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大哥,如果你在清朝提出这样的问题,就是一个凌迟处死,满门抄斩的结局。你这是最典型的“大不敬”罪名。
儒家思想,三纲五常,有爹跪儿子的规矩吗?!
再者,什么叫“太上皇”?
所谓“太上”,便是高于皇帝的意思,皇帝跪天跪地跪父母,既是儒家伦常所在,也是礼法制度硬性的规定。
当然,也可能出现这样类似的情况:就是皇帝的后妃父母,见到自己女儿的时候,先要在众人面前对女儿行大礼,表示对皇权的敬畏;然后入偏殿偏房,皇帝的后妃反过来对父母行家礼,这是纲常所在,自然是铁定的规矩,绝不能废的。
当然,很多时候皇帝会下恩旨,后妃的父母可以免跪,以示敬重,也免得尴尬。
还有一种特例:皇帝的生父并不是皇帝,儿子做了皇帝,父亲一样要跪-----比如清朝的载沣,就是跪着抱着溥仪举行即位大典的;不过,这样的情形通常发生在儿子在法律上已经过继给先皇的情况之下(儿子变成了先皇的儿子),并不违反儒家的伦理纲常。
最后,您这样用脚指头都能想明白的问题,就别提出来浪费大家的时间了。谢谢。
看了朋友们的评论,不由得冷汗暗生。我不知道怎么惹到有关的老兄了,看也不看明白,就组织起来,给我来了个答题版的“曲协倡议书”------我怎么就“怀念大清”了?!
作为一个坚定反清的网络作者,十年前我的网络小说《我是万历》里面就给满清安排了一个合理的结局,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索查看一下,现在居然被扣上这样的帽子......
想笑,真的。
但我的确需要给题主大哥道歉,我的火气确实有些大了-----不过我还是坚持这样的观点:我心目中的知乎,应该是有某种层次的,而不是什么简单幼稚的问题,都能大行其道-----这实际上会冲淡网站知识含量的。
当然,我还要给各位朋友也道个歉,无论是批评我的朋友(又分两种:说我“怀念大清”的,和批评我火气太大的),还是支持我的朋友,尤其是互相“套娃”的那几位,我的不当火力,给你们添麻烦了。
还有,我的回答直接说了,“如果是在清朝提出这样的问题”,而不是现在,怎么,在清朝嘉庆年间你提这样的问题,难道不是满门抄斩凌迟处死吗?!
你爹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公司里所有的人见了都得弯腰九十度鞠躬叫一声董事长好,后来他老了,把董事长的位置给了你。
这个时候,你爹见了你,你让他九十度弯腰叫董事长好。
你猜你爹打不打你?
太上皇本来就是为了解决儿子当了皇帝老子见了儿子要下跪这个问题创造的,你说要不要跪?
圣朝以孝治天下
求忠臣于孝子之门
和我爸在公园遛弯到时候突然我说:爸,看这样我估摸着我退休前衔应该比你高。等那时候,逢年过节你能不能叫我一声首长?(干部子女不建议男孩去尝试,女孩可以试试,打的不疼)
我爸当时一瞪眼睛,“啊?!”
我这人就是会见好就收,马上改口,“叫同志也行”
我爸 “你反天了啊,我到什么时候都是你爹,别说你衔比我高,你就是当了联合国主席我也是你爹”
看了一眼我爸仍然天天早上锻炼胳膊上的腱子肉我觉得这不是个说话的好机会。
我爸继续说“还首长,怎么的你爬我头上我就不是你爹了?”
我觉得他说的不太全面补充了一下“咱们都是坚定的布尔什维克,虽然你的党龄比我多了四十多年,咱们共同的社会主义信念是一样的,怎么就不是同志了?”
突感身后劲风划过,据我嘴欠多年经验这种三级以下伤害我根本不放在眼里,灵巧躲过。
“还同志,还同志,斯大林怎么的就不管他爹叫爹了?”
2021.8.11
半夜打开知乎,太突然了,几千个赞,感谢大家!
