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有哪些部队很厉害?

回答
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伟大抗争,正面战场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英勇善战、血肉铸就长城的部队。要说“厉害”,这词儿得从多个维度去理解:有的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有的是意志顽强、宁死不屈,有的是战术灵活、屡建奇功。下面就挑几个代表性的,尽量细致地说一说:

1. 国民革命军第五军

说到正面战场,第五军绝对是绕不开的存在。这支部队绝对是当时中国军队中的“天之骄子”,为什么这么说?

出身不凡,精锐中的精锐: 第五军的前身是“孙立人兵团”,也就是著名的“新一军”的前身。这支部队的骨干力量,很多都来自黄埔军校,或者是在抗战前接受了系统的德式训练,战斗经验丰富。更重要的是,在抗战爆发后,第五军被蒋介石嫡系部队中第一个大规模接受美式装备和训练的部队。美国人当时是看着中国军队打仗,也想看看中国军队能不能用上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所以,第五军在那段时间里,拥有了美式的坦克、装甲车、重炮,甚至还有航空兵的支援。这在当时的中国军队里,简直是“高科技”部队。

实战检验,战功赫赫: 装备精良自然得有本事打仗才能配得上。第五军在正面战场上,打出了无数场硬仗。

徐州会战: 在那里,第五军的装甲兵团和炮兵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与日军的精锐部队进行了激烈的炮战和坦克战。虽然最终战役失利,但第五军的英勇表现让国人看到了中国军队使用现代化武器作战的潜力。
武汉会战: 同样在武汉会战中,第五军承担了非常艰巨的防御任务,尤其是在万家岭战役中,第五军的一个团(具体番号可能需要查证,但战史上有记载)依托阵地,硬是把日军一个旅团打得伤亡惨重,很多战士宁可战死,也不后退一步。
昆仑关战役: 这是第五军的巅峰之战,也是一场载入史册的攻坚战。当时日军占领了昆仑关,这是通往昆明的重要战略要地。第五军奉命收复昆仑关,在杜聿明将军的指挥下,他们发起了猛烈的进攻。由于日军在昆仑关构筑了坚固的工事,并部署了重兵,战斗异常惨烈。我军多次受阻,伤亡巨大。但是,第五军的士兵们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毅力。最终,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第五军成功收复了昆仑关,这对于当时低迷的抗战士气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此役,日军第五师团(号称“猪突猛进”的精锐)被歼灭了相当一部分,第五军也因此战功卓著,荣获“国光勋章”。

人员素质: 第五军的军官多接受过良好的军事教育,士兵也经过严格的训练。尤其是在后来,杜聿明将军担任军长后,他非常注重部队的现代化建设和战斗作风的培养,士兵的战斗意志和专业技能都非常高。

2. 远征军(早期国民革命军远征军)

提起远征军,大家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滇缅公路,想到的是在异国他乡作战。但我要说的是,国民革命军的早期远征军,其战斗力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在中国抗战史上,扮演了极其关键的角色。

战略意义重大: 远征军的组建,是中国在盟国军事体系中承担责任,争取外援的重要一步。尤其是入缅作战,其战略目标是保卫滇缅公路,这条公路是中国当时唯一一条与外界相连的陆路交通线,是重要的战略物资运输通道。一旦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中国的抗战将面临更加艰难的局面。

装备和训练的优势: 同样,远征军也是一支接受了大量美式装备和训练的部队。虽然不像第五军那样“成建制”地接收,但其主力部队,尤其是第一批入缅作战的部队,都装备了当时中国军队中最好的武器,例如美制汤姆逊冲锋枪、M1918自动步枪,以及大量的轻重机枪和迫击炮。 军官也大多经过系统的军事训练,对现代战争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较强。

实战表现:

同古保卫战: 这是远征军在缅甸打响的第一场硬仗。当时,中国远征军新编第200师(隶属于远征军,孙立人将军任师长),在同古这个孤立无援的战略要地,以劣势装备,硬生生挡住了日军的进攻长达12天,重创了日军的精锐部队。虽然最终因为全局形势不妙,不得不撤退,但200师以一师之力,有效迟滞了日军的攻势,为英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并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仁安羌大捷: 这场战役更是远征军扬威海外的经典之战。孙立人将军指挥的200师(当时是新编第66师),以一支装备相对简陋的部队,在兵力远少于敌人的情况下,成功解救了被日军围困的英军第1缅甸旅。 孙立人将军运用了灵活的战术,将日军分割包围,然后逐个歼灭。此役,远征军歼灭了日军两个联队,击毙了日军中将指挥官,被英国人誉为“东方的敦刻尔克”。 这场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同盟国士气,也为中国军队赢得了国际声誉。

高昂的斗志: 尽管后期远征军在撤退中也经历了困难和伤亡,但其在作战中的表现,尤其是对英军的救援,以及在缅甸丛林中与日军的殊死搏斗,都展现出了中国军人顽强的战斗意志和不畏牺牲的精神。

3. 桂系部队(例如国民革命军第7军、第46军等)

