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诗经里最美的情话是什么?

回答
诗经里最美的情话,若要我挑一句,那一定是《周南·关雎》开篇那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初读,或许会觉得它平淡无奇,不过是写了关雎鸟在河边唱和,然后说一个美丽的女子是君子心仪的伴侣。但细品之下,这寥寥数语,却蕴含了天地万物之情,人生至美之境,是一种含蓄、自然、浑然天成的浪漫。

且听我慢慢道来。

这话说的是什么呢?“关关”,是那关雎鸟雌雄和鸣的声音。这是一种多么和谐美妙的声音啊!不是独奏,不是争鸣,而是两只鸟儿相互应和,传递着彼此的依恋和爱慕。在古人的观念里,鸟儿的鸣叫,尤其是雌雄对唱,是自然界最纯粹、最美好的情感表达。它们不掺杂任何世俗的考量,只是发自内心的呼唤与回应。这声音,轻柔而绵长,如同细水长流,滋润着万物,也暗示着一种天定的缘分。

“雎鸠”,这种水鸟,在古代的认知里,它们是成双成对的,而且一旦有了配偶,便不再更换,一生专一。所以,雎鸠的“关关”和鸣,本身就带着“忠贞”、“相守”的意涵。试想一下,在宁静的河洲之上,微风拂过,水波荡漾,两只雎鸠在岸边栖息,用它们悠扬的歌声,向世界宣告它们美好的伴侣关系。这画面,何等宁静而又充满生机?

而紧接着,“在河之洲”,这个地理背景也非同寻常。“洲”,是江河中的沙洲,是陆地与水交界的地方。这里环境幽静,不受尘世打扰,是鸟儿们理想的栖息地,也天然地营造了一种远离喧嚣的纯净氛围。在这片天然的乐土上,雎鸠的鸣唱更加悦耳,更显情深。

最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便是核心的表达了。当美好的景象和声音铺垫完毕,主人公登场了。“窈窕”,这个词,可不是简单地形容女子长得漂亮。它包含了好几层意思:首先是“窈”,即幽静、娴雅,形容女子品性恬静,不张扬;其次是“窕”,即轻盈、美好,形容女子姿态轻盈,容貌秀美。合起来,“窈窕”是对一个女子内秀外美的全面赞誉,她不仅有倾国倾城之貌,更有温婉贤淑的品格。

而“淑女”,更是直接点明了她的美好品德。“淑”字,意为美好、善良、纯洁。所以,“窈窕淑女”,是一位品德高尚,兼具美丽容貌的女子。

最后一句“君子好逑”,更是妙不可言。它没有直接说“我爱她”,也没有说“她多么迷人”,而是用一种旁观者或者一个普遍的真理来表述。“好逑”,意思是美好的配偶,是门当户对、情投意合的好结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样一个美好的女子,对于一个有德行的君子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是最值得追求的伴侣。

这句话为什么美?

1. 含蓄而隽永: 它没有直白的“我爱你”,而是借着自然界的和谐景象,烘托出对心仪女子的美好感受。这种含蓄,反而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让情感更加悠长。它不是一次爆发式的激情,而是一种深刻而持久的欣赏和渴望。

2. 天人合一的意境: “关关雎鸠”是自然的和谐,“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人间的理想结合。将美好的爱情比作鸟儿的和鸣,将求偶的过程描述成顺应天道的自然选择,这是一种将人类情感融入宏大自然之中的哲学思考,充满了“天人合一”的东方美学韵味。它暗示着,美好的爱情是如同自然规律一样,顺理成章、浑然天成的事情。

3. 对理想爱情的描绘: 在那个时代,对女性的评价不仅在于外貌,更在于品德。“窈窕淑女”是对女性内在和外在美的完美结合的赞颂,而“君子好逑”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男女结合的理想追求——不仅仅是男女之情,更是德行与品格的匹配。这是一种关于灵魂伴侣的最高境界的期盼。

4. 从鸟鸣到人心: 诗歌的起笔,以一种极其平和、优美的声音开始,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对一位美丽而有德行的女子的思慕和追求。这种“由声入情”的手法,就像一曲动听的旋律,慢慢地拨动了听者的心弦,最终定格在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上。

