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现在知乎某些人的理论过,乾隆帝大兴文字狱,责任全在清朝公知身上。
要知道,乾隆帝一上台就废除了他父亲雍正帝的文字狱政策,公开表示绝不以文字罪人,然后从乾隆元年到乾隆十六年,真的没有一起文字狱案件。
乾隆帝人家说到做到啦。
结果有些清朝公知心理阴暗,搞出了一个《孙嘉淦伪奏折案》暗搓搓的写乾隆帝的刘备文,里面确实极尽污蔑诽谤之能事。
《孙嘉淦伪奏折》至少从乾隆十六年就在全国各地流传了,许多人都看过,还传播过;结果一直到乾隆十七年才有人上报给乾隆帝。
乾隆帝自然很生气,一来生气造谣诽谤,二来生气他“以宽为政”,结果这封诽谤书流传了一年多才有人上奏。
然后,由于清朝已经十七年没搞文字狱了,追查工作很不顺利,甚至有巡抚给乾隆帝上奏折,大概意思就是“差不多就得了”。
乾隆帝当时就勃然大怒,合着不是你被人造谣诽谤,你就劝我算了?!
不过最终,《孙嘉淦伪奏折》在乾隆十八年结案的时候也只处死了两个人,这真正的文字诽谤案反而是乾隆朝处死人数最少的文字狱案件。
按照现在知乎某些人的理论,这算不算“先撩者贱”?
这文字狱是乾隆帝主动掀起的吗?不是啊,是有人诽谤造谣,全国都不当一回事,诽谤书流传了一年多才有人主动报告。
这是不是“贱皮子”?
是不是应该用文字狱好好治治?
你还别说,文字狱这招还真灵,从乾隆二十年乾隆帝重新捡起文字狱这个武器之后,一直到乾隆六十年退位,再没有出《孙嘉淦伪奏折》这种真正诽谤。
你说这是怨乾隆帝搞文字狱,还是应该怨清朝公知?
人家乾隆帝是被迫反击。
PS:我只是按照知乎某些人逻辑来解释乾隆帝大兴文字狱的原因,不代表我本人观点。
有个笑话形容乾隆的执政路线很形象。
乾隆开着车来到一个岔路口,发现有两条路,一条路的牌子上写着满,一条路的牌子上写着汉。
乾隆思考了一下,下车把两个牌子的位置换了一下,然后照着写着“满”那条路跑下去了。
别看乾隆整天强调什么“国语骑射”又什么东巡,看见萨尔浒战场感叹,祖宗创业艰难。每年又什么带头吃不放盐的白煮肉,说这是体验当年祖先生活的不容易,那时候吃顿猪肉还给等到打仗或者祭祀的时候。
实际上全是表面文章。
努尔哈赤时期,努尔哈赤和那帮大臣的生活水平跟普通的女真人没什么巨大差距。努尔哈赤住的地方还没江南地区大部分地主住的豪华,努尔哈赤吃杏,吃柿子这些水果都省着吃。乾隆能做到吗?
努尔哈赤死的时候明确提出,议政王大臣共同执政,要是大汗干的不行,议政王大臣会议可以直接罢免大汗。军国大事,大汗不得独断专行,必须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乾隆敢这么做吗?议政王大臣会议在雍正时期成了摆设,乾隆五十六年的时候直接给废了。
乾隆搞的文字狱也是一样。看着好像是为了维护八旗统治,实际上是向汉族士绅阶层投降。
清朝前期的文字狱是专门针对士绅阶层的,确实也让士绅阶层老实了一阵。
等到了乾隆的时候,士绅阶层也找到了反制的方法,那就是开始玩扩大化。
你不是说不能提鞑虏,不能提反清这些吗?好,我支持,我强烈支持。我举报一个事啊,某个村,有个人把康熙字典给改了,说康熙字典不好用,你说这是不是妥妥的诋毁先皇的反清行为?
我再举报,杭州有个叫卓长龄的,写了本《忆鸣诗集》,“鸣”与“明”谐音。他现在就敢写这个,我都不敢想他以后想干什么。
乾隆时期的文字狱受害者,绝大部分都是普通人。
这些东西究竟是不是反清的内容,那些举报的人究竟是不是别有用心,乾隆不知道吗?他心里面特别清楚。
但是,乾隆认为自己非常需要依靠汉族士绅阶层,选择的是装糊涂默认。妥协换取的好处就是士绅帮助乾隆维护统治。乾隆默认文字狱扩大化,实际上就是把使用文字狱这把刀的主动权交了出去,向士绅阶层投降。如果以后的皇帝再搞文字狱,究竟是不是文字狱,那可就不是皇帝说了算了,士绅阶层的意见可是很重要的。
其实这招真的挺厉害的。拿苏联来说,你不搭理这种言论吧,人家说了,别信什么洗脑宣传,其实那个什么卓娅其实是苏军政委的情妇,她其实是偷村民东西被村民抓住的。德军也没打她,是苏联人民打死了卓娅。你要是下场干预,那帮人又开始行动了,我举报,有人侮辱卓娅,某某人嬉皮笑脸地在卓娅牺牲这天,去德国餐厅吃饭,还说什么德国比俄罗斯富裕什么的,还有什么德国车比俄罗斯的好。这典型的俄奸,这不处理?
有个答主说不是洗地,可却胜似洗地。
乾隆朝文字狱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打击重心在社会底层。中国历代文字狱,都以士大夫阶层为打击对象。据郭成康、林铁钧之《清朝文字狱》一书统计,康熙、雍正两朝文字狱大约三十起,其中涉及官绅、名士者至少二十起,占全部案件的三分之二。而乾隆年间触犯文网者,则多数是下层知识分子及稍解文义的平民。在约一百三十起文字狱中,低级知识分子,也就是童生、秀才、监生、武生等,占近四十起,平民五十多起,二者合计,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二。这些人的职业五花八门,其中有裱背老板、酒店老板、当铺老板三人,童生四人,教书先生四人,江湖郎中一人,菜农一人,帮工两人,轿夫一人,算命先生三人,裁缝一人,无业游民一人,和尚五人,职业不清者二十二人,又各种职业的疯汉十八人。这一现象,是乾隆以前任何一个朝代的文字狱从未发生过的,这就打破了士大夫阶层“垄断”文字狱“专利”的局面。
这些乡野小民、精神病患者和小知识分子之所以身陷文字狱,大抵有三个原因。一是为人不安分,“出位妄言”,妄议国家大政;二是涉嫌传播有民间宗教内容的“邪书”“图谱”,被怀疑有秘密传教和结社的背景;三是自称“托梦”“天命”“下凡”等,举止荒唐,“妖言惑众”。———转自张宏杰《饥饿的盛世》
文字狱真的没得洗吧,乾隆这个人前期可能还算励精图治,中后期对某些事的处理近乎一个自怜自艾的疯子,什么十全老人,像一个笑话。
——————————————————————————————
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下乾隆亲自定夺的一个案子,不过是婆媳争吵动手几下。
乾隆最后的处理:
将儿子儿媳当着婆婆面儿剥皮,族长叔伯被绞杀,邻居因为隐瞒不报罚八十杖然后发配去黑龙江参军,媳妇的亲妈脸上被刺字,理由是教女不严。
哦,他还做了个善举,让地方给这个婆婆每月发二两银子,不知这位婆婆是什么心情?
个别不愿承认是粉丝的洗地粉:哇哇哇,你是乾隆黑!!!
我只是把他做过的事重复一遍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