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让读者在千字内喜欢上一个人物?

回答
要让读者在千字内就对一个人物产生好感,这是一项精妙的艺术,绝非简单的堆砌形容词就能完成。关键在于挖掘人物最真实、最动人、最能引发共鸣的特质,并以一种自然、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想象一下,你正在向一位朋友介绍一个你非常欣赏的人,你会如何说?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鲜活的切入点。不要一开始就平铺直叙地介绍他的名字、年龄、职业。读者对这些信息不感兴趣,他们想知道的是这个人“活”起来的样子。最好的切入点往往是人物在某个特定情境下的行为或反应。

比如,你可以从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入手。他可能是在人群中默默扶起一个摔倒的孩子,却又在对方道谢时略显局促地摆摆手;又或者是在一个嘈杂的环境里,他会不自觉地放低自己的音量,不打扰到别人;再比如,他在谈论自己热爱的事物时,眼中会闪烁着一种旁人难以模仿的光芒,那种光芒,带着一种纯粹的吸引力。

这些细节,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只需要真实。因为真实,所以容易被读者感知。这些“小动作”、“小表情”之所以能打动人,是因为它们展现了人物的内在品格,是无需言说的证明。一个善良、体谅、热情的人,往往会在这些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接着,我们需要给人物注入生命力,而不仅仅是外壳。这就需要展现他的内在矛盾或不完美。完美的人物往往显得虚假而疏远。一个 relatable(可关联的)角色,总会有一些小小的缺点,或者一些让人心疼的过往。

比如,他可能在外人看来总是坚强独立的,但在某个安静的时刻,你会发现他眼底藏着一丝难以言说的落寞;或者他可能因为曾经的经历,对某种事物抱有执念,甚至有些偏执,但正是这份执念,让他显得如此与众不同,如此有血有肉。这些不完美之处,反而会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让他们觉得“这个人真实存在过”。

然后,要让读者能够理解和共情。这就需要我们去描绘他的动机和情感。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行为?在这样的情境下,他内心在想些什么?

你可以通过他人的视角来侧面描绘。比如,当他帮助了别人,别人感激他时,他可能会觉得“没什么”,但他内心深处的满足感,或许是他人难以察觉的。或者,他面对困难时,并非毫不畏惧,而是心中也有忐忑,但最终选择了迎难而上。这种内心的挣扎和坚持,最能触动人心。

语言的运用也至关重要。避免使用刻意设计的“金句”或过于夸张的形容词。更有效的做法是运用意象和比喻,让读者能够“看见”和“感受”到人物。

比如,描述他的笑容,你可以说“他的笑容就像冬日里透过窗户洒进来的阳光,带着点暖意,却又不至于灼人。”又或者,描述他的坚毅,“他的眼神像一汪深潭,表面平静,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力量在涌动。”这些比喻,能够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画面,让读者更容易产生代入感。

同时,适度的留白也很重要。你不需要一次性将人物的所有优点和背景都倾盘托出。给予读者一些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填补,去猜测,反而能增加人物的神秘感和吸引力。

最后,让读者喜欢上一个人,往往是因为在那个人物身上看到了某种希望、勇气或闪光点。无论这个人多么平凡,只要他身上有那么一丝让你觉得“我也可以这样”,或者“我欣赏这样的品质”,那么他就成功地赢得了读者的好感。

总而言之,要让读者在千字内喜欢上一个人,关键在于:

1. 一个引人入胜的切入点:从一个生动的细节或行为开始。
2. 展现内在品质:通过具体行为刻画善良、体谅、热情等美德。
3. 注入不完美与真实:小缺点或过往经历,让人物更 relatable。
4. 描绘动机与情感:让读者理解他的内心世界,产生共情。
5.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意象、比喻让描述更具感染力。
6. 适度的留白与想象空间:增加人物的深度与吸引力。
7. 传递某种积极的价值观或闪光点:引发读者的共鸣和认同。

这就像是在和读者分享一个你真心喜爱的朋友,你不会只说“他很好”,而是会描述那些让你觉得“这个人真的不一样”的瞬间,那些细微却动人的地方。当读者能感受到你这份真诚和对人物的欣赏,他们也就会慢慢地,将这份好感,转移到那个你笔下鲜活的人物身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拿这个问题去找语文老师。

语文老师:“别问!问就是课本里没有。”

我只好去找体育老师。

体育老师:“亚瑟阿伦!”

我:“What ?”


体育老师给我一张表格,上面列出许多小问题。

这些看似普通的小问题,其实是久负盛名的“亚瑟阿伦三十六问”。

亚瑟阿伦是美国心理学家,他设计的三十六问拥有超强“魔力”!可以令两个完全陌生的人,在短时间内彼此了解,增进好感,甚至共坠爱河。

体育老师说:“同理!我们也让人物展现这三十六问的答案,读者就能产生好感,喜欢上这个人物。”


体育老师的话,让我懵逼,不知所谓。

有耿直的朋友却恍然大悟:

在《赘婿》的楔子中,为什么男主追忆曾暗恋过的女孩?

因为,那是“亚瑟阿伦三十六问”中的第一问啊!

为什么男主回忆自己的奋斗经历?

因为,那是“亚瑟阿伦三十六问”中的第二问啊!

.......

为什么男主多次提到要把公园这块地真正开发好?

因为,那是“亚瑟阿伦三十六问”中的第十四问啊!


