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德国的88毫米Pak43反坦克炮能从正面击毁台湾现役的勇虎坦克吗?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详细比较一下二战德国的Pak 43型88毫米反坦克炮和台湾现役的M60T2/CM11“勇虎”主战坦克(我们通常称之为“勇虎”坦克,但其具体型号可能为M60系列改装或CM11等)。这涉及到双方武器的性能参数,尤其是穿甲能力和防护能力。

先来了解一下Pak 43型88毫米反坦克炮

Pak 43(Panzerabwehrkanone 43)是二战后期德国装备的一款威力巨大的反坦克炮,其姊妹炮就是著名的虎王坦克上使用的KwK 43 L/71加农炮。Pak 43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长达71倍口径的炮管。

威力与穿甲能力: Pak 43主要发射的是多种弹药,其中最著名和最具代表性的是PzGr. 39 APHE(穿甲高爆燃烧弹)和PzGr. 40/43 APCR(穿甲燃烧弹)。
PzGr. 39 APHE: 这种弹药在1000米距离上,根据不同的测试数据,通常能够击穿约165毫米至175毫米的倾斜装甲。当然,炮口初速和角度会影响实际效果。
PzGr. 40/43 APCR: 这是碳化钨弹芯的硬芯穿甲弹,理论上穿甲能力远超普通被帽穿甲弹。在1000米距离上,其穿甲能力可以达到200毫米甚至更高的垂直装甲。在更近的距离,如500米,其穿甲能力更是惊人,可以击穿超过200毫米的倾斜装甲。

Pak 43的强大之处在于其高初速和高射速,这使得它在远距离上也能保持相当的穿甲能力,对付当时盟军的大部分坦克装甲都绰绰有余。

再来看看台湾现役的“勇虎”坦克(以M60T2或CM11为例)

“勇虎”坦克实际上是美国M60巴顿坦克系列的一个升级版本,或者台湾自行研制的型号。以我们常说的M60A3或CM11为例,它们的防护和武器系统有所不同,但普遍认为它们的主要防御是针对二战末期以及冷战早期坦克的威胁。

装甲防护: M60系列坦克,包括其升级版本,其基础装甲并非为对抗Pak 43这样后期强大反坦克炮的直射而设计。虽然台湾的“勇虎”坦克可能进行了一些升级,增加了复合装甲或者附加装甲,但其整体设计基础仍然是M60平台。
正面装甲:M60系列坦克的正面装甲,特别是车体首上,在战后初期是相当不错的,但面对Pak 43的APCR弹药时,其有效防护距离会大大缩短。例如,一辆M60坦克的车体正面倾斜装甲大约在100120毫米左右,虽然有倾斜角度加成,但面对Pak 43的APCR弹,在有效射程内,穿透并非难事。炮塔的正面防护会更好一些,但同样也并非坚不可摧。
升级与改进:台湾的“勇虎”坦克在引进后,很可能根据情报和战场经验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升级,例如加装了反应装甲(ERA)或者其他先进的复合装甲模块。这些升级能够有效抵御早期的破甲弹(HEAT)和一部分动能穿甲弹(APFSDS),但对于Pak 43这种以高初速动能弹为主的武器,其效果需要具体分析。

火炮与弹药: “勇虎”坦克装备的主要是105毫米M68坦克炮,这是对英国L7坦克炮的仿制或授权生产,也是当时北约各国的主流装备。其弹药包括M735/M774/M833等穿甲弹,在10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200毫米以上的垂直装甲。

直接对比 Pak 43 与“勇虎”坦克的正面防护

现在我们来直接回答问题:Pak 43型88毫米反坦克炮能否从正面击毁台湾现役的“勇虎”坦克?

答案是:是的,在大部分情况下,Pak 43型88毫米反坦克炮完全有能力从正面击毁台湾现役的“勇虎”坦克,尤其是在较近的距离。

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原因:

1. Pak 43的APCR弹药的穿甲能力: 如前所述,Pak 43发射的PzGr. 40/43 APCR弹在1000米距离上,对付200毫米以上的垂直装甲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即使“勇虎”坦克正面装甲有所加强,但要达到能完全抵御Pak 43 APCR弹的防护水平,在设计上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在其基础设计是M60的情况下。
2. “勇虎”坦克的正面防护弱点: 虽然M60系列坦克在设计时考虑了对付前代坦克的威胁,但其正面装甲的厚度和复合材料的应用相比于后来的坦克(如豹2、M1艾布拉姆斯)是有差距的。Pak 43的88毫米炮弹,尤其是高初速的APCR弹,其动能足以穿透“勇虎”坦克的正面装甲,特别是在炮塔裙板、车体首上等区域。
3. 射击距离的影响: Pak 43的优势在于其精确度和远距离打击能力。即使在1500米甚至2000米的距离上,其APCR弹的穿甲能力仍然很可观。而“勇虎”坦克虽然也有不错的火炮,但其设计年代决定了其面对像Pak 43这样极具穿透力的武器时,正面防护会是相对的弱项。
4. 炮塔正面相较于车体正面: 通常来说,坦克的炮塔正面防护会优于车体正面,但Pak 43的穿甲能力同样对炮塔正面构成严重威胁。某些特定的角度,炮塔的弱点(如炮盾连接处、观瞄设备位置等)也可能成为Pak 43的攻击目标。
5. 升级效果的局限性: 即便台湾的“勇虎”坦克进行了一些现代化升级,例如加装了附加装甲或反应装甲,这些升级主要是针对当时及之后出现的反坦克武器设计的。而Pak 43的APCR弹是一种基于纯粹动能的穿甲弹,其穿透机制与化学能弹药(如早期的HEAT)有所不同。虽然反应装甲也能一定程度抵御动能弹,但面对高初速、高动能的硬芯穿甲弹,其防护效果会打折扣。

