没有偷口罩的故意,但是如果他把口罩抛弃,致使口罩弄脏无法使用,这种情况,仍然有触犯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可能。

user avatar

古有“买椟还珠”,今有:“偷纸箱扔口罩”.........

总结起来一句话:“没文化,真可怕!”


想起来十一之前,我们楼下的饭店店主跟我抱怨,说收拾店面的时候,把一些废旧锅具和设备放在门口,然后继续收拾店面,前后不过半个小时,结果再到门口一看,那些废旧锅具没有了........

门口有监控,他查看了一下,是一个6,70岁的老大爷,在门口张望了一下,悄默声的把那些废旧锅具“顺走了”........

店主把监控给我看,问我认不认识这个老大爷........虽然一个小区的,但我还真不认识,只好宽慰他:“几个破锅,拿了就拿了吧,就算是报警,警察也不能把他怎么样.......”

店主委屈的说:“这些东西都是要向总店报备的.........真气人!”

我说,不行你贴个告示吓唬吓唬那些偷东西的!

第二天店门口贴了这么个告示:“内有监控,偷一罚十!”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件事听起来就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甚至有些荒谬。一个大男人,偷了整整两箱口罩,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结果却不是为了卖钱,而是为了把那两箱空的包装箱卖废品。这行为本身就够奇特的了,但更让人深思的是,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一种心态,又折射出当下社会上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呢?首先,我们得从这男子的“动机”说起。他.............
  • 回答
    这件事情,真是让人心痛又愤怒。一个父亲,本应是孩子最坚实的后盾和最亲密的保护者,却对自己的亲生骨肉伸出了罪恶的双手,这简直是人伦的颠覆。而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孩子的母亲在知情的情况下,竟然选择了沉默,没有及时报警,这其中的原因,虽然让人难以揣测,但无疑是将孩子推入了更深的深渊。首先,从法律角度来看,.............
  • 回答
    男子持有两张坐票,其中一个座位放行李,并且拒绝给无坐票人士让座的行为,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既涉及道德伦理,也触及了公共秩序和法律法规层面。一、行为分析与动机猜测: 行为本身: 该男子占用了两个座位,一个自己使用,另一个则被行李占据,从而挤占了原本属于其他乘客的空间。当无坐票人士提出让座请求时.............
  • 回答
    如何看待男子与智障女“结婚”,两人的婚姻是否合法?这个问题涉及到婚姻的合法性、人权保障以及社会伦理等多个层面,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首先,从法律层面分析婚姻的合法性:在中国,婚姻的合法性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婚姻的规定。其中,关于结婚的实质要件主要包括:1. 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这是.............
  • 回答
    近日,一则“男子雪中跪两小时,求见女友未如愿”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事件发生在某城市,一名男子在鹅毛大雪中,不顾严寒,在女友家门口一动不动地跪了近两个小时,只为求见一面。然而,最终女友并未出现,男子也未能如愿。事件细节:据目击者描述,事发当日气温极低,大雪纷飞,能见度也很差。男子一身单薄的衣物.............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心头堵得慌。看到那新闻标题,脑子就嗡嗡响,一股子火气往上冒。两男骑着摩托车,就那么硬生生地,把一只大狗给拖拽了至少两公里。听到这话,你脑子里会勾勒出怎样的画面?你想想看,一台摩托车,在马路上行驶,速度不算慢吧?而那个畜生,不,我得换个说法,是那两个“人”,就这么把一条活生生的生命绑在.............
  • 回答
    这事儿啊,得好好说道说道。深圳那两哥们,在大街上打得不可开交,估计周围人都看得心惊肉跳的。谁知道,打完之后,俩人居然握手言和了,看起来挺“讲武德”的,也算是给围观群众来了一场“和解大戏”。可这事儿,在咱这儿,不是光靠“握手言和”就能糊弄过去的。人家深圳的民警,那是按规矩办事。你俩在路边儿抡拳头、踢脚.............
  • 回答
    这起事件实在是令人发指,更让人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寒意。一个智力障碍的普通人,在不知不觉中,就这样被命运残忍地捉弄,甚至变成了别人敛财的工具。细想之下,这背后涉及的绝不仅仅是某一个人的恶行,而是可能隐藏着一个精心策划的、利欲熏心的链条。首先,那位失踪了两年、被活生生“抹去”了身份的智障男子,他的遭遇是.............
  • 回答