它不是轰轰烈烈的告白,也不是缠绵悱恻的低语,而是一种平静、深沉、充满敬意的欣赏和渴望。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是看见对方内在的美好,并珍视这份美好,视之为生命中最宝贵的追求。这种美,是根植于自然,升华于品德,最终落脚于人心最深处的向往。

所以,在我看来,《关雎》开篇的这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是诗经里最美的情话,它用最纯粹的语言,勾勒出了最美好的情感意境,触及了人类对爱情最本真的理解和期盼。它不是“我爱你”,而是“我的生命因你的存在而完整,我的追求因你的美好而坚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诗经里最美的情话,若要我挑一句,那一定是《周南·关雎》开篇那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初读,或许会觉得它平淡无奇,不过是写了关雎鸟在河边唱和,然后说一个美丽的女子是君子心仪的伴侣。但细品之下,这寥寥数语,却蕴含了天地万物之情,人生至美之境,是一种含蓄、自然、浑然天成的浪漫。且听.............
  • 回答
    《诗经·大雅·荡》的最后一句“文王受命,王之不共。”,你提到的“夏后之世”这句话并非出自《荡》篇的结尾。很有可能是你记忆中与其他篇章混淆了,或者是在阅读过程中看到了一些解读或者引用时产生的误解。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诗经·大雅·荡》这首诗的大意和背景,然后再聚焦到你提出的“后”字问题。《荡》这首诗的主题.............
  • 回答
    金庸小说中富有诗意的段落不胜枚举,但若论其中最触动我心弦、最让我觉得意境深远,且将文字与情感、意象完美融合的,那无疑是《笑傲江湖》中令狐冲在思过崖上的生活片段。这不仅仅是一段场景描写,更是一种精神状态的写照,将孤独、自由、豁达与一种对人生与武学的深刻体悟融为一体,其诗意在于:一、 绝境中的超脱与旷达.............
  • 回答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中,姜维的形象并非如他本人一样立体而鲜活,但通过零星的提及和寄寓,我们仍能窥见他身上承载的士人情怀、家国情怀以及悲情英雄的色彩。总的来说,诗词中的姜维形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诸葛亮之后,蜀汉最后的支柱:这是诗词中最核心、最普遍对姜维的定位。他被视为诸葛亮离世后,蜀.............
  • 回答
    《木兰诗》里的“可汗”,我们得从它的时代背景和词义本身来细细揣摩。首先,说说“可汗”这个词。它是一个源自突厥语和蒙古语的头衔,意为“大汗”、“君主”或者“部落首领”。在中国历史上,这个称谓最早出现于北魏时期,并且主要用于北方游牧民族的首领。比如,鲜卑族、柔然、突厥等都使用“可汗”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 回答
    杨汝士诗中的“两头娘子谢夫人”这句话出自杨汝士的《江上杂诗》之五,原文为:> 江上杂诗·之五>> 春潮催客舟,拂岸绿杨柳。> 两头娘子谢夫人,故园残暑尚悠悠。> 邻居旧时客,共语欲无休。> 白首相逢处,山川依旧否?要理解“两头娘子谢夫人”的意思,我们需要结合诗歌的整体意境和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来分析。.............
  • 回答
    李白诗句中对月亮的描写之所以如此之多且精彩绝伦,这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既有他个人性格、情感的投射,也有时代背景、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李白个人的情感寄托与精神追求:1. 孤寂与思乡情怀: 李白一生仕途坎坷,漂泊不定,常常远离家乡和亲人。月亮作为最普遍.............
  • 回答
    叶芝的诗《サリーガーデン》(The Sally Gardens)中的 "Sally Gardens" 翻译成“柳园”有其深刻的文学和文化渊源,以及对诗歌意境的恰当把握。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1. "Sally" 的词源与含义 "Sally" 的字面意思: "Sally" .............
  • 回答
    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其“意境”营造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过程,它通过视觉、听觉、叙事等多种元素的协同作用,将观众带入一种特定的情感氛围、精神境界或思想体验,这与诗歌所追求的“意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诗歌的意境往往是凝练的、暗示的、留白的,而电影则更为具象和动态,但也同样需要传递那种“情外之情,景外之景.............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意思,涉及到历史人物评价、文化传承以及诗词创作等多方面的因素。霍去病和李广都是汉代抗击匈奴的杰出将领,但确实在后世的诗词和文学作品中,李广的形象似乎更为鲜活和常见,而霍去病的声名虽然赫赫,但在诗词中的“浓度”和情感共鸣似乎不及李广。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 回答