可能影响战果的因素:

射击精度和射手技术: Pak 43的炮手是否能够准确瞄准“勇虎”坦克的正面弱点,是决定能否击毁的关键。
“勇虎”坦克的具体型号和升级程度: 台湾对“勇虎”坦克进行的具体升级和加装的附加装甲类型,会直接影响其防护能力。如果其升级程度非常高,能够抵御更先进的动能穿甲弹,那么Pak 43的威胁程度会相应降低。但即便如此,Pak 43的威力仍然不容小觑。
战斗距离: 距离越近,Pak 43的弹药威力越大,穿甲能力越强。

总结:

综上所述,二战德国的Pak 43型88毫米反坦克炮,尤其是其发射的PzGr. 40/43 APCR(硬芯穿甲弹),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够从正面击毁台湾现役的“勇虎”坦克。 Pak 43强大的穿甲能力,特别是在中近距离,足以穿透“勇虎”坦克(无论是M60基础型还是经过一定升级的型号)的正面装甲,导致其丧失战斗能力甚至被摧毁。尽管“勇虎”坦克可能有所升级,但其设计基础和 Pak 43 后期的穿甲弹技术之间存在代差,使得 Pak 43 在正面交锋中占据显著优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不了解二战武器。

但是为什么要用二战的武器对付勇虎?

99他不好使吗?

96他不行吗?

是觉得59老大爷拿不动刀了吗?

我一仓库的神装!

