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猪八戒能拿五千零四十八斤的钉耙做兵器,挑百十斤的行李担子却嫌沉?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猪八戒这个角色身上一个非常经典且充满喜剧色彩的矛盾点,也让我们得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他。要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兵器与行李的本质区别:力量与意志的对抗

钉耙(九齿钉耙): 这是猪八戒的“立身之本”,是他的武器,更是他身份和能力的象征。
力量的体现: 五千零四十八斤的重量,这可不是小数目。一般人别说拿来挥舞,就是抬起来都费劲。但猪八戒作为太上老君用神冰铁亲自锤炼、借五方五帝、六丁六甲之力锻造的神器,其重量虽然沉重,却蕴含着强大的力量和神性。猪八戒作为天蓬元帅,本身就拥有强大的神力,能够驾驭这件神器,并且能够将其运用得炉火纯青。这种力量是他的本能,是他力量的延伸。
熟练与习惯: 猪八戒作为天蓬元帅时,就以使用九齿钉耙而闻名。这柄钉耙跟随他征战多年,早已是他身体的一部分,他已经习惯了它的重量和挥舞的方式。就像一个熟练的运动员,能够轻松举起他日常训练的重量,而不是感到负担。
象征意义: 钉耙不仅仅是武器,更是他曾经辉煌的象征。使用它,也是他身份认同的一部分。
精神力量的支撑: 在战斗中,猪八戒的精神是高度集中的,他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挥舞钉耙、如何击败敌人。在这种高度的精神状态下,他对兵器的“重量感”会被转化为一种“力量感”和“掌控感”。

行李担子: 这是他作为一个凡人(或者说在取经路上的“凡人”形态)的日常负担。
实际的物理负担: 百十斤的行李,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不轻,但对于猪八戒的神力来说,理应是微不足道的。然而,他却嫌沉,这背后的原因就复杂多了。
精神层面的抱怨: 取经之路艰苦卓绝,充满了各种危险和磨难。猪八戒的抱怨,更多的是对这种艰苦生活的厌倦,是对重返天庭享乐生活的向往,是对孙悟空的嫉妒和不满,是对取经任务的消极态度。行李的重量,成为了他抱怨的一个具象化的载体。
心理负担的放大: 担子里装的不仅仅是食物、衣物等,还承载了他对前途的不确定、对自身处境的不满。这些心理上的负荷,使得他本可以轻松担负的物理重量,在他看来变得格外沉重。
懒惰和享乐主义的本性: 猪八戒天性好吃懒做,喜欢安逸享受。挑行李这种需要付出体力和劳动的事情,与他渴望的闲适生活格格不入,所以他自然会觉得沉。他更喜欢“吃”和“睡”,而不是“做”。

二、 猪八戒的角色塑造与文学功能

制造喜剧效果: 猪八戒的这个特点是作者(吴承恩)为了增加小说的趣味性和喜剧性而精心设计的。这种巨大的反差,让读者忍俊不禁,也让猪八戒这个角色更加鲜活生动。如果猪八戒和孙悟空一样,对一切困难都能轻松应对,那么《西游记》的魅力也会大打折扣。
对比与衬托:
对比孙悟空的坚定: 孙悟空对取经任务的态度是坚决和主动的,他从不抱怨,总是冲在前面。猪八戒的懒惰和抱怨,恰恰衬托了孙悟空的忠诚和勇敢。
对比沙和尚的勤恳: 沙和尚虽然话不多,但他默默承担着自己的责任,挑着担子,任劳任怨。猪八戒的抱怨与沙和尚的沉默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沙和尚的忠厚老实。
展现人性的弱点: 猪八戒身上集中体现了人性的许多弱点,比如懒惰、贪吃、好色、爱抱怨、容易退缩等。这些弱点让他显得更加真实,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因为这些也是我们普通人身上可能存在的缺点。他的“嫌沉”,正是这种弱点在具体行为上的体现。
推动情节发展: 猪八戒的抱怨和退缩,常常会成为故事中的一个情节点。例如,他因为嫌累想散伙,就给了孙悟空一个教训他的机会,也让唐僧有机会反思。

