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风险级别由此前的“高”上调为“非常高”?

回答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风险级别从“高”上调至“非常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意味着全球应对新冠疫情的形势变得更加严峻,需要采取更强有力、更协调一致的措施。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这一举措的意义和影响:

一、 风险级别上调的依据与考量:

WHO做出这一决定,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基于当时疫情发展的多方面证据和评估。通常,风险级别的上调会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病毒的传播性与传播范围:
传播速度加快: 新冠病毒(SARSCoV2)在人群中的传播速度是否在加快?是否存在人传人的高效传播链?
地域扩散的广度: 病毒是否已经扩散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是否出现了广泛的社区传播?
潜伏期和无症状传播: 是否存在较长的潜伏期?是否有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病毒,增加了防控的难度?
疾病的严重性与致病性:
重症和死亡率: 感染者发展为重症或死亡的比例是否显著升高?是否存在特定的高危人群?
对现有医疗系统的压力: 疫情的爆发是否给各国医疗系统带来巨大压力,导致医疗资源挤兑甚至崩溃?
疫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经济停滞与中断: 疫情是否导致全球供应链中断、经济活动停滞、旅游业受创等?
社会秩序与民生: 疫情是否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例如学校关闭、出行限制、社会恐慌等?
现有应对措施的有效性:
检测、追踪和隔离能力: 各国是否能够有效地进行检测、追踪和隔离,以遏制病毒传播?
医疗救治能力: 各国是否有充足的医疗资源和有效的治疗方案来应对不断增加的患者?
疫苗和药物研发进展: 虽然是疫情早期,但如果疫苗或特效药的研发进展不顺利,也会影响风险评估。

当以上一个或多个因素出现显著的负面发展时,WHO就有可能上调风险级别。 例如,如果病毒的传播性增强,致病性保持不变,但传播范围迅速扩大到全球多个国家,并且各国应对能力不足,那么风险级别就可能从“高”升级为“非常高”。

二、 “非常高”风险级别的具体含义与影响:

将风险级别上调至“非常高”,不仅仅是一个标签的变化,它意味着:

1. 最坏情况的预警: 这是WHO能够给出的最高级别警报。它表明疫情已经具备了全球大流行的所有特征,或者说极有可能发展成一场全球性的严重公共卫生危机。
2. 更强烈的行动呼吁: WHO会以此为依据,向所有成员国发出更强烈的行动呼吁。这意味着各国需要立即采取更全面、更积极、更严格的防控措施,而不是仅仅停留在“高度警惕”的阶段。
3. 资源与协调的压力: 这也意味着全球可能需要动员更多的资源,包括医疗物资、专业人员、技术支持等,来应对这场危机。同时,国际合作与协调的重要性会更加凸显,因为病毒的跨境传播使得任何一个国家的单打独斗都难以奏效。
4. 潜在的社会经济震荡加剧: 风险级别的提升,也可能预示着更严重的社会经济动荡即将到来。各国可能会因此采取更严厉的限制措施,导致经济活动进一步放缓,甚至出现全球性衰退。
5. 不确定性和恐慌的放大: 这种高风险级别的宣布,虽然是基于科学评估,但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公众的恐慌情绪,对社会心理产生影响。

三、 WHO上调风险级别可能催生的应对措施:

面对“非常高”的风险级别,各国和WHO本身会采取或被敦促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监测和早期预警: 进一步加强全球范围内的病毒监测系统,及时发现新的变异株和疫情爆发点。
强化国家层面的应对计划: 各国政府需要全面评估和升级其国家公共卫生应急计划,包括:
检测能力的大幅提升: 确保能够对疑似病例进行及时、大规模的检测。
密切接触者追踪和隔离: 加强对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隔离能力,切断传播链。
医疗资源储备与分配: 增加医护人员、病床(特别是重症监护床位)、呼吸机、防护装备等医疗资源的储备,并制定合理的分配方案。
公共卫生措施的实施: 在必要时,果断采取社交距离措施、封锁(lockdown)、旅行限制、戴口罩、勤洗手等措施。
信息公开与沟通: 及时、透明地向公众发布疫情信息,进行风险沟通,纠正谣言,争取公众的理解和配合。
推动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
疫苗和药物研发的合作: 加强全球在疫苗和特效药物研发方面的合作,共享研究成果,加速推进。
物资援助与技术支持: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医疗物资和技术支持,帮助其提升应对能力。
数据和研究的共享: 各国应及时、准确地向WHO及其他国家共享疫情数据、病毒基因序列和研究成果。
经济支持与社会保障: 许多国家会推出经济刺激计划,为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和个人提供财政支持,保障基本民生。
心理健康支持: 关注疫情对公众心理健康的影响,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四、 历史上的类似情况与借鉴:

