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人的身体各个部位都会得癌症,但是心脏不会有癌症?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癌症研究中一个长期存在的谜团。普遍来说,心脏确实是极少发生癌症的。当然,“极少”不代表“完全没有”,在非常罕见的病例中,确实有在心脏上发现肿瘤,但这些大多是原发于其他部位转移过来的转移性肿瘤,或者极少数的原发性心脏肿瘤,而这些原发性肿瘤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在肺部、肝脏、乳腺等部位发生的癌并不同。

那为什么我们日常接触到的癌症,似乎避开了心脏呢?这背后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

1. 心脏的特殊生理结构和工作模式

首先,我们要明白心脏是个什么东西。它是一个高度特化的器官,主要功能是泵血。为了高效地完成这个任务,它有着与身体其他器官截然不同的特点:

极低的细胞分裂速度: 癌症,本质上是细胞不受控制的增殖。而心脏肌肉细胞(心肌细胞)一旦成熟,它们的增殖能力就非常有限。成人身体里,除了少数干细胞,大部分细胞都已经高度分化,不再频繁分裂。心肌细胞更是如此,它们一旦形成,就很难再分裂再生。想象一下,如果心脏里的细胞像其他地方的细胞那样疯狂分裂,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就会完全混乱,泵血的节奏会被打乱,那后果不堪设想。低分裂率意味着癌变细胞失去了快速复制扩大的基础。

高度有序的结构: 心脏肌肉是由排列得非常整齐的心肌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之间通过闰盘(intercalated discs)紧密连接,形成一个协同工作的网络。这种高度有序、高度协同的结构,可能对外来癌细胞的入侵和内部癌变的发生有一定的抵抗作用。癌细胞的无序增殖与心脏本身的有序性是相悖的。

相对短暂的细胞寿命(相比于一些组织): 尽管心肌细胞很难再生,但它们的“生命周期”相比于一些快速更新的细胞(比如皮肤细胞、肠道内壁细胞)来说,并非无限长。但这一点可能不如前两点关键。

2. 心脏的特殊“环境”

除了自身的结构,心脏所在的环境也可能起到了保护作用:

充裕的氧气供应: 心脏是全身循环的动力源,它自身也需要大量的血液和氧气来维持工作。充足的氧气供应理论上应该有利于细胞的正常代谢和DNA修复,反过来,缺氧环境反而常常与癌变机制(如诱导血管生成、耐药性)相关。所以,心脏丰富的氧气供给,反而可能是在提供“优质”的生长环境,但前提是细胞本身不会癌变。

强大的免疫监视系统: 身体的免疫系统一直在对身体里的细胞进行“巡逻”,及时发现并清除那些有癌变迹象的异常细胞。心脏虽然是一个孤立的器官,但它同样处于全身免疫系统的监控之下。血液流经心脏,带去的免疫细胞有机会接触并识别心脏内的异常细胞。

3. 血液动力学的“幸运”

快速的血液流动: 癌症的发生往往与局部细胞的异常增殖和突变积累有关。而在心脏这个位置,血液以非常高的速度和压力持续流过,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冲刷”掉一些早期形成的、尚不稳固的癌前病变细胞,或者让它们难以在心脏的特定部位“扎根”。当然,这一点更多是推测,因为转移性肿瘤正是依靠血液传播的,所以血液本身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清洁工”。

4. 基因层面的保护机制(推测)

科学家们还在研究是否存在一些基因层面的保护机制,使得心肌细胞对致癌物质的反应与其他细胞不同。例如,一些参与细胞周期调控、DNA修复或凋亡(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基因,在心肌细胞中可能表达得更活跃,或者有特殊的调控方式,能够更有效地阻止细胞进入癌变进程。

5. 关于“转移性肿瘤”的补充说明

值得强调的是,我们说心脏“不会得癌症”,通常是指“原发性心脏癌”,也就是癌症起源于心脏本身的细胞。在实际临床中,确实会发现一些发生在心脏区域的肿瘤。但这些大部分是:

转移性肿瘤: 这是最常见的情况。癌细胞从身体其他部位(如肺、乳腺、胃肠道等)脱落,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转移到心脏,然后在心脏形成新的肿瘤。由于心脏血供丰富,理论上任何部位的癌症都有可能转移到心脏,但实际发生率不高。
良性心脏肿瘤: 如黏液瘤等,这些是良性的,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癌症。
极少数的原发性心脏肿瘤: 这些通常是肉瘤(sarcoma)或少数其他类型的肿瘤,起源于心脏的结缔组织或肌肉本身,但它们与我们通常讨论的肺癌、乳腺癌等上皮细胞来源的癌症,在生物学特性、病因以及治疗策略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总结一下, 心脏不易得癌,并不是因为它是“金刚不坏之身”,而是它独特的工作模式、生理结构以及可能存在的基因保护机制,共同构建了一个相对不利于癌细胞形成和发展的“环境”。它的细胞分裂慢,结构有序,加上免疫系统的监视和血液动力学的作用,使得癌细胞难以在那里“安营扎寨”并发展壮大。

这个现象也为癌症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线索,科学家们希望能从中找到新的思路,来开发更有效的癌症预防和治疗方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心脏的恶性肿瘤发生率为什么低, 恐怕学过细胞生物学的同学都能猜出来, 那是因为心肌细胞的细胞周期很长, 或者说细胞周期是暂停的。 没有 TURN-OVER 就没有癌变的可能。类似的还有脑。

俺有个老婆是医生, 俺机翻一篇文章供您参考。俺没啥文化, 初中毕业, 大伙都知道。


心脏恶性肿瘤的罹患率在下面。


2018年03月《细胞》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米国科学家(怎么又是米国科学家?)筛选出细胞周期相关因子,CDK1、CDK4、cyclin B1以及cyclinD1这四个可以让不再分裂增殖的心肌细胞再次进入分裂增殖状态。虽然这一最新研究为心肌损伤、心脏衰竭等心脏相关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曙光,但也可以从肿瘤发生的角度解读:

心脏肿瘤相比较于其他肿瘤类型而言相当少见,这个研究给出了答案,即心肌细胞在成年之后退出了细胞周期,细胞分裂增殖被按下了“停止键”。

也许这才是您最想要的答案: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9502971/     



       Mohamed, T., et al., Regulation of Cell Cycle to Stimulate Adult Cardiomyocyte Proliferation and Cardiac Regeneration. Cell, 2018.     





恶性原发性心脏肿瘤的回顾

Apr 24, 2018 | Monika Jacqueline Leja, MD, FACC; Michael J. Reardon, MD, FACC

Expert Analysis


原发性心脏肿瘤很罕见,大约发生在0.001-0.3%的尸检中。

在大型医院,这些肿瘤的临床发生率约为每500个心脏手术病例中有1例。对于原发性心脏肿瘤,大约75%是良性的,25%是恶性的。在恶性肿瘤中,约75%是肉瘤。大多数心脏外科医生和心脏科医生对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经验很少。本文的目的是总结我们对原发性恶性心脏肿瘤的评估和治疗经验。

原发性恶性心脏肿瘤往往发生在年轻患者身上,平均年龄为44岁,男女比例相当。

在SEER(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中对原发性心脏和非心脏软组织肉瘤的17年回顾性研究中,Hamidi等人发现210例原发性心脏肉瘤和24404例非心脏软组织肉瘤。

心脏肉瘤患者的总生存期中位数为6个月,非心脏软组织肉瘤为96个月。进行手术的心脏肉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而没有进行手术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个月。手术系列强调了这种疾病的罕见性,以及为获得最佳生存率而进行完全手术切除的必要性。

梅奥诊所回顾了32年的时间,发现有34名患者接受了原发性心脏肉瘤的手术切除;如果是R0切除,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延长至17个月。MD安德森癌症中心和德克萨斯心脏研究所的联合系列研究发现,在25年的时间里有21名患者;这些患者在2年内的精算生存率为14%。5接受R0切除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而接受R1切除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0个月,这强调了这种疾病的侵略性和完全切除对这些患者的重要性。我们最近回顾了休斯顿卫理公会医院/MD安德森癌症中心联合多学科心脏肿瘤小组在25年内对96例原发性心脏肉瘤的手术治疗经验。

我们根据原发性心脏肉瘤的表现部位将其分为三个临床组:

右心肉瘤、左心肉瘤和肺动脉(PA)肉瘤。

我们以前曾讨论过我们根据这种分类对这种疾病的管理,并将讨论我们目前的建议。


评价

原发性心脏肉瘤的表现症状可能是非特异性的,最常见的初步诊断方法是超声心动图。左心房肿瘤最初常被认为是肌瘤,但仔细检查几乎总是发现基础较宽或位置异常的肿瘤,应引起对恶性肿瘤的怀疑。右心肉瘤在首次发现时一般都是大而宽的,通常不会与良性过程相混淆。心室肿瘤是最不常见的,一般在治疗前要进行广泛的评估。怀疑有恶性肿瘤,就要对肿瘤及其范围进行仔细的局部评估,并寻找全身性的参与。我们对所有疑似原发性恶性心脏肿瘤的患者进行心脏磁共振血管成像、胸部和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以及全身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我们还对所有怀疑是左心和右心的肉瘤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评估冠状动脉的受累情况,以防需要进行冠状动脉切除,并评估副神经节瘤的情况,副神经节瘤可以模拟肉瘤,在冠状动脉造影中总是有大的供血血管。在可能的情况下,应确定组织学诊断,以便考虑新辅助治疗。


左心肉瘤

原发性左心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解剖位置和范围,不受组织学影响。根据我们的经验,左心肉瘤最常见的表现症状是呼吸短促和用力时呼吸困难,两者都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相一致,是由于心内血流受阻引起的。我们一半以上的病人在发病时有纽约心脏协会功能分类III或IV级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据报道,大多数原发性左心肉瘤发生在左心房,我们的经验也支持这一点,24例中有22例(92%)发生在左心房,24例中有2例(8%)发生在左室。如果不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生存期为9-12个月。9 原发性心脏肉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生存期的最大决定因素是完全手术切除。完全切除主要由肿瘤的解剖位置和它所涉及的结构决定。左心房和左心室在试图完全切除这些通常较大的肿瘤时,给外科医生带来了独特而困难的问题。早期有关左心肉瘤的文献显示,局部复发率很高。10,11 我们认为,局部复发率高与解剖学上难以暴露和切除整个左心房有关,导致切除不彻底,局部复发迅速。心脏外科医生通常通过房间沟接近左心房肿瘤。这对良性或小的肿瘤来说通常是令人满意的,但对大的和恶性的肿瘤来说,通常不能提供足够的暴露。可以进行完全的心肌切除术和正位移植术。然而,大多数医疗审查委员会不会批准活动性恶性肿瘤的捐赠心脏,而且以前的肉瘤正位移植系列显示中位生存期只有12个月。通过主动脉瓣的方法已经成功地用于良性肿瘤13 ,但对于恶性肿瘤的竞争性切除是不够的。在心脏处于原位的情况下,通过二尖瓣的暴露也同样不充分,而通过可行的肌肉进行左心室切开术对大多数外科医生来说没有吸引力。我们处理这一棘手的手术问题的方法是心脏自体移植:心脏切除、体外切除和重建,以及心脏再植入。心脏自体移植由Cooley在1984年首次尝试用于治疗左心房副神经节瘤14。1998年我们小组首次成功用于左心房肉瘤1,2006年用于左心室肉瘤15。我们最近在2014年发表的心脏自体移植治疗恶性和复杂肿瘤有35例自体移植,其中26例用于原发性心脏肉瘤。在这些病例中,19例是孤立的自体移植,7例是自体移植与因广泛肿瘤累及而进行的肺切除术相结合。16 单纯自体移植的原发性心脏肉瘤30天死亡率为11%,1年和2年生存率为58%和32%。自体移植和肺切除术的30天死亡率为57%。每个人的死亡都是由于广泛的凝血功能障碍和出血进入肺切除空间,需要多次输血,导致单侧肺水肿、右心衰竭和死亡。因此,我们目前仔细筛查肺静脉受累,如果出现肺切除的可能性,我们会拒绝手术治疗。目前我们已经做了51例心脏自体移植手术,并建议对所有病例进行切除后化疗。


