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所谓的躺学,我之前已经说过很多了,那么我尝试将其理论化一下。
1.临床躺学的时代背景
临床躺学的提出和发扬光大,必须要看到它的时代大背景:
1.1 社会经济的下行以及房价的上涨
如果时间轴能回到5年前,你会发现2015年的互联网上,充斥着「你被淘汰是因为你不够努力」「如何毕业5年年薪百万」「30岁如何实现财务自由」。那个年头无论是金融还是IT还是创业,都是毫无疑问的黄金时代,大量财务自由的神话充斥着互联网。
但是很快,随着股市破灭,互联网巨头布局完成,以及全国性的房价暴涨,能够提供给所谓的财务自由的空间越来越小,相反,996福保、35岁裁员、251拘留成为了主流。
今年的疫情更是让经济雪上加霜,中国周边的经济政治军事环境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这也导致体制内的工作行情直线拉升,尤以「师医公」为首。今年高考,师范、医学分数普遍暴涨,公务员考试热度也高涨不下。
1.2 中国科研水平的飞速提升
在医学内部,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是,随着「千人计划」的推行,大量优秀的科研人才回国,也带动了整体科研水平的迅速提升。
仅仅在10年前,一篇4分的JBC就足够评上985天坑专业副教授,而现在,一篇10分的biomaterials,可能都不能保证你评上985天坑专业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而医学作为科研领域的最大蛋糕,自然不会被轻易放过。
随着生化环材的大举入侵,一流医院对医生的科研要求,经历了:中文期刊→中文核心→SCI→国自然→10分SCI+国自然面上项目的飞速提升。
必须承认,科研是相对最公平的PK指标,但这也导致现在想靠科研来出人头地,所需要的时间成本和难度指数已经到达了相当可怕的程度。
2.临床躺学是什么
并不是@陈子杨Dr.outside 以前说的什么:
四证合一尾部院校➕你老家所在的二线二甲、三四五线top2以下,县级中医院以上。
这是扯淡。
本科毕业就不能躺了吗?协和八年制就不能躺了吗?
错,人人可躺。
更准确的说法,我同意他在这个问题下补充的回答:
走进舒适区。
2.1 相关案例
(1)你是协和/北医八年制,科研不咋地,留在顶级医院,尤其是重视科研的顶级医院就是找死。但是去个普通省市级医院,靠着协和的title进一个热门科室,甚至能有机会30岁迅速副高,比起留在大医院5年都评不上主治的同学如何?
(2)你是5+3+4博士,科研还不错,但是感觉去大医院拼10分拼国自然实在吃力,那就去个普通市级三甲,每年灌水n篇低分SCI,科研奖励1分1万,主任院长视为科研栋梁,岂不美哉?
(3)你是垃圾本科毕业,研究生考了两次都失败,找个热门点的县医院都进不去,那努力考个医师证,去莆田系,通过反复跳槽,找个好坑,安安心心赚个万八千,不比在公立医院被压榨的毫无出头之日好得多?
3.临床躺学的核心优势
躺学在知乎并不是啥新鲜名词,远有曹丰泽的「去非洲」,近有 @郑天玑的「租鸡青一,天下大同」。
但是我们必须要指出,临床躺学相较于其他专业的躺学,有三点核心优势:
3.1 医学是下限极高的专业
在一线城市,做医生并不是什么有优势的事情,金融、IT为首的大量热门专业,只要能出人头地,无论收入还是地位都能把同级别临床医生吊着打。
而相反,越是在小城市小地方,体制外的工作越少,体制内的优势越大,而医生在所有体制内行业中,收入基本是最高的。
同时,对于医学领域,经常会出现在普通医院收入高于顶级医院的情况,更进一步拉高了去普通医院的性价比。
3.2 医学的就业竞争远远小于其他体制内专业
医学由于其「想当医生必须本科学医」的特性,是专业壁垒最高的专业。
对于其他的体制内专业,基本都要面临广泛的竞争,三不限岗位1:500也是非常常见的事情。
而对于医学生来说,只要你愿意,哪怕本科毕业,都有许多县级医院可以轻松入职。读个专硕,就有机会进三甲,相对性价比极高。
甚至你哪怕想去莆田系,有执业证都能有个还不错的薪资。
3.3 医学作为大后期专业,不用担心失业风险
生存是人类最基础的需求,这就决定了医学的需求永远存在。
而人体是基本不变的,这也就让医学无需像计算机一样,每3年就得重新学习新技术新语言。
同时存在前述的专业壁垒限制,外人无法来抢饭碗。
因此,医学是绝对意义上的「铁饭碗」。
尤其在公立医院系统内,可能会过的不如意,但是只要自己别作死,绝对不会存在失业风险。
即使以后出现了政策的大幅度调整,公立医院体系彻底崩溃(基本不可能),也可以随时去私立医院。
所以,可以安心躺平,无需焦虑。
4.临床躺学的历史意义
4.1 有力的打击了「医学精英化」的错误思想
在网上,学习必称协北复交,工作必是顶级三甲,劝退的都说医学要5年本科+3年硕士+4年博士+2年博后+3年规培+2年专培,才能当医生。
这和「年薪百万在北京过不下去」,「千万资产不算中产」,「孩子上不了人大附中怎么办」一样,除了贩卖焦虑、哭穷划胖外,没有任何意义。
临床躺学的出现,告诉所有医学生,只要放低期待,5年本科+3年专硕/规培,就足够在祖国大多数城市过上当地中产阶级的生活了(当然,不是知乎的中产)。
4.2 准确的指出了医学专业相较劝退专业,「有退路」的决定性优势
对于顶级医院的医生来说,临床、科研、教学、行政、社会活动,缺一不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
但正所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想要在优秀的同侪之间脱颖而出,有所建树,「努力」只是最不重要的条件。
这一点不仅是医学,在各类劝退专业中,普遍存在,这也是「劝人学医,天打雷劈」的最大理论支持之一。
然而,临床躺学的出现,准确的指出了医学下限极高的事实。
生化环材土木机械等劝退专业的学生想跳坑,要么努力自学转行计算机,要么拼命考公务员(受专业限制还可能只能考三不限),要不然就只能去工厂/工地进行自我反思。
而临床专业,只需要放弃自己「当人上人」的想法,调头进入自己的舒适区,立刻就能过上相对舒服的生活。
甚至,哪怕不想做医生,去医药企业,都能轻松拿到其他天坑专业苦求而不得的Dream offer,因为大部分此类岗位都要求「有n年临床经验」。
借用劝退大佬 @霍华德 的一句话:医生,不水论文了还是医生。生化环材不水论文了,啥也不是。
综上,临床躺学是在特定时期内,出现的一种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论点,更加准确的对医学专业的特点进行了描述,在广泛贩卖焦虑的互联网大环境下,为莘莘学子提供了客观而可行的职业生涯选择。
当然,理论的提出,还是要归功于 @陈子杨Dr.outside。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