三、 神话世界的逻辑与作者的意图

神仙的“特权”与凡间的“规则”: 猪八戒虽然曾经是天蓬元帅,拥有神力,但被贬下凡后,他所处的“取经团队”更像是在经历一场“修行”或“历劫”。在这个过程中,他被赋予了凡人的身份,需要承担凡人般的责任和痛苦。他的神力似乎被某种程度上“封印”或“限制”,或者说他自身的情绪和意志,影响了他对力量的感知。
作者的讽刺: 很多学者认为,吴承恩通过猪八戒这个角色,也带有一些对当时社会中某些官僚或者特定人群的讽刺。他们可能拥有显赫的职位(如同猪八戒的天蓬元帅身份),但实际上却不干实事,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声载道,或者只顾享乐。

总结来说,猪八戒能拿五千零四十八斤的钉耙,但挑百十斤的行李却嫌沉,其根本原因在于:

1. 兵器的重量是力量的体现,是他的专长和习惯,并且有精神力量支撑。
2. 行李的重量是日常的负担,是其懒惰、享乐主义本性以及对取经任务消极态度的具象化,并且饱含着心理和情绪上的抱怨。
3. 这是作者为了塑造鲜活的角色、制造喜剧效果、对比衬托其他人物、展现人性弱点并可能带有讽刺意味而精心设计的文学手法。

他虽然有神力,但他的行为更多地受其本性、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影响,而不是纯粹的物理力量计算。这使得猪八戒成为《西游记》中最具争议也最受欢迎的角色之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要提什么主观能动性什么的,其实就是古人逻辑不严谨,在他们脑中:

1.武器越重越好,超出10以外的数字分辨能力极低,5400斤钉耙其实也就是张口就来,反正也没人拿过。

2.但担子他们很多人挑过啊,这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很显然,百来斤的担子很重,那猪八戒也会嫌重了。

至于为什么八戒能拿5400斤的钉耙却嫌担子重,这在他们的脑中其实并不矛盾,实际上他们也不会同时在大脑中运行这两条逻辑。

订正:钉耙应为5048斤,不过不影响原文的含义,原文不做修改。

更新:

该题下说体现人性和体现神性的回答也很不错,其他的回答诸如"压死骆驼的最后根稻草","大锅饭",我认为更像在抖机灵,并没阐述这个现象根本的矛盾——"不同作用对象时,作用主体的能力为何相差这么大(千百倍)"

"稻草论"很显然有问题,5048斤时很轻松,那么八戒的力气起码是万斤级别,怎么突然加上100斤就嫌重了呢?

"大锅饭论"好一点,但也不靠谱,师徒四人不是傻子,大锅饭不出力气也都是暗着偷懒,你八戒明明有万斤的力气,背个百斤的行李嫌重,你这不是明着罢工吗?等量代换一下,你帮你团队拿两部公用手机结果嫌重,你觉得你队员会不会抽你?

说来说去,只要真按逻辑进行严谨推理,这个问题就得不到解决,要想解决其实很简单,不按逻辑就行了。至于是作者故意不按逻辑还是作者逻辑水平不够甚至没有逻辑,那是另一回事。

user avatar

我这个答案可能很无聊:拿动钉耙是猪八戒神性那部分的体现,挑担子嫌重是猪八戒人性那部分的体现。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所以它里面的角色当然有超能力,有神仙的各种本事。但它同时又是一部描摹世情的小说,里面人物虽然身份是神仙,其实却是市井生活人情百态的投影。

师徒一行人初到火焰山时:

只见门外一个少年男子,推一辆红车儿,住在门旁,叫声:“卖糕!”大圣拔根毫毛,变个铜钱,问那人买糕。那人接了钱,不论好歹,揭开车儿上衣裹,热气腾腾,拿出一块糕递与行者。行者托在手中,好似火盆里的灼炭,煤炉内的红钉。你看他左手倒在右手,右手换在左手,只道:“热,热,热!难吃,难吃!”