很多人可能对桂系部队的印象是“地方实力派”,但不能否认的是,在正面战场上,尤其是抗战初期,桂系部队的表现是可圈可点的,他们是守卫国家的重要力量。

“钢军”的称号: 广西军队,特别是李宗仁、白崇禧领导下的部队,久经沙场,战斗作风顽强,被誉为“钢军”。他们不畏强敌,尤其擅长近战、肉搏战,战斗意志非常顽强。

南宁战役和桂南会战: 在抗战初期,日军企图占领南宁,威胁广东和广西,进而进逼西南。桂系部队,特别是国民革命军第7军(“昆仑关之虎”)和第46军,在南宁地区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昆仑关战役(前面第五军的战役,也是桂系第7军打响了第一枪,并在战略上起到了关键作用。虽然最终攻坚任务主要由第五军完成,但第7军作为友军,其配合和牵制作用不容忽视)。
桂南会战期间,桂系部队在昆仑关、宾阳、南宁等地与日军进行了多次拉锯战。他们虽然装备不如日军,但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和顽强的斗志,给日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尤其是在宾阳阻击战中,桂系部队依托坚固的工事,与日军进行了长达数日的激战,有效迟滞了日军的进攻。

坚守与消耗: 桂系部队在很多战役中,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坚守阵地,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防线,为其他部队争取时间,也为国家赢得了宝贵的战略缓冲。

4. 杂牌部队中的精锐(举例说明)

除了嫡系部队和桂系部队,抗战期间,还有很多“杂牌”部队,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同样打出了令人敬佩的战绩。

第8集团军(薛岳指挥):虽然薛岳是江西人,他的部队很多是中央军,但其所属的集团军,包括一些地方部队,在万家岭战役、武汉会战等多次会战中,都表现出了极高的战斗力。尤其是万家岭战役,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歼灭日军精锐的第106师团。其中,第9战区(薛岳为长官)的不少部队,都打得非常英勇。

第18集团军(八路军,虽然是共产党领导,但作为正面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可忽视):虽然这里主要讲国民党军队,但不能不提八路军在正面战场上的贡献。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虽然很多是敌后战场,但它们牵制了大量的日军,从战略上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如果单论正面战场,八路军也参与了一些配合国民党军队的作战,虽然规模可能不如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但其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总结一下:

“厉害”这个词,在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上,既体现在装备和训练的先进性(如第五军、远征军),也体现在顽强的战斗意志和牺牲精神(如很多部队在劣势装备下的坚守),更体现在出色的战术运用和战略贡献(如远征军的解围、桂系部队的阻击)。

这些部队,无论其出身如何,装备如何,都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他们的英勇事迹,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然,正面战场上厉害的部队远不止这些,还有像中央军的精锐部队、川军的一些部队等等,都在各自的战场上为抗战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由于篇幅和资料的限制,无法一一详述,但他们的精神,都值得我们铭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回答是反驳@漫天游

……他把我拉黑后,在此回复他一下,他屡屡用日军战时战报来否定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海南琼崖纵队等的战绩。

……他动手能力是有的,整理资料的能力也是有的,但他把资料是否拿出来,要看能否为他的某个目的服务的。比如他的文章中,把皖南事变归咎于之前的黄桥事变,让你恍然大悟,皖南事变国民党是情可原的。但他不会告诉你,在黄桥事变前,韩德勤部是如何一次次屠杀中共抗日武装的。



①日军战时有少报损失的传统。

②据桑岛节郎《华北战纪》中,把死伤于八路军地雷、冷枪,日军称之为事故。

③日本战后为了抚恤等,厚生省有过详尽统计,日军在中国关内战场死亡40余万,伤亡133万,你的日军战报累计和这个统计一致吗?哪个更可靠?

