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为什么没有处置自己身体的自由。身体不是自己的吗?为什么不能想卖个器官就卖?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引人深思,也触及到了我们对于“身体自主权”和“社会规范”之间复杂关系的理解。 很多人会觉得,我的身体我做主,凭什么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置? 卖个器官,听起来像是交易,自己拥有的东西,为什么不能拿去换取金钱或其他利益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

一、身体的主权与界限:个人自由的边界在哪里?

从直观感受上,我们的身体确实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它是我们感知世界、体验生活最直接的载体。 这种“属于”的感觉,构成了我们对身体自主权最基本的认知。 我可以决定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食物,甚至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比如纹身、健身等等。

然而,当涉及到“处置”身体,尤其是可能对其造成永久性、不可逆转的改变时,法律和社会就介入了。 核心的出发点在于:个人的自由不是绝对的,它需要与更广泛的社会利益、伦理道德以及对生命的尊重相平衡。

二、身体的特殊性:为何不能等同于普通财产?

身体之所以不能像一件普通物品那样自由买卖,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属性,这些属性决定了它无法被简单地视为市场上的商品。

1. 生命与健康的根本性: 身体是生命的载体,是健康的基础。 允许器官买卖,就可能导致对身体的过度剥削和不尊重,将人的身体视为可以分割、交易的零件,这与“生命至上”的普世价值相悖。 如果允许为了金钱而摘取健康的器官,那么谁来保障这个过程的安全性? 谁来承担风险?

2. 医疗伦理的考量: 医疗活动的根本原则是“不伤害”(primum non nocere)。 允许器官买卖,很容易滋生黑市交易,医生在这种环境下可能面临巨大的道德压力和法律风险。 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进行不安全、不合法的器官摘取,不仅损害捐献者(或者说“出售者”)的健康和生命,也可能导致医疗资源的混乱和不公平分配。 想象一下,如果器官成了可以买卖的商品,那么最富裕的人就能买到最好的器官,而贫困的人则可能被剥夺生命的机会,这显然会加剧社会的不公。

3. 潜在的剥削和胁迫: 如果器官买卖合法化,那些生活贫困、走投无路的人,很可能为了生存而被胁迫出售自己的器官。 这种情况下,所谓的“自由选择”就变得名存实亡,变成了赤裸裸的剥削。 法律禁止器官买卖,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保护弱势群体免受这种潜在的压迫。

三、法律与伦理的守护:为何存在限制?

正是基于上述的考量,世界各国普遍的法律和伦理规范都对身体的处置行为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禁止器官买卖: 大多数国家都有明确的法律禁止以营利为目的的器官买卖。 这通常是为了防止商业化运作带来的剥削、非法交易和医疗风险。 捐献器官通常是出于无私的 altruism,或者是基于亲属之间的帮助。
活体捐献的严格规定: 对于活体器官捐献(比如捐肾、捐肝的一部分),也有一套非常严格的法律和伦理审查程序。 目的就是为了确保捐献者是在充分知情、自愿、没有受到任何胁迫的情况下进行的,并且其健康和安全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医生会详细告知捐献的风险和可能的后果,并评估捐献者是否适合捐献。
遗体捐献的规范: 即使是死后的身体,也同样受到法律的规范。 如果要进行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或教学,也需要生前或近亲属的明确同意,并且有相应的流程和管理规定,以示对逝者的尊重。

四、关于“我的身体我做主”的延伸思考:

“我的身体我做主”这个理念,在很多方面是成立的,比如你可以选择是否接受治疗,选择何种生活方式。 但当这种“处置”触及到可能损害自身、他人或社会整体利益时,这种自主权就受到了制约。

想象一下,如果有人因为想体验瞬间的快感就去尝试极度危险的毒品,或者因为觉得无聊就去进行可能导致永久残疾的危险行为,我们社会同样会通过法律和道德来劝阻甚至阻止。 这是因为我们不仅仅是个体,更是社会的一部分,我们的行为会产生蝴蝶效应,影响到周围的人和社会。

