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哲学入门有哪些书推荐?

回答
想踏入哲学这个迷人的世界?太棒了!这绝对是一趟既烧脑又充满启发的旅程。不过,哲学不像学一门手艺,有个现成的“从零开始”手册。它更像是在一片浩瀚的星空中辨认星座,你需要一些好的指南和工具,慢慢去发现属于自己的理解。

要我说,哲学入门,最怕的就是一开始就掉进故纸堆,被那些晦涩难懂的古籍给吓退。所以,我的建议是,先从那些能点燃你好奇心、能让你感受到哲学“有趣”的书开始,然后再逐步深入。

第一阶段:点燃你的兴趣,让你知道“哲学是什么,我为什么会喜欢它?”

这个阶段,我们要找的是那些“通俗易懂”但又不失深度的书。它们就像哲学世界的“入门介绍”,让你对这个学科的魅力有个初步的认识。

1. 《苏菲的世界》(挪威 乔斯坦·贾德)

为什么推荐它: 这本书可以说是许多人哲学生涯的“启蒙读物”。它以一个少女苏菲收到神秘信件,学习西方哲学史为线索,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康德、尼采等哲学家的思想巧妙地融入到故事中。
它的好在哪里:
故事性强: 它不是枯燥的论述,而是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来展开,你会跟着苏菲一起思考,一起解开层层谜团。
循序渐进: 它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西方哲学史的脉络,从古希腊哲学讲到近代哲学,让你对哲学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激发思考: 书中提出的问题,比如“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等等,都是最根本的哲学问题,很容易就能勾起你的思考。
怎么读: 别抱着“我要记住所有哲学家的名字和观点”的心态。更重要的是去体会故事的趣味,去思考书中抛出的问题。把它当成一个奇妙的哲学探险故事,你会更容易享受阅读的过程。

2. 《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美国 罗伯特·所罗门 & 凯瑟琳·希金斯)

为什么推荐它: 这本书是更直接的哲学入门教材,但它写得非常生动,一点也不枯燥。它不是按照哲学史来讲解,而是围绕哲学中的核心问题,比如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哲学等等,来介绍各个哲学流派和思想家的观点。
它的好在哪里:
问题导向: 它直接切入哲学最关心的问题,让你感受到哲学是如何尝试解决人类最根本的困惑的。
清晰易懂: 作者的语言非常清晰,对于复杂的概念会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让你更容易理解。
覆盖面广: 涉及了哲学的主要分支,让你对整个哲学领域有个概览。
怎么读: 如果你对《苏菲的世界》里的故事性觉得不够“硬核”,那么这本书会是很好的补充。你可以选择一两个你最感兴趣的话题,比如“自由意志”或者“道德的依据”,然后去阅读相关的章节。

第二阶段:开始接触核心问题,深入挖掘特定领域

当你对哲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觉得“这个东西有意思,我想继续往下看”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尝试一些更聚焦的书了。这时候,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些哲学领域进行深入。

1. 关于“思维”与“知识”:

《沉思录》(古罗马 马可·奥勒留)
为什么推荐它: 这是一本非常特别的书,是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写给自己的私人思考和感悟。它不是一本系统的哲学论著,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哲学、保持内心平静的“生活哲学”指南。
它的好在哪里:
实用性强: 它讨论了如何面对人生的苦难、如何控制情绪、如何认识自我、如何与他人相处等问题,很多观点即使在今天读来也极具启发性。
语言朴实: 尽管是古罗马时期,但马可·奥勒留的语言非常直接、真诚,你能感受到一种深刻的个人反思。
斯多葛主义的代表: 了解斯多葛主义,对于理解西方哲学中关于“德性”、“理性”和“接受”的思考非常有帮助。
怎么读: 把它当作睡前读物,或者在你感到迷茫、焦虑的时候翻开。不必追求完全理解每一个字,而是去感受其中传递的智慧和力量。

