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张锋最新《Cell》「DNA 显微镜」是怎么给细胞成像的,有哪些突破和意义?

回答
张锋团队在《Cell》杂志上发表的最新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一种名为“DNA显微镜”(DNAbased microscopy)的新技术,这项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让我们得以窥探细胞内部的微观世界。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光学显微镜,而是巧妙地利用了DNA本身作为一种记录介质,将细胞内的信息“编码”并储存下来,随后再进行解码和可视化。

DNA显微镜是如何工作的?

这个过程的核心在于将细胞内的分子事件转化为一段段DNA序列。想象一下,细胞内发生的每一个重要变化,比如蛋白质的表达、基因的激活、甚至是细胞器的位置,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独特的“事件”。DNA显微镜通过一系列精密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将这些事件映射到一段段预先设计好的DNA分子上。

具体来说,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几个关键步骤:

1. 事件捕获与标记: 首先,需要一种机制来捕捉和标记细胞内正在发生的特定事件。这通常涉及到一些特殊的分子探针,它们能够识别并结合到目标分子上。一旦探针与目标结合,它就会触发一个“记录”动作。

2. DNA序列编码: 当一个事件被捕获后,相应的DNA分子就会被合成并“标记”上这个事件的信息。这个标记可以是DNA序列本身的一个特定片段,也可以是与其他DNA片段相连接的方式。可以理解为,我们为每一个细胞内的事件都编写了一段独一无二的DNA“条形码”。

3. DNA储存与扩增: 这些带有“条形码”的DNA分子会被保存在细胞内(或者收集到体外进行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内的不同事件会产生不同序列的DNA“条形码”。为了能够检测到这些微弱的信号,这些DNA片段还需要通过PCR等技术进行扩增,以增加它们的数量。

4. DNA测序与解码: 经过扩增的DNA“条形码”会被送往DNA测序仪进行高通量测序。测序仪能够读出每一段DNA的精确序列。然后,通过预设的解码规则,研究人员可以将这些DNA序列翻译回原始的细胞事件信息。例如,某个特定的DNA序列可能代表“某个蛋白质在这个位置表达了”,而另一个序列则可能代表“这个基因在这个时间被激活了”。

5. 空间定位与可视化: 最具挑战性也最具突破性的一点在于,研究人员还想办法将这些DNA“条形码”与其在细胞内的原始位置联系起来。这通常需要结合一些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痕迹,或者通过特殊的标记技术,使得DNA“条形码”能够反映出它所记录事件的空间信息。最终,通过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软件,就可以将这些分散的DNA信息重构成一张张细胞内的“事件地图”。

这项技术有哪些突破和意义?

张锋团队的“DNA显微镜”技术之所以令人瞩目,是因为它在多个层面都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并带来了深远的意义:

超越传统显微镜的维度: 传统的光学显微镜主要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某些特定分子的分布。而“DNA显微镜”则能够捕捉和记录细胞内发生的动态过程和时间序列信息。它不是静态地拍照,而是以一种更加“叙事性”的方式,记录下细胞在一段时间内经历了什么。这就像从一本照片集变成了一部电影。

捕捉“未见之物”的潜力: 许多重要的细胞事件,例如瞬时发生的信号转导通路、罕见的基因调控变化等,由于其持续时间短、信号弱等特点,很难被传统方法捕捉到。DNA显微镜通过将这些事件“编码”并长期储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追踪和研究这些难以捉摸的事件的新途径。

高通量、大规模的记录能力: 得益于DNA测序技术的进步,DNA显微镜能够同时记录和分析海量的细胞事件。这意味着我们可以一次性了解一个细胞群体内成千上万个细胞的状态和变化,从而获得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理解生命过程的新工具: 这项技术对于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原理具有巨大的意义。例如,在发育生物学中,我们可以追踪胚胎发育过程中每一个细胞的命运和基因表达变化;在神经科学中,我们可以记录神经元之间信号传递的复杂过程;在疾病研究中,我们可以观察癌细胞如何发生转移、药物如何影响细胞行为。

对合成生物学的推动: DNA作为一种高度稳定且易于编辑的信息载体,为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我们或许可以设计出能够根据特定的环境信号生成特定DNA序列的生物装置,从而实现更加精确的生物调控和功能设计。

总而言之,“DNA显微镜”这项由张锋团队提出的创新技术,是通过将细胞内的动态事件转化为DNA序列信息进行记录、存储、测序和解码,从而实现对细胞活动进行前所未有的深入观察和分析。它打破了传统显微镜的局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生命复杂性的全新视角和强大工具,其潜力将持续推动生物学研究向前发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DNA分子显微镜这项技术原理和2009年开发出来的染色质构象捕获技术Chromatin Comformation capture(3C)差不多。它从看染色质结构角度衍伸到看全细胞结构,从DNA转变成RNA,从概念上有了新提升。