④既然用日军战报,别双重标准,看一下日军是如何统计和国军战斗伤亡的。

⑤至于国军的敌后游击队,可以参见台湾“中央院士"陈永发的评价。

从一则耸人听闻的谣言说起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自年初开始,互联网微博上就有许多贬抑共产党敌战区战场的帖子。最耸人听闻的一则谣言出现在6月底新浪微博。有署名“小右派”的网友发了这样一则长微博:“日本公布了二战在华阵亡数据:死于国军之手:318883人。死于共军之手:851人。基本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数据吻合。共军百团大战毙敌302人;平型关大捷毙敌167人;38年晋察冀秋季反围攻毙敌39人;39年冀南春季反扫荡毙敌37人;39年冀中冬季反扫荡毙敌27人;40年春季反扫荡毙敌11人;115师陆房突围毙敌16人。共击毙日寇599人,加上小战斗,合计被共军杀死851人。死者都有姓名年龄、家乡,部队、死亡地点、被谁所杀详细记录。”这则微博一出台,诸多实名网络大V争相转载。目前,这则谣言在网上阅读量百万次以上,转载量超过数万次。如不说明真相以正视听,将来又会如同此前“日本人从没有轰炸过延安”一样,由“谣言”上升为“真相”。
由于工作需要,国防大学《战事》剧组,阅读了大量抗战文献,其中就有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写的六卷本《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两卷本《华北治安战》、单行本的《长沙作战》、《河南作战》、《湖北作战》、《广西作战》、《香港作战》、三卷本《昭和十七、八年的中国派遣军》等等,此外,我们还阅读了日本侵略者在多方搜集东北抗联信息情报基础上于1936年撰写的两卷本《东北共匪之研究》,曾任日本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后又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的《冈村宁次回忆录》。现从中摘录部分资料,以正视听。
1、共产党抗日武装每天都在战斗
我们阅读日本人撰写的资料后,得出一个印象:共产党抗日武装每天都在战斗状态,都在袭扰日军。
《华北治安战》这部书,详细记载了日本侵略者与坚持在华北敌战区与之进行游击战的共产党抗日武装之间的反复“拉锯战”。其中包括了1939年以来,日本华北方面军在冈村宁次指挥下,对共产党抗日武装先后发起的冀东、冀中(包括五一扫荡)、冀南、晋南、晋中、鲁西等地数十次所谓“肃正作战”,以及先后五次勾联指挥华北华中伪政权机关、伪军和特务针对八路军、新四军发起的所谓“治安强化运动。”书中确认,“中共游击战”是一场“不分昼夜、连续不断、永无休止的战争”,是使日军“深陷泥潭里的浴血战争”。
兹举书中若干记载:
华北方面军第一一0师团报告,在1938年8月——1939年10月一年多一点时间中,与共产党武装交战次数约为2250次,每日平均约5次(上卷第156页)。
日军第二十七师团报告,从1939年1月至1940年11月间,仅该师团出发讨伐次数大小合计29168次,讨伐战斗次数为2759次(上卷第278页)。
1941年1月的所谓“冬季肃正作战”,日军各部与中共交战次数,仅在1月份内就达1682次,每日约有五、六十次战斗(下卷第17页)。
2、共产党敌后抗战战果辉煌
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尽管没有正面战场那样的大会战,但在正面战场几乎所有的会战都以失败告终的情况下,惟敌后抗战节节胜利,不仅陷日寇于“每日面对不可测的恐怖”这样的惶恐不安之中,而且“积小胜为大胜”,有效消灭了敌人有生力量。即使是从日本人的记载中,敌后战场战果与正面战场大会战相比也毫不逊色。
冈村宁次回忆录中写道(第326页):“共军的确长于谍报(在其本国以内),而且足智多谋,故经常出现我小部队被全歼的惨状。”
日本史学家、1941年从军的藤原彰在《中国战线从军记》中证实了冈村宁次的说法。在专门回忆了1942年其所在联队有一个小队遭遇八路军伏击,全军覆没的“事件”后,他随即写道:“八路军的战术是,如果看到日军拥有优势兵力就撤退回避,发现日军处于劣势时,就预设埋伏,全歼日本士兵,然后夺走他们的武器装备。”“像这样表明八路军战术成功,日军疏忽大意的事例,在冀东地区特别多。中国驻屯步兵第一联队也经常有小部队被八路军全歼的事例发生。”
《华北治安战》中还记载有“百团大战”期间,日军几个小部队被共产党武装全歼的案例:
“从9月24日晨,榆社、辽县之间的各警备队(独立步兵第十三大队)及东潞路的小滩镇警备队,同时遭到共军急袭。这是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第三八五旅所属的共军精锐部队,其兵力约8000人。榆社——辽县道路上的榆社、常家会、王景村、铺上、管头等地的警备队,虽尽力进行防御战斗,但终因寡不敌众,大半遭到全歼,战死约80人。”(上卷第314页)
“9月23日夜,各据点同时遭受共军急袭,各自孤军奋战。东圈堡(当时也称东团堡)及三甲村的守备队虽奋勇战斗,但终为玉碎。共军最后从两阵地撤退时,在墙上写下‘该阵地日军守备队打的勇敢’等字样而去。”(上卷第316页)
关于各方歼敌总数量方面,在拍摄《战事》过程中,我们特地找日方研究战史专家证实,所谓“共军总共毙敌851人”没有任何根据。相反,任何人仅仅只要根据日本防卫厅现有资料中零散的数字,也会清楚那则谣言是多么荒唐!
需要说明的是,日本防卫厅在编撰系列战史时,关于战果部分,是根据战时日军各部上报给大本营的记录整理出来的。但正如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在回忆录中所承认的那样,日军各部都在夸大己方战果,抑减中国方面战果。“大本营发表的统计数字相当可观,但其中70%是为了夸耀战果而增加的水分。”(转引自《华北治安战》译序第2页)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把国共歼敌数量进行一个简单对比。
先摘录《华北治安战》中日方报告的一些零散记载:
“第一一0师团报告,1938年8月—1939年10月间(即日方对我发起的所谓‘第三期肃正作战’期间),师团阵亡者,为533人。” (上卷第156页)
“第二十七师团报告,从1939年1月至1940年11月肃正作战期间,我忠勇的官兵丧失了649人,负伤1378人,甚为遗憾。” (上卷第278)
“在此次作战(第二次冀中作战)中,虽未查明彼我全面的损失,但在第一军方面损失最大的是独立混成第四旅团,(根据旅团第二期晋中作战战斗详报)战死71名、负伤66名、失踪2名。另据旅团战死名簿记载,从8月20日至12月3日在旅团战死的276名。”(上卷第312页)
“关于此次作战(指1940年9月23日——10月12日间日方发起的所谓‘察南南境反击作战’)彼我的损失,根据军的统计,仅我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方面我战死133人、生死不明31人。”(上卷第315页)
1942年6月的冀中三号作战,“我方战死161名,其中军官9名,伤323名,其中军官14名”(下卷第161页)
1943年9月对中共抗日武装发起的所谓“冀东一号终期作战”,战事于11月中旬结束,日方报告说,“我方损失也较大,计战死221人,伤91人。”(下卷P214页)。
另据日本防卫厅《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记载(第三卷第二分册第179页),仅1941年这一年,华北方面军各部与中共交战次数为17198次!日方损失是战死2352人,负伤501人。
可能有读者仍然认为,战死2352人,与共产党宣称的毙敌数目仍然有较大差距,且无法与国民党正面战场相比。那我们就进行一个对比。
第一次长沙会战与第二次长沙会战,均由国民党战将薛岳指挥,国民党方面声称每次歼敌都在4万至5万余人。日本防卫厅战史室在《长沙会战》一书中有如下记载:
“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没能给予重庆军以应有打击……我方损失竟达战死1591人,战伤4412人。”(第214页)
“第11军发表的第2次长沙作战的战果及我方损失如下……敌遗弃尸体28612具……我方损失战死1591人,(其中军官数108人)战伤4412人(其中军官数241人),死伤战马1766匹。”(第215页)
对比一下,两次长沙会战,毙敌数量均远少于同一部书中所记载的1941年中共抗日武装所击毙日军数量的2352人!
再作一个对比:1943年5月至8月间浙赣作战,日方作战部队为中国派遣军第十三军和第十一军,对手是国民党第九战区长官薛岳指挥的第五十八军、第七十九军和第四军。日方在《昭和十七八年的中国派遣军》中记载日第十三军报告战果如下(上卷第170-171页。)
“第一阶段(5月15日至5月29日),国军遗弃尸体48151,我方战死281人。
第二阶段(5月30日至6月15日),国民遗弃尸体12180,我方战死484人。
第三阶段(6月16日至8月14日),国军遗弃尸体6048,我方战死442人。
第四阶段(8月15日至9月30日),国军遗弃尸体1351,日方战死77人。”
“总计国军遗弃尸体共64430具,日方战死人数1284人,其中军官76人。”
所记载第十一军报告战果如下(上卷第188页):
“国军共遗弃尸体15758具,我方战死336人,其中军官22人。”
日方结论说(上卷第189页):“第九战区长官薛岳在赣江以东使用了三个军,但是,他将这三个军逐个投入,最后,被我军各个歼灭。同时,当他发现战场是在赣江以东之后,他仍然坚持在赣江西岸保存兵力,以致使兵力未能在战场上集中。”
对比一下可发现,浙赣会战各阶段,国民党军毙敌数量,与1942年以来共产党抗日武装在任何一次反扫荡作战中日方所记载的毙敌数量在同一个量级! 如:日方记载,“对中共的察南南境反击作战中,仅我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方面我战死133人、生死不明31人。”“冀中三号作战,我方战死161名,其中军官9名,伤323名”。
因此,在评价国共抗战战果上,国内知识界有人在故意使用“双重标准”:在评估共产党战绩时,用日军大本营资料,且用不完全材料;在评估国民党战绩时,用国民党当局资料。而他们最害怕的,就是用一把尺子量:因为如果都用日军大本营资料时,国共两党抗战战绩如何,就将大白于天下!
3、敌后游击战功效不只是歼灭有生力量
还要看到,共产党敌占区游击战固然要歼灭敌有生力量,但最大的功效是“心理战”:让敌人恐惧,让人民看到胜利的希望!
日本战史刊物《历史群像》2002年第10期也刊登一则日本老兵回忆录:“我和国民党军打过仗,也和八路军打过仗,论武器装备是国民党军好得多,但八路军极善运动,也就是说对战场的控制力极强,随时随地都会向你发动进攻。和他们作战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紧张中。作为战士我们更不愿和八路军交手。……和国民党军打仗,敌人败了就一跑了之,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追击,和八路军打仗,即使撤退,他们也会设下各种陷阱,我们决不敢掉以轻心。”