按说孙悟空钢筋铁骨,何至于一块热糕就把他烫成这样?这是因为,这里的反应是常人应该有的反应,所以为了造成这种戏剧化场景,只好让大师兄的神异性暂时消失,让他和凡人一样表现了。

猪八戒嫌担子重也是如此,按照设定,这是一个懒惰怕苦的人应该有的表现,所以他就应该觉得挑担子重。至于他本身的力气多大,那不重要……

————分割线————

顺带说一句,在原著中沙僧挑担子的时候居多,但猪八戒也确实抱怨过担子太沉。

八戒道:“哥哥,你看这担行李多重?”行者道:“兄弟,自从有了你与沙僧,我又不曾挑着,那知多重?”八戒道:“哥啊,你看看数儿么——
四片黄藤蔑,长短八条绳。又要防阴雨,毡包三四层。匾担还愁滑,两头钉上钉。铜镶铁打九环杖,篾丝藤缠大斗篷。
似这般许多行李,难为老猪一个逐日家担着走,偏你跟师父做徒弟,拿我做长工!”

————分割线二————

评论区有人问我是否真的沙僧挑担时候居多。实话实说,这一句是我凭印象写的,因而有必要统计一下原著中师兄弟三人聚齐后的挑担情况。

1.第二十三回四圣试禅心:

八戒道:“哥哥,你看这担行李多重?”行者道:“兄弟,自从有了你与沙僧,我又不曾挑着,那知多重?”

这里行李是八戒和沙僧分担。随后一段描写可以为证。

那呆子因赶马,走急了些儿,喘气嘘嘘,口里唧唧哝哝的闹道:“罢了,罢了!见自肚别腰松,担子沉重,挑不上来,又弄我奔奔波波的赶马!”长老道:“徒弟啊,你且看那壁厢,有一座庄院,我们却好借宿去也。”行者闻言,急抬头举目而看,果见那半空中庆云笼罩,瑞霭遮盈,情知定是佛仙点化,他却不敢泄漏天机,只道:“好,好,好!我们借宿去来。”长老连忙下马,见一座门楼,乃是垂莲象鼻,画栋雕梁。沙僧歇了担子,八戒牵了马匹道:“这个人家,是过当的富实之家。”

这里同时可看出,八戒还有牵马的职责。

2.第二十五回在清风观:

行者道:“这个门儿,有甚稀罕!就是南天门,指一指也开了。”却请师父出了门,上了马,八戒挑着担,沙僧拢着马,径投西路而去。

这里是八戒挑担,沙僧改牵马了。但随后就说:

那长老只得下马,倚松根权作禅床坐下,沙僧歇了担子打盹,八戒枕着石睡觉。

可见担子还是两人分挑。

(额外)第二十八回唐僧逐走孙悟空后:

却说唐僧听信狡性,纵放心猿,攀鞍上马。八戒前边开路,沙僧挑着行李西行。

这里虽然是沙僧挑担,但那时由于人员调动,分工出现了变化,因此不便作为证据。

3.第三十二回平顶山:

好大圣,你看他弄个虚头,把眼揉了一揉,揉出些泪来,迎着师父,往前径走。八戒看见,连忙叫:“沙和尚,歇下担子,拿出行李来,我两个分了罢!”

沙僧挑担。

4.第三十六回:

却说孙行者按落云头,对师父备言菩萨借童子、老君收去宝贝之事。三藏称谢不已,死心塌地,办虔诚,舍命投西,攀鞍上马,猎八戒挑着行李,沙和尚拢着马头,孙行者执了铁棒,剖开路,径下高山前进。

沙僧牵马,八戒挑担。

5.第三十九回乌鸡国:

行者问:“八戒,你行李有多重?”八戒道:“哥哥,这行李日逐挑着,倒也不知有多重。”行者道:“你把那一担儿分为两担,将一担儿你挑着,将一担儿与这皇帝挑,我们赶早进城干事。”

八戒挑担。

6.第四十三回黑水河:

河神道:“老爷勿虑,且请上马,小神开路,引老爷过河。”那师父才骑了白马,八戒采着缰绳,沙和尚挑了行李,孙行者扶持左右。

八戒牵马,沙僧挑担。

7.第四十七回通天河:

八戒道:“哥哥,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今路多险峻,我挑着重担,着实难走,须要寻个去处,好眠一觉,养养精神,明日方好捱担。不然,却不累倒我也?”