右心肉瘤

我们发现右心肉瘤比左心或PA肉瘤体积更大、更外露。它们往往因心内梗阻而出现较少的心力衰竭,并有更多的非特异性症状,常常延误诊断。我们最初研究了我们对21例原发性右心肉瘤的经验,并与从文献中收集的36例患者进行了比较。在我们的病人中,R0切除的病人的中位数和5年生存率明显好于R1切除的病人(27比4个月,36比0)17。这使我们能够识别并适当治疗非肉瘤类恶性肿瘤,如淋巴瘤和浆液性瘤18,并开始对所有原发性肉瘤进行新的辅助化疗,试图缩小边缘,提高R0切除率和生存率。所有没有明显心力衰竭的病人都开始接受新辅助化疗,盐酸多柔比星(75mg/m2)和ifosfamide(10gm/m2),以试图减少肿瘤的体积和消毒浸润性的、微小的病灶,这些病灶甚至容易侵入宽大的切除术的边缘。只要获得阳性反应或病人达到耐受性,就继续进行这种化疗。如果病人获得了明显的反应,并且转移性疾病得到了控制,就可以考虑进行手术切除。如果病人对新辅助化疗没有反应或转移性疾病没有得到控制,则只考虑进行最终的化疗和放疗。目前的研究包括44名接受该方案治疗的患者,他们与我们没有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进行了比较(《胸外科年鉴》正在审阅手稿)。平均年龄为41岁,范围为15-67岁。1/3的病例涉及右冠状动脉,需要切除和替换。两组的30天死亡率均为5%,新辅助化疗与无辅助化疗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0个月和9.5个月。R0切除术与R1相比,中位生存期明显更好,为53.5个月与9.5个月(P = 0.004)。


肺动脉肉瘤

PA肉瘤极为罕见,在我们上次报道这种疾病时,世界文献中报道的病例不到250例。19 我们在2009年首次报道了我们小组对这种疾病的经验,当时我们报道了9例原发性PA肉瘤,并与从文献中收集的病例进行了比较。6这些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急促,通常与一些更常见的肺部疾病如肺栓塞(PE)、肺动脉高压、纤维化纵膈炎、肺部肿瘤和PA狭窄的宪政症状一致。从症状出现到诊断的平均时间为3-12个月,50%的患者在诊断时有转移性疾病,这进一步突出了这一点。20 获得组织学检查可能很困难,而且症状往往需要紧急手术干预。幸运的是,心脏磁共振成像可以帮助区分肿瘤和慢性PE,因为PA肉瘤有灌注,而慢性PE没有。这些肿瘤往往开始于肺根的背侧,并经常累及肺动脉瓣。21它一般沿动脉向远端延伸,但往往不穿透动脉壁,这就可以进行完全切除。我们用异体移植取代肺根,并使用达克龙移植将其延伸到第一个PA分叉处。在我们的系列中,我们没有手术死亡率,发现中位生存期为71个月,而文献中的病例为18个月。我们认为这是因为大量报道的病例被误认为是慢性PE,并以血栓内膜切除术治疗,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不适当的肿瘤手术。


无法用标准技术切除的复杂心室肿瘤

我们偶尔会发现大的心室肉瘤,但在技术上无法用普通技术切除。面对活跃的疾病,我们还没有考虑过正位移植的问题。我们小组已经开始探索完全切除心脏和机械替代的可能性,作为化疗和可能的移植的桥梁,如果能够获得较长的无病生存期。我们已经使用了外部支持心室辅助装置22和SynCardia全人工心脏(SynCardia Systems, LLC; Tucson, AZ)23。



结论

原发性心脏肉瘤是一种罕见而致命的疾病。我们对所有原发性心脏肉瘤采用多学科的方法,仔细评估局部肿瘤范围和转移灶的情况。我们对所有右心肉瘤采用基于组织学诊断的新辅助治疗,并认为在可能的情况下对左心和PA肉瘤也应考虑这种方法。