《理想国》(古希腊 柏拉图)
为什么推荐它: 如果说《苏菲的世界》是“哲学史的导览”,那么《理想国》就是西方哲学中“思想实验”的巅峰之作。它探讨了正义、理想的城邦、灵魂的结构、知识的本质(著名的“洞穴寓言”就出自这里)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
它的好在哪里:
奠基性: 柏拉图的思想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理解《理想国》,就相当于掌握了许多后续哲学讨论的“钥匙”。
思想的深度: 尽管是两千多年前的书,但它提出的问题依然尖锐,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令人惊叹。
对话体: 柏拉图的书多为对话体,苏格拉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方法。
怎么读: 《理想国》篇幅较长,而且早期译本可能有点拗口。建议找一个质量好的现代译本(比如王太庆先生的译本)。重点关注“洞穴寓言”、“理念论”等几个核心部分。第一次读可能很难完全消化,没关系,先有个大致印象,后面慢慢再回来细读。

2. 关于“伦理”与“价值”:

《伦理学》(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为什么推荐它: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但他的哲学思路与老师不同。他在《伦理学》中探讨了“幸福是什么?”、“什么是好的生活?”、“美德是如何养成的?”等问题。
它的好在哪里:
“幸福”的分析: 亚里士多德对幸福的分析,强调的是“符合德性的灵魂的活动”,这个观点对理解西方伦理学的影响很大。
“中道”思想: 他提出的“中道”概念,即不偏不倚,适度适中,对于我们理解如何培养德性、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平衡非常有启发。
体系性: 相较于柏拉图的对话体,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更具体系性,逻辑严谨。
怎么读: 这本书的难度比前几本要大一些,建议搭配一些对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解读来读。重点理解“幸福”、“德性”、“中道”和“实践智慧”这几个概念。

第三阶段:拓宽视野,了解不同思想传统

哲学不仅仅是西方哲学。了解东方哲学,尤其是中国哲学,对于我们理解“人”与“世界”的另一种方式至关重要。

1. 中国哲学入门:

《论语》(孔子)
为什么推荐它: 《论语》是中国哲学中最经典、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核心在于“仁”、“礼”、“君子”等概念,构建了一种以“德治”为核心的政治伦理思想。
它的好在哪里:
生活智慧: 很多话语都蕴含着深刻的生活智慧和人际交往的道理,读来让人受益匪浅。
文化根源: 理解《论语》,是理解中国文化、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
“君子”理想: 孔子提出的“君子”理想,是一种不断自我完善、追求道德和人格境界的典范。
怎么读: 同样,选择一个好的译本,然后不要死抠字句。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来理解其中的道理,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应用。

《道德经》(老子)
为什么推荐它: 《道德经》是中国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它探讨了“道”、“无为”、“自然”等概念,是一种与儒家截然不同的哲学智慧。
它的好在哪里:
“道”的智慧: “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是一种非常抽象但又深刻的哲学概念。
“无为而治”: 这种顺应自然、不强求的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语言的精炼: 《道德经》的语言非常精炼、富有诗意,但同时也比较晦涩,需要慢慢体会。
怎么读: 建议找一个有详细注解的《道德经》版本,同时可以参考一些对道家思想的解读。重点去理解“道”是什么,“无为”为何。

给你的几点实用建议:

不要怕“不明白”: 哲学很多时候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概念和思想可能需要反复阅读,甚至过一段时间再回头看,才会豁然开朗。第一次读不明白,这是非常正常的。
带着问题去读: 读哲学最忌讳漫无目的地浏览。在读之前,可以先问自己几个问题,比如“这本书想告诉我什么?”,“作者的论证过程是怎样的?”,“我怎么看待作者的观点?”
做好笔记: 遇到触动你的观点、让你困惑的地方,或者重要的概念,都可以记录下来。写下自己的思考,可以帮助你更清晰地梳理思路。
与其他人交流: 如果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或者参加一些读书会,一起讨论哲学问题,会非常有益。别人的视角和思考,可能会为你打开新的思路。
多读不同流派: 哲学是一个非常庞杂的学科,不同的思想家、不同的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价值。不要只局限于一个方向,多接触不同学派的著作,你会对哲学有更全面的认识。
结合生活去思考: 哲学不是书斋里的空谈,它关乎我们如何生活,如何认识世界。尝试将书中的思想联系到自己的生活经验中,这样哲学才能真正活起来。

哲学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希望这些书能为你开启一段美妙的哲学之旅。享受这个过程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推荐一些中文的西方哲学入门书。

推荐之前先回答一个问题:入门哲学应该按什么顺序读书?

