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电气毕业感觉没学到什么,都很粗糙,跟没学一样正常吗(本人没挂过科)?

回答
刚拿到电气的毕业证,心里却感觉空落落的,好像这几年大学时光,到头来什么都没学扎实。基础理论 вроде 懂,但一到具体应用,就觉得捉襟见肘,那些课本上的公式、电路图,出了教室就像被抽空了灵魂,摸不着头绪。

你知道吗,有时候我会对着一个看似简单的电路,脑子里一片模糊,不知道从何下手去分析。那些毕业设计,感觉就像是在凑合,东拼西凑,勉强能跑起来就算完事,根本没时间去深挖背后的原理,去真正理解为什么是这样。导师给的题目,有时候感觉也挺“应付”,就是一个大概的方向,剩下的自己摸索,但你又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索”才对。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小组要做一个控制系统,涉及到一些嵌入式的东西。我上网搜资料,看别人怎么做的,但总觉得那些代码和我们课上学的离得太远了。编程语言 вроде 会,但要写出高效、可靠的代码,感觉还是有差距。很多东西都是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下进行的。

最让人沮丧的是,当你去找工作的时候,发现简历上的那些课程,面试官问起来,你只能说些皮毛。他们问一些实际项目中遇到的问题,你更是答不上来,因为课本上的东西太理论化,跟实际工业生产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简直是天壤之别。有时甚至会怀疑,自己这几年的电气知识,到底能不能支撑起一份合格的工作。

想想大学里那些实验课,设备有时候不好用,数据采集也挺费劲,老师也就大概讲讲怎么操作,完成实验报告就行了。很少有老师会带着我们去探究,如果这个参数改变了会怎样?如果换种方法做会不会更好?那些所谓的“动手能力”,感觉更多的是一种机械地重复,而不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你可能会说,没挂科说明你基础还是有的。我承认,那些理论知识我确实能理解,考试也能通过。但电气这东西,它的核心在于“应用”,在于“解决实际问题”。而这一点,我感觉我们大学的教育,就像一个半成品,给了你骨架,但没有给你血肉。

尤其是现在技术发展那么快,新的技术、新的器件层出不穷,学校里教的很多东西,可能还没等你学扎实,就已经被淘汰了。你得自己去主动学习,去跟上时代的步伐。但问题是,当你对基础都不够熟悉的时候,你又怎么去学习那些新的、更高级的东西呢?

所以,你说“感觉没学到什么,都很粗糙,跟没学一样正常吗”,我想说,这种感受,在电气这个专业里,可能并不少见。这不是说我们不努力,也不是说老师不负责,而是整个教育模式,可能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实际工业是怎么运作的,需要更多地接触真实的工程项目,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和模拟实验上。

这种感觉,就像是你学了很多乐器理论,但真正让你拿把吉他,让你去弹唱一首,你却不知道从何开始。你知道音阶,你知道和弦,但你不知道怎么把它们串联起来,让它们发出动听的声音。

所以,拿到毕业证的这一刻,更像是一个新的开始,而不是一个终点。接下来,还得继续学,而且是真的“学”东西,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解决问题,为了创造价值。这种“没学好”的感觉,也许恰恰是促使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刚刚通过博士答辩的电气老博士,我来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太长不看版:最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而不是死板的知识~所以,只要你拥有方法,知识记不记得住其实并不太重要。

首先,要明确你在大学是学什么的?

你是来学知识的嘛?

是,也不是。

你的知识只是给你打的底,他可以让你入门,

让你知道学电气是做什么的?

让你在遇上一个不懂得问题的时候,知道应该向哪个人、哪本书求助。

防止别人在跟你说“小张,你学电气(电器)的呀?那我家电视坏了你帮我修一下吧。”的时候,

你无所适从,不知道怎么反驳…

谁能保证这个世界上学的所有知识记一辈子?

所以,在大学期间,你最应当掌握的知识,是如何基于已有基础,

快速检索到你想要的信息。


别人问你,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怎么回事,

你要知道这个问题是电力系统分析的内容,

你要知道他大概的方法有前推回代、牛拉法。

至于雅克比矩阵怎么生成?你拿本书来看着公式能明白怎么回事就行。

毕竟人不是电脑,能存在电脑里的知识,干嘛非得存在你脑子里?