user avatar

武汉战场的□□部队就很厉害

□□部歼X甚众:XXXX


至于为什么要在报纸上用这么多X呢,请看这个回答

一八零天改四次:世界军事史上有哪些骚套路/骚操作?


1935年,蒋委员长授予凯申公特级上将军衔。同年颁布《敦睦邦交令》称:凡我国民对于友邦,务敦睦谊,不得有排斥及挑拨恶感之言论行为,尤不得以此目的组织任何团体,以妨国交。

所以这个X呢,主要是是在语文应用上代表日本鬼子,以便遵守常公的《敦睦邦交令》,不然就会被国府以“排斥及挑拨恶感之言论行为”为由查封。但是文章这个东西,一旦写出来就架不住观众的脑洞,引申一下,X在数学上还能表示未知、无限,由脑洞可知,武汉战场的□□部队能做到歼X未知、歼X无限!这还不叫厉害?!


抗战十四年,只有武汉战场这么厉害吗?


像这一次长沙会战, 敌人来去自由, 我们不能痛予打击,

并不是敌人怎样了不得,我们不能打败他,而是我们各级将领,不能依照我们中国固有的精神道义,自矢忠贞,刻苦奋励,来立功立业,这是希望你们人人都要深切反省的!

……

而我们现在抗战了四年以上,还是没有成就!更是没有进步!

我现在看了你们的报告,真是不能相信,

你们往往说只有二三百敌人,那你为什么要害怕?

这就证明你们一切学问、精神、道德的修养都没有,

因为没有修养, 所以没有胆量, 所以要怕敌人。

如此,我们国家还有什么希望!

从今以后,希望你们一般高级将领特别要注重精神的修养,尤其要忠诚纯一,督导训练,使全军上下,由我们上官精神的感召,都能同心一德,振奋起来!如此,我们的军事纔有起色。我常说:我们中国打仗就是打将,

作战的时候,如果你上官不退,你部下的官兵一定跟著你顶住不退;

他们都有良心,都有血性,决不肯轻易离开自己的上官,为一己的安全打算。

最怕的是

我们高级将领的精神颓丧,

胆识低落,

敌来不能抵御,

敌去不能追击。

像这次长沙会战,我们有这样雄厚的兵力,

有这样良好的态势

我们一定可以打败敌人

一定可以俘获敌人很多的官兵

一定可以缴获敌人无数的军械!