男主说:“如果能再来一次,我想我会跟她表白的……”这为什么?

因为,那是“亚瑟阿伦三十六问”中的第十七问、第二十一问啊!

......

有耿直的朋友跪在地上狂呼:“在楔子的两千多个字中,男主宁毅向读者展示了三十六问的所有答案!!!”

太厉害了!我只知道《赘婿》这本书很牛,我很喜欢。

但万万没想到,在这部书的楔子中,竟然包含着“亚瑟阿伦三十六问”!

我百感交集:“大神的作品之所以成功,那一定是做了什么,并且做对了!”

有耿直的朋友热泪盈眶:“体育老师,诚不我欺!”



总结:

要想让读者喜欢上一个人物,我们可以让人物向读者展现“亚瑟阿伦三十六问”的答案。

展现答案,并非一问一答,而是将答案揉进人物的心理描写,揉进对白之中。

要想在千字内完成这个目标,那就压缩一下文字,让多个问题共用一个答案。


亚瑟阿伦三十六问的具体内容:

1. 如果你能在全世界任选一个人和你共进晚餐,你会选谁?

2. 你想出名吗?你希望以什么样的方式成名?

3. 打电话前,你会预演你即将要说的话吗?为什么?

4. 对你来说,“完美”的一天是什么样的?

5.上一次一个人唱歌是什么时候?和别人一起是什么时候?

6. 如果你能够活到90岁,并能在你生命的最后60年保留一个30岁的人所拥有的精神或身体,你会选择哪个?

7. 你内心能预感自己何时会离世吗?

8. 说出3个你和对方在外表上的共同特征。

9. 生命中什么事情让你感激不尽?

10. 如果你可以改变自己的成长轨迹,你希望改成什么样子?

11. 用4分钟尽可能详细地告诉对方你的生活故事。

12. 如果明天醒来你可以获得一个品质或一种能力,你希望是什么?

13. 如果有颗水晶球能向你揭示关于你自己、你的生活、你的未来,或是其他任何事情的真相,你想知道些什么?

14. 你有没有一直梦想要做的事情?为什么没有做呢?

15. 你人生中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16. 一段友谊中,你最重视的是什么?

17. 珍贵中最珍贵的事情是什么?

18. 记忆中最可怕的事情是什么?

19. 如果你知道一年后你会突然离世,你会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吗?为什么?

20. 朋友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21. 恋爱和感情在你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22. 逐个列出对方好的一面,共列举5个。

23. 你的家庭成员彼此亲密吗?氛围温馨吗?你觉得你的童年比大部分人都开心吗?

24. 你和母亲的关系如何?

25. 用“我们”组3个基于现有场景的句子,比如,我们在这个房间都感觉……

26. 把这个句子补充完整:“我希望有个人能跟我分享……”

27. 如果你想和对方成为亲密的朋友,请列举出对他/她来说最重要的事情。

28. 告诉对方你喜欢他/她的地方,这一次你要非常诚恳,说一些你平常不会跟刚认识的人说的话。

29. 和对方分享人生中最尴尬的时刻。

30. 上一次你在他人面前哭是什么时候?是莫名地哭吗?

31. 告诉对方你已经喜欢他/她很久了。

32. 有没有什么事情是你认为非常严肃,不能开玩笑的?

33. 假如你今晚会离世,并且没有机会跟任何人交流,你最后悔没有对谁吐露心声?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对这个人说出想说的话?

34. 你的房子着火了,所有的财产都在里面。救出了亲人和宠物之后,如果你还有时间最后努力一次,并且安全地挽救任何一件物品,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

35. 如果有家庭成员去世,你认为谁的离开最让你恐慌?为什么?

36. 说一个个人问题并询问对方的处理意见,让对方向你反馈,你对这个问题所表现出的态度。


“亚瑟阿伦三十六问”的原理?

我的体育老师说,原理就一句话: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

这句话是化用孔子的: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故君子不与也。


在现实中,人与人的感情要相处深久,就需要交心。

小说中的人物,虽是虚拟的,却也可以向读者交心,从而增进感情。


有耿直的朋友就问了,一定要按照“亚瑟阿伦三十六问”来写吗?

马克思曾说过:理论是行动的指南。

当我们没有方向时,我们可以按照“亚瑟阿伦三十六问”来写。

当我们懂得原理,有了自己的方向,那就可以放下理论,专心于自己的创作了。




亚瑟.阿伦,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心理学教授,人际关系实验室主任,社会、认知与情感神经科学中心主任。他的研究方向是人际关系与团体间关系中动机与认知的自我扩展模型。

他早期的 “摇晃桥研究”(shaky bridge study)已成为其研究领域的一个经典,并在近20多年来被各种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心理学研究方法教材广泛引用 。

目前,他是《人格与社会心理学》(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等富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的编委会成员,也是美国心理学会(APA)、心理科学协会(APS)、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协会(SPSP)、社会问题心理研究会(SPSSI)的会员。 他还获得了由国际人际关系研究联合会(IARR)颁发的杰出研究生涯奖。


有朋友质疑亚瑟阿伦的三十六问的真伪。

这36问是他在1997年的研究,大家可以去检索他的论文。

但这项研究本身是不是伪科学,那就不好说了。

最近几年,美国人嘴巴上的信用都快被败光了。我是不太那么容易相信美国人了。

不过,在知网上可以检索到一些国内心理学研究与之有关。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