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越来越不准,而是不准才是常态。
美国历史上有多次民调不准,在1980年的大选中,卡特与里根的民调几乎一致,但最终里根以10%的巨大优势当选。
其他的还有:1948年,杜威在民调上优势巨大,却输给杜鲁门。2012年,罗姆尼的民调占据优势,但奥巴马赢了。任何民调机构的方案都不是完美的。
民调错误有主观和客观两种可能:
主观上:民调机构本就有倾向性,美国大多数智库都有政党背景,他们和媒体一样都是服务于某个利益集团的。这些有利于金主的民调数字,是争取“中间”派的,而一般人会下意识相信专业机构。也会让本方选民的信心大为增加。
客观上:民调是抽样调查,必然存在偏差值,比如问卷调查、网上搜索数并不能反应老人和低学历选民的倾向。而且各个群体的投票热情也完全不同,有些被调查的人未必会去投票,被漏掉的一些特定群体可能反而会踊跃投票。
民调本就是主观数字,并不是科学。
人是情绪化的生物,昨天的想法与今天也可能完全相反,尤其是选举时。
民调是“过去的情绪”,它有滞后性,不能反应他们投票时内心的真实想法。有时,候选人在投票前几天的某句话,就能直接改变几百万人的投票倾向。
西方世界的普遍规律:老人的投票率高于年轻人,而民调更偏向年轻人。毕竟民调公司也是用网络、电话收集信息的,他们不可能专门去乡下挨家问话。
民调是给外行(老百姓)看的,而那些竞选老手可不会根据民调来判断输赢,因为这已经是连续第三届民调翻车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