回顾历史上几次被WHO宣布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或最高警报的情况,例如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2014年的埃博拉疫情以及2016年的寨卡病毒疫情。这些经历都表明,当疫情风险达到最高级别时,全球性的协调行动和各国的果断应对是至关重要的。

总结: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风险级别上调至“非常高”,意味着疫情已经进入了一个极其危险的阶段。这是一个警钟,提醒所有国家必须严肃对待,立即行动,并且加强全球合作。这一举措的背后是复杂的科学评估和对未来可能局势的审慎判断。各国需要以此为契机,调整策略,加大投入,协同作战,才能有效遏制疫情的蔓延,最大程度地降低其对人类健康和全球社会经济的冲击。这同时也考验着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的韧性、国际合作的有效性以及各国政府的领导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在1月17日和1月22日分别发布了两次的「帝国理工报告」?

在这两份报告中,研究者认为,截止至1月12日武汉的感染人数已经达到了1723人,到了1月18日达到了4000人。

当时很多人对这两份报告可以说是嗤之以鼻,但现在的回溯研究告诉我们,这两个数字是还是相当准确的。

半个月前发表于《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的论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通过截止2月11日的病例数据回溯分析,发现到1月10日已经有757个病例,到1月20日已经有6174个病例。这么看,1月12日1723人,1月18日4000人,确实是一个相当靠谱的估计。

其实「帝国理工报告」使用的是非常简单的算法:

其中

上式来自原文的一个假设——每一个感染的人一旦出国,就会在国外被确诊。因此如果一个感染病例每天出国的概率等于 ,他在国外被确诊的概率就等于 乘以从感染初始到在国内被确诊的时间,这个时间原文被设置为10天,这里继续沿用。

把武汉的数据代进去,结果就出来了。

那么,既然这个算法靠谱,我们为何不用来计算海外疫情呢?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当时武汉已经有一些输出病例可以用这个算法,但海外疫情的具体输出情况其实很难整理。比如日本有多少输出病例?我知道香港特别行政区有一例去过大阪的,泰国也有一对去日本旅行的夫妇,其他国家来自日本的病例很少有人去整理。

直到前天,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在讲话中终于发布了这个数字:

自昨天以来,丹麦、爱沙尼亚、立陶宛、荷兰和尼日利亚报告了首例病例。所有这些病例均与意大利有关。
意大利向14个国家输出了24起病例,伊朗向11个国家输出了97起病例。

那么,就用最简单的算法试试看。

意大利人口为6048万人,2018年的出国旅客为33347100人,平均每天出国91362人。

于是,截止至2月27日,意大利的感染总数= 人。

现在看,意大利确诊数量已经达到了1128人。虽然说还是没有2月27日的实际感染数高,但差距也不算很大了。(3月2日更新,目前意大利确诊数量已经达到1694人)

那么伊朗呢?伊朗总人口为8180万人,2018年出国旅客总数为7243000人,但这个数字波动很大,我取其过去五年的平均值8222000人。

因此,截止至2月27日,伊朗的感染总数= 人。

我算出这个数字时,汗毛都竖起来了,顺便还检查了三遍公式。要知道伊朗目前的确诊人数只有978人(虽然里面已经包括了副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和卫生部部长)。

欧洲有几十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报告病例,可能会让你觉得那里太危险了。

但真正危险的地方在中东。

打个比方,伊朗的病例密度已经至少相当于1月底的湖北,而且当地政府对此还毫无应对措施。

这么算,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风险级别由此前的「高」上调为「非常高」了。

user avatar

我看到一篇热推造谣说“川大统领的集会支持者认为新冠病毒是一个谣言,是一个骗局”…

然后有人回复说“希望集会上有病毒携带者,这样美国人的平均智商会提高一倍。”…

user avatar

不要松懈啊。街上不戴口罩的越来越多了。还没赢呢。

user avatar

根据 WHO 的最新数据,截至 2 月 28 日,在中国之外,新冠病毒已经扩散到 51 个国家地区,累计确诊 4691 人,累计死亡 67 人。


2 月 28 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风险级别由此前的「高」上调为「很高」。

图片来源:WHO


世界卫生组织为什么会做这一定级调整?这一定级,对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做好于新冠肺炎长期相处的准备?


我从以下几个问题来给大家做一个解答:


1. 世卫组织为什么会调高定级?