即使没有一万俘虏,也总应该有一千!

一千没有,总要有一百!

一百没有,少而言之,也应该有十人

但是现在你们连十个俘虏都没有!

如何对得起自己的职守?!


即使部队歼X无限,仍能将战果统计到个位数,简直数学无敌!


XX上限和下限大家都知道了,那么□□又是怎么回事呢?

方框又代表啥意思呢?

读者甲:赵登禹是抗X杀敌而死吗?

读者乙:不知道,报纸上说他因杀□□而死,没说他杀XX


看到这的读者发现没有,纵然前线将士再厉害,百般热血,千万牺牲,由于常公的《敦睦邦交令》,后方的报道上只能换来一句XX

吾等正在死战!

宣传何故先降耶!


一寸山河一丈血,十万壮丁一万兵,这些抗X部队的热血最后换来了什么呢?

1956年中华民国立法院长张道藩参拜日本靖国神社

本来呢,我正在准备收拾这个文件夹傻X回答,有空再撕

结果呢,看 @荒木彦吕飞 的回答时, 发现 @漫天游 这个家伙在评论区蹦哒,说什么日汪匪帮手下的伪军是打酱油的

请问各位观众,@漫天游 说这种话除了淡化日汪匪帮的罪行,洗白伪军外,还有什么作用?


对这种为伪军洗地的人,打脸不用挑日子,就今天吧。

大家时间有限, @漫天游 你别再转进了,请你回答我2018年10月15日向你提出的以下问题:

1、你说过报纸敢这样写早被人砸了,你也觉得搞出这些XX的人该揍,对吧?

2、你说过这些报纸是现代人P的,你也觉得抗日时期不可能有人搞这些XX,对吧?

3、你说过大公报所有的无论何时报纸都没有这种操作,你也觉得大公报不会搞出这种操作,对吧?

4、你说过就算政府命令这么做,报社也不会听的,你也觉得就算国府无耻,报社也不会服从,对吧?

5、你说过国府37年后对日强硬,你也觉得国府不会这样窝囊废,对吧?

6、你说过这样办报纸不枪毙才怪,对吧?

7、你说过随便上,意思就是说: @漫天游 认为这些图是P的,也不打算道歉,对吧?

8、你说过要看内地媒体出版的,对吧?

9、你说过常公地盘的媒体不关常公鸟事,对吧?

10、你说过让大家看内地媒体出版的才算有种,对吧?

11、你现在对着镜子,拍着胸脯问问自己, @漫天游 是不是个有种的男人?



以上各项,我请你早日回答。


之前我向 @漫天游 提问时用的是“您”,现在用“你”,因为我发现@漫天游 不配!


相关回答

胡形:关于蒋公“抗X”的一些文献。


一八零天改四次:二战时期有哪些让人惊叹的神操作?

user avatar

七十四军啦


可惜晚节不保


当年日军投降,离南京最近的部队是新四军


蒋公灵机一动,把汪精卫的御林军改变成国军,瞬间收复南京·············


然后汪精卫的御林军进入了七十四师·············


堂堂抗战第一军,成了汉奸大本营·····


王耀武能气的吐血····

张灵甫???

哦哦,,张团长啊····

他的2B操作能把王耀武再气活过来··


你可以把一个干了很长时间,威望很高的科长叫某局长

但是你叫某县长,那你敢叫,他也不敢答应啊············

user avatar

@马盖先

因为在知乎谈抗战史内战史,不需要头脑只需要屁股。屁股往窑洞里一塞,就可以敲着键盘鄙视前方血洒疆场的国殇了,谁让他们姓“国”呢。可中二们别忘了,面对日寇,所有军人的身份是且只能是中国军人。你们别侮辱国殇,那些党争标签先揣起来,留给三十年后的各个红卫兵战斗队去。

那么

被友军坐视着覆灭的国军士兵算什么?算不算入国殇?

被刮军炸开的花园口被黄河水淹死的民众算什么?算不算入国殇?

皖南事变的死难者算什么?算不算入国殇?

被刮民档搞死的壮丁算什么?算不算入国殇?

附带伤害?

另外,这些领着重庆发来的薪水的士兵,算中国军人么?

“我们不是叛国投敌的人,共产党才是中国的叛逆,我们是想和日军一起消灭他们的。我们至今(1942年10月)仍在接受重庆的军饷。如果贵军要与中央军作战,我们不能协助。这点望能谅解。”

——《冈村宁次回忆录》

各个红卫兵

请问这位硬汉,敢对着26年前陪着那位矮个子老人一起出巡他的女儿,说一句:“你个斗死老师的X卫兵!”么?

知道X卫兵是不能随便乱叫的么?

指斥乘舆刑期几年起步来着?

中二们也别忘了,抗战的归抗战,内战的归内战。今天你们一提起国军,言语之粗鄙,揣测之恶毒,态度之凶狠,怕是当年侵华日军都不如你们——能对同胞这样你们谈抗日的立足点又在哪儿呢?

你骂谁呢?

