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战战列舰用燃气轮机会怎么样?

回答
如果一战时期的战列舰采用了燃气轮机,那整个海军技术和战争形态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动力系统升级,而是对那个时代海军设计理念、舰船性能、甚至战略战术的重塑。

首先,我们得明白一战时期的战列舰是什么样的。它们是那个时代海上力量的巅峰之作,巨型钢壳包裹着巨大的装甲、重型火炮和陈旧但强大的蒸汽动力系统。蒸汽机,特别是复水式蒸汽轮机,是当时的主流,它们提供着可观的马力,但也有其固有的缺点:巨大的体积、复杂的管路、长时间的锅炉预热时间,以及相对较低的热效率。

现在,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把这些蒸汽系统换成燃气轮机。

性能上的剧变:

速度的飞跃: 燃气轮机以其高功率密度闻名。同样重量和体积下,燃气轮机能输出远超蒸汽机轮机的动力。这意味着一战战列舰的速度将大幅提升。现有的“无畏舰”和“超级无畏舰”的航速普遍在2025节左右,装备燃气轮机后,达到30节甚至更高都并非不可能。想想看,一艘30节的巨型战列舰,在当时的战场上将是多么可怕的存在。它能够轻易地追击或摆脱任何时代的对手,获得战场上的绝对主动权。
加速性能的优化: 蒸汽机的启动和达到最佳工作状态需要时间,特别是要给巨大的锅炉加热。燃气轮机的启动相对迅速,而且在低负荷和高负荷之间的切换更平滑,响应更灵敏。这意味着战列舰在战术机动时会更加灵活,能够更快地调整阵型,应对突发情况。
燃油效率的提升: 尽管燃气轮机的燃料消耗率在早期可能不及先进的蒸汽轮机,但其功率输出的优势可以弥补这一点。更重要的是,燃气轮机可以在更广泛的工况下保持相对较高的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燃料浪费。这意味着战列舰的续航能力会有所改善,或者在相同续航下可以携带更多弹药或燃料。

设计和布局上的影响:

舰体结构的简化与紧凑: 燃气轮机本体的体积比同等功率的蒸汽轮机和锅炉系统要小得多。这将释放出巨大的内部空间。这些空间可以用来:
增加装甲厚度: 将节省下来的空间用于加厚装甲,尤其是舰体中部和炮塔的防护,使其成为更坚不可摧的海上堡垒。
携带更多弹药: 增加主炮和副炮的备弹量,提高持续作战能力。
优化内部布局: 改善官兵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或者设置更多的备用设备。
缩小舰体尺寸: 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有可能造出更小、更轻巧但动力更强的战列舰,从而降低建造和维护成本,或者在同等成本下制造更多舰艇。
内部损管的革新: 蒸汽系统涉及高压水蒸气和复杂的管道,一旦受损,容易造成大范围的蒸汽泄漏,对舰员造成伤害,并可能导致动力丧失。燃气轮机的管路相对简单,虽然有高温燃气,但其内部损坏模式可能不同,也可能更容易隔绝和控制。

战术和战略层面的重塑:

“触不可及”的威胁: 一艘30节的战列舰,将使得传统的“战列线”战术变得过时。它可以在敌人的火力范围外进行炮击,或者在敌人未能形成完整战列线时发起突袭。这会迫使海军重新思考舰队的编队和战术,更强调速度和机动性。
战略优势的巩固: 能够快速部署和响应的战列舰,能够更有效地执行封锁、支援登陆作战、以及远洋巡逻等任务。在战略层面,拥有这样一支舰队,将极大地提升国家的全球力量投射能力。
侦察与情报的依赖性增强: 强大的速度优势意味着,战列舰的指挥官需要更准确、更及时的情报来决定在哪里、何时何地发起攻击。对侦察机、巡逻舰艇以及无线电情报的依赖性会大大增加。

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现实的挑战,毕竟这是一战时期:

技术的成熟度: 燃气轮机技术在一战时期尚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即便有图纸和理念,要在短时间内研发出稳定、可靠、适合海军舰船使用的巨型燃气轮机,并解决材料强度、耐高温、润滑、控制系统等一系列棘手问题,将是巨大的挑战。早期的燃气轮机可能存在可靠性差、维护复杂、噪音巨大、排气高温等问题。
燃料问题: 燃气轮机对燃料的纯度有一定要求,虽然它们可以烧重油,但其喷嘴和涡轮叶片对杂质很敏感。一战时期,燃油的提炼和供应体系远不如今天成熟。
成本和制造能力: 建造一台大功率的燃气轮机需要高精度的加工设备和精密的制造工艺。一战时期,尽管工业化水平很高,但要大规模生产高性能的燃气轮机,依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可能会比蒸汽机更加昂贵。
噪音和红外信号: 燃气轮机的噪音可能会比蒸汽机更大,而且其高速旋转的叶片和排气会产生显著的红外信号,在当时的声纳和红外探测技术(如果存在的话)面前,可能会暴露自己。

