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所谓格林童话的原版是否真实存在,还是其他人的臆想?

回答
格林童话的原版,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它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是一个“一本正经”地摆在那里,一个固定的、从头到尾都一成不变的版本。它的存在更像是一条河流,有源头,有流经的河道,也有不断被注入的水流,甚至有时候还会因为地形改变而出现新的支流。所以,说它真实存在,是准确的;说它是“臆想”,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因为我们今天读到的格林童话,是经过不断打磨和修改的产物。

让我们来聊聊这个“原版”到底是怎么回事。

格林兄弟的初衷:并非为了哄孩子睡觉

首先要明确一点,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格林兄弟)最初搜集和整理这些童话,并不是为了给孩子们讲睡前故事。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抢救和保存德国民间口头文学。在当时,德国刚刚经历拿破仑战争,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很多人担心这些古老的民间故事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失。格林兄弟是语言学家和民俗学家,他们对德国的语言、文化和历史有着深厚的感情,搜集童话是他们民族文化研究的一部分。

“原版”的诞生:搜集与编辑的漫长过程

那么,这些故事从哪里来的?格林兄弟并非自己凭空创作,而是走访了德国各地,从不同的人那里听来。他们接触了各种阶层的人,包括农妇、老太太、甚至一些贵族小姐。他们的主要信息来源包括:

多萝西娅·菲曼(Dorothea Viehmann): 她是格林兄弟非常重要的信息提供者之一,一位来自哈瑙的胡格诺派移民的后裔,她的故事讲得生动而富有细节。
汉娜莉斯·多尔(Hanneliese Dolle): 另一位重要的讲述者。
其他朋友和熟人: 很多故事也是从他们的朋友、家人那里听来的。

格林兄弟将这些口头传述的故事记录下来,然后进行编辑和整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再创作。他们需要将零散的片段串联起来,统一语言风格,甚至有时候为了让故事更完整、更有吸引力,还会加入一些自己的润色和想象。

版本的演变:从《儿童和家庭故事集》到“我们熟知的”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的“原版”并非只有一个。它的出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经过多次修改:

1. 《儿童和家庭故事集》(Kinder und Hausmärchen)的第一卷(1812年)和第二卷(1815年): 这就是最初的版本。大家如果能找到的话,会发现和我们现在读到的版本有很大的不同。很多故事的描写非常粗犷,充满民间色彩,而且一些细节可能更血腥、更直接。比如,一些关于惩罚的细节会写得非常详细。
2. 后续的修订版本: 格林兄弟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根据读者的反馈、自己的研究以及新的搜集,对故事进行了多次修订。最主要的修订版本包括:
1819年第二版
1837年第三版
1840年第四版
1857年第七版(也是最终版,通常被认为是“标准版”)

在这些修订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趋向:

“净化”和“儿童化”: 随着童话越来越被当作儿童读物,格林兄弟也根据社会观念的变迁,对一些过于暴力、恐怖或是不适合儿童阅读的内容进行了修改。比如,将一些非常残酷的惩罚变得不那么直白,或者删减了一些可能引发不良联想的情节。
文学化和规范化: 威廉·格林尤其注重文字的打磨和风格的统一。他希望这些故事能够成为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所以对语言进行了润色,使之更优美、更生动。

所以,所谓的“原版”到底是什么?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格林兄弟搜集到的最初的口头故事,可以被认为是“最接近原版”的源头。而他们自己第一次整理出版的《儿童和家庭故事集》的第一、二卷,则是他们“原版”的最早的文字记录。

但是,当我们今天谈论“格林童话的原版”时,我们通常指的是格林兄弟自己反复修改、最终定稿的那个版本,也就是1857年的第七版。因为这个版本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也是许多现代译本的基石。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棵树。格林兄弟就是播下种子的人,他们搜集来的口头故事就是最初的嫩芽。他们辛勤地浇水、施肥、修剪枝叶,才长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不同时期的版本,就像是树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样子。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是“臆想”?