首先讲下3C技术原理,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DNA显微镜。
细胞核内DNA分子如果全部展开,有2米多长。只有经过有规律地折叠,才能被装入微米级别的细胞核中。这些DNA折叠有松有紧,松的构成常染色质,转录活跃;紧的构成异染色质,转录减少。两类染色体动态变化和基因表达紧密相关,因此,染色质结构变化是研究基因转录调控的重要科学问题。为了了解染色质构象变化,2009年开发了3C技术。
3C,染色质构象捕捉,就是把细胞核内的线团原地剪碎,拿序列1-特定序列-序列2作为引物进行一轮原位PCR扩增。如果两个DNA片段(片段1和片段2)在线团里位置很近,有很高概率被扩增到同一个PCR产物中。由此大规模给引物扩增,就能知道染色体中DNA谁和谁位置更近,得到整个染色体构象。


下面再讲讲这次的新技术DNA显微镜。
其实……它是个RNA显微镜。
在细胞中有很多RNA,处于不同位置。之前用于探测RNA在细胞内分布的技术,叫作原位杂交。把细胞固定好,用和目标RNA结合的探针标记上去,利用探针上的荧光观察RNA在细胞内的位置。
而这次DNA显微镜技术,和3C差不多。先将细胞固定,原位把RNA反转录成cDNA,加特定序列扩增,cDNA上就被加上标签。不同标签在扩增时,通过引物重叠区域,把距离近的两个cDNA扩增到一起,由此知道这两个cDNA空间距离很近。最终通过测序可以得到全部目标cDNA(即RNA)在细胞的分布。