图片来源:WHO


2 月 17 日,也就是 12 天以前,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的发布会上表示,不会提高疫情的全球范围风险级别。


有记者提问是否应该提高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风险级别为「很高」,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回答:


「真正的问题是我们是否在中国以外的地区看到了迅速的社区传播,而目前还没有看到这一点。」


从迈克尔 瑞安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上调定级的的两个条件:


一是疫情出现「迅速」传播。


根据丁香园《国外疫情新增确诊疫趋势图》可以看出,从 2 月 17 日到 2 月 28 日两周时间内,除了中国外确诊新冠病毒肺炎的患者数量有迅速的上升。

二是社区传播。


通常来说,社区传播是指一个地区持续出现感染来源不明的病例,或出现感染来源不明的局部暴发,就算出现了社区传播。


然而在仅仅 2 周不到的时间,东亚、中东、欧洲和美洲地区均出现了社区传播病例。


1. 东亚:日韩出现二次传播


韩国从 2 月 4 日起,就开始禁止中国疫情重点地区的外国人士入境。从 1 月 20 日至 2 月 11 日,韩国累计确诊 28 例,输入性病例得到了很好地控制。从 2 月 17 日,韩国连续出现 3 名无出国史的病例。截至昨天,韩国确诊人数已经达到 2337 例。


早期,日本的疫情主要与「钻石公主号」邮轮有关。截至 2 月 27 日,日本北海道、东京、大阪等多个城市出现了新冠肺炎患者病例。截至 2 月 28 日,日本确诊例达到 210 人。


根据「华山感染」分析,目前日本疫情也已经由输入型转为国内多发局面。

2. 欧洲:意大利出现无明确接触史患者


意大利的最初 3 例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均存在中国旅行史。1 月 31 日,意大利成为欧盟国家中第一个关闭了往返中国的航班的国家,接下来 2 周,意大利均未公布确诊病例。


直到 2 月 22 日突然出现了没有明确接触史的患者。在没有病例公布新增的两周,疫情在意大利如何传播的,无从得知。


截至昨天,意大利确诊人数已经达到 888 例。


3. 北美:美国或已经出现社区感染


截止目前,美国 CDC 在美国共发现 3 例「感染路径不明」的患者病例,2例出现在加州,1例出现在俄勒冈州。


该 3 起病例,均无疫情发生地旅行史,也没有接触过已知的新冠肺炎病例。这些病例的出现增加了人们对美国本土出现「社区传播」的担忧。


截至目前,美国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 62 例。


4. 中东:伊朗下周出现爆发期


2 月 25 日,伊朗卫生部副部长伊拉吉·哈里奇(Iraj Harirchi)被确诊感染此病毒。


据外媒 2 月 28 日报导:「伊朗宣称,新冠肺炎确诊个案累计增至 388 宗,34 人死亡。确诊人士有至少7名伊朗官员,包括副总统埃卜特卡尔。」


伊朗官方表示:数据显示,下周将会是伊朗疫情的爆发高峰期。


2.新冠肺炎会全球大流行吗?


新冠肺炎目前的结局有两种可能:


如果管控的好,可能是全球多个地区局部爆发。


如果管控不到位,很可能会出现全球大流行。


后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1918 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


一战期间(1918 年 1 月至 1920 年 12 月)曾经爆发了一场全球性的甲型 H1N1 流感疫情。

当时全世界有 5 亿人感染,因为战争和医疗条件欠缺等,导致了 5 千万到 1 亿人死亡,和一般流感的死亡率比较起来极为致命。


更麻烦的是,疫情结束后流感并没有消失,每隔一段时间又会爆发、并且不断变异出新的亚种。


流感每年造成约 300 万至 500 万件重病案例,其中有约 25 万至 50 万名患者死亡。其中,1957年,亚洲流行性感冒导致超 200 万人丧生。1968 年,香港流行性感冒导致超 100 万人丧生。


我们目前已经研发出流感疫苗,但每款疫苗只能针对某几种流感亚种,而每年爆发的亚种都可能不同。因此流感依旧是个严峻的考验。


既往的惨痛经历提示我们,各个地区、国家尽早的防控,非常重要。


3.面对可能的爆发,如何做好准备?


关于如何为应对大流行做好准备,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张作风教授告诉丁香园:

「我认为最重要的措施是发展疫苗。如果有疫苗的话,大家都可以注射预防,被感染的机会少得多。


从理论上来讲,新冠病毒疫苗应该至少还要等几个月的时间。有些硏究单位大概从 4 月开始进行动物实验,之后还要进行人体试验,最快可能要等到 9 月份。


不过,如果我们能有足够的疫苗投入使用,这肯定会成为全球流行的一个分水岭,因为大部分人都可以被保护,群体免疫水平会大大提升。这样的话,这个新冠病毒就不容易在人群中传播了。」


4.我们每个人能做些什么?