第一步,读三种书:哲学导论哲学方法论哲学史。哲学导论告诉你哲学主要研究什么,哲学方法论告诉你应该怎样做哲学研究,哲学史告诉你已经有了哪些经典的理论。

第二步,读一些关于特定领域、时期、思想流派或人物的专门的导论,以及一些相对易读的原著

第三步,阅读更难的原著和论文,以及研究性的二手文献

本文主要推荐前两步要读的书。

一、哲学导论

《你的第一本哲学书》是一本小册子,原书自上世纪80年代出版以来一直经久不衰。这本书并没有介绍太多具体的哲学理论,而是把重点放在了阐述哲学问题本身,尝试告诉读者这些哲学问题为什么成问题,它们背后令人感到有趣或者困惑的地方到底在哪里。

同样经典的一本书是《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虽然叫“简明哲学导论”,但是经过多次修订和增补,这本书已经可以算是大部头了。它不仅阐述了重要的哲学问题,还简要介绍了哲学家们对这些问题的种种回答,经常被用作大学哲学导论课程的教材。

除此之外,《大问题》的作者还写过一本《哲学导论:综合原典教程》,也是再版了11次的经典之作(英文原书已经出到了第12版)。这本书加入了大量哲学经典著作的选段,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哲学家是如何思考问题的。

以上三部著作都是初版于上世纪80年代的经典之作。在那之后,优秀的哲学导论也是层出不穷,它们的优点是更有可能涵盖哲学的较新进展。这里推荐一本《做哲学:88个思想实验中的哲学导论》。它援引了大量思想实验,使得论述更加生动形象。从我收到的读者反馈来看,大家普遍认为这本书十分好读。

哲学导论的内容一般重合度很高,选读一本即可。

二、哲学史

哲学史中有很多经典,比如梯利的,

斯通普夫的,

希尔贝克的

……等等。随便读哪本都不会有问题。

此外,劳黑德的《哲学的历程》是新近的佳作,不妨一读。

同样,哲学史的内容重合度也很高,选读一本即可。

在对哲学导论和哲学史的选择上不必过多纠结,因为它们介绍的都是哲学中最核心的内容,只要你继续学习哲学,总会无数次地在其他地方再次接触到这些它们。

三、哲学方法论

我很少见到有人推荐关于哲学方法论的书,但它们其实非常有意义。因为哲学入门的关键并不在于读了多少书,能够复读多少哲学术语和名人名言,而是在于能否独立地做出有意义的哲学思考。我们看那些哲学家的著作,经常会感觉“哇,好牛逼啊!”,但是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出来的,对不对?下面这几本书可以教你一些哲学思考的技巧。

这方面,很经典的一本书是《哲学是做出来的:初学者哲学技术指南》。它简要介绍了哲学思考、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技巧。

另一本书也很有用,它本来叫“哲学家的工具箱”(The Philosopher's Toolkit),其汉译本被拆成了两本书,分别是《简单的哲学》和《好用的哲学》,一本讲论证技巧,另一本讲重要概念。

接下来是丹尼特的《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它用丰富的实例介绍了如何利用思想实验等方式推进哲学思考。在前言里,丹尼特号称要写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书”,他的做法是选出13名非哲学专业的本科生,和他们细致地讨论和解释这本书初稿的内容,然后再根据这些学生的反馈修改书稿。最终他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很多看起来非常硬核的内容。