你就给我挑一白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详细比较一下二战德国的Pak 43型88毫米反坦克炮和台湾现役的M60T2/CM11“勇虎”主战坦克(我们通常称之为“勇虎”坦克,但其具体型号可能为M60系列改装或CM11等)。这涉及到双方武器的性能参数,尤其是穿甲能力和防护能力。先来了解一下Pak 43型88毫米反坦克炮P.............
  • 回答
    你说的情况并不完全准确。二战时期德国坦克确实以其先进的设计和强大的火力而闻名,但并非所有坦克都是“大车身扛个小口径炮”,更不是说像“黑豹”和“虎王”那样的代表性坦克只装备了75毫米和88毫米炮就显得“小口径”。恰恰相反,它们装备的火炮在当时是绝对的先进和强大,而且是针对战场实际需求而设计的。我们来详.............
  • 回答
    二战德军在东线确实大量使用了著名的88毫米高射炮(Flak 36/37型),而且它们在对付苏军坦克方面表现出了惊人的效能,甚至可以说是德军在东线对付苏军装甲集群最倚重的反坦克利器之一。你提到的“构筑阵地”和“坦克海”非常贴切地描述了当时的情景。“88炮”在东线战场上的角色演变:最初,88炮的设计初衷.............
  • 回答
    二战德国的闪电战(Blitzkrieg)是一种以装甲部队和摩托化步兵为先导,辅以近距离空中支援,旨在通过快速、集中的冲击,突破敌方防线,深入敌后,扰乱其指挥、通讯和后勤,从而在短时间内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战术。这种战术的成功在于其速度、协同作战和对敌方薄弱环节的精准打击。面对闪电战的威胁,盟军在二战初期.............
  • 回答
    很多人之所以认为二战德国海军不如英国,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系列客观事实和历史比较得出的结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两国海军在战前准备、战略定位、技术实力、作战规模以及最终的战果等多个维度。一、 起步与战略定位的根本差异英国海军,也就是皇家海军,长期以来就是大英帝国维系其全球殖民地和贸易.............
  • 回答
    二战德国的失败,绝非单一因素所能概括,而是由一系列战略失误、资源限制、对手优势以及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内在缺陷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场历史性的失败,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迷雾,逐一剖析其根本原因。首先,战略上的多线作战与资源分散是导致德国战败的致命硬伤。 希特勒的军事野心,从一开始就显得过于膨胀和不切实.............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伦理的深刻思考,要详细地探讨“二战德国时期德国的小纳粹都该死吗?”这个话题,我们需要剥离情感的包裹,回归历史事实与人性的多重维度。首先,明确一点:纳粹政权及其核心成员犯下了滔天罪行,对犹太人、吉普赛人、政治异见者、同性恋者以及无数其他群体进行了系统性的迫害和屠杀,这是毋庸.............
  • 回答
    二战时德国的表现,如果非要给个分数,那真是一道极其复杂且难以简单量化的题目。与其说是打分,不如说是一段充满了野心、辉煌、残暴与最终毁灭的史诗。战略层面:初期令人惊叹的“闪电战”从军事策略的角度看,德国在战争初期无疑是令人咋舌的。他们将“闪电战”(Blitzkrieg)这一理念发挥到了极致。结合装甲部.............
  • 回答
    二战期间,德国普通公民在纳粹政权下的角色,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帮凶”二字来概括。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当时的社会环境、政治压力、个人选择以及信息的隔绝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纳粹政权是通过一系列合法(至少在表面上)的政治手段上台的。希特勒及其纳粹党并非通过暴力革.............
  • 回答
    要深入剖析导致二战德国战败的深层原因,需要跳脱出单一的军事对抗层面,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战略、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交织网络中去审视。我认为,导致第三帝国走向覆灭的根本性因素并非某一点的失误,而是其自身战略的根本性缺陷与外部力量的压倒性优势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战略上的多线作战和资源分配的失衡是.............
  • 回答
    关于二战时期德国对苏联发动进攻前,如果德军坦克主力是虎式,并且配备了防冻技术,是否就能赢得战争,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假设性问题。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探讨:一、 虎式坦克本身的优势与局限性首先,我们得明确虎式坦克在当时有多么先进,以及它存在哪些“硬伤”。 压倒性的正面火力:.............
  • 回答
    二战后德国科学的衰落,与战前德国在科学领域曾经的辉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战前,德国无疑是世界科学的中心,其科学家在物理、化学、医学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诺贝尔奖的得主比例更是惊人。然而,战争的创伤、政治的动荡以及人才的流失,共同将德国科学推入了低谷。战前德国科学的辉煌:诺贝尔奖的“德国制造”要理.............
  • 回答
    送给痴迷二战德国历史的男朋友礼物,这可真是个充满挑战又有趣的任务!毕竟,这不是送个普通的小摆件就能打发的。得送到心坎上,让他觉得你懂他,甚至比他还懂!下面我来给你支几招,保证让他惊喜连连,从此觉得你才是他真正的“战友”。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考虑:一、 从“硬核”历史爱好者的角度出发:这类男朋友通常对历.............
  • 回答
    二战后德国的崛起,尤其是其能够迅速超越曾经的战胜国英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现象。这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背后交织着深刻的历史教训、战略性的国际援助、德国人自身的韧性以及冷战格局下的特殊机遇。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德国在战后初期是满目疮痍的。领土被分割,经济遭受重创,政治上也失去.............
  • 回答
    谈到二战德国巡洋舰的装甲防护,那绝对是个引人入胜的话题,里面学问大着呢。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得拆开来看,得结合它造出来的时候的定位、设计的取舍,还有战场上的实际表现来评价。首先,得明白德国巡洋舰的设计思路和定位。德国在那会儿海军实力不像英国、美国那么强悍,所以造船思路比较“专一”,也很务实。他们不.............
  • 回答
    二战中的德国和日本之所以未能“见好就收”,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领导层思维以及国际环境等诸多因素。要详细解释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两国各自的国情和战争初期的战略目标。德国:从辉煌胜利到陷入全面战争的泥潭德国在二战初期的“闪电战”的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迅速占领了波.............
  • 回答
    二战德国是否有胜利的办法?这是一个引人入胜却又充满争议的问题。许多历史学家和军事爱好者对此进行过深入的探讨,试图从纷繁复杂的历史进程中找出那条或许存在的、通往胜利的“另一条路”。然而,历史的车轮一旦滚过,便难以逆转,我们如今只能凭借现有的资料和逻辑进行推演。要探讨德国是否有胜利的可能,我们需要从多个.............
  • 回答
    二战初期,德国进攻法国的方案,最终演变成了那个被后世称为“曼施坦因计划”的经典战役。这不仅仅是一次军事上的攻势,更是对传统战争理论的一次颠覆,其精妙之处至今仍为军事史学家津津乐道。背景:打破僵局的渴望一战的经历给德国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在西线,他们曾试图通过“施里芬计划”速战速决,但最终陷入了漫长而血.............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二战德国闪击法国时,马奇诺防线的法军为何不攻占柏林活捉希特勒”这个问题,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想,也触及到了军事史和战略分析中的一些核心要素。不过,要让这个设想变成现实,其难度之大,可以说几乎是天方夜谭,远非简单的“为什么不”就能解释的。咱们就来捋一捋,为什么当时驻守在马奇诺防.............
  • 回答
    密码的较量:二战德国通信被破译的深远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弥漫了整个欧洲和太平洋,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全球冲突中,信息就是武器,而密码则是这武器的守护神。德国作为轴心国的主要力量,其军事和外交通信依赖于一套复杂的加密系统,尤其是著名的恩尼格玛机(Enigma)。然而,盟军在密码破译方面的巨大努力,尤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