对于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是需要意识到——

疫情尚未远去,我们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国内的疫情虽然有被遏制的趋势,但除了国内的传播路径,现在可能还有「出口转内销」的传播可能。


行百里者半九十,仍需要谨慎。希望大家能做到一下几点——


(1)尽量减少出游计划,尤其是到疫情较重的地区的行程。


近期并不建议大家有长途出行。如果有需要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可以注意该国的疫情状况,做好防护。


(2)做好长期防护的准备。


随着各地复工、商场开业,可以陆续看到很多地方又开始出现了人流扎堆并且不戴口罩的现象。


在短时间内,仍需要做好防护——戴口罩、少聚会、少到人流密集场所、避免近距离交谈接触等。


(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


勤洗手、戴口罩、打喷嚏遮掩口鼻、不吃野味。

图片来源:丁香医生

回顾意大利、韩国等国家的应对措施,我们可以发现,疫情在早期可以通过政策与管控来控制输入性的病例,但遏制国内的二次传播,需要医生、政府与大众的共同的配合与努力。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在控制新冠病毒传播中,只有得到每一个环节中的参与者给予重视、付出努力,全世界才能够合力击败它。

这是历史教会我们的。



参考文献

[1]Salute.gov.it. (2020). Covid-19 - Situazione in Italia.

[2]Zh.wikipedia.org. (2020). 1918年流感大流行.

[3]RFI. (2020). 伊朗确诊个案增至388宗 下周将是爆发高峰期.

[]Nytimes.com. (2020). C.D.C. Confirms First Possible Community Transmission of Coronavirus in U.S..

[4]丁香园. (2020). 对话张作风:新冠疫情很可能发生全球大流行,需要做好充足准备.

[5] 华山感染.张文宏新冠肺炎复盘(3):全球流行背景下的国际间新冠防控策略比较及后续应对措施思考 2020.


本文经由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 陈韵、西部战区总医院呼吸与危重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连亨宁、公共卫生执业医师 李加 审核