所以,虽然你的身体确实是你自己的,但在“处置”它时,你并非处于一个完全真空的、不受任何约束的状态。 法律和伦理的限制,是为了保障更广泛的生命价值、社会公平和人道主义精神。 这是一种对生命尊严的集体认同,也是对我们作为社会成员共同责任的体现。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种限制过于严苛,剥夺了个人的某些“权利”。 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限制是为了防止更严重的后果发生,是为了维护一个相对健康、公平和有尊严的社会秩序。 这是一个持续被讨论和平衡的议题,但目前,社会共识依然是,身体的价值远超于市场上的商品价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旦妇女有卖淫的“自由”,就会有金链大哥提供某位妇女“卖淫纯属自愿”的完整证据链。买卖器官也是这个道理,只要合法,就会有人做局让人“自愿”低价出卖器官。

user avatar

亚美尼亚的森林公园里有一种蝴蝶。

每年6月上旬,到了气候足够温暖的时候,一年一度的景区内最壮观的景色就到来了,又到了大夜凤尾蝶繁殖的季节。

大叶凤尾蝶,一种体长超过10厘米、翼展超过15厘米的大蝴蝶,通体红白相间,附有紫色的条纹。几个春雨淅沥的夜晚之后,当初夏的第一缕阳光照在森林里时,他们集体破茧成蝶。

在长达两周的时间里,成千上万、漫天蔽日的凤尾蝶,挥舞着他们艳丽多彩的翅膀,在整个山谷里完成繁殖的活动,优雅的蝴蝶,轻盈地飞舞在草丛里,树林间,绽放着生命之美。

这样壮美的生命奇景,也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景区本身是不收门票的,只要遵守保护环境/不扔垃圾等规定,就可以随意观赏这些景色。然而景区里还有一条规定:不准私自捕捉蝴蝶带出景区,也不准捡拾死去的蝴蝶。违者重罚。

毕竟是比较珍稀的动物,所以禁止捕捉蝴蝶可以理解。但是为什么死了的蝴蝶都不让捡呢?蝴蝶尸体早晚会化作尘土,为什么不带走让游客做个标本,定格生命之美呢?

相信原因你们也猜到了,一旦规定允许游客可以捡死去的蝴蝶作为“纪念品”,早晚有人会捕捉那些活着的蝴蝶里边最大最好看的,然后偷偷弄死,“合理合法”地带出景区。

为什么禁止任何形式的贩卖人体器官呢?

因为永远不要高估人性,我们以为自己是可以“捡死蝴蝶物尽其用”的游客,实际上我们中的一些人,早晚会内卷成为主动制造“死蝴蝶”的坏人。其实更多时候,我们就是被杀死的蝴蝶。

强者的自由,往往就是弱者的地狱。制定规则时最好把人想象得坏一些,实际上我们中的大部分人也并不高尚。我们撸管子、抄暑假作业、上课睡觉、闯红灯,请客送礼、搞各种潜规则。背后说人闲话,会嫉妒过得比自己好的人……

我们高尚嘛?是什么阻止我们成为坏人?我认为最后的底线仍然是法律,它知道我们心里都有什么龌龊的事,并且直接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做了,一定会受到对应的惩罚。避免了我们成为真正面目可憎的人。



其实整个故事都是我现编的。根本没有什么亚美尼亚的公园,大叶凤尾蝶也是我胡乱说的,图片也是我随便百度的。

但是你看,正因为法律没有禁止编故事,才会有我这样道德感比较低的人,为了编故事去糊弄读者。

呃……这就是法律存在的意义所在罢(故作镇定)

user avatar

因为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体系,有必要用强制力克服短视的个人决策。

@阿源老师 提到,伊朗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合法买卖器官的国家,而且,伊朗还有一点特殊性:出于宗教信仰原因,伊朗法律禁止从尸体上移植器官,所有的器官移植必须来自活体。