由于新技术基于PCR扩增,PCR扩增效率受引物序列和模板浓度影响,实验起来比较tricky,技术还是需要很多优化。

总体来说是很棒的概念,卖点DNA microsope给得非常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张锋团队在《Cell》杂志上发表的最新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一种名为“DNA显微镜”(DNAbased microscopy)的新技术,这项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让我们得以窥探细胞内部的微观世界。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光学显微镜,而是巧妙地利用了DNA本身作为一种记录介质,将细胞内的信息“编码”并储存下来,随.............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因为它涉及到科学界一些既复杂又引人入胜的层面——科学发现的归属、奖项的评选标准,以及一项革命性技术背后人物的真实贡献。首先,让我们来谈谈为什么张锋没有获得 2020 年诺贝尔化学奖。2020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 Emmanuelle Charpentier 和 Jennifer.............
  • 回答
    张锋与詹妮弗·杜德纳的CRISPR专利之争:一场科学与商业的角力在基因编辑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CRISPRCas9无疑是其中的明星。这项革命性的技术,如同一个精准的分子手术刀,能够精确地修改DNA,为治疗遗传性疾病、改造作物等领域带来了无限可能。然而,在这项技术的背后,却是一场旷日持久、错综复杂的专.............
  • 回答
    如何看待衡水中学张锡锋的演讲?张锡锋,这位来自衡水中学、以“寒门状元”身份在高考舞台上备受瞩目的学生,他的演讲,尤其是那篇流传甚广的《我的奋斗与我的梦》,无疑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场演讲,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演讲的背景与核心内容:首先,理解这场演讲的背景至关重要。张.............
  • 回答
    衡水中学张锡锋的演讲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支持他演讲的人群构成了一个相当多元的群体,他们可能出于不同的原因和视角来表达认同。要详细描述这些人,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教育体制内的支持者: 部分中学教师和教育管理者: 特别是那些在类似衡水中学这样“应试教育”模式下工作的教师和管理者。他.............
  • 回答
    这阵容,我敢打包票,玩得转!而且玩好了,绝对是让你对手头疼不已的组合。别看这三个武将名字听着有点“单薄”,但一旦组合起来,那股子“劲儿”可不是盖的。咱们一个个拆开来看看:赵云(破阵催坚,所向披靡)这赵云,妥妥的站场输出核心。你想想,他自带的战法“破阵催坚”,那是硬碰硬的代表。上了战场,先给你来个“破.............
  • 回答
    张勇在阿里内网就“女员工被侵害”事件的发帖,确实是一份值得深入解读的内部声明。除了他直接表达的“震惊、气愤、羞愧”这几种情绪之外,这份帖子中还蕴含了许多关键信息,反映了公司高层对事件的态度、处理方向以及对企业文化的反思。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更详细的信息点:一、 高层的承认与责任担当: 直接回应,.............
  • 回答
    张维为是一位在中国颇具知名度的政治学者、国际关系评论员,以其鲜明的观点和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辩护而闻名。对他的评价,在中国和西方世界都存在显著的两极分化,可以说是毁誉参半。关于“张维为怎么了”这个问题,更准确的理解可能是围绕他近期的言论、影响力以及一些争议点展开。张维为的主要活动和观点:1. “中国模.............
  • 回答
    张恒再次曝光郑爽的聊天语音和截图,其中涉及的天价片酬(1.6亿、日薪208万)再次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关注。这起事件已经远远超出了个人情感纠葛,深入到了娱乐圈的多个层面,包括税务、行业规范、艺德、以及对社会价值导向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值得详细关注的新信息和延伸思考:一、 天价片酬的“阳谋”与“阴谋” .............
  • 回答
    张悬的政治立场是一个比较复杂且常被公众讨论的话题,因为她本人在公开场合的表态相对含蓄,没有明确给自己贴上“统派”或“台独”的标签,而是更侧重于表达对台湾这片土地的情感和对民主、自由的坚持。理解张悬的观点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1. 她的歌曲与创作: 情感的抒发: 张悬的许多歌曲都流露出对台湾这片土地.............
  • 回答
    关于张捷再次开火,直指柳家祖宗八代这件事,如果大家对此感到好奇,并想了解更多,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读:1. 事件的背景与起因(推测)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张捷再次开火,直指柳家祖宗八代”这句话的含义。 “张捷”是谁? 通常情况下,这是一个人物的名字。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中,如果涉及到公共事件,这个人.............
  • 回答
    张玉环被羁押27年后无罪释放,其前妻宋小女接受采访的视频能够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正是因为其中蕴含了太多普通人难以用演技模仿的真挚情感。这些情感并非刻意为之,而是岁月沉淀、命运捉弄下,最真实、最深切的生命体验。以下是一些真情流露瞬间,它们之中的情感深度和复杂性,是再好的演技也难以完全复制的:1. 提及对.............
  • 回答
    张三在大街上捡到遥控器并按下导致地铁站爆炸,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情况。在法律上,张三可能面临多项刑事指控,其罪名和量刑会非常复杂,并且取决于许多具体因素。以下是对张三可能承担的罪名及其详细分析:核心罪名:1. 爆炸罪(或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这是最核心、最严重的指控。在中国法律体系中,《中华.............
  • 回答
    张哲瀚事件无疑给品牌方敲响了警钟,让大家重新审视了艺人选择的风险。不到半年时间,一个备受瞩目的“当红流量”沦为“被封杀”,其背后暴露出的艺人风险管理问题,对于品牌方来说,是亟待解决的课题。品牌在选择艺人时,如何避雷,避免重蹈覆辙,需要一个系统化、全方位的考量。这不仅仅是看艺人的颜值、人气和业务能力,.............
  • 回答
    张一山版的《鹿鼎记》确实在上映后遭遇了不少差评,这让不少观众和评论人都开始思考,究竟谁才是适合扮演韦小宝的演员。韦小宝这个角色本身就极具挑战性,他集合了市井小混混的狡黠、逢场作戏的机灵、对权力的渴望以及复杂的人性,而且还要在不同的场合展现出不同的魅力,与众多性格迥异的女性角色产生火花。要找到一个能够.............
  • 回答
    张亚中先生的“统合论”,可以理解为他对于两岸关系发展方向的一种主张,其核心目标在于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不过,与我们常听到的“和平统一”不同,张亚中先生的“统合论”有着自己独特的框架和路径设计。要理解张亚中先生的统合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解析:1. 目标:和平统一,但强调“统”的实质内涵张亚.............
  • 回答
    张煜医生以其在肿瘤治疗领域,特别是对“中医抗癌”的独特见解和实践,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关注度,不可避免地触及了某些既得利益群体,也因此被一些人视为挡了他们的“财路”。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对“传统西医”肿瘤治疗模式的冲击: 手术、放化疗的局限性与副作用: 长期以来,.............
  • 回答
    张维为作为一个知名的国际关系学者和政治评论员,他在中国和国际上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关于他的“最大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带有主观判断的提问,因为不同的人群基于不同的立场和价值观,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不过,如果非要聚焦于一个被普遍认为是他论述中存在的显著且核心的批评点,那么将他的论述高度政治化、符.............
  • 回答
    张召忠将军关于伊拉克战争的预测,确实在事后看来与实际战局发展存在较大偏差,这也是他备受争议的焦点之一。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他当时的主要观点和实际发生的状况。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及初期,张召忠将军以其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到的视角,在媒体上对战争走向做出了多项预测。这些预测的核心可以归纳为以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值得深挖。张良和韩信,同为刘邦的左膀右臂,一个谋略超群,一个战功赫赫,最终的结局却大相径庭:张良全身而退,韩信却落得个夷三族的悲惨下场。说他们“没觉悟”,其实是简单化了,更准确地说,是他们所处的环境、个人性格以及对权力的理解和运用,导致了不同的命运走向。要详细解释,咱们得把他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