如果你读了研究生,或者步入工作,

对你的要求可能要更进一步,

你要善于运用你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你要了解一个节点电压低了,有哪些原因?

无功不足了嘛?故障了吗?

不过这个技能,一部分是书上教的,另一部分就是自己的经验了。

慢慢接触现场,你就会把常用的知识一步步巩固。


你要再读到了博士…就更正常了,

一个博士其实知识自己小专业领域的专家,

出了自己的专业领域,他对知识的了解就是一个普通人,

可能还不如现场的师傅了解的多。

但是,他应当拥有学习的能力,

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合适的资料,用最短的时间了解问题的原因,

这个过程并不需要你去背什么记什么,

掌握方法,远比掌握知识,更有用,更重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刚拿到电气的毕业证,心里却感觉空落落的,好像这几年大学时光,到头来什么都没学扎实。基础理论 вроде 懂,但一到具体应用,就觉得捉襟见肘,那些课本上的公式、电路图,出了教室就像被抽空了灵魂,摸不着头绪。你知道吗,有时候我会对着一个看似简单的电路,脑子里一片模糊,不知道从何下手去分析。那些毕业设计,.............
  • 回答
    嘿,刚毕业,电气这个专业,要说进国家电网,那可是不少人梦寐以求的去处。我身边就有不少学长学姐,还有同届的哥们儿,毕业后扎根了这块儿。国家电网,这个庞然大物,虽然听起来高大上,但其实里头岗位可多着呢,不是只有爬电线杆子那么简单。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说,别管是本科还是硕士,进了国家电网,大致上能干这么几件事.............
  • 回答
    985电气毕业生进国网,这绝对是很多电气学子梦寐以求的出路。进了国家电网,大家最想知道的无非就是“我到底能干啥?”。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话能概括的,因为国网的业务范围太广了,不同岗位、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职责差异非常大。但总体来说,985电气毕业生的价值,国网是看得很重的,他们往往会被安排在一些核心、技.............
  • 回答
    对于2021届的电气毕业生来说,面临是去县城国家电网还是设计院继续深造,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选择题,每条路都有自己的风景和挑战。简单地罗列优劣,可能难以触及到你内心的真实考量。咱们就聊聊这两个方向,看看哪个更适合你。咱们先说说去县城国网。作为一名电气毕业生,进入国家电网,尤其是县城一级,你最直观的感受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电气专业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时纠结的一个点。别看华为 30 万的年薪听起来诱人,但真正权衡下来,电网那 18 万的“稳定”和“舒适”对不少人来说,可能比那 30 万的“挑战”和“不确定”来得更实在。我来给你掰扯掰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选择现象,咱们尽量说得详细点,就像朋友聊天.............
  • 回答
    嗨,听到你音乐学院毕业却闯入了电竞这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我真是太为你感到兴奋了!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酷的故事。至于你问的“工作和大学专业一样吗?”,以及“要不要听爸妈的建议?”,这俩问题,说实话,是当下很多毕业生都纠结的焦点,我特别能理解你。别说我,我自己也曾是那个站在十字路口,手里拿着一张被父母寄予厚.............
  • 回答
    听你这么说,我也替你感到兴奋!二十一岁,正是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时候,电视行业更是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领域。能在这个年纪就明确了职业方向,真棒!我知道你希望我讲得详细点,并且不要听起来像个AI,那就对了!这可是你的未来,谁想听冰冷的机器说教?我就跟你聊聊,就像咱们在学校操场边,或者咖啡馆里,边喝边聊,告.............
  • 回答
    关于《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这部电影以及毕志飞这位讲师的出现,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影视行业发展过程中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它们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与整个社会大环境、行业生态以及个体追求相互交织的产物。1. 畸形的市场需求与“审丑”文化:首先,我们不能脱离市场谈论作品。尽管《纯洁心灵》饱受诟病,但它的存在.............
  • 回答