首先呢,我写这个回答,不过是抱着玩乐的心态去写的,也希望大家不要太较真,以玩乐的心态对待这篇回答
其次,我本人和我父亲也不是什么炙手可热翻云覆雨的大人物。大家看到这篇回答也不必鄙弃或不满。我就当个笑话说,您就当个笑话听就好。
因为知乎当时要求我修改回答,为避免麻烦,直接删去了前言内容,造成了大家的误解,十分抱歉。
最后由衷的祝愿大家的父亲都健康长寿,大家的大事小事都一帆风顺能脱开身常回家看看
晚安
看了一圈,就没见一个人用下清史稿的…
这类事情《清史稿》上写的清楚:
授受仪古内禅仪。初高宗享国日久,尝谕年至八十六岁即归政。逮乾隆六十年,诏曰:“自古帝王内禅,非其时怠荒,即其时多故,仓猝授受,礼无可采。今国家全盛,其详议典礼以闻。”于是诹吉定储位,以明年为嗣皇帝元年。礼臣上仪注。先期遣官祭告庙、社,届日所司设御座太和殿。左右几二,正中宝案,稍南东西肆;东楹诏案,西楹表案,南北肆;黄案居丹陛中。槛内敷嗣皇帝拜褥。殿前陈卤簿,门外步辇。午门外五辂、驯象、仗马、黄盖、云盘,檐下设中和韶乐,门外丹陛大乐。内阁学士奉传位诏陈东案,礼部官陈贺表西案,大学士等诣乾清门请宝陈左几,大学士二人分立两檐下,王公百官序立。朝鲜、安南、暹罗、廓尔喀使臣列班末。钦天监官诣乾清门报时,嗣皇帝朝服出毓庆宫,时后扈内大臣二人率侍卫二十人集乾清门外,导引礼部长官二人立门阶下,前引大臣十人立殿后阶下。太上皇帝礼服乘舆出,嗣皇帝从诸臣前引后扈。午门鸣钟鼓,至殿后降舆。太上皇帝御中和殿升座,嗣皇帝殿内西乡立,鸿胪寺官引执事大臣按班,不赞,行九叩礼。侍班者趋出,就外朝位,中和韶乐作,奏元平章。太上皇帝御太和殿,嗣皇帝侍立如初。乐止,阶下鸣鞭三,丹陛大乐作,奏庆平章。嗣皇帝诣拜位立,王公立丹陛上,百官及陪臣立丹墀下,鸣赞官赞“跪”,嗣皇帝率群臣跪。赞“宣表”,宣表官入,奉表至檐下正中跪,大学士二人左右跪,展表,乐止。宣讫,还奉原案,退。赞“兴”,嗣皇帝退立左旁,西乡,大学士二人导近御前跪。左大学士请宝,跪奉太上皇帝,太上皇帝亲授嗣皇帝,嗣皇帝跪受,右大学士跪接,陈右几。嗣皇帝诣拜位,乐作,赞“跪,叩,兴”,率群臣行九叩礼。赞“退”,乐止,礼成。鸣鞭如初。中和韶乐作,奏和平章。太上皇帝还宫。内监豫设乐悬,太上皇帝御内殿,公主,福晋,暨皇孙、皇曾元孙未锡爵者,行礼庆贺。
………
太上皇帝三大节朝贺仪嘉庆元年,高宗传位仁宗,尊为太上皇帝,定朝贺仪。届日陈法驾、卤簿、乐悬如授受仪,太和殿设三案,表亭舁至午门,庆贺表文陈东案,笔砚陈西案。质明,王公百官朝服,外国使臣服本国服,集阙下。皇帝礼服,俟保和殿暖阁。太上皇帝乘舆出,至太和殿北阶降,中和韶乐作,奏元平章,御殿升座,乐止。帝殿内西乡立,鸣鞭三,赞“排班”,丹陛大乐作,奏庆平章。帝就拜位,北乡,时鸿胪官分引群臣暨外使肃班立,赞“进”,赞“跪,叩,兴”。帝率群臣行三跪九叩礼。毕,帝旋位立,众退,复班次,乐止。鸣鞭,中和韶乐作,奏和平章。太上皇帝还宫,乐止。帝御殿,群臣进表行礼如仪。
嘉庆得跪乾隆的…
乾隆皇帝退位之后,称谓从皇上变为太上皇。仍然自称为朕,太上皇旨意称为敕旨。
太上皇称万万岁,皇帝称万岁。太上皇生日称为万万寿节,皇帝生日称万寿节。
同时,宫里纪年仍然用乾隆六十一年,乾隆六十二年,乾隆六十三年,外面用嘉庆年。乾清宫正大光明,交泰殿无为匾额的落款就是乾隆六十二年。
太上皇仍然居养心殿,皇帝只能住在毓庆宫。当时毓庆宫是个皇子的居所。乾隆在故宫和圆明园都为自己归政养老修了专门的地方,但是都没有去住。
乾隆帝退位诏书曾说,一切军国事务。朕仍亲理。嗣皇帝敬聆训诲。随同学习。〔同时乾隆还刻了一方归政仍训政之宝〕
乾隆在做太上皇时候,一切的级别都比嘉庆皇帝高。只有嘉庆向乾隆请安之理。
可以参考下第一个太上皇刘太公和刘邦的故事。
刘邦称帝后,本来五天朝见太公一次,好像平常人家父子间的礼节一般。但后来管家告诉太公:天无二日,太公虽贵为皇帝之父,实为人臣,不能让皇帝对他拜见。后来刘邦再来拜见,太公拿著扫帚在门口恭敬相迎,刘邦大惊,知道原因后就尊太公为太上皇。太公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未曾为人君后来成为太上皇者,也是第一位在世就被尊为太上皇的人。刘太公喜欢种菜,刘邦命人在御花园的空地给父亲种植蔬菜。
当朝皇帝跪太上皇以示孝道才是正解。更不用说嘉庆登基后,实权都还是握在乾隆手上,你信不信,嘉庆要敢稍微表现一点对乾隆不孝不恭敬的话,马上乾隆就会把他废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