”講到這一次中原會戰的情形是怎麼樣呢?有一些美國和蘇聯的軍官和我們軍隊一同退下來的,據他們所見,我們的軍隊沿途被民眾包圍襲擊,而且繳械!這種情形,簡直和帝俄時代的白俄軍隊一樣,這樣的軍隊當然只有失敗!我們軍隊裏面所有的車輛馬匹,不載武器,不載彈藥,而專載走私的貨物。到了危急的時候,貨物不是被民眾搶掉,就是來不及運走,拋棄道旁,然後把車輛來運家眷,到後來人馬疲乏了,終於不及退出,就被民眾殺死!部隊裏面軍風紀的敗壞,可以說到了極點!在撤退的時候,若干部隊的官兵到處騷擾,甚至於奸淫擄掠,弄得民不聊生!這樣的軍隊,還存在於今日的中國,叫我們怎樣作人?尤其叫我個人怎樣對人?我統帥受到這樣的恥辱,也就是大家的恥辱!

——《中華民國三十三年七月二十一日出席黃山整軍預備會議講》

当然了,也有不是粗鄙之语,不恶毒揣测的,态度很友善的

田中(久一)不是一个残忍无道的人,不像酒井隆在香港下令屠杀。然而,田中必须为他下属的灭绝人性的行径负责,死有余辜。军队的事是很难说的。当统帅许多官兵时,你不能保证无人违反军纪。田中统帅十几万人,包括日军驻香港部队,他控制不了部下杀人强X……他被判处死刑,因为他是侵占广东的日军首领。他被处决时我在南京。后来我听说,他处决前被五花大绑站在敞篷卡车上游街示众。为此我训斥了我的参谋长甘丽初。如果我在广州,我一定将他关在密闭囚车中押往刑场……”——张发奎

我怎么有一股强烈的既视感?

哦,这不就是东京审判上那些日本战犯用来自我辩护那一套么?

毕竟,刮军和侵华日军在某些方面,是可以相互理解的:

不管是当时的还是后世的。
当时的吹战绩,出于鼓舞士气振作民心的目的还能理解——这和都饿死人了还“亩产万斤”、“形势一片大好”是一回事。同一条定理,换个题型就一脸懵逼了?

对不起,你国军能做到这种程度,我还真就一脸懵逼了

好像果军的宣传不仅只是宣传,还有国际宣传事故

时任第九战区司令部参谋处副处长的赵子立以亲历人的身份这样写到:“由于宣传(第一次长沙战役)大捷,搞得苏美英法各国的新闻记者来访问长沙,找到赵子立……外国记者要看俘虏。报告人对他们说:‘没有。’他们说:‘你们打了这样大的胜仗,怎么没有俘虏?’有的说:‘既然打了这样大的胜仗,没有多的俘虏,怎么连少的也没有?’赵子立无言以对,又说了个,‘没有’,于是惹得他们哄堂大笑,把报告人搞得面红耳赤,十分尴尬。

——《中华民国史资料从稿 译稿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第2卷第2册145页

此外,X报因为亩产万斤之事被嘲到今天,你国军又该当如何啊?

后世的嘴炮,则高据鄙视链的顶端,说打成这样还敢吹?就是你们御敌无方指挥无能贪污腐败嘛,说什么火力不够,何不人手一挺重机枪乎? 说什么动员困难,何不火车卡车往里塞乎? 说什么弹药缺乏,何不大刀长枪往上冲,或者多建工厂加油造乎?说什么被服不足,何不人脚一双真皮军靴乎? 说什么士兵羸弱,胡不食肉糜乎? 说什么正面战场,何不全民皆兵乎?乎乎乎?

1946年1月3日,斯大林会见蒋经国时谈到:

不要只醉心于贸易假如苏联没有工业,那么德国就会打败苏联。由于苏联有工业,战争期间才有可能每月生产3000架飞机、3000辆坦克、5000门大炮、40万支步枪、20万支自动步枪。”

——《斯大林同志同蒋介石的私人代表蒋经国的会谈记录(1946年1月3日23时)》,[俄]A . M . 列多夫斯基著,陈春华、刘存宽等译:《斯大林与中国》,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37页。

后 世 嘴 炮 大 林 子 说(暴 论)

积贫积弱百年的中世纪国家,明清的社会形态,有宗族而无国家的民众,动员极度困难、物资极度困难、协调调度极度困难,军情如火头绪万端——这些都不是问题。

对吗,这些都不是问题

问题是,是谁,对于

积贫积弱百年的中世纪国家,明清的社会形态,有宗族而无国家的民众,动员极度困难、物资极度困难、协调调度极度困难,军情如火头绪万端

的情况,不是革除积弊,而是在这个本来摇摇欲坠的屋子里抽去了最后一根支撑木,拿去卖掉换几个银子,存在账户里吃利息,使得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1943年,重庆18家铁厂中14家倒闭,4家钢厂中也倒闭了一家。1944年4月2日《中央日报》(这是炮党的人日哦)称:”机器厂维持经常开工者,不及十分之一,停用的工机具约占总数的40%……“
”当时因重庆条件困难,候德榜创新开发新型制碱法,并将其推进到“半工业化”生产阶段,却因国民政府不予支持未能投入生产——三酸两碱是制造重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尤其是制造炸药——但国民政府对候德榜先生的这些努力,似乎没什么感觉。对国府心灰意冷的候先生1947年内战爆发后远走印度。“

同出自:

北洋军阀刘庆恩将军,设计出自动步枪,还专门从美国进口了机器,准备生产。结果被北洋军阀排挤,在和他们激烈争辩,导致脑溢血半身不遂而称病辞去职务,乃作一绝自叹:“病床难忘救国志,十年沉疴愿未酬。老天使我身复健,轰净国贼始方休。”他采办的进口机器堆在仓库里吃灰。

到了某人上台,你猜怎么着?

