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对比拆车进口奔驰E级和国产奔驰E级的结果?

回答
要说国产和进口奔驰E级的对比结果,那可真是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尤其是当我们把车拆开来细看,那种“原形毕露”的感觉,比看再多的广告语都来得真实。

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大前提: 奔驰在中国是合资生产,也就是说,国内的E级,绝大部分核心技术和设计,还是德国奔驰那边提供的。所以,从根本上讲,它们流淌着同样的“血液”。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是一模一样的“孪生兄弟”,因为在生产、用料、甚至一些细节调校上,确实会存在差异。

拆开看,我们通常会关注几个关键点:

1. 整体的工艺和装配水平:

进口版: 一般来说,进口的奔驰E级,在车身钣金的缝隙控制、内饰件的接合紧密度、以及各种线路的规整程度方面,通常会显得更加“德国范儿”。那种严谨、一丝不苟的感觉,会让你觉得它是一件精密的艺术品。比如,你会发现门板拆下来后,里面的线束固定得非常牢靠,隔音棉的位置也恰到好处,没有多余的毛边。
国产版: 近年来,国内的生产制造水平进步神速,合资工厂的工艺绝对是国内领先的。所以,国产E级的装配水平也相当不错,大部分环节都能达到很高的水准。但是,细究起来,确实可能在某些不易察觉的地方,比如内饰面板的卡扣细节处理,或者一些线束的绑扎方式上,会略显“接地气”一些。这并不是说国产的不好,而是说在顶尖的德国工艺面前,要做到完全一致,确实需要时间积累和持续的精进。

2. 用料和材料的考究程度:

核心部件: 像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的绝大部分关键总成,通常都会和进口版保持高度一致。这是奔驰品牌生命线的一部分,不可能随意更改。
车身结构: 车身框架、钢材的种类和强度,理论上应该也是按照奔驰的全球标准来的。但在一些非承载类部件,或者一些你看不到的地方,比如底盘护板的材质、某些加强筋的厚度,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异。
内饰用料: 这是最容易引起讨论的地方。很多时候,国产版的内饰,为了适应国内消费者的喜好,或者出于成本的考虑,可能会在一些不起眼的“小地方”稍微调整用料。比如,有些皮革的触感、塑料的质感、甚至是一些装饰条的工艺,可能与进口版略有不同。有时候,这种差异非常微妙,不仔细对比很难发现,但拆开来,你会发现某些材料的成本确实可能存在一些差异。

3. 隔音和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

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奔驰的标杆之一就是它的静谧性和舒适性。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隔音材料的运用和底盘调校。
对比: 进口版的E级,通常在门板、地板、引擎舱等关键部位,会铺设更厚实、更全面的隔音材料。你拆开门板,可能会看到更厚的隔音棉,或者更复杂的隔音层结构。底盘方面的隔音处理,可能也会更到位。
国产版: 国产E级肯定也会有不错的隔音表现,但为了控制成本以及适配中国市场的需求(比如有些人喜欢稍许的发动机声浪),在隔音材料的用量和结构上,可能会有所取舍。不过,也得说,很多国产车型在NVH方面做得越来越好,有时候甚至能做得比某些进口品牌还要出色,这得益于国内工程师对中国路况和用户习惯的深入理解。

4. 电子电气系统和智能化配置:

技术前沿: 奔驰在电子电气和智能化方面一直走在前列。
差异点: 有时候,国产版的车型会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一些特别的本土化智能配置,比如更先进的语音识别系统、更符合国人使用习惯的车机互联功能等。这些配置在进口版上可能就没有。反过来,一些非常尖端的、尚未完全适配中国法规或市场的电子模块,进口版可能会率先搭载。所以,在这方面,国产化往往伴随着“中国特色”,而进口版则更侧重于“全球同步”。

5. 生产线的技术和品控:

先进生产线: 奔驰国产工厂的生产线绝对是世界一流的,很多设备和技术与德国本土的工厂是同步的。
品控: 奔驰对于全球任何一个生产基地的品控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所以国产E级的品控水准是非常高的。但就像前面说的,在一些极致的细节上,或者在长期的生产磨合中,可能还是会有一些微小的差异。

总结一下:

从拆解对比的结果来看,进口奔驰E级在整体的工艺精细度、材料的考究以及一些不易察觉的细节处理上,通常会表现出更极致的严谨和一丝不苟。这是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德国制造的底蕴。

而国产奔驰E级,则是在保持了核心技术和大部分优良品质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中国市场的适应性和本土化需求。 它的装配工艺同样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并且在一些电子电气配置上,可能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的习惯。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个结果呢?