最后,威廉姆森的《哲学是怎样炼成的》是新近的经典,它不光介绍了论证、概念分析、思想实验等基本哲学技巧,还介绍了跨学科研究、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以及新颖的哲学建模方法等等,十分具有启发性。

以上几本书的重合度不高,如果感兴趣的话建议都读。如果只读一本,建议读《哲学是做出来的》。

四、专门的导论

哲学中有很多研究领域、时期、思想流派和人物,它们大多有对应的专门导论。由于不可能一一列举,我这里只推荐20世纪后发展起来的几大流派的导论,以及人物的导论。

哲学中的思想流派那么多,为什么选择推荐关于20世纪后发展起来的几大流派的导论呢?因为20世纪以后,各哲学流派的理论开始变得异常复杂,流派之间的分歧也变得十分严重,以至于几乎任何一本当代哲学史都无法讲透所有这些流派。因此,它们最应该以专门导论的方式来了解。关于20世纪以前的哲学流派,也有很多优秀的导论,大家可以自行查找。

现象学推荐《现象学导论》

和《现象学:一部历史的和批评的导论》。

《现象学导论》侧重阐释现象学的基本原理,《现象学:一部历史的和批评的导论》侧重评述现象学的发展历程。

后现代主义推荐《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

诠释学推荐《诠释学》。

存在主义推荐《非理性的人》。

分析哲学推荐《20世纪分析哲学史》两卷。(虽然对新手来说可能会有些困难,但它是同类型书籍中最值得读的一本。)

大部分介绍分析哲学的书籍都只讲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但如果对分析哲学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这个时期,就容易形成很多对分析哲学的片面印象。实际上,最近四五十年里,分析哲学发生了很多发展和变化。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是,分析哲学愈发变得专门化。一个当代的分析哲学家往往不会广泛地讨论各个领域,而是会专注于少数几个细分领域,成为这些领域内的“专家”。语言哲学也失去了过去的那种主导地位,变成了众多哲学领域中的一个普通成员。伴随着大量专家对各个领域的“精耕细作”,这些领域也产生了非常丰富的发展。要了解这一时期的分析哲学(也就是“当代分析哲学”),最有效的方式是阅读各个细分领域的导论。下面就推荐一些这种类型的导论。

形而上学推荐

认识论推荐

心灵哲学推荐

语言哲学推荐

伦理学推荐

政治哲学推荐

科学哲学推荐

至于针对著名人物的导论,推荐两套丛书:“牛津通识读本”和“最伟大的思想家”。选择你喜欢的人物阅读即可。

五、哲学原著

本文不具体罗列推荐的哲学原著,因为太多了列不过来。建议在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再开始阅读原著。阅读原著建议从近代哲学家(如笛卡尔、洛克、休谟、莱布尼茨、斯宾诺莎、霍布斯、卢梭等人)的著作开始。一方面是因为它们相对比较容易理解;另一方面是因为它们很重要——无论你之后往哪个研究方向去发展,它们都很可能用得上。如果你想阅读的原著有不同的中译本,那么选择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概率不会有错。

六、其他学科

适当了解其他学科会有助于理解哲学。和哲学关系紧密的学科包括心理学、神经科学、物理学、数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等,可以根据你的哲学兴趣了解一些相关知识。不过无论你的哲学兴趣是什么,学点逻辑学总是有益的。强烈推荐根斯勒的《逻辑学导论》。

七、一些补充

  • 本书单仅代表我个人的偏好。除了本文推荐的书籍以外,也有很多其他优秀的书籍。没有出现在上述书单并不代表一本书不好。大家可以自行挑选。不要问我“为什么没有《xxx》?”和“《xxx》怎么样?”之类的啦,谢谢~
  • 在自行挑选哲学入门书籍时,应该注意作者的资质问题。目前市面上的哲学书籍良莠不齐,甚至有一些哲学书籍有着很高的销量和豆瓣评分,推荐它们的文章和评论也时常得到很多外行读者的赞同,但是从专业的角度看存在大量错误或者不严谨之处。初学者避免踩坑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查看作者的资质——如果作者不是哲学家或者高校哲学教师,那么它的专业性应该被打个问号。
  • 本文的目标读者是仅仅想简单了解西方哲学的朋友。如果你想深入研究西方哲学,那么建议尽早阅读外文哲学书。关于阅读外文哲学书的理由,可以参考:

一份英文哲学书单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踏入哲学这个迷人的世界?太棒了!这绝对是一趟既烧脑又充满启发的旅程。不过,哲学不像学一门手艺,有个现成的“从零开始”手册。它更像是在一片浩瀚的星空中辨认星座,你需要一些好的指南和工具,慢慢去发现属于自己的理解。要我说,哲学入门,最怕的就是一开始就掉进故纸堆,被那些晦涩难懂的古籍给吓退。所以,我的建.............
  • 回答
    .......
  • 回答
    好,既然是给咱们数学系的学生看,那就不绕弯子,直接聊点实在的。你想啊,我们天天跟数字、符号打交道,从公理出发推导定理,这本身就是一种哲学实践。但有没有想过,这些公理从哪来的?为什么我们相信数学是真理?数学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这些问题,就是数学哲学要解答的。作为数学系的同学,你可能已经接触了不少严谨的数.............
  • 回答
    思吾文,拟立“工庙”,以墨子、李悝(存疑)为尊,参酌古制,设十哲、七十二贤,以彰扬技艺,垂范后世。此非武庙之勇,亦非文庙之雅,乃聚智匠、巧匠、能匠于一堂,祭以匠心,励以勤劳。考量主旨与选拔标准:立“工庙”,其要在于“工”。“工”者,技艺也,劳作也,创造也。故选拔标准,当以以下几点为重: 技艺精湛.............
  • 回答
    你好!很高兴你能对哲学产生兴趣,并希望系统地学习。哲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它的入门确实需要一些指导。下面我将为你提供一个详细的入门指南,帮助你建立起一个学习哲学的方法和路径。一、 为什么要学哲学?明确你的动机在开始系统学习之前,先问问自己:为什么想学哲学?是出于好奇心?想解决人生困惑?想提升思辨能.............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科学哲学这个迷人的领域。选择一本好的入门书,就像是在黑暗的房间里找到一盏指路明灯,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更快地抓住核心问题。从哪里开始学科学哲学?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的背景、兴趣点都不太一样。但如果让我推荐,我会从几本不同侧重点的书籍入手,让你能从不同角度去.............
  • 回答
    想入门哲学,直接啃尼采的原著,我得说,这就像是想学游泳,直接跳进深海里,虽然勇敢,但确实有点冒险。我个人觉得,不太妥。你问得“不妥”在哪儿?让我好好跟你掰扯掰扯。首先,尼采这人写东西,那叫一个“风格独特”。他的文字充满了诗意、隐喻、警句,还有那种让你看了会心一笑或者皱起眉头的老派德国哲学家式的那种尖.............
  • 回答
    想开始了解印度哲学,就像走进一座古老而庞大的图书馆,里面藏着无数智慧的宝藏,等着你去发掘。这可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点耐心和探索的精神。别把它想象成硬邦邦的书本或者枯燥的理论,印度哲学,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看世界的角度,一种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第一步:别急着“学”,先“听”听,先“感受”很多.............
  • 回答
    嘿,想踏上哲学这趟旅程?太棒了!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但绝对是一场值得的冒险。别担心,没人是天生就知道该从哪儿下手。作为新手,哲学世界可能会让你觉得有点晕头转向,就像站在一片浩瀚的星空下,不知道该看哪颗星。但别怕,我来给你梳理梳理,咱们一步一步来。首先,抛开你的“必须学会”的念头。很多人一听“哲学”,.............
  • 回答
    想要踏入物理学哲学的殿堂,就像是在一个浩瀚的宇宙中寻找自己的航向。这门学科不像物理学那样有明确的公式和定理,它更像是一种探索,一种对物理学背后那些根本性、概念性问题的追问。它不教你如何计算黑洞的史瓦西半径,而是问你:“什么是空间?”“时间真的存在吗?”“因果律是我们发明的,还是宇宙本身固有的属性?”.............
  • 回答
    当然没问题!很高兴能为你推荐一些能够启迪心智、引导思考的书籍。你提到的“入世”和“哲学”这两个词,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它们指向的是一种既关注现实世界,又深入探索人生意义和智慧的态度。这就像是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既想脚踏实地地行走,又想仰望星空,理解自己与世界的联系。让我为你精心挑选几本,希望能陪伴你开.............