八戒挑担。

8.第四十八回通天河:

长老横担着锡杖,行者横担着铁棒,沙僧横担着降妖宝杖,八戒肩挑着行李,腰横着钉钯,师徒们放心前进。

八戒挑担。

9.第五十回青牛怪:

三藏闻此言,就是晦气星进宫,遂依呆子,一齐出了圈外。沙僧牵了马,八戒担了担,那长老顺路步行前进。

这里孙悟空也不在,但分工是沙僧牵马,八戒挑担。

10.第五十三回子母河:

八戒旋下行李,厉声高叫道:“摆渡的,撑船过来!”连叫几遍,只见那柳阴里面,咿咿哑哑的,撑出一只船儿。……行者近于船边道:“你是摆渡的?”那妇人道:“是。”行者道:“梢公如何不在,却着梢婆撑船?”妇人微笑不答,用手拖上跳板。沙和尚将行李挑上去,行者扶着师父上跳,然后顺过船来,八戒牵上白马,收了跳板。

两人分挑。

11.第五十六回遇强盗:

三藏听说,战兢兢的叩头谢了老者,即唤八戒牵马,沙僧挑担,行者拿了九环锡杖。老者开后门,放他去了,依旧悄悄的来前睡下。

八戒牵马,沙僧挑担。

12.第五十七回真假美猴王:

却说唐长老自赶回行者,教八戒引马,沙僧挑担,连马四口,奔西走不上五十里远近。

孙猴子又不在,分工是八戒牵马,沙僧挑担。

(额外)第七十九回比丘国:

八戒道:“没奈何,我们且去见了师兄,自有解释。”真个那长老无计,只得扶着八戒,沙僧挑着担,牵着马,同去驿庭之上。

这个应该算无效证据,猪八戒去扶师父了。

13.第八十回离开比丘国:

行者取出金箍棒,走上石崖,叫道:“师父,此间乃转山的路儿,忒好步。快来,快来!”长老只得放怀策马。沙僧教:“二哥,你把担子挑一肩儿。”真个八戒接了担子挑上。沙僧拢着缰绳,老师父稳坐雕鞍,随行者都奔山崖上大路。

这段写的很明白,本来是沙僧挑担子,为了集中精力控马,把担子交给了八戒。

可以有两种解释:1)原先是沙僧挑担八戒牵马,这里交换了分工。但似乎没有证据沙僧的控马好于八戒,为啥要这么做呢?

2)行李由两人分挑,沙僧也挑有一部分担子,同时兼牵马。这时把所有行李都交给八戒。

但矛盾的是,后面就说:

行者道:“师父请下马,老孙化斋去来。”那长老果然下了马。八戒将马拴在树上,沙僧歇下行李,取了钵盂,递与行者。

这里又是沙僧挑担,很可能是八戒牵马。

14.第八十回黑松林:

唐僧道:“他又在那里叫哩。”行者问:“八戒,你听见么?”八戒道:“耳大遮住了,不曾听见。”又问:“沙僧,你听见么?”沙僧道:“我挑担前走,不曾在心,也不曾听见。”行者道:“老孙也不曾听见。师父,他叫什么?偏你听见。”

沙僧挑担,八戒做什么没提。

(额外)第八十三回黑松林:

一边行者拥着唐僧,沙僧收拾行李,八戒拢马,请唐僧骑马,齐上大路。

这是动身前的准备工作,很可能上路后就是八戒牵马,沙僧挑担。

15.第八十六回雾隐山豹子精:

沙僧牵马,八戒挑担,行者紧随左右,长老在马上拱手道:“樵哥,烦先引路,到大路上相别。”一齐登高下坂,转涧寻坡。

沙僧牵马,八戒挑担。

16.第八十八回玉华县收徒:

那沙僧把行李挑至馆中。

沙僧挑担。随后也说:

孙行者即教八戒牵马,沙僧挑担,同众入玉华王府。

八戒牵马,沙僧挑担。

17.第九十六回寇员外:

却表唐僧师徒们早起,又有那一班人供奉。长老吩咐收拾行李,扣备马匹。呆子听说要走,又努嘴胖唇,唧唧哝哝,只得将衣钵收拾,找启高肩担子。沙僧刷鞄马匹,套起鞍辔伺候。行者将九环杖递在师父手里,他将通关文牒的引袋儿,挂在胸前,只是一齐要走。

这也是动身前的准备工作,可能上路后就是八戒挑担。果然随后就说了:

八戒挑着担,努着嘴道:“放了现成茶饭不吃,清凉瓦屋不住,却要走什么路,象抢丧踵魂的!如今天晚,倘下起雨来,却如之何!”

