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没能达到预期,但宇文毕竟是新人作者,而站着评论不腰疼恰恰是最容易的一件事。
不过倒是可以以宇文的书为例谈谈我眼中明末农民起义军视角的网文有哪些可以改善的地方。
一、主角一定是全书的灵魂
“防止屑人李重二害顺”是本书的一个梗,但李重二的人物形象是极为割裂且不讨喜的。本书第一章的李来亨和获鹿之战后的李重二几乎完全是两个生物,这一鉴屑反差其实是宇文在人物把控上的失误。
事实上,做屑并不是问题,陈新杀岳父,黄石逼死新娘,不是屑人?乱世枭雄,如何能不做屑?但李重二的问题在于一方面他末期的行为和屑人无异,另一方面又保留了一部分初期忠厚老实的初设,毫无一个真正屑人该有的进取心和决断力,“屑都做不好(震怒)”。结果是,李重二在李自成死后夺嫡阶段的表现简直屑不可闻,完全依靠对李双喜一方的抹黑和李家无后的都合主义增强自身上位的合法性,手握李自成死后大顺最强的军团还能搞出兵变之事,这样又无能又圣母婊之人,究竟哪一点值得托付闯王的伟业?这恐怕是大多数读者在夺嫡章节结束后的感受
既然宇文之后去了有毒,我建议这方面可以向两位作者学习一下人物形象的描写。真屑人参见苏拉《法兰西不缺皇帝》的菲利克斯 狗蛋,什么是投机者,变色龙,带佐人,苏拉这本书描绘得活灵活现。正道的光参见洗兵大秦海上波的《晋烬》,康猪皮如何如野猪般将世家豪强的大晋搅了个天翻地覆,又是如何在四世纪的中国为贫民们点起黑夜的火。不过他们两个比李重二有趣的一点在于他们在男女问题上更放的开,这是起点的问题不是宇文的问题。
二、缺乏一个真正下沉的视角
农民军正当性的问题,对于以小布尔乔亚为主的读者来说,如果真想让大多数读者信服地接受这一点,其实是比较难的。当然也可以只为针对性的读者服务,但是我觉得比起空洞性的说教和塑造纯粹的正派人设,去真正描写孕育了明末农民军的西北和华北大地,让人真正感受到那种绝望和悲怆,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事实上,第一节竹溪一民夫之前李重二的那些经历,才是最容易将农民军的正当性和代入感写好的情节,一个现代人穿越后,是如何因为之前对秩序的天然崇拜,导致厌恶农民军在本地办团自带干粮爱明,但是无间断的天灾,毫无作为的官府,逐步匪军化的军队,满清断断续续的入寇,毫无廉耻的地方乡绅阶层,最终让他对旧体制彻底地绝望,然后投身于洪流之中,这一过程中不应该避讳部分农民军的残杀问题,但应该点出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这本来是如同林冲雪夜上梁山班充满古典悲剧美学的一个故事,但宇文选择了一笔带过,当然我也明白现在的玻璃心读者不可能接受作者将这些情节详细地描绘出来,因为这“不爽”,但我觉得包括明末不求生、明末求生记在内许多农民军起义的小说,因为种种机缘在农民军内快速跃升,实际上过早失去了对明末农民起义的下沉式视角,也丢失了这个题材真正的魅力和合法性表述的机会。
由于本人对明代军事发展历史很感兴趣,所以多年来在这方面算略有心得,明清易代期间各方战役和不同阶段战略诉求等知识也算稍有了解。
而很多明穿小说其重头戏都离不开争霸逐鹿,所以这么多年来我基本上没有能持续看下去的明穿小说。
举个例子
比如《明末不求生》里崇祯引清军入关、皇太极一根筋就找顺军死磕还原地看着顺军回血、李自成战死等神之发展。
又比如《开海》里明朝西班牙围绕着关岛进行争霸大战的迷之操作,这个是真迷到让人无法理解的程度。
再比如《临高启明》,额,临高启明众作者对于明末各方古战知识的了解程度可以归类于“小白”一档,没法细说。
要说战术层面的描写,那用星爷的一句经典台词,我不是针对谁,在座的各位都是乐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