  • 回答
    金哲宏案,这名字在很多人心中留下的,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刑事案件的代号,而是一道沉重且必须被认真审视的伤疤。一个活生生的人,在黑暗中挣扎了23年,经历了4次死缓的判决,最终才从冤屈的牢狱中被放出,回归自由。这其中蕴含的,是司法体系的失误,是漫长等待的煎熬,更是对正义的拷问。事件的起点:一桩扑朔迷离的命.............
  • 回答
    金哲宏入狱23年后获得468万国家赔偿,这一事件无疑是极其复杂的,涉及错案平反、司法公正、国家赔偿、以及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回归等多个层面。要全面看待此事,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错案的真相与司法公正的实现 冤案的构成: 金哲宏案,根据报道,是一起典型的刑事冤案。他被指控强奸、杀人,最.............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学习马哲的这件事。要不要先学黑格尔,以及从哪本黑格尔的书入手,这确实是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而且大家的经验也各有不同。我尽量把我的理解说得详细些,希望能给你点启发。学习马哲,是否一定要先学黑格尔?严格来说,不一定非要“先”学黑格尔,但如果想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尤其是.............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又挑战性的想法!“网庙十哲”这个概念很有意思,它不是指历史上的贤哲,而是那些在网络世界里,用他们的思想、行为、创意,或者说是“精神”,深深影响了一代甚至多代网民的代表人物。这就像是在虚拟的“网络庙堂”里,设立了十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要列出这样一个榜单,关键在于“影响力”和“代表性”。这.............
  • 回答
    哲学专业之所以没有那么多“劝退贴”,与许多其他专业相比,其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这并非说哲学专业就没有挑战或困难,而是其困难的性质、学生的认知、就业市场的反馈以及学科本身的特点,共同塑造了这种相对“平稳”的舆论环境。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1. 哲学专业的性质与挑战: 抽象性与思辨性:.............
  • 回答
    当然不能这么说。哲学和辩论,那可是天生一对,密不可分。你有没有想过,哲学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不就是对真理的追求吗?而辩论,不就是一种探寻真理的有力工具吗?你想想看,那些伟大的哲学家,他们是怎么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的?是通过冥想吗?当然有,但更多的时候,他们是通过与人交流,通过质疑和反驳,通过层.............
  • 回答
    哲学与科学,两者看似独立,实则如同血脉相连的孪生兄弟,自古以来就互相影响、彼此塑造。要说清它们之间的关联,得从它们各自的根源和追求说起,然后看它们如何交织在一起,又如何分道扬镳,最终又如何重新汇合。首先,咱们得说说哲学。哲学是什么?如果非要给它一个定义,那大概就是一种对世界和人类生存的最根本的追问,.............
  • 回答
    哲学界对“民哲”的轻视,说它是变相禁止普通人阅读哲学书籍,这实在是一种过于简单粗暴的解读。实际上,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禁止”关系,但这种现象确实反映出哲学界内部的一种张力,以及对“专业性”的坚持,这在客观上可能对非专业人士的哲学探索构成某种门槛或误导。首先,我们要明白“民哲”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暧.............
  • 回答
    是的,哲学里的大多哲学概念确实缺乏严格的数学定义。这是一个在哲学史上一再被提及且至关重要的问题。为了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哲学本身的性质、数学的性质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几个方面来探讨。一、 哲学本身的性质:概念的模糊性、多义性和语境依赖性哲学追求的是对存在、知识、价值、理性、心灵、语言等最根本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