在九十年代,花费大概 500-1500 美金,就可以合法从伊朗买到一颗肾脏;有研究表明,大约 60% 的伊朗器官卖家在出售器官后发生了健康恶化,79% 卖家在事后表示后悔出售器官。[1]

禁止器官买卖,毫无疑问会带来经济效率损失。据报道,我国现阶段的器官供需比是1:30,有将近60%的肾脏需求要等待一至二年,有超过40%的肝脏需求要等待至少一年。[2] 在未被满足的 97% 等待者之中,我相信一定有人能给出公允的价格,也一定能找到这么一些例子,买家通过延续自己的生命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利益。

但也总能找到一些例子,有的卖主支付了市场竞争机制下的公允价格,得到了丰厚的补偿,却在之后的一天悔恨自己的决定 —— 伊朗的器官买卖市场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我们可能都不太喜欢父母的唠叨,「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几乎总能成功激起人们的反感。但你会发现,无论中西方,为了避免人们后悔而阻止人们随心所欲的立法无处不在:强制疫苗接种、义务教育、缴纳社保...... 这些立法,都在干涉人们的自由,同时也在防止人们因为日后的疾病、贫穷、老无所依而后悔。

当然,除了避免后悔之外,禁止自愿买卖器官的依据还有很多。例如,你可以论证器官买卖侵害的不是个人的利益,而是公共利益,有可能导致更多人因为出售器官而影响劳动能力,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你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质疑买卖双方是否有对等的议价能力、器官交易的负外部性是否会削弱自由市场的价值(例如增加了社会医疗成本,而这部分成本无法通过交易价格来吸收)。

这些角度,或许还没有定论,也正是因为如此,「自由」的边界,在人类历史上不断推移。但从目前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来看,买卖器官的自由,还是免除不了家长主义的唠叨。

因为立法者还普遍存在一种信念,认为自己有必要掌握更多信息,矫正个人短视行为带来的遗憾。

参考

  1. ^ Zargooshi, Javaad. “Quality of Life of Iranian Kidney “Donors”. The Journal of Urology, 166(5)
  2. ^《我国申请器官捐献人数飞速上涨 器官短缺问题仍严重》 http://www.xinhuanet.com//2017-09/01/c_1121581525.htm
user avatar

你完全可以把你自己的肾摘除,这不犯法,这属于你支配自己支配自己身体的自由。

但卖又是另一回事了吧。

user avatar

你的确有处置自己身体的自由,你想卖个器官就可以卖,你这样做并不违法,事后也不会有人来追究你的法律责任。

单纯的买家如果是自用的话,也不违法,即使被发现,我们大概率也只能道德上谴责他。

但是给你带路的中介,为你操刀的医生,都要完蛋了。


刑法上有个概念叫做「被害人承诺」,举个例子就是有人莫名其妙给你一巴掌把你抡躺地上了,那他肯定违法,警察把他拘起来一点毛病没有——但是如果你事先特别认真地求他给你来一巴掌,他他抡你当然白抡,警察也不能追究他的责任对吧?

可是如果你求人捅你一刀,他能因为「被害人承诺」而免于刑事处罚么?

不能。

因为被害人承诺以轻伤为限,生命健康权是不可无限让渡的。

换句话说,有些事情,即使别人求着你干,你也不能干。


所以,你的身体你当然可以任意处置,法律不做禁止,但法律禁止你胡搞别人的身体,即使这是他自己的要求。

user avatar

这件事情罗翔老师说过,会引发强者对于弱者身体的剥削。

别说卖器官了。代孕都不行。我贡献精子,另外一个女生贡献卵子,找人代孕,都不让。

user avatar

首先我反对邓柏鋆关于卖淫的说法,他说:“一旦妇女有卖淫的“自由”,就会有金链大哥提供某位妇女“卖淫纯属自愿”的完整证据链。”

这个说法等同于:一旦人类有做爱的自由,就会有金链大哥提供“做爱纯属自由”的完整证据链。所以人类就不该做爱?

