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认真看过《三国演义》,都是可以很好回答这个问题的
与其说关羽是傲,不如说是正
“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
上述这段话出自于三国演义原文,年轻时候的关二爷,有着侠肝义胆且武艺高强。
得遇明主,自桃园结义起,肝胆相照,生平之愿足矣,这副身躯,从此后但凭兄长驱使。
本领高强,义薄云天,绝不背信弃义。
很多人也存在着各自的傲气,但那只不过是地位和权势带来的附加,在生死关头这份傲气又是两说,可关二爷的傲气,不管对方是谁,这是一份浑然天成的气魄。
换到现在,公司破产倒闭了,被其他企业兼并了,一名高管不跪着求对方收留自己就罢了,在对方企业苦苦劝说其留下来做这边的高管,老板赏识的不得了,待遇还会优厚几倍,反而告诉对方如果哪天我过去了之后不会挂在你公司名下,而且这边知道了老板的下落,辞职报告都不打我就走。
曹丞相把全国独一无二的座驾—赤兔,赠予关羽,关羽第一时间想的是有了千里马之后一天就可以见到自己大哥,且直言相告,无半分隐瞒。
他是傲气,可这份傲气并不是目空一切的傲,而是刻在心里,对于正义行为的肯定,而并不是我武艺高强就可以压倒所有人,对曹操他始终以礼相待,对刘备他更是如父如君般尊重。
他单刀赴会是傲,但即便是号称万人敌,他还真能凭借一人之力掀翻东吴大本营么,但他就是敢往,这就是关二爷的豪气千云的魅力,犹如天神下凡一般。
人言刮骨疗毒,谈笑下棋 神态自若是傲,可他事后对于华佗的尊重也是发自内心的。
败走麦城,面对敌方劝降,这段自白,就是三十余年来关羽存在这个世界上的寄托。
一位从戎几十年的老将军,焉不知道此时此刻自己已经无回天之力,可这份正气的信念从未离开过自己心里片刻。
又何惧哉!
与战友告别,一声长啸,无力回天,从容就义,自此与兄长阴阳两隔。
直到现在还有这么多的人不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存在,是的,他们从来不明白,他们只认为人只有强大了才有傲的资本,他们认为人只有拥有了财富和地位才能骄傲,从来不清楚什么叫做真正的公理与正义。
关二爷代表的就是华夏民族的正气与气节,正是这种气节,让我们面对倭寇及外敌时,能成为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能够踏过草地征服雪山;能够不惧烈火纹丝不动;能以血肉之躯托举炸药。这份傲气支撑着他们,带领着他们,乃至于跨国鸭绿江,为了和平与正义,一口炒面一口雪,与世界第一军事强国拼出个你死我活。
这份傲气,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又怎会理解呢?
关羽有一种绝对的自信,这种自信只有少部分来源于他的能力,大部分来源于对自己行为正义性的无比坚信。
在《三国演义》里面对于谁爱读什么书介绍很少,却强调了关羽好读《春秋》,很多关羽的像也都是读《春秋》的样子。这就是在表明关羽的思想是绝对的儒家信徒,而这种信仰使他始终能够以一种殉教者的姿态面对困难。
在这个世界上始终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你可以从各方面战胜他甚至碾压他,却无法让他屈服。这种人的共同点就是有坚定的信仰。无论那个信仰是不是真的靠谱,只有坚信才能给人以无法战胜的气质。
和关羽比起来,《三国演义》中大多数人都没有那么坚定的信什么东西,关羽的傲慢就是在这一点上看不起几乎所有人。他相信即便是自己暂时无法战胜对手,甚至会死,但自己的信仰将和自己的生命一起赢得永远的胜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