从后面孙悟空对劫匪们说的话来看:

“那个黑脸的,是我半路上收的个后生,只会养马。那个长嘴的,是我雇的长工,只会挑担。”

沙僧应该是去牵马了。但随后就有:

行者回头使个眼色,沙僧就丢了行李担子,与师父牵着马,同八戒往西径走。

那么还是符合我之前的猜测:行李由两人分挑,沙僧也挑有一部分担子,同时兼牵马。

18.第一百回回归中土:

呆子挑着担,沙僧牵着马,行者领着圣僧,都按下云头,落于望经楼边。

沙僧牵马,八戒挑担。


一个辅助性证据:

六耳猕猴拟定的取经队伍里是八戒挑担:

牵出一匹白马,请出一个唐三藏,跟着一个八戒,挑着行李;一个沙僧,拿着锡杖。

懒得数了……总之18个有效场景,八戒挑沙僧挑或是两人分挑的时候都有。

但最大的危险来自第二条,从这条可以看出,即便是明确说了两人挑担牵马的分工,也有可能是两个人同时各自挑有一部分担子。因此引出两个推论:

1.谁挑担谁牵马的描述,是没法当做证据的。因为牵马那个人同时也可能挑担;

或者

2.作者就没在意这个问题,所以前后不照应。

不管是哪个推论,最后都指向一个结果——我们无法根据文本进行精确的分析。所以我觉得只能下一个泛泛的结论:俩人都挑过担子。其余的不必深究。

(因而我那句话也是不严谨的……)

————分割线三————

补充一个证据,评论区已经有两位同志提醒我了。在最后面见佛祖时,如来钦定八戒的功劳是“挑担有功”,沙僧是“登山牵马有功”。

user avatar

大概西游记的世界里面神兵的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可以分离吧,兵器惯性质量大,打人疼,但是引力质量小,用个神通,平时拿着没有多重;行李是凡物,没有这种高级功能,平时拿着比较重……

要不然青牛拿金刚拳套了大圣的金箍棒去,还不被压死了……

user avatar

试着以理科生的角度回答一下:

因为猪八戒的钉耙是一个高维度具有量子形态的法宝,而行李不是。

推而广之,其实以原著上来看,孙悟空和猪八戒并没有具有几千乃至上万斤的腕力,证据就是孙悟空曾经抓住许多凡人的手腕(有时候还是用力抓住),其中还有老者的,如果猴子的肌肉腕力是有5吨的话等于是跟挖掘机差不多了,凡人的手在这个力度下估计比我们平时捏草叶子还要来的脆,哪有不骨折的道理?

所以问题出现在法宝上,我认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法力”可以看做一种精神能量储备,而仙神都是近高维生物,道家姑且不谈是不是唯物主义者,但佛家一定是唯心主义,而佛家神通也是用极强力的唯心主义,来影响事物发展的确率,将其他维度概率极低的事件结果强行覆盖当前现实。譬如说有块石头,它在所有多元宇宙叠加状态下有99.99..%情况下依然是一块石头,只有0.00..001%的情况下会是一块金子,而点石成金之法,就是观测到那个石头是金子的量子态,那个平行宇宙的结果,然后用法力,也就是精神能量强行让那个宇宙的结果覆盖本世界的结果。其工作原理,是选择“箱子中薛定谔猫的状态之一”来覆盖“现实中实际猫的状态”类似于月姬中公主的“空想具现”,其实也就是心想事成.....

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孙悟空他们能带死物腾云,但不能带唐僧,因为唐僧本身是凡人的观测者,凡人的观测会扰乱,定格这种量子状态,让“平行世界的可能性”无法覆盖现实世界的结果,或是极大的加强现实世界的量子稳定性,让平行世界出现的的概率变为极低极低难以观测。

那有人问为啥妖精能摄走唐僧?

拜托,妖精摄走唐僧的收都是弄晕了摄走的,孙悟空总不能弄晕了唐僧吧?