       A Review of Malignant Primary Cardiac Tumors  https://www.acc.org/latest-in-cardiology/articles/2018/04/20/08/41/a-review-of-malignant-primary-cardiac-tumors#:~:text=Primary%20cardiac%20tumors%20are%20rare,0.001%2D0.3%25%20of%20autopsies.&text=The%20clinical%20incidence%20of%20these,%2C%20about%2075%25%20are%20sarcoma.     

~~~~~~~~~~~~~~~~~~~~~~~~~~~~~~~~~~~~~~~~~~~~~~~~~~~~~~

很难证明自己有个老婆是医生, 因此俺贴个图自证一下清白,大家不妨自测一下。如果没有一个老婆是医生, 恐怕很难拿 100%。



这个话痨答主的其他回答: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癌症研究中一个长期存在的谜团。普遍来说,心脏确实是极少发生癌症的。当然,“极少”不代表“完全没有”,在非常罕见的病例中,确实有在心脏上发现肿瘤,但这些大多是原发于其他部位转移过来的转移性肿瘤,或者极少数的原发性心脏肿瘤,而这些原发性肿瘤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在肺部、肝脏、乳腺.............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已注销”这位“大佬”,这其实是一个在中文网络语境中,特别是知乎等问答社区里,非常有趣的现象。之所以您总能看到他的身影,并且他好像无所不知、无所不答,这背后隐藏着一些大家心照不宣的“秘密”和玩梗文化。“已注销”究竟是谁?严格来说,“已注销”并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特定人物。它是一个在知.............
  • 回答
    “应届生身份值钱”这句话,咱们做求职的谁没听过?刚毕业那会儿,感觉像是手里攥着一张王牌,各大公司都会抢着要,毕竟年轻、有可塑性、能接受新事物、培养成本低。但现实是怎么样的呢?越往后找,越感觉这话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轮到自己,怎么就成了“嫌弃”的代名词了呢?说到底,这背后其实是供需关系、市场变化和企业.............
  • 回答
    道家三尸神之说,是中国古代道教信仰中一个颇为复杂且充满象征意义的观念。简而言之,三尸神是寄居在人体内的三种神祇,它们会不断地干扰人的修行,并趁着庚申日(一种特定的时间节点)上天向天曹(天庭的官府)汇报人的罪过。修道之人之所以要阻止三尸神上天汇报,其根源在于这会阻碍他们得道飞升,甚至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 回答
    吸毒者身体之所以会溃烂,原因非常复杂,涉及毒品本身的毒性、不洁的用药方式、身体免疫力的下降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并发症。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吸毒就会溃烂”的直接因果,而是一个由多种负面因素叠加、恶性循环的结果。首先,我们得从毒品的直接毒性说起。很多毒品,尤其是那些通过注射进入体内的,对血管和组织都有强烈的.............
  • 回答
    有些人可能不明白羞辱别人身体为何无益于其健康,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是心理、社会认知和信息传播等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让我们尝试深入剖析一番。首先,认知失调与自我保护机制是关键因素之一。当一个人对羞辱他人的行为产生认同感,甚至觉得这样做是“正常”的,或者“符合某些社会标准”时,他们可能会出现认知失调。为.............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引人深思,也触及到了我们对于“身体自主权”和“社会规范”之间复杂关系的理解。 很多人会觉得,我的身体我做主,凭什么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置? 卖个器官,听起来像是交易,自己拥有的东西,为什么不能拿去换取金钱或其他利益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身体的主权与界限:.............
  • 回答
    吃羊肉后感觉身体发热是很多人都会有的体验,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涉及到了羊肉本身的营养成分、消化过程以及人体的一些生理反应。下面我将详细地为您讲解:一、 羊肉的营养成分特点羊肉之所以会让人产生发热感,与其独特的营养成分有很大关系:1. 高蛋白质和脂肪含量: 蛋白质代谢产热(食物热效应): .............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让人疑惑的现象。自己感觉免疫力也就马马虎虎,按理说容易被“拿捏”,但身边那些看着体魄健壮、很少生病的人,反倒时不时就中招,而且每次感冒都好像比自己更严重一些。这背后其实挺多门道,不能简单用“免疫力强弱”来一概而论。首先,我们要明白“身体好”和“不容易感冒”有时候并不完全划等号。那些平时精.............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费解但又屡见不鲜的现象。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人在身体出现不适时,会倾向于在网络上搜索信息,甚至将素未谋面的网友当做“健康顾问”,这背后隐藏着复杂而深层的原因。与其说是“不信任医生”,不如说是在特定情境下,人们更倾向于从其他渠道寻求慰藉、理解和解决方案。1. “我的情况很特殊”的心理.............