实际上你对自己生活方式的一切选择都是基于你处置自己身体的自由,必然你愿意给A打工而不愿意给B打工,这不就是在处置自己的身体吗?

但是我也不同意刘振瑞得观点,人与人之间的自由有时候是有矛盾的,你在处置自己的身体时很可能也在处置他人的身体。比如我愿意把器官捐献给A而不愿意给B,这可以说是生杀予夺的权力。如果这其中介入了金钱的因素那么穷人和富人的生命权的平等怎么办?再考虑信息的不对称结果就更加不堪:“肾机”大家都知道吧?

所以我认为人应当平等且自由,但如果平等不完整则自由也无法完整,现实就是只能凑合过而已。

user avatar

很多貌似不合理的法律规定,其设置原因都是:司法者不是上帝。

司法者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不能总是分辨出你的自愿是不是真的自愿。

user avatar

答案是“该有”,只不过是因为有一大批人因为自身宗教性的,盲目的狂热信仰,才拒绝承认这种自由的合理性,从而剥夺了这种自由……

更加进一步地讨论的话,就是人们过于渲染自己不熟悉的东西的危险性(当然,这是理性的),并且过于相信自己身边已经熟悉的东西的安全性(当然,这也是理性的),因此对于这个事情报以强烈的抵触……同时又为了捍卫自己的“正确性”(因为正确带来地位),而创造了大量理论来为之辩护(而从不检测一下这个理论哪怕在数学上是否能够成立)(当然,这还是理性的)……这些统统都是理性的,不过它带来的结果,就不一定还是理性的了……

其实现有的一大批“反对器官交易”的理论,都是错的,而且正是这种宗教式的盲目信仰的表现……

当年贝克尔在2007年的论文中已经把这个问题说得十分清晰了,反对者们所设想的种种问题,要么根本不存在,要么可以采取特定的交易形式来加以避免,要么在任何时候都不可避免,禁止器官交易,无论如何都只会更糟(而且还是会死很多人的那种糟)……

因为贝克尔这篇论文有点长,所以我无法列举他的全部说明,只能举一个例子……

例如对于“强买器官”这个说法,贝克尔有两个回应:

第一点,如果买家和卖家无法直接接触,并且直接采用一个预定平台的报价均值成交的话,那么就不存在强买强卖的可能
第二点,采取禁止器官交易的形式,也不能保证当事人的真实意图,这只会把“强买器官”,变成“强买器官还不给钱”

差点忘记了,相比起允许交易来说,禁止交易更容易导致强迫交易,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刺不刺激?……

(其实王瑞恩的那个答案也可以采用类似的反驳,别忘记,无偿捐献器官的人也可以是短视的,例如“耳根子软被道德绑架一下就答应了”,你要避免短视,那就连器官捐献也一并禁了,否则就是双标)

而关于“人的商品化”这一说法,贝克尔的回应是——人从未“不商品化”过,典型例如国家花钱雇佣军人、警察和消防员的做法,就是将人的生命商品化,但它显然不应受到责难(否则你还以为拉壮丁会更好些?)……

额外,关于“人的身体不属于自己”这个说法,你知道“自权人”与“他权人”的说法吗?——如果一个人在所有权的意义上不属于自己,而属于哪怕是任何其他东西(包括家庭,或者整个社会),这事实上就等同于宣称“这个人是合法的奴隶”——当然,你有权宣传奴隶制合法化,但我显然反对这点……(人的身体不属于自己,这绝不是不同文化的共识,因为至少古罗马不是这么规定的——在古罗马,只有奴隶的身体才不属于自己呢)……