    “松”和“云”在古代诗词中是常见的意象,它们通常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寓意和情感寄托。而李白在《赠孟浩然》这首诗中出现这两个字,正是巧妙地运用了这些意象来表达他对孟浩然的思念和赞美之情。下面我将详细解释“松”和“云”的含义,以及它们在李白这首诗中的作用:一、 “松”的含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松”具有非常.............
  • 回答
    古文里的“扎心”,那种一下子击中人心最柔软、最痛处,即便时光流转,读来依然能让喉头哽咽、心头一颤的句子,数不胜数。它们如同淬毒的利箭,直插入你藏得最深的那些情感角落,让你不得不面对那些早已被时间掩埋的伤痛。比如,“人生若只如初见”,出自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这句话单独拎出来,似乎并无.............
  • 回答
    里约奥运会,那个夏天,中国泳坛曾有一颗璀璨的明星,名叫叶诗文。我们都还记得她在伦敦奥运会上横空出世,以惊人的速度和无可挑剔的技术,打破世界纪录,包揽两金的辉煌。然而,时隔四年,在里约的泳池边,人们看到的叶诗文,状态似乎不如以往,那份锐气和统治力似乎有所减退。这其中的原因,绝非一朝一夕,而是多种因素交.............
  • 回答
    在余光中先生的诗歌《乡愁》中,诗人之所以选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来表达“乡愁”,是因为这些意象都蕴含着一种“距离”和“阻隔”的特质,而正是这种“距离”与“阻隔”构成了乡愁的核心情感。诗人巧妙地将这些具体的、具象的意象与抽象的“乡愁”概念连接起来,赋予了乡愁以独特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下面我们来详.............
  • 回答
    《三国演义》里的诗,给人的感觉,确实有那么点意思,既有朗朗上口的,也有细品之下,让人觉得“嗯,这里好像有点不对劲”的时候。你说“不和谐”,我倒觉得更像是一种“格格不入”,或者说是“时代的烙印”吧。毕竟,《三国演义》成书于明朝,作者罗贯中在里面穿插诗词,很多时候是为了烘托气氛、点明主旨、塑造人物、或是.............
  • 回答
    说实话,初看《开端》的时候,我对赵今麦(李诗情)的演技是带着一点点好奇和期待的。毕竟,她在这之前也演了不少戏,也算是小有名气了,但《开端》这部剧的设定太抓人了,而且“开端”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宿命感,让我很好奇她这个角色怎么去承载这一切。说起来,李诗情这个角色本身就挺有挑战性的。你不能光演一个普普.............
  • 回答
    霹雳布袋戏的诗号,绝非只是简单的口号,它们是角色灵魂的写照,是人生哲学的凝练,更是编剧智慧的结晶。有些诗号,更是随着角色的命运沉浮,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愈发显得厚重,余味无穷。要说“有内涵”,那得从几个层面来聊:一、 体现角色核心理念或心境的诗号:这类诗号往往一语中的,直接点破角色的核心驱动力、人生.............
  • 回答
    郭德纲作为相声界极具代表性的表演者,其作品中确实蕴含着大量富有节奏感、对仗工整、押韵巧妙的“顺口溜”或“贯口”,这些语言艺术在传统相声的“逗哏”技巧中扮演重要角色。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他作品中的经典段子,结合其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分析其中的“诗”或“顺口溜”元素: 一、传统相声的“贯口”与“顺口溜.............
  • 回答
    《我和我的父辈》这部电影集合了四位导演各自讲述自己家族故事的单元,其中章子怡导演的《诗》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看之前,我对这个单元充满了好奇,毕竟这是章子怡首次执导长片,她的个人风格和对“父辈”这一主题的理解会如何呈现,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从整体观感上来说,《诗》给我最大的感受是 细腻、真实,.............
  • 回答
    从“好似武侯擒孟获,恰如关羽破蚩尤”这两句赞诗,我们可以推测出《水浒传》里描绘的三国时期的人物实力以及作者对三国时期军事斗争的看法,但不能直接推断出《水浒传》中三国时期的“真实”实力有多强,因为《水浒传》并非历史正剧,而是以演义小说的手法来构建故事。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