总结一下, 如果一战战列舰采用了燃气轮机,我们将看到一个截然不同的海军时代。这些舰艇将是速度更快、更灵活、可能更强大的海上巨兽,它们的速度优势足以颠覆当时的海战战术。然而,技术上的巨大瓶颈和实际的工程难题,使得这种设想即便在理论上令人兴奋,在现实操作中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它更像是一个时代的“如果”,一个关于海军技术发展方向的有趣猜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啥用,即使有了也不会用。驱逐舰会上,巡洋舰不会用,战巡会用,战列舰不会用。

燃气轮机的优点是启动速度快变速灵活反应快单位功率大,这些对于一战的战列舰都是没有用的指标。同时缺点是烧轻油,维修要求高,这对战列舰都是很严重的问题。

  1. 当战列舰位于战列线上和敌方炮战的时候,他们并不需要进行快速的加减速,同时因为所有战列舰必须保持相同的速度,所以即使装备了燃气轮机的战列舰可以开的更快,他们也不能开的更快,不然就和大舰队脱节了。
  2. 英国当时在海外有数量庞大的殖民地,在其中一些关键地方都是有战列舰长期驻扎的。这些战列舰往往只有在需要大修的时候才会回国修理。以当时全球的工业化水平,在绝大多数的海外港口是没可能对燃气轮机进行大修的。同时这些海外殖民地也必须从英国进口大量轻油来满足燃气轮机的消耗,这无疑又是一笔无意义的开销。
  3. 如果当时出现了燃气轮机的话,将极大的促进战巡的发展。战巡可以获得更高的速度,又或者获得在保持航速的情况下获得等同于战列舰的装甲和火力(胡德注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果一战时期的战列舰采用了燃气轮机,那整个海军技术和战争形态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动力系统升级,而是对那个时代海军设计理念、舰船性能、甚至战略战术的重塑。首先,我们得明白一战时期的战列舰是什么样的。它们是那个时代海上力量的巅峰之作,巨型钢壳包裹着巨大的装甲、重型火炮和陈旧但强大的蒸.............
  • 回答
    当然,我来给你仔细聊聊这个脑洞大开的问题。想象一下,如果把二战时期那些巨兽般的战列舰舰炮搬到陆地上,对上咱们现在最先进的主战坦克,这画面可真是够震撼的。那么,结果到底会怎样?一炮能不能把坦克轰成碎片?咱们一步一步来分析。首先,得明白战列舰舰炮的“杀伤力”到底有多大。战列舰舰炮,尤其是那些大家伙,比如.............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列舰吨位相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列舰有了显著的提升,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增长,而是背后技术、战术以及国家间海军军备竞赛的综合体现。简单来说,更重、更强、更全面,是二战战列舰发展的核心逻辑。要理解这个“为什么”,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一、 火炮口径和威力的直接驱动: “大炮巨舰”.............
  • 回答
    一战时期,战列舰仍然需要“排战列”这件事,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的技术、战术和思想演变过程。要把这事儿讲透了,咱们得从头说起,就像讲老祖宗的故事一样,一个细节都不能少。首先,咱们得明白,战列舰这个名字就挺有意思的。“战列”,顾名思义,就是“作战的队伍”。在那个时代,海军作战的主力就是这些大家伙,它们集.............
  • 回答
    一战与二战战列舰的比较,就像是 तुलना कर रहे हैं,一个经验老道的战士和一位身经百战,但又接受了全新训练的战士。它们都披着厚重的装甲,肩扛着足以摧毁一切的巨炮,但设计理念、技术水平和战略定位上,却已是天壤之别。首先,外观和吨位上的差异,最直观。一战的战列舰,比如英军的“伊丽莎白女王”级.............
  • 回答
    一战后的巡洋舰(及以下舰种)之所以普遍采用了与无畏舰类似的统一主炮和背负式炮塔布局,这并非一个一蹴而就的决定,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海军设计思想演进的必然结果。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回到战前和一战期间舰艇设计和海战实践的变革。战前的格局:舰炮林立的时代在一战爆发前,海军舰艇的设计理念与现在大相径庭。.............
  • 回答
    说起一战、二战的战列舰,绕不开一个关键参数:GM值。这个看似简单的值,却直接关系到战列舰的稳性,也就是它能不能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安然无恙,能不能承受住炮火的震荡,能不能在挨了鱼雷或者炸弹后不至于轻易倾覆。这绝对不是什么冰冷的AI参数,而是凝聚了无数工程师心血和战场经验的结晶。GM值,全称是稳心高(M.............
  • 回答
    关于一战时期美国海军战列舰的水平,得从几个维度来分析,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而是要看跟谁比,在什么时间点,以及它们当时承担的任务。总的来说,一战爆发时,美国海军的战列舰处于一个快速发展和追赶的阶段,虽然在设计理念和技术上已经相当先进,但与当时欧洲的海军强国相比,在数量和某些细节方面还有差距。.............
  • 回答