这也可以解释封神演义里或者其他神怪小说里的“天数”还有“菩萨畏因”,应该是圣人或者所有仙人共同共用了此世的一个大概的命运框架与世界演变流程,会出现啥朝代,发生什么战争都是以大概率定好了的,正所谓“小子可变,大势无移”大家都在一个共同默认,具有习惯性的预计框架里使用超自然能力,就好像程序猿用同一套系统,同一种语法来编写软件,自然都简单。但是如果你非要去干涉凡人历史,搞到历史大变,那么等于是所有神佛都要重新适应新的命运框架和世界观测方法,可以说是和所有人为敌,你想想要是你在一个1000名早已习惯用C语言编写程序20年的程序猿中将框架改成亲和java会是受到怎么样的反应了。那种反应只有一种就是——全面大战争,打赢了的才可以维持老系统或采用新系统。

说远了,话说回来,可以认为法宝和仙人一样,是一种类似于高维度的存在,它可以有选择的返回自己所需要的“与这世界互动的结果”而且不需要耗费太多法力,一根普通的棒子,99%情况下是5公斤,且打击伤害是99%“5公斤的伤害”,而金箍棒则是可以99%概率下5公斤 ,或变为99%概率下500公斤(视乎主人需求),并且无论如何都附带“99.999..%概率下打中别人造成一万五千三百斤的打击伤害”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这样...那个钉耙本身是同时具有“几斤重量”甚至是“几克重量”,同时具有“五千零四十八斤的打击伤害”的量子物品,也就是法宝,法宝本身的量子态不需要法力维持。而行李确是实实在在的百十斤重量凡物,当然要想把行李也突然变轻,不是不可能,但是要持续消耗法力,这就不是猪八戒所能做到的了。



以上,,都是瞎编的推测

user avatar

沉不沉是另外一回事,但这担子要我一直挑着就不行,凭什么猴子可以空手撩雕的瞎蹦跶,而老猪就得挑着担子赶路?

后来跑出来个本事更卑微的沙僧,于是老猪就去抢猴子牵马的活,然后无事可做的猴子又承担起了化缘的事情......



其实住宿舍的人都知道:关系不和睦的宿舍,谁主动扫地那么这地就归谁扫,直到一直扫地的人受不了,于是同一个宿舍都能玩出各扫门前雪的勾搭~

以前我住宿舍都由我打扫卫生,后来我有事回家一个多星期,这帮王八蛋能跟蛆共住好几天!

别问

问就是床边的外卖盒长蛆了都不清理~

user avatar

因为挑行李,不管多重,都是大锅饭,不拿可以让大师兄拿,可以让沙师弟拿,可以让白龙马拿。

五千零四十八斤的钉耙,是包产到户,是核心生产力,是核心竞争力,他不抢着拿,难道还送人?

师徒四人+一匹马,你看最厉害的是谁?他武器多重?行李多重?


扩展一下,同理可得,

有些人让你去吃苦,是让你去拿行李。

有些人告诫你要多吃苦,是要让你多扛扛五千零四十八斤。

你一股脑说让你吃苦的都是老刻板,都是忽悠你的,那是你没脑子。

user avatar

简单,因为包袱里的有两样佛祖送唐僧的法宝:九锡禅杖还有锦襕袈裟。佛祖说:穿我的袈裟,免堕轮回;持我的锡杖,不遭毒害。

穿上这件袈裟再拿着锡杖理论上就能不死不灭,什么金箍棒、九齿钉耙还有降妖宝杖和这个两件法宝比起来简直就是渣渣好吗?就算没有那三个半徒弟,唐僧穿着这袈裟拿着锡杖,防御力直接+MAX,从妖怪们的老窝趟过也不会有一个妖怪敢吭声。

这么强大的法器难道不是世外高人从某处采集来稀世材料又倾力打造而成的吗?能没点份量吗?所以担子重也是理所应当的了。

如果担子不重,唐僧直接把行李放白龙马上不行吗?这样还能省出一个人,专心给自己当保镖,省的妖精来了还要卸担子,怪麻烦的,安全系数加倍呀!或者唐僧嫌这样坐着不舒服,可以再买一匹马,一匹马背行李一匹马驮唐僧,还可以根据心情、发型、衣服、季节搭配不同的马匹,多爽!但是唐僧没有,因为一般马匹背着这个行李费劲,即使能驮着走,也会拖慢队伍行进速度,保不齐还会累出慢性病来,所以他就选择了让徒弟挑着担子。

你再想,为什么唐僧从大唐出来的时候非要带俩随从呢?因为扁担要他俩人抬着走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