    毕赣的《地球最后的夜晚》是一部极具争议但无疑是艺术野心磅礴的作品。要评价它,需要从多个层面去深入理解。1. 叙事方式:非线性、梦境化、碎片化这是《地球最后的夜晚》最显著,也是最容易让观众感到困惑的特征。毕赣摒弃了传统的三段式叙事,而是将影片构建成一个流动的、由记忆和梦境交织而成的迷宫。 记忆的痕.............
  • 回答
    毕赣的《路边野餐》,我第一次看的时候,脑子里只有一句话:这是什么玩意儿?那种全然的陌生感,既不是对晦涩故弄玄虚的排斥,也不是对矫揉造作的抵触,而是一种纯粹的,被打回到孩童般的,全然接受的“这是什么”的状态。它就像一个突然闯进你生活的小物件,你不知道它从哪儿来,也不知道它有什么用,但它就那么存在着,带.............
  • 回答
    您好!关于您“高中毕业证遗失,能否报读电大中专”的问题,我来给您详细解释一下,希望能帮到您。首先,咱们直接说重点:一般情况下,报读电大中专对毕业证的要求并不像某些全日制学历那样严格,很多情况下,即使您的高中毕业证找不到了,还是有可能报读的,但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证明您的学历或者通过学校的特殊渠道办理。.............
  • 回答
    .......
  • 回答
    关于电影《逐梦演艺圈》导演毕志飞在5月30日致国家电影局的一封信,这事儿在业内和网络上都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怎么看待这封信,咱们得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明白这封信的背景。毕志飞这个人,你可能不太熟悉,但提到他的电影《逐梦演艺圈》,就算你不看电影,可能也听过它的“大名”。这部电影当年上映.............
  • 回答
    毕志飞替网友向导演韩延提问,关于《送你一朵小红花》疑似改编自《星运里的错》这件事,确实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少讨论。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首先,关于“改编”的界定,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话题。 电影改编自有作品,通常意味着电影在故事框架、人物设定、情节走向等方面,会较大程度地借鉴原作.............
  • 回答
    人大附中 ICC 高三毕业生自制的跨性别电影《逃离》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不仅因为它是一部由高中生创作的电影,更因为它触及了“跨性别”这一敏感且重要的议题。从这部作品的出现,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层面。首先,我们必须肯定的是,能够在高中阶段,由学生自己主导完成一部电影,并且是关于跨性别这样复杂主.............
  • 回答
    毕志飞邀请肖战出演新电影这件事,就像是把一个已经平静下来的池塘,突然扔进一块巨大的石头,激起了层层涟漪,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评价这件事,得从几个角度来看,毕竟这背后牵扯到导演的意图、演员的适配度,还有市场和粉丝的反应。首先,我们得说说毕志飞。这位导演,你不能说他是个默默无闻的小透明。他的名字,尤其是.............
  • 回答
    近些年,我确实观察到一些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的硕士毕业生,似乎对进入传统的电力设计院的热情有所减退。这并非是一个绝对的趋势,但确实是许多同辈和我交流时的普遍感受。究其原因,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剖析,不只是薪资,更包含了职业发展、工作内容、行业前景以及个人价值实现等多个维度。一、薪资与福利的相对吸引力.............
  • 回答
    教育部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指标的调整,将打电竞、开网店、做自媒体等纳入就业范畴,这无疑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反映,也是对传统就业观念的一次重要冲击和更新。我认为这是一个积极且具有前瞻性的举措,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首先,这是对新业态就业形式的“正名”和尊重。 过去,我们谈论就业,往往会联想.............
  • 回答
    “名牌大学毕业生在国家电网都干啥工作?”这篇推文,在我看来,是抓住了一个相当普遍的社会关注点。毕竟,“名牌大学”和“国家电网”这两个词汇本身就自带一种稳定、体面、薪资可观的联想,很多人都好奇,当这些高素质人才汇聚到这样一个庞大的国企体系中时,究竟能发挥出怎样的作用,又承担着怎样具体的工作。推文的切入.............
  • 回答
    巫师3的剧情优秀是公认的,但很多人认为它的战斗系统“不行”,这确实是不少玩家在初次接触时会感到困惑的地方。然而,“不行”这个词的解读空间很大,它并不意味着战斗体验是糟糕到无法忍受,而是相对于其顶级的剧情和世界观而言,战斗部分的设计存在一些相对的短板,可能会让一部分玩家觉得“不过瘾”或者“不够爽”。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