策划 洋葱、Jame

责编 王姐、feidi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风险级别从“高”上调至“非常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意味着全球应对新冠疫情的形势变得更加严峻,需要采取更强有力、更协调一致的措施。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这一举措的意义和影响:一、 风险级别上调的依据与考量:WHO做出这一决定,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基.............
  • 回答
    当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20年3月11日正式宣布新冠病毒疫情构成“全球大流行”(pandemic)时,这不仅仅是一个医学术语的改变,更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信号,标志着全球社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时期。要理解这一宣布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首先,从医学和流行病学的角度看,“大流行”.............
  • 回答
    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世界卫生组织(WHO)这一决定,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巨大的震动,也充满了争议。要理解这个事件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并尝试剥离那些“AI味”的客观陈述,用更贴近真实世界的声音来表达。首先,特朗普政府的理由是什么?他们一直以来都对WHO的效率和所谓的“亲华倾向”提出质疑,尤.............
  • 回答
    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日建议各国取消或放宽国际旅行限制,这一提议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合理性也成为了一个焦点。要全面看待这一建议,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前全球疫情的复杂背景下,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考量和潜在的影响。WHO的建议及其考量:首先,理解WHO的建议,我们需要知道其并非要求所有国.............
  • 回答
    关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不应该给2岁以下幼儿看电子屏幕”的建议,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作为家长,我们总是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而电子产品在当下社会几乎无处不在,如何平衡使用,尤其是对那么小的宝宝,着实让人头疼。我个人理解WHO这个建议,主要是基于对婴幼儿大脑发育特点的考量。大.............
  • 回答
    关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肾虚”定义为精神障碍的说法,我需要澄清一下,目前没有任何权威信息来源,包括WHO官方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ICD)手册,将中医概念中的“肾虚”直接定义为一种精神障碍。“肾虚”是中医(TCM)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并非指代西医解剖学上的肾脏器官,而是涵盖了一系列与人体.............
  • 回答
    美国退出世界卫生组织(WHO)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事件,它牵涉到国际政治、全球公共卫生、国际法以及美国自身的国家利益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地看待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事件的背景与起因: 特朗普政府的立场: 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长期以来对多边国际组织持怀疑态度,认为它们效率.............
  • 回答
    看待中医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纳入全球纲要,这绝对是件意义深远的大事。它标志着国际社会对包括中医在内的传统医药,尤其是以中医为代表的东方医学体系的承认和重视程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背后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现实的需求,更有未来的展望。从“承认”到“纳入”:地位的跃升过去,虽然许多国家和地区对中医有.............
  • 回答
    马云向世界卫生组织捐赠一亿只医用口罩这件事,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件事都有值得深入剖析的地方。首先,从人道主义和全球协作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次非常积极的行动。 在新冠疫情初期,全球医疗物资极度短缺,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连基本的防护设备都难以获得。马云基金会和阿里巴巴基金会在.............
  • 回答
    关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赛在4月8日记者会上提及受到台湾方面持续三个月的攻击和人身威胁一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首先,谭德赛总干事的发言本身构成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点。 他在公开场合,而且是以记者会这种形式,明确指出自己受到了来自特定方面的压力和攻击。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一种表达,.............
  • 回答
    关于《睡前消息》417期关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连花清瘟胶囊说法的由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并尽量还原事件的来龙去脉:核心争议点:WHO“推荐”是误读还是曲解?首先,要理解《睡前消息》这期节目的核心在于,他们认为关于世卫组织“推荐”连花清瘟的说法,是一个被夸大、甚至是被误读的事件。简单来说.............
  • 回答
    知乎上关于中医首次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纳入《国际疾病分类》(ICD)的讨论,可以说是相当热烈且多元,夹杂着欣喜、质疑、期待、担忧,以及对中医未来发展的各种猜想。如果要详细地描绘这种“看待”,那得从几个主要的声音和角度入手,并且尽量避免那种“毫无波澜、面面俱到”的AI式梳理。一、 喜大普奔,国粹崛.............
  • 回答
    世界贸易组织(WTO)上诉机构的“停摆”,这绝对是全球贸易治理体系近年来最令人震惊也最具颠覆性的事件之一。把它看作是WTO这艘巨轮航行中,一个核心引擎突然失灵,甚至可以说是船体遭受重创,其影响之深远、之复杂,需要我们仔细梳理。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上诉机构在WTO体系里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 WTO的根本.............
  • 回答
    中国最近正式通知世界贸易组织(WTO),从2018年起禁止进口一系列固体废物,这无疑是中国环境治理和产业升级进程中的一个重大战略调整。过去几十年,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承担了大量发达国家的垃圾处理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回收产业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健康问题。这次禁令的发布,是对此前模.............
  • 回答
    关于网传“北大文科博士在深圳大学任教经济困难,月薪13千,上网课要求学校发网络补助”的信息,需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中国高校薪酬体系、地区差异及政策背景,综合判断其真实性及合理性。 一、信息真实性分析1. 来源可信度 目前尚无权威媒体或深圳大学官方声明证实该传言。网络传言往往存在夸大或误传.............
  • 回答
    关于乌克兰数学家康斯坦丁·奥尔梅佐夫(Konstantin Orelmazov)的自杀事件,目前公开的可靠信息较为有限,但结合俄乌冲突的背景和乌克兰学术界的现状,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事件背景的核实与可能性 身份确认:目前公开的资料中,尚未有明确的、权威的新闻来源(如BBC.............
  • 回答
    关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James W. "Jim" Welsbach)提到的F35战机与歼20近距离接触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言论来自美国官方渠道,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澄清。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美国官方声明的缺失:截至2023年,美国.............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硅谷男子在妻子患病期间相亲,妻子病逝后迅速再婚并独吞200万抚恤金”的事件,目前没有权威媒体或官方渠道发布过相关具体信息。因此,这一事件的真实性、细节和法律性质尚无法确认。以下从法律、道德和社会角度进行分析,供您参考: 一、事件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1. 重婚罪(若属实) 根据中国.............
  • 回答
    欧盟三国领导人乘坐火车前往基辅会晤泽连斯基,这一事件反映了欧洲国家对乌克兰的持续支持,以及俄乌冲突背景下国际政治的复杂动态。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及其背后的局势: 一、欧盟三国领导人赴基辅的背景与意义1. 象征性行动 欧盟三国(如波兰、爱沙尼亚、捷克等)领导人乘坐火车前往基辅,是近年.............
  • 回答
    中国海关查获5840块造假显卡、讯景中国官网临时关闭以及天猫旗舰店下架产品事件,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秩序维护及企业合规问题,具有多重社会和行业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核心问题1. 海关查获假显卡 查获数量:5840块显卡,可能涉及假冒品牌(如讯景、华硕、技嘉等),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