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了解那段历史,随便粉和随便黑都是非常不客观的,根本没有了解庞当时的时代背景。
首先庞中华完全火的时候,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电视极大的普及,各种电视讲座甚嚣尘上,更早甚至连评书都搬上电视了,在电视讲座上面讲什么的都有,折纸,织毛衣都有,写字就更别说,毛笔字讲座也有,铅笔字讲座也有,钢笔字就不用说了,又不是只有庞中华一家。(说这个你还这别不信,当年还有培训蒙古钢笔字的,可见钢笔字有多火)。
钢笔字之所以庞中华火起来,其他人当时不温不火,因为庞中华顺应时代潮流开创的是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你在电视上看了他的讲座,即便当时我们这种北方名不见经传的旗县小书店,随便一翻都能翻到他出的字帖,而且还是正版,这种覆盖率在出版界今天是几乎不可能复制的成功。
庞中华火的时候,钢笔的黄金时代早已经一去不复返,而恰好是中性笔、电脑兴起之前的一段空白期,钢笔成了跌落凡间的天使,而且庞中华最多火了三四年的时间,但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好是中国钢笔最后辉(疯)煌(狂)的一段时期,价格已经完全的平民化,很多杂牌钢笔已经做到1~2块钱一只,这让钢笔不再局限在领导干部知识分子的层级,当然质量参差不齐这是真的,但是普及造成了一个现象:就是几乎当时是人手一只钢笔。有了钢笔就要写字,要写字写不好,直接的办法,找人培训或者看讲座呗。
如果有当年少年宫培训钢笔字记忆的70后,80后朋友一定会记得,培训钢笔字的老师,当时就几乎众口一词说:庞中华钢笔字不好。之于为什么不好,反正他会卖你一套他自己编的教材和钢笔,后来还有矫正钢笔字帖和钢笔,少则十几元,多则几十元上百元。(92~97年之间)。请问庞中华的讲座多少钱,电视播放,免费;学写钢笔字那些字帖本多少钱?几毛钱,最多也不过几块钱。你就应该知道当时庞中华为什么不好。。。。。。
还有,注意庞中华针对的群体是什么:不仅是当时广大的大中小学生,还有因为历史原因数量庞大的,写不好字或者根本不会写字的中青年群体,所以庞的钢笔字,当时不仅承担着学写钢笔字这个任务,庞中华钢笔字相当于一次全民性质的识字写字电视补课,补的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欠账,庞本身就是那批人的典型,庞本身也是依靠努力改变命运的人之一,他显然有时代正确性的意义。能把字写工整,对于当时的一些人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受众层面既然是如此之广,指望什么当时一下子达到现在一些钢笔书法家的水准,那简直是鸡蛋里面挑骨头。
所以,成就庞中华的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人群和特定机缘,这种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当时肯定有很多人钢笔字比庞强,但是综合上镜感,亲和度,出版普及率等一些综合考量,那种比他高大上的高手算不上什么标杆意义,这还不说还有大量远不如庞的人随随便便开个班就骗钱的。
我个人认为庞的钢笔字过于‘机械化’,他是以前工业风格理解钢笔字的,至少当时的主流认可这种笔体流派,而现在练习钢笔字的多少又融合了大量毛笔技法(而且有这个时间去钻研相应技法),庞的技法就不够看。如果结合时代背景你就会了解庞中华硬笔书法出现的特点原因,所以总结一句话就是:庞的历史地位非常高,他代表了一个时代,而且成功无法复制,但是现在练钢笔字,有很多比他更好的选择。
觉得庞中华的字俗气,是后来的事。
三年级之前,人是没有资格用钢笔的。用钢笔在本子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是很不一般的体验。钢笔是人生中的第一匹小马,第一发猎枪。
但是写连笔字,想都不要想。你会喝茶吗,你听过单田芳吗,两样都不会,就不要写连笔字。
那是一个非常漫长的二年级,非常灰暗。你想偌大铁皮文具盒里只有一支黄铅笔,人的忍耐都是有限度的。
有一天,三年级终于到来,我反而十分平静。
世事洞明是一方面,另一个原因是,我知道自己会一直用肤浅的海鸥牌纯蓝墨水,纯蓝墨水有一股低年级的味儿,说不上来。
至于那种成熟的、带有大舅气质的鸵鸟牌蓝黑墨水,我只在党员活动室里见过,总有人在那打牌,抽烟,吃鸡爪子,墨水瓶神秘地放在那里。
其实只有会计会用到蓝黑墨水,计叁仟贰佰壹拾陆圆正!是连笔字,写完轻轻一点,非常带劲,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醉了。
纯蓝墨水写不出有气质的字,这种苦衷在当时无人理睬。后来也无人理睬。
但我没有意识到的是,就在93年,庞中华的时代已经悄悄逼近,可以说他穿西装的影子,已经在学校门口逡巡了。
有一天,我在地摊上发现了一本庞中华钢笔字帖,后来在教导主任办公室也看到了,同学家里也有。他的确是我印象中第一个穿西装的人,照片上那种望着远方的感觉,影响了我一阵子。
庞中华的大潮正式到来,是在较高年级时期。那时候学习繁忙,下午不可能再有午睡,一点钟文艺委员就开始领唱,花的心~藏在蕊中~预备起……唱完花心,便开始上课。语文老师练庞中华非常有心得,板书也非常用力,尤其是写“丰”这类字,刷刷刷写完了横,再凛冽地来一竖,这一竖拉得很长,无故向内一抖,然后满面带笑转过来。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醉了。
不过已经晚了,我已经走上了毛笔字的道路,变得非常清高。
想想实力上也确实遥遥领先。蚕头雁尾,起承转合,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大唐西京千福寺,这些东西我都熟。
而且我很忙,课余时间要烧高锰酸钾,写多宝塔碑,看少年百科知识问答。所以从来没有买过庞中华的字帖,家里那一本不知道是谁的。
那些年我注意到女同学练庞中华都很有成效,可惜普遍半途而废,变成了一模一样的骨折体,她们的作业,好像同一本作业。而男同学有的上清华,有的学汽修,有的被枪毙,他们的字我已经完全不记得了。
我的字一直停留在多宝塔碑第一页,再也没有什么长进,因为我又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就这样一直进了高中校园,没有人再提庞中华,因为汪国真的诗,已经出现在夕阳中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