目前为止,唯一可能成立的(没有已经发现的重大事实错误的)反对“贩卖器官的自由”的理由是“因为有些人(出于自身盲目的狂热的‘不可理喻的’信仰),反正就是不想让你能够卖出器官”……

参考资料:

Becker, G. S., & Elías, J. J. (2007). Introducing Incentives in the Market for Live and Cadaveric Organ Donations.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1(3), 3-24. doi:10.1257/jep.21.3.3

user avatar

有一万种办法合法的逼迫你“自愿”去死。你太低估资产阶级了。

作为整体来看,资产阶级犯罪冲动远远大于社会平均水平。有一万种办法合法的逼迫你“自愿”去卖器官。

能缓解资产阶级犯罪冲动的,唯有定期存款利率不小于5%

user avatar

因为目前我们用受我们物种自身认知能力客观局限性约束的最大理智去设想,在现有的普遍文化、技术手段、实际执行情境等条件的约束下,若买卖器官变得合法,会有足够高的概率,使得共同体的整体效用,不论这个效用,是来自个体自身直接效用的总和,还是来自于个体认定的律令范畴内的他人效用是否侵犯所导致的间接效用的总和,变得显著更低,的预测,目前暂时是一个法律和道德的主要制定者和维护者群体的共同预测。并基于此共同预测,推广并临时以法律和道德为主要形式,将此共同意志临时固化了下来。

此事推到根源,确实并不存在除了 “群体主观效用总和最大化预测” 之外的所谓 “客观真理” 作为逻辑原点。将来因为技术手段变化,治理能力提升,文化迁移,价值观改变,甚至是物种层面的实质演进,是否这个共同意志会改变,确实也有可能。

而且,“处置身体的自由”,其中除了 “的” 这个字之外,每一个词,都有关具体定义,且在定义层面,其实都更像是连续变量。前述的 “共同意志”,本也包括将这些连续变量离散化的安排,以符合我们这个物种并不高的理性水平的认知需求,满足法律和道德在制定和执行层面的应有范式。但这些范式背后,推至根源,确实也并不存在绝对的所谓 “客观标准”,而是依然以 “对群体主观效用总和最大化的预测” 为近似的准绳。

但目前,这确实就是当下的共同意志,也确实是旨在维护共同体的效用总和最大化。对此共同意志,我个人目前也表示几乎没太多让步的认可,尽管这确实也并不意味着我会在有生之年,永远无条件认可下去。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不成立。


1、「禁止器官买卖」并不能推出「人没有处置自己身体的自由」。

器官买卖犯罪中,组织者可能构成「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摘取、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者,可能构成「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罪」,摘取尸体器官者,可能构成「侮辱尸体罪」;以上各罪的处罚对象均不包括器官供体本人

自行摘取或授权他人摘取自己的器官并不构成犯罪(当然摘取者可能构成犯罪),也因此,我们不能从上述法规中推出「人没有处置自己身体的自由」。


2、依据同样的逻辑,被害人承诺的有限性也不能推出「人没有处置自己身体的自由」。

一些老师提到,通说认为在故意伤害犯罪中,轻伤以上侵害即使已取得被害人承诺亦无法阻却犯罪,但与第1点的逻辑相同,类似犯罪的处罚对象是造成伤害的他人,而非遭受伤害的本人。

因此我们至多只能因此推出「人没有伤害他人身体的自由(即使在获得对方承诺的前提下)」,不能推出「人没有处置自己身体的自由」。


3、例外是《刑法》第四百三十四条「战时自伤罪」,但是本罪惩罚的是借助自伤逃避作战任务的行为,侵害法益是部队的作战利益

我理解题主想问的是「(在不造成其他损害的情况下)人为什么没有处置自己身体的自由」,借助自伤逃避作战任务的行为不在其内。


4、与3类似的是《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对卖淫行为的处罚。

依据《公安部关于对同性之间以钱财为媒介的性行为定性处理问题的批复》,卖淫嫖娼行为是指:

不特定的异性之间或者同性之间以金钱、财物为媒介发生不正当性关系的行为,包括口淫、手淫、鸡奸等行为。

其中「不特定对象」的要求意味着我国对卖淫嫖娼行为的规制包含着某种公共利益需求,反之,无论从条文还是实践处理看,特定对象间性关系即使以金钱、财务媒介或有违社会一般道德(比如很多人常说的「包养」),亦不在法律规制的范畴内。

因此,与3的逻辑类似,对卖淫/嫖娼行为的规制其实处罚的是不特定对象间性交易对公共利益的损害,而非公民对自身性权利的处分


5、归根结底,不能依靠法律规制反推「人有/没有处置自己身体的自由」。

立法受诸多因素影响,可执行性、司法成本、社会文化、观念革新都可能影响立法案的设置和通过。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立法时的政治局势、社会环境乃至政府政策也会影响法律对某一行为的评价。

法律禁止/允许某一行为完全可能是出自管理或其他方面需要,因此孤立地抽取某几处法条并不足以讨论某项权利或曰自由的边界。



题目答到这里——知乎规矩,「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建议题主先从「人有没有处置自己身体的自由」问起。


以上。

user avatar

你自己闲着没事切了,没人管你。比如自宫那位,还有生活中自残的,自杀的,但是你想卖,就是市场行为,有可能会扰乱正常的市场,引起法律上的麻烦。

user avatar

我敢跟你打赌,只要法律不禁止买卖器官,某些医院敢打这的广告:

一家三口的日子,再精打细算,女儿的生日,也要过的像模像样,父亲卖肾给女儿庆生。

服不服?

我再跟你打赌,只要法律不禁止买卖器官,某手机敢打这的广告:

一个肾正好,二个肾多了,卖掉一个,今晚就将XX手机抱回家!

放心,所有的都是自愿的。

你欠我钱,卖肾吧!否则利滚利、炸通讯录、发你的果照。哦,你想通了要卖肾还款呀,我给你介绍资源咯。对了,你是自愿的哦。要录像要签字,必要时还可以公证呢。

什么,张土豪又需要新鲜的肾了?出价300万?要求一枚20岁的,血型为c型、XXX的肾。马上比对数据,李华吻合。怎么办?套路他,先安排美女跟他恋爱,引诱他高消费,然后旅游+赌博安排一下……很快,他只能卖肾堵窟窿了。别跟我说他不赌博,我起码还有80种方法要他卖肾!自愿的那种哦~

甚至,不排除有些人之所以被生了下来,就是为了养大了卖器官。自愿的那种。

user avatar

理论上你可以卖,但是谁敢买或者给你牵线就是犯法……

极端一点,你到一个卖器官不犯法(假设有)的地方去卖器官,此时因为买器官和组织交易都触犯中国的法律,但只要他们不受中国法律管辖(属地属人原则),那么你可以顺利的把器官卖掉,不构成违法行为(器官所有者不犯法)。

user avatar

你去VR体验店玩游戏,随便拆人家设备卖是要报警的。

user avatar

身体是自己的,可社会,伦理,规矩是大家的。

user avatar

我感觉 @刘镇锐 的回答是很有道理,至少是在理想情况下很有道理的……

我一直觉得,如果想好好讨论决策问题,就要明确不同的决策意味着什么样的社会,然后分开谈它们的代价。而很明显,就算禁止器官交易,由于这一需求客观存在,器官买卖黑市本身也必定存在,并且规模不小。

而另一种层面上,那些需求得不到满足的人也确实会面临死亡威胁……

所以禁止器官交易的代价其实也是很大的——其实倒不如说,禁止任何资源流动的代价都是很大的。

所以我对这种东西的态度和“健康码常态化,大数据医疗”的态度基本没区别。把一些平常不被当作资源的东西划定为资源肯定会留下一大把作恶的空间,但这不是断定这种交易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存在的理由……