    最近听说了日本一位独居男性确诊两天后在家中去世的消息,这件事挺让人心里沉甸甸的。说起来,这事儿搁谁身上都挺不好受的。人就这么孤零零地走了,可能到最后连一句告别的话都没说出口。尤其是在我们这个社会,大家都强调人情味、邻里互助,碰到这种事,总让人觉得有点疏忽,有点遗憾。你想想,他一个人住,平时可能生活节.............
  • 回答
    这起发生湖南的悲剧,一个男人因为琐事,将三名邻居推下楼,造成两人死亡,一人受伤,一审被判处死刑。这件事情着实让人感到震惊和痛心。从法律角度来看,一审判处死刑,说明司法机关认为这名男子的行为极其恶劣,触犯了法律的底线。故意杀人,并且导致多人死亡,这是非常严重的犯罪。死刑作为一种刑罚,通常是为了惩罚那些.............
  • 回答
    这件事挺复杂,牵扯到感情、金钱、法律还有人性的不同层面。咱们分开来聊聊,这样更容易看清楚是怎么一回事。首先,这位上海的湖南籍女子,咱们姑且叫她“小芳”吧。她和两位男士(就叫他们“小李”和小王”)之间,事情的起因是应约发生关系,这本身就带有一些交易性质的联想。很多时候,这种事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网络.............
  • 回答
    这起事件确实令人震惊和愤怒。当一位母亲带着孩子,本应在道路上安全行驶,却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危险,甚至随后还遭受了二次人身伤害,这无疑触碰了社会良知和法律的底线。要详细地看待这起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事件本身回顾与初步判断:1. “开门杀”的危险性与责任: 交通安全违法: .............
  • 回答
    上海警情通报:如何看待“编造传播不实言论”的两名男子被立案侦查?近日,上海市公安局发布警情通报,对两名编造并传播关于“上海马上封城7天”、“全封4天”等不实信息并扰乱社会秩序的男子依法进行了立案侦查。这一事件再次将“信息真实性”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张力摆在了公众面前,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事件的背景与性.............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58岁的张先生在网络世界里寻觅爱情,却遭遇了一场耗费了巨额金钱的“美梦”。当他带着满腔的热情去与心仪的女子见面,以为美好的爱情即将开始时,现实却以一种残酷的方式摆在了他的面前。短短十天的相处,他不仅倾注了情感,更转账了160万元,这笔钱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不是小数目,更何况.............
  • 回答
    看到西安这起令人发指的悲剧,我内心充满了愤怒和难以置信。一名两岁幼童,本应在父母的呵护下天真烂漫地成长,却遭此毒手,溺死在洗脸池中,并且是在被殴打折磨了整整两个小时之后。这简直是泯灭人性的恶行。事件细节的回溯(根据已知信息):这起案件发生后,公众的愤怒和悲痛几乎是瞬间被点燃。媒体报道中透露的细节更是.............
  • 回答
    这起发生在江西的悲剧令人心痛和愤怒。一名男子因长期与妻子分居,在路过药店时对女性店员产生邪恶念头,最终酿成了性侵致死的惨剧。这不仅仅是一桩简单的刑事案件,更是折射出多方面的社会问题和人性阴暗面。一、 罪行的极端恶劣与动机的令人发指首先,我们必须毫不含糊地谴责这种极端恶劣的犯罪行为。性侵本身就是一种严.............
  • 回答
    郑州这位因为太胖被公司扣了两年一万多元工资的男子,这事儿听起来确实挺让人咂舌的,简直是“奇葩”行为。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事儿,看看公司这么做到底站不站得住脚。首先,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说,这事儿太不可思议了。在咱们的认知里,工资是劳动者付出辛勤劳动应得的报酬,是法律明文规定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非法.............
  • 回答
    这事儿吧,确实挺让人哭笑不得的。两名女士稀里糊涂进了男浴更衣室,把里面光溜溜的男同胞们给“镇”住了,场面估计挺尴尬。更让人意外的是,人家工作人员事后回应,说“女宾进入男更衣室还好,谁都可能走错”。这话说得,是不是有点太“佛系”了?咱们先说说这事儿本身。一般来说,公共浴场、健身房这些地方,男女更衣室都.............
  • 回答
    看到这则新闻,我脑海里第一个冒出来的想法就是:网上发言,尤其是在朋友圈这种相对私密的社交平台,也不能随心所欲地乱说话,否则,真会惹上大麻烦! 这不仅仅是个案,更是一个重要的警示。如何看待这则判决?这则判决在我看来,是司法对网络诽谤行为的一次有力纠正和惩戒。首先,这是一次对“言论自由”边界的清晰划定。.............
  • 回答
    2020年4月1日发生在天津西站的男子倒地猝死后被两位医生成功抢救生还的事件,是一起非常感人的公共事件。它不仅展现了医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也引起了公众对心脏骤停、急救知识普及以及社会救援体系的广泛关注。为了更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事件的经过(根据公开报道还原):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