竟然拿这些机器去生产仿制的栓动步枪!

学渣嘲笑别人“学得那么刻苦,也没见你考上清华北大嘛”。可这学渣,根本就没参加高考。同理,没在正面战场进行过大型会战的,也在这么嘲讽正面战场呢。

如何定义学渣?拿着刮军自己写的战报吐槽刮军的大佬知乎就有,他们是什么?

如何定义嘲讽?指出刮民档军纪糟糕是嘲讽?批评刮民档军官指挥不力是嘲讽?

刮军要是像某些人一样,将批评反思扣上侮辱先烈的大帽子,不予改进,那么怎样才能继续发展?那么怎样才能打出胜仗?

说实话,刮军在解放战争失败的一些原因在抗战中就能找到影子

有悟性如此,读遍天下史书,也就是为中二那年学的历史课本做脚注。会模仿人嘲笑春晚嘲笑新闻联播,就是不会稍稍想想那些年考过的题,然后摇摇脑袋,挤挤宣传的水分。这大概就是所谓“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吧。

最近宣传导向好像不是这个吧?

哪个导演敢拍刮民党血洗原解放区的翻身农民?

哪个导演敢拍刮民党某些人(阎锡山)在抗战中与日军媾和?

哪个导演敢拍刮民党在解放后轰炸上海,造成惨案?

哪个导演敢拍刮民党虐待壮丁,一路走一路死,比牺牲在战场上的人还多?

哪个导演敢拍刮民党在远征军上飞机去印度前还要扒下他们的衣服,拿去发财?

要是拍了之后,大概会被骂成历史神剧,篡改历史,替XX背书。

哦,毕竟现在两岸都是一奶同胞了嘛,内战只不过是兄弟之争,那八年(现在是十四年)老少爷们(各个穿的光鲜亮丽,面无菜色)一起来抗战。

您最近看课本么?敌后抗战删的只剩下平型关和百团大战。

还会有人知道潘家峪惨案么?

还会有人知道1944年的春季攻势么?

还会有人知道1942年大扫荡么?

我以前看也看课本。那时课本还没有改版,里面讲,老蒋亲口说“抗战到底”,底是恢复到七七事变前的状态。

我有同学是东北人。他们的老家就这样被抛弃了。

新课本删去了。我不知道为了什么。

所以说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所有的人看别人做事都觉得简单

我不是觉得某些人做事简单。我是觉得恶心。

最后,我要引用一段话做结尾:

经常性的有刮粉拿刮军在抗战中的牺牲说事。诚然,这些牺牲的人都是华夏好儿女,没有他们的牺牲和伟大付出,今天之华夏必然不可能继续屹立于世界之上。但是我们也必须要问几个问题:牺牲为什么这么大?这些牺牲都是必须的吗?
当刮粉们在谈所谓的牺牲时,请想一想那些被抓来的可怜壮丁,跟鬼子血拼的是他们,不是待在黄山别墅里蒋校长。这些被当时的刮府侮辱和迫害的人们,才是抗战的主力!他们的血泪不能白流,必须要给他们一个公道,凭什么要给那些残酷迫害他们的人涂脂抹粉!?难道除了刮民党的那一套糟糕的练兵和用兵的办法,就没有更好的策略了?
实际上这个问题是有答案的。驻印度的远征军为什么表现要好的多?难道仅仅是因为有所谓的美械吗?恐怕美国人负责后勤保障,美国顾问负责练兵是个更主要的因素所在。刮军党不吃兵肉喝兵血还打烂仗,能亡得那么快?
所以别一提起刮民党就说其抗战如何如何了得,真心是没有什么能吹的,难道一个国家的政府带领自己的人民抵抗外来侵略,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么?更何况刮民党的抵抗一开始还是那么的不情愿。
自然,就算要吹嘘功绩,也得连带着将付出也一起算一算。就像做生意总不能只算收入不算支出,不能只报喜不报忧吧?所以要提及刮民党在正面战场的功绩时,请别随便全算在蒋校长头上,他真心是没什么。
那些巨大的伤亡数字,不是功劳,反而是耻辱,用十比一甚至一百比一的伤亡去扛到最后,苦的不是刮民党有付出的也不是刮民党,而是那些千千万万的普通老百姓!!
理所当然的,那么,胜利的光荣也应该归功于那些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迫默默付出的亡者,别把他们和刮民党混为一谈,如果那么做了,那就是欺负死人不能开口说话,是对亡者的侮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伟大抗争,正面战场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英勇善战、血肉铸就长城的部队。要说“厉害”,这词儿得从多个维度去理解:有的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有的是意志顽强、宁死不屈,有的是战术灵活、屡建奇功。下面就挑几个代表性的,尽量细致地说一说:1. 国民革命军第五军说到正面战场,第五军绝对是绕不开.............
  • 回答
    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作用,是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需要结合历史背景、战略部署、实际战果以及面临的内外困境来审视。总体而言,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是抗日战争的最高統帥和主要组织者。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他们承担起了正面战场的主要作战任务,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而且是一个很多人都会有的误区。要“打脸”你朋友这个观点,咱们得从事实出发,把历史的本来面貌捋一捋。首先,你朋友这个说法,简而言之就是:中共在抗战中就出了个百团大战,而正面战场全靠国民党。 这个说法错得离谱,而且是典型的 “选择性失明” 加上 “概念偷换”。咱们一点一点拆解开来.............
  • 回答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国军在正面战场若以运动战为主的作战方式,其抗战效果上的差异,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回顾过往,自然会产生许多“如果”的假设。 如果国军能够更早、更广泛地在正面战场上运用以运动战为主的策略,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抗战的进程和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同时也.............
  • 回答
    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需要我们抛开过于简单的二元对立视角,深入到历史的肌理中去考察。两者都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只是其战略定位、作战方式、贡献侧重点以及所面临的挑战有所不同。国民党正面战场:抵御侵略的血肉长城国民党作为当时中国的执政党,其正.............
  • 回答
    在《亮剑》这部荡气回肠的抗日题材电视剧中,李云龙和楚云飞的抗日历程,绝大部分都发生在敌后战场。虽然他们也曾在某些关键时刻与日军正面交锋,但其核心的作战区域、战略任务和战术风格,都深深地烙印着敌后战场特有的印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抗战时期的概念。 正面.............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心里总会泛起一股难以言说的滋味。抗日战争,尤其是正面战场,那是血与火的绞肉机,国军一个师一个师的损失,这数字背后是多少鲜活的生命在消逝啊。但你问个体怎么幸存下来,这绝不是简单的运气,而是无数人在绝境中的挣扎、智慧和牺牲换来的。首先得明白,战场上的“报销”不等于全军覆没。一场战役打下来.............
  • 回答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取得完全胜利的第一次。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国共两党作为抗战的主力,也为这场胜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要清晰地界定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上的贡献和牺牲,需要一个细致的梳理和比较。国.............
  • 回答
    将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军置于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与当时的国民党军队进行比较,这是一个极富想象力且极具探讨价值的设想。要详细分析其结果,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包括双方的作战风格、装备水平、战略指导、以及所处的历史环境。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军”所代表的特质。这支军队以其高度的纪律性、.............
  • 回答
    中国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确实承担了正面战场的主体责任,这是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国民党作为当时的执政党,拥有国家机器的支持,集结了全国大部分的军队力量,在华北、华中、华南等广大区域与日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作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构筑了抵御日军侵略的第一道防线。从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到枣宜会战,国民.............
  • 回答
    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屡屡败给中共野战军,这确实是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尤其考虑到其中许多国军将领曾是抗日名将,身经百战。这背后绝非简单的“谁更英勇”就能解释,而是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因素,从战略、战术到政治、经济、人心向背,环环相扣,最终导致了这场军事上的巨大落差。一、 战略层面的失误与僵化.............
  • 回答
    抗日战争,一场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悲壮史诗,其进程之曲折,令人扼腕叹息,也发人深思。为何在战争初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能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中国大片领土,而到了后期,战局却陷入了长达十四年的漫长僵持?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初期的“闪电战”与日军的优势要理解为何日军初期能.............
  • 回答
    在漫长的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和东北抗联等武装力量,在敌后战场浴血奋战,牵制了大量日军,为正面战场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要精确统计中共力量消灭的日寇数量,确实存在一定的挑战,因为历史的记录方式、统计口径以及当时的战场环境都使得数据并非一成不变的绝对数字。不过,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
  • 回答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烈和深刻的战争之一,留下了无数令人震撼人心的照片,它们记录了战争的残酷、人民的苦难、战士的英勇以及民族的坚韧。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令人震撼的照片,并附带详细的背景信息:一、 国难当头,全民皆兵: “血染的风采”——八百壮士(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 照片描述:.............
  • 回答
    抗日战争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台儿庄大捷、平型关大捷等著名战役外,还有许多鲜为人知却同样感人至深的故事,它们从更微观、更人性的角度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关头的坚韧与不屈。以下我将为您讲述几个鲜为人知但意义重大的故事,并尽量详细描述:1. 宛平城内“最后的.............
  • 回答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烈、最漫长、也最悲壮的战争之一。在这场长达十四年的血与火的斗争中,涌现了无数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壮时刻,它们不仅仅是战争的残酷写照,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最好证明。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尽量详细地讲述一些令人难以忘怀的悲壮时刻:一、民族危亡的开端与抵抗的呐喊: 九一八事变与不抵.............
  • 回答
    抗日战争中,我军与日军之间确实存在手枪互射的场景,而且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这并非什么“AI撰写”的虚构,而是当时战争现实的一部分。让我来给你详细说说,这是怎么回事,以及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会发生这样的对射。为什么会有手枪互射?首先,我们要明白,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双方都装备了各种各样的轻武器,手枪只是其中.............
  • 回答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与国军武器装备的代差问题,这绝对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它直接影响了战争的进程和结局。简单地说,答案是肯定的,日军在整体上确实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武器装备代差优势,但这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战争的推进和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而有所演变。要理解这个“代差”,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先进”或“落后.............
  • 回答
    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中国军队在抗击日本侵略的战场上,并非没有久经沙场的勇士,也并非没有在血与火中磨砺出的宝贵经验。然而,要说这些经验“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原因,绝非三言两语能够道尽。首先,得从中国军队自身的底子说起。在抗战爆发前,中国的军事力量虽然经历了北伐和国民.............
  • 回答
    抗日战争,这段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场抵御外侮的伟大斗争中,国民党和共产党,这对曾经的革命伙伴,又因立场、战略和最终目标的不同,扮演了各自截然不同的角色。要深入理解他们的作用,得剥开历史的表象,看看他们各自是如何在这场生死存亡的战争中行动的。国民党:中流砥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