放到一百年前,现代金融市场里种种衍生品的交易会留下的作恶空间也会大到难以想象。但做好了制度建设之后,这种存在内秉弊端的东西也同样可以被判定为利大于弊。

至于刘的回答本身,我可以从中看出来唯一的问题是,强制假设对社会规范的盲目信仰不存在可能有些强到脱离现实了……或者说,把那些“宗教化”的因素拿开之后,会带来的改变恐怕会导致一些很基础的理论分析视角不再可用(比如韦伯的理论很可能直接就废了),所以在这样的假设下讨论问题可能会很有误导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引人深思,也触及到了我们对于“身体自主权”和“社会规范”之间复杂关系的理解。 很多人会觉得,我的身体我做主,凭什么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置? 卖个器官,听起来像是交易,自己拥有的东西,为什么不能拿去换取金钱或其他利益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身体的主权与界限:.............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很多人都可能经历过的心理现象,就像是身体里住着两个截然不同的人:一个对自己的事懒洋洋,另一个为别人的事却像打了鸡血一样。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懒”或“勤快”能概括的,而是牵扯到很多复杂的心理机制。一、外部激励 vs. 内部驱动:一个关键的鸿沟最直观的原因,是驱动力的来源不同。 别.............
  • 回答
    这确实是中国厨房里一个挺有意思的细节,跟咱们对食物的理解和烹饪习惯有很大关系。你观察得够仔细!老外直接烧肉不焯水,咱们很多时候要先“过一下水”,这背后不是简单的“有没有这个步骤”,而是有文化和习惯上的原因,甚至还有点科学的考量。咱们先说说为啥中国人烧肉前要焯水,特别是红烧、炖肉这类需要先处理肉的烹饪.............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深思的问题。儒家思想,尤其是其强调的仁、义、礼、智、信,本意是要构建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教导人们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按理说,帝王的子嗣,作为皇权的潜在继承者,应当是儒家思想的直接受益者,拥有最好的教育资源,身边也必然不乏大儒名师。然而,历史上兄弟阋墙、骨肉相残的戏码却屡见不鲜.............
  • 回答
    你提到的“新京报被万人唾骂的无良媒体”以及“没有得到过任何处分”的说法,实际上是一个非常主观且缺乏普遍性的论断。我需要首先澄清这一点,因为媒体的评价往往是多元且复杂的,并不能简单地用“万人唾骂”来概括。然而,如果你想探讨为什么像新京报这样的媒体,即便在某些读者群体中存在负面评价,但似乎没有面临过“任.............
  • 回答
    .......
  • 回答
    这事儿,发生在咱们本地一个不起眼的小站。那天,老李,就是咱这儿跑了二十多年的火车司机,像往常一样,把一列货车稳稳地停在了站台上。按理说,车停稳了,就得按规矩来,先把手刹,也就是咱们说的闸,好好地锁死,这是最最基本的操作,也叫“驻车制动”。这玩意儿,就像你开车停好以后,必须拉那个手刹一个道理,是为了防.............
  • 回答
    这是一个深刻且令人不安的问题,触及了我们时代的核心困境。要回答“我们是否处在思想终结的时代?”,以及“没有思想的人与动物有什么区别?”,需要我们深入剖析“思想”的含义,以及现代社会对它造成的冲击。一、 何为“思想”?在探讨思想的终结之前,我们必须先理解什么是思想。思想并非仅仅是指简单的认知或反应。它.............
  • 回答
    说起寿司,大家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鲜美的生鱼片搭配酸甜的米饭,这妥妥的是日本料理的代表。但如果我们往历史长河里溯源一下,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寿司的“祖宗”其实在中国,那中国人为何没有继续发展出如今我们熟知的寿司呢?这背后藏着一系列历史、文化和经济的因素,让我来给你细细道来。寿司的“前世今生”:发源于.............
  • 回答
    要探讨中国人在面对日本消费品时,是否像某些韩国人那样表现出“坚定抵制”的骨气,这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并且要避免简单化的标签化。这种“骨气”的背后,其实牵扯着历史、民族情感、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亲近性以及个体选择等一系列复杂因素。首先,我们得承认,历史确实是许多民族情感的根源。中日两国在近代有过深刻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说起来真是让人匪夷所思,又让人心中生出无数奇思妙想。我们在这里,活在当下,看着星辰大海,畅想着遥远的未来,期待着那些可能存在的、来自未来的回响。可是,为什么,就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有一个人,哪怕是一个微小的信号,从未来回到了我们身边呢?这背后,可能藏着太多我们无法想象的原因。首先,最直接、也.............