  • 回答
    人为什么会生气,以及为什么生气会对身体造成损害?这背后其实涉及一整套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机制,远非简单的情绪波动那么简单。咱们就从科学角度,一点点拆解开来聊聊。首先,我们要明白,生气并非完全是负面的。在远古时代,当我们面对猛兽或者敌对部落时,生气能够瞬间调动身体的潜能,让我们产生“战斗或逃跑”的反应。这.............
  • 回答
    在电影《扫黑·决战》中,孙志彪吸毒后身体依然保持相对健康的状态,这确实是一个让许多观众感到疑惑的地方。对此,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1. 艺术创作的需要与现实的简化: 戏剧冲突和角色塑造: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往往需要为了戏剧冲突、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情节的推进而对现实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和简化.............
  • 回答
    三十岁,一个奇妙的分水岭,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在这个年纪不约而同地感到一种微妙的失落,一种悄然滋生的不安。你会发现,那些曾经和你一起摸爬滚打的朋友,突然间在某些领域闪闪发光,好像一夜之间就开了窍,而自己,却依然在原地打转,甚至有时候觉得,自己好像还没长大,依旧是那个被保护得很好的“傻白甜”。这种感觉,.............
  • 回答
    看到身边的人积极向上,有些人内心会涌起一种难以名状的不适感,甚至转化为厌烦,这背后其实藏着挺多复杂的心理根源。你想想,当一个人总是充满干劲,对生活抱有热情,并且乐于分享这些积极的感受时,这就像一束耀眼的光。而对于那些内心有些阴影、对生活感到疲惫甚至有些消沉的人来说,这束光芒有时会显得格外刺眼。它不像.............
  • 回答
    “小粉红”这个群体在网络上发表爱国言论时,一种常见的现象是,当他们遇到与自己观点不符的声音,尤其是那些批评中国政府或社会制度的言论时,常常会质疑对方的“中国人”身份。这种行为背后,其实混合了多种心理和策略。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剖析一下,为什么他们会频繁地使用这种“否定身份”的攻击方式。首先,这是一种试图.............
  • 回答
    嘿,你有没有发现,身边总有那么几个朋友,无论游戏圈风云如何变幻,他们总能雷打不动地沉浸在一两款游戏里?是游戏太好玩了,还是我们太容易被套牢了?这背后啊,可不止是“好玩”两个字那么简单。我想了想,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情感连接与怀旧情结:说实话,很多我们常年玩的游戏,往往伴随.............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实在,也触及了很多人的心声。身边的人都劝你“退”人工智能,这背后的考量,其实是很复杂的,绝对不是说人工智能就“不堪”或者“一无是处”。相反,它太强大了,强大到让一些人感到不安,甚至产生了一种“退”的想法。我试着把这些顾虑给你掰扯清楚,希望能让你有个更全面的认识。首先,我们得承认,人.............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心里也跟着揪了一下。这种感觉太熟悉了,就像被一层看不见的网包裹着,做什么都被盯着,说什么都被评判。周围的声音,仿佛是一个巨大的合唱团,都在用力地喊着:“你就该这样!” 听到这些,反感、无奈、甚至有点想逃离,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首先,我们得承认,这种“年纪大了就该如何如何”的观念,真.............
  • 回答
    我理解你对清朝的看法,并且也观察到身边的朋友们似乎对这个朝代并没有多少好感。这其实是一个挺普遍的现象,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要说清楚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 历史叙事的影响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我们从小到大接触到的历史教育,或者通过影视剧、小说等渠道了解到的清朝,往往是被“放.............
  • 回答
    嘿,说起来,最近是不是感觉周围学习计算机的人比以前多太多了?不管是你的朋友、同事,还是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好像大家都在盯着这个“计算机”领域。这让人不禁要问:这玩意儿真的有那么香吗?值得这么多人一窝蜂地往里挤?我得说,这事儿吧,确实有点意思。就拿我自己来说,身边前前后后也认识不少做IT的朋友,从程序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