首先,这并不意味着国产奔驰E级就“不如”进口版。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国产E级的品质和体验是完全足够,甚至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它提供了“奔驰”的核心价值,并且价格更具竞争力,还提供了更本土化的服务和配置。

其次,对于一些极致的“原教旨主义者”或者对车辆细节有着近乎苛刻追求的车迷来说,进口版的某些“德国原味”或许更能打动他们。 这种感受是很主观的,就像有些人觉得“原产地”的某种食品就是味道更好一样。

最后,这种对比也反映了汽车行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一个普遍趋势:高端品牌在全球各地设厂生产,既要保证全球统一的高品质,也要因地制宜地进行本土化创新。 所以,国产奔驰E级的出现,更多的是一种与时俱进,而不是一种妥协。

总而言之,拆开来对比,你能看到德系严谨制造的基石,也能发现中国化生产的特色。这两种“E级”,都有其各自的价值和受众。关键在于你更看重哪一方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昨天刚看了《易车横拆》

就节目简单聊一下,节目从多角度“拆析”了国产奔驰和进口奔驰的真实差距。

本次挨拆的是E260和E260L

白车:奔驰E级(进口)2021款 改款E260 运动型

黑车:奔驰E级2021款E260L运动型

两车均为入门版车型

1.车身材质差异

国产奔驰:四门、前后翼子板、两盖材质均为钢,

进口奔驰:四门、后翼子板材质为钢;前翼子板+两盖材质为铝

所以说北京奔驰“四门两盖铝换钢”喷的并不正确,因为进口奔驰E也只有两盖和前翼子板是铝的

2.发动机盖


国产奔驰钢盖凹陷略大,维修简单

小凹陷进口奔驰铝盖维修起来比国产奔驰的钢盖每坑贵200元

大凹陷进口奔驰的铝盖只能进行更换。

3.漆面


两车的漆面硬度一样(2H),但进口奔驰的漆面更厚

4.座椅


进口(白)奔驰E

前排坐垫横向宽度 525mm 纵向长度580mm

后排坐垫横向宽度1380mm 纵向长度430mm

国产(黑)奔驰E

前排坐垫横向宽度 520mm 纵向长度500~550mm(腿拖)

后排坐垫横向宽度1350mm 纵向长度520mm

进口奔驰前排头枕为电动调节坐垫长度也更长




国产奔驰E比进口奔驰E的后排座椅后加装了一块双层铝板和隔音棉

5.焊缝密封胶


进口奔驰的焊缝密封胶更加美观,更标准

国产奔驰的焊缝密封胶就有点一言难尽了,基本没有什么标准化可言

6.止震板


进口奔驰成本更高,使用胶水为水性补强胶

国产奔驰使用的是常规沥青补强胶(也叫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沥青)

水性补强胶采用胶枪直接涂抹的方式,比常规沥青补强胶更环保,更轻,但是成本要高出很多。

7.防撞钢梁



进口奔驰防撞钢梁为双层结构

国产奔驰防撞钢梁为单层结构


进口奔驰前防撞梁承受压力为1.25吨,后防撞梁承受压力为7.89吨

国产奔驰前防撞梁承受压力为1.23吨,后防撞梁承受压力为4.41吨

前后防撞梁是车辆第一次承受撞击力的安全装置,在车身被动安全方面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一点受力全身受力。说白了就是汽车车体的某一个位置受到了撞击,如果仅仅让这一部位去承受力的话,那么达到的保护效果会很差。如果在某一点受到力的时候,让整个骨架结构去承受力,则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一个点所受到的力的强度,特别是前后防撞钢梁在这里就起到很明显的作用。

所以单靠承受压力数据,不足以说明进口奔驰比国产奔驰更安全。

低速碰撞依靠防撞梁,但高速碰撞依靠的更多的是整车的设计和结构。

8.簧下质量


“簧下1公斤簧上10公斤”

就簧下重量而言,国产奔驰比进口奔驰重了5公斤


国产奔驰差速器外壳为钢,但比进口奔驰的铝制差速器外壳还贵13843元

通常情况下铝比钢更贵,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所以国产奔驰后差速器这个价格是不太合理的。

9.外观部件重量



国产奔驰比进口奔驰重60公斤,这60kg重量,加长和铝换钢各占了重量的一半

10.发动机部件供应商


国产奔驰和进口奔驰的发动机,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结构上,甚至连主要供应商都没有任何区别,同样的毛病,同样的不省油。

11、车身强度



进口奔驰和国产奔驰E级车身,主/副驾驶侧的钢材强度完全在同一水平,国产奔驰E级在车辆结构安全上没有半点缩水


国产奔驰E级和进口奔驰E级,不能说像《火影忍者》里的影分身之术一样,做的完全一致,但在最核心的几点上确实不存在太大差异,国产奔驰E级并不像网上说的那样不堪。

最后的最后,奔驰E级的零整比是624.33%,地上这堆零件,是不是可以换一辆标准轴距的古思特?(手动狗头)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