  • 回答
    要分析湖人队在今年NBA交易截止日(2024年2月8日)为何按兵不动,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而不仅仅是看到一个“没有操作”的结果。这背后牵扯到球队的现状、球员资产、未来规划以及管理层对当前阵容的信心,甚至是对市场机会的评估。一、 球队现状与阵容评估:缺乏明确的“非交易不可”的症结首先,理解湖人.............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有人会用“不可证伪”来批判中医,却不以此批判数学,我们需要先梳理清楚“不可证伪性”这个概念本身,以及它在科学语境下的意义和局限。“不可证伪性”的由来与科学标准这个概念主要源于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波普尔认为,一个理论要想具有科学性,就必须能够被经验事实所“证伪”,也就是说,理论的预测如.............
  • 回答
    韩国电影确实以其深刻的现实主义和对社会问题的犀利揭露而闻名,这让许多观众惊叹于韩国社会的高度透明度和民众的批判性思维。然而,正如你所问的,为什么这些揭露出来的现实,韩国人却似乎“没有办法改变”呢?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韩国社会的结构、文化、政治以及历史等多方面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值得探讨。王阳明无疑是中国哲学史上的巨擘,他的“心学”思想影响深远,在东亚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然而,正如你所言,似乎并没有一部能真正触及他思想深度、又广为人知的电影问世。这背后一定有许多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首先,我们需要承认的是,“深度”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主观且.............
  • 回答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一行五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西天取经。然而,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支取经队伍中,除了那位十世修行、肉身菩萨的唐三藏,以及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三位神通广大的徒弟,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成员——白龙马。这五人构成了一个经典的取经组合,但在这五人中,确实没有一位女性角色的存在。要探究这个.............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交织着历史、文化、政治和社会等多种因素。要理解为什么很多日本人似乎没有对天皇产生仇恨,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在历史上,包括二战时期,天皇作为国家元首,其权力确实对战争的决策和进程产生了影响,也因此间接导致了无数生命的损失。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天皇被神化.............
  • 回答
    哥布林鲨与人类的进化历程,确实是地球生命史上一个耐人寻味的对比。一个古老的物种,在漫长的岁月中似乎纹丝不动,而另一个相对年轻的物种,却在几百万年间完成了质的飞跃,达到了我们所说的“智慧”。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自然选择的逻辑?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进化并非是一个预设的蓝图,不是朝着“更智慧”的方向必.............
  • 回答
    曹操手下汇聚了众多人才,这确实是他能够成就霸业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些人很多都是从其他势力投奔而来,甚至是从敌对阵营中脱颖而出被曹操网罗。之所以他们没有选择再投刘备,或者说曹操之所以能吸引他们,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曹操所具备的独特吸引力与个人魅力1. 卓越的政治智慧与战略眼光: .............
  • 回答
    关于小黄人里为什么没有女生,这其实是个在粉丝群体里流传甚广又充满趣味的话题。从电影创作的角度来说,这并非一个“漏洞”,而是一个有意的设计选择,背后有着导演和编剧们的一些考量。首先,我们要知道小黄人在电影设定中的身份。他们是为各种邪恶但又“有趣”的坏蛋服务的助手。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辅助主人完成各种宏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