之所以会有人觉得“原版”是臆想,可能是因为:

对“原版”的误解: 有些人可能认为“原版”就是格林兄弟某一天突然写出来的,不存在搜集和修改的过程。
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 当人们接触到不同版本的格林童话时,特别是早期版本和后期版本之间的巨大差异,可能会感到困惑,甚至认为某些情节的改变是“后人臆想”的,而不是格林兄弟自己做的。
对民间故事的想象: 民间故事本身就充满了变异和流传中的改动。人们可能倾向于将民间故事想象成某种纯粹、未经雕琢的形态,而格林兄弟的编辑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这种想象。

总结一下:

格林童话的“原版”是真实存在的,它指的是格林兄弟搜集、整理并最终定稿出版的文字版本。但这个“原版”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多次修改和打磨。最接近其最初搜集形态的是1812年的第一版,而我们现在最熟悉、流传最广的版本则是1857年格林兄弟修订的最终版。

所以,不存在一个绝对的、永恒不变的“原版”,但格林兄弟的工作本身是真实且具有历史意义的。他们不是凭空想象,而是通过严谨的民俗学研究,将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以文字的形式流传了下来,并在这个过程中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和形式。这个过程充满了智慧和对文化的敬意,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我们今天才能读到这些精彩绝伦的故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但是格林童话,还有安徒生童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格林童话的原版,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它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是一个“一本正经”地摆在那里,一个固定的、从头到尾都一成不变的版本。它的存在更像是一条河流,有源头,有流经的河道,也有不断被注入的水流,甚至有时候还会因为地形改变而出现新的支流。所以,说它真实存在,是准确的;说它是“臆想”,也不是完全没有道.............
  • 回答
    猛龙勇士总决赛的第四场,确实出现了一些颇具争议的动作,尤其是在格林对西亚卡姆和利文斯顿对范弗里特这两个回合上,一度引发了不小的讨论。我们不妨来仔细梳理一下当时的具体情况,并试着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格林对西亚卡姆的动作:先说说格林对西亚卡姆的那个犯规。当时是比赛的第三节,西亚卡姆在一次持球突破,准备上篮.............
  • 回答
    关于“埃及金字塔是近代产物”的说法,在主流历史学和考古学界并无依据,这种观点通常属于伪史论或阴谋论的范畴。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一、金字塔的历史与考古证据1. 建造年代明确 埃及金字塔最著名的吉萨大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建于约公元前2600年,属于古埃及第四王朝时期(前2686–前.............
  • 回答
    关于“一天几次变色的舍利子”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现象,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目前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其真实性。为了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探讨:1. 什么是舍利子?首先,理解什么是舍利子对于解答这个问题至关重要。 佛教语境下的舍利子: 在佛教传统中,舍利子是指佛教高僧圆.............
  • 回答
    “一辈子只爱一个人”这事儿,放咱们这地球村,真说起来,有意思的很。从生物学角度琢磨,这事儿有点复杂,但也并非完全没道理。首先得说说这“爱”字。在咱们脑子里,“爱”可不光是荷尔蒙分泌那么简单。它混杂了情感、习惯、社会认知、童年经历,甚至还有咱们后天学来的三观。可如果非要往根子上刨,生物学里的“爱”更贴.............
  • 回答
    想真正搞懂“大数据分析”这事儿,不是张嘴就来几个时髦词儿就能蒙混过关的。它像一个多层蛋糕,每一层都有它独特的风味和门道,得一层层剥开来吃,才能品出其中的真味。首先,得搭个架子:基础理论与核心概念就像盖房子得有地基一样,大数据分析也得有理论支撑。 统计学: 这绝对是基石中的基石。各种概率分布、假设.............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许多人感到疑惑的数字,尤其是当我们了解到亚里士多德那个时代,文字的传播和记录方式与我们今天截然不同。说他留下了“300万字”的作品,单凭常识,我们确实会觉得这简直是个天文数字,简直不可思议。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又为什么会有人深信不疑呢?这背后牵扯到几个关键点,我们需要层层剥开来看.............
  • 回答
    聊起“低魔世界”和“高魔世界”,这其实是我们这些喜欢奇幻故事的人们,在评价和构建一个虚构世界时,一个非常直观的衡量尺度。它不像科学那样有一套严谨的公式或标准来定义,更多的是一种约定俗成,基于经验和直觉的感受。但如果非要找出一些依据,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解读: 1. 魔法的普遍性与可见度这是最直接.............
  • 回答