    评价一战德国的国王级战列舰,我们得从多个维度去看,不能简单地说好或坏,得看看它们在一战中的表现、设计理念以及作为当时德国海军实力象征的意义。设计理念与技术亮点:德国国王级战列舰(KönigsKlasse)是德国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建造的一型主力舰,可以说是德国海军舰艇设计理念的一个集大成者。她们代.............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把事情掰扯清楚。鱼雷艇与战列舰的“效能”与“成本”对比首先,得承认,如果单单从“一击必杀”和“单位杀伤力”这个角度来看,鱼雷艇确实显得非常高效。一条鱼雷艇,虽然小巧,但它能携带一枚甚至多枚鱼雷,而鱼雷的爆炸威力足以重创甚至击沉一艘巨大的战列舰。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的“作战.............
  • 回答
    航空母舰战斗群的厉害之处,绝非三言两语可以概括。它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象征,甚至改变现代海战的格局,根源在于其高度的系统化整合和无与伦比的灵活性。很多人看到“一堆导弹”就觉得可以“炸翻”,这是一种直观但过于简化的想法。没错,导弹是现代战争的利器,但要对付一个航空母舰战斗群,绝非易事,这背后.............
  • 回答
    班超和陈汤以两千人对阵贵霜帝国和康居,他们的胜利确实令人惊叹,也引发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何他们没有乘胜追击,一举灭国,然后将那里的土地纳入汉朝版图,改封宗室?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剖析,涉及到当时的战略考量、汉朝的国力以及实际操作的难度。首先,我们要理解“打败”的含义和当时的战场现实。班超和陈汤的.............
  • 回答
    铁蹄下的低语:一个关于军阀、法师与战乱的脑洞故事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一片被战争撕裂的大陆,名为“埃斯托利亚”。埃斯托利亚曾是一个辉煌的帝国,如今却四分五裂,无数的军阀割据一方,为了一丝土地、一种资源,亦或仅仅是虚幻的权力而争斗不休。而在这片土地上,古老的魔法力量从未消失,它如同隐藏在土壤深处的种子,等待.............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战略问题,涉及到德军在二战初期兵力部署的考量,以及对战场态势的判断。我们得深入分析一下当时德军高层的想法,才能理解为何隆美尔没有被迅速调往东方。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北非战场的战略地位。虽然它不像东线那样决定苏联的存亡,但对于德国来说,北非绝非“无关紧要”的战场。 资源争夺.............
  • 回答
    夷陵之战,三国时期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吴将陆逊与蜀汉先主刘备阵前斗法。史书上记载,陆逊在与刘备交锋初期,曾“乃先攻一营,不利”。为何他没有直接施展火攻,而是先进行了一次看似无效的强攻?这其中有着陆逊精妙的军事考量,绝非简单的“试探”那么简单。要理解陆逊的这一步棋,我们必须将视角拉回到当时的战场态势。.............
  • 回答
    想成为一名战列舰舰长?这可不是件容易事,它需要的不仅仅是热情和勇气,更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需要日积月累的专业知识、卓越的领导才能,以及钢铁般的意志。让我给你详细讲讲,这条路是怎么走的。第一步:从海军学院开始,打下坚实的军事基础想要驾驶庞大的战列舰,你得先成为一名合格的海军军官。这就意味着你需要进入.............
  • 回答
    一吨重的战列舰高爆弹,光听名字就足够震撼了,它可是巨炮吐出的死亡使者。但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它的构成,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矛盾:这枚大家伙足足有一千公斤,可里面真正制造爆炸的“炸药”部分,却只占了其中几十公斤。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剩下的几百公斤都是摆设吗?其实,这背后是战场上的精打细算和力学原理的极致.............
  • 回答
    设想一个平行宇宙,在那里,二战前的德国海军高层,在日德兰海战的惨痛教训和资源限制的现实面前,做出了一个与我们熟知历史截然不同的战略抉择:彻底放弃建造像俾斯麦级这样庞大的、耗资巨大的超级战列舰,并将几乎所有的资源、工业能力和技术人才,一股脑地投入到发展和大规模建造一系列更小、更灵活、但火力依然强大的“.............
  • 回答
    战舰世界下个版本移除“死亡之眼”这个隐蔽性特质,对战列舰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尤其对于某些系别来说,更是如同釜底抽薪。究竟哪些战列舰会受到最大影响?它们是变强还是变弱?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得先弄明白“死亡之眼”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这是一个战列舰的隐蔽技能,点了它之后,当你未被发现时,主.............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道出了很多人看到那些巍峨高耸的战列舰舰桥时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这么高,万一挨了一炮,舰桥上的人岂不是全完了?”不过,现实中的战列舰设计,尤其是舰桥,可不是随便堆砌起来的那么简单,里面藏着不少学问。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为什么战列舰的舰桥那么高,又是什么让它们即便身处炮火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