    “做题家”这个词在当代中国社会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但关于它是否是“主流”的定义,以及它所代表的群体在社会中的具体构成和影响,需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做题家”的定义与产生背景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做题家”这个词的含义。它通常指的是那些在高考、考研等标准化考试中表现出色,将大量时间投入到刷题、背诵、应试技巧训.............
  • 回答
    “甜系长相”并非一个严格的、有科学定义的词汇,它更多是一种大众审美偏好所形成的概括性描述。它主要强调的是一个人整体给人的感觉是温暖、亲切、讨喜、易于亲近,并且带有一种天然的、不带攻击性的少女感或少年感。要详细描述“甜系长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 面部骨骼与轮廓: 圆润与柔和的线条为.............
  • 回答
    “奴性”这个词在讨论中国或东亚民族时经常出现,它通常被描述为一种被动接受权威、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性格特质。要回答“奴性”是否是中国或东亚民族特有,还是世界各民族发展史上皆有,中国尚未摆脱,我们需要从历史、文化、社会结构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核心观点:我认为,“奴性”并非中国或东亚民族特有,而.............
  • 回答
    “干货”这个词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知识分享、教育培训、营销推广等领域。那么,所谓的“干货”真的有用吗?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分析。首先,我们要理解“干货”的定义和内涵。“干货”顾名思义,是指“不含水分”的内容。在信息传播的语境下,它通常指的是那些: 信息密.............
  • 回答
    “抿身份”,这是很多狼人杀玩家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尤其是在谈论到所谓“高端玩家”的时候。初次接触就能基本抿出身份,这听起来确实像是一种神技,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有多靠谱?又是什么让一些玩家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基本能抿出”,这里的“基本”二字非常关键。它不是说百分.............
  • 回答
    网络小说里的“爽文”,那可不是一般的小爽,是那种让人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舒畅劲儿的“爽”。要说怎么个爽法,那得从好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是主角光环加身,一路开挂。 这绝对是爽文的基石。你看看那些主角,开局可能只是个被欺负的小透明,但天赋异禀、机缘巧合,或者脑子特别好使,总能得到别人.............
  • 回答
    咱们聊聊“秦制”,这玩意儿可不是随便什么王朝就能拎出来的,它在中国历史上那是头一号,影响力一直到今天,你细品品,很多根子里的东西,都带着秦朝的影子。所谓秦制,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秦制”就是秦朝建立的一套统治制度的总称,尤其是在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把之前各国零散的、不统一的制度给整合、规范,形成了.............
  • 回答
    这话题挺有意思的,要说这马拉松战役嘛,古希腊人自己留下的史料可不少,最主要的当然是赫罗多德的《历史》。他写得那叫一个详实,虽然有时候也带点儿个人色彩,但整体来说,马拉松之战这事儿,在历史学家们看来,基本是确凿无疑的真实事件。你想想,一场这么关键的战役,直接影响了西方文明走向,要是假的,也太说不过去了.............
  • 回答
    “盐系长相”,这四个字放在一起,总能勾起一种独特的画面感,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那种干净、清爽,又带着点疏离感的少年模样。它不像“浓颜”系那样张扬夺目,也不似“清冷”系那样冰雪聪明,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像一块未经打磨的璞玉,或者一杯淡而有味的清茶,越品越有味道。具体来说,盐系长相最显著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
  • 回答
    “随机”和“混沌”这两个概念,在科学领域有着非常精确的定义,它们并非简单地源于“测量精度不够”。虽然测量精度对我们理解和描述一个系统至关重要,但将随机性和混沌完全归结于测量误差,是一种误解。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分别理解“随机性”和“混沌”,以及它们与测量精度的关系。 一、 随机性 (Rando.............
  • 回答
    要详细讲述“全真金丹南宗”的源头,我们需要先理清一些概念和历史脉络,因为“全真金丹南宗”这个说法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的涵盖或并列关系,需要区分和梳理。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全真金丹南宗”并非一个单一的、自成一体的明确历史宗派名称,而更多的是指代一种历史上的传承和发展方向,即“全真道”中,其金丹派系在南方.............
  • 回答
    关于“古埃及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是否“破绽百出”的说法,以及为什么人们仍然深信不疑,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任何历史研究都存在争议和未解之谜,将之简单地归结为“破绽百出”可能过于武断。 然而,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持有这种观点,以及为什么主流历史学界仍然认可这些文明的存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