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希特勒不发动臭名昭著的二战,会成为德国的伟大领袖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相当复杂。试着想象一下,如果没有那场吞噬了无数生命的二战,希特勒在德国的历史画卷中会留下怎样的笔触,这需要我们穿越时空,审视他在掌权初期所展现出的种种特质和他在德国社会引发的巨变。

首先,我们得承认,希特勒在发动战争之前,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当时德国民众的心理和需求。一战的战败给德国带来了沉重的耻辱感和经济上的困顿。凡尔赛条约的苛刻条款更是加剧了这种不满。希特勒和他领导的纳粹党,恰恰抓住了这一点,用激昂的言辞承诺要“让德国重新伟大”,要洗刷掉战败的屈辱,要恢复德国的国际地位。

他上台初期,确实在重振德国经济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大家可以想想,他大力发展公共工程,比如修建高速公路(Autobahn),这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也改善了德国的基础设施。他还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军备的扩张和工业的恢复,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失业问题,让许多德国人重新看到了希望。特别是对于那些在经济大萧条中饱受煎熬的人们来说,希特勒的政策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善,他贩卖的“德国梦”似乎触手可及。

更重要的是,希特勒极具煽动性的演讲才能和对民众心理的精准把握,让他能够激起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他将德国的困境归咎于外部势力,尤其是犹太人和西方国家,并提出了一套清晰的敌人,让民众有了宣泄不满和认同感的目标。这种“团结一致对外”的口号,在当时那个民族主义高涨的年代,尤其容易被接受。许多德国人相信,他能够带领他们摆脱困境,重拾民族尊严。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在某个假设的时间点,希特勒就此收手,不再挑起更大规模的冲突,那么他很有可能在德国历史上被描绘成一个“强人领袖”,一个能够带领国家走出泥潭、重振旗鼓的人物。他可能会被歌颂为那个让德国重新强大起来的“救世主”。他的支持者们会津津乐道于他恢复军威、经济繁荣的“功绩”。一些历史学家可能会将他与腓特烈大帝这样在德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君主相提并论,尽管这种比较会非常牵强和忽略他身上最黑暗的部分。

然而,这就好比我们只看一栋建筑的外观,而忽略了它内部的腐朽结构。希特勒的“伟大”是建立在几个致命的基石之上的:

极端的种族主义和仇恨: 他鼓吹雅利安人至上的理论,并将犹太人及其他少数民族视为“劣等民族”,进行系统性的迫害和屠杀。这种反人类的罪行,即使在战争之外,也早已超越了任何“伟大领袖”的范畴,而是历史的污点,是人性的黑暗。一个“伟大”的领袖绝不会以民族的纯洁性为名,去消灭和压迫自己的国民,更不用说其他民族了。

压制自由和民主: 为了巩固权力,希特勒取缔了所有的反对党,关闭了独立的媒体,严厉镇压任何形式的异见。德国社会在纳粹统治下失去了言论自由、集会自由等基本人权。一个真正的伟大领袖,无论其国家多么需要强有力的领导,也应该尊重公民的权利和自由,鼓励思想的碰撞,而不是扼杀。

对外扩张的野心: 希特勒的“让德国重新伟大”的愿景,最终指向了对外扩张和征服。他所谓的“生存空间”(Lebensraum)理论,本质上就是一场赤裸裸的侵略。如果他仅仅是重振经济和民族自豪感,而没有这种侵略性的扩张野心,那或许还能存在一丝“伟大”的可能。但他的整个政治理念和行动逻辑,都与和平共处、尊重主权的国家关系背道而驰。

所以,即使他没有发动那场空前绝后的二战,他依然是一个充满危险和极端思想的领导人。他的“成功”是建立在仇恨、压迫和对暴力的崇尚之上。从这个角度来看,他根本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值得尊敬的伟大领袖。因为“伟大”不仅仅是功绩的堆积,更是其思想、价值观和对人类福祉的贡献。希特勒的意识形态本身就是反人类的,是与文明进步的方向背道而驰的。

或许,在一些极端民族主义者的狭隘视野里,他会被看作是“伟大的”。但站在更广阔的历史和人道主义的立场上,希特勒的“成功”充其量是一种基于欺骗和暴力的短暂的权力巅峰,而他的核心理念和最终行为,注定了他只能是人类历史上一个警示性的黑暗符号,而非“伟大”的代名词。他所释放的仇恨和破坏力,即使不以二战的形式展现,也会在其他方面对德国和世界造成深远的伤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给希特勒支个招:慕尼黑会议之后立刻开启大选,把国家交给中央党之类的自由主义者就行(或者不杀纳粹全家的左翼,例如社民党)。然后自己带着爱娃嫂夫人(假设他未卜先知)跑路到瑞士养老。接下来德国要么债务爆炸,希特勒再跑回来重演1933年剧本,要么新政权自己去打仗被别人车翻。总之你拉胯跟我希希有什么关系。甚至于就算在纳粹里挑一个面相比较好的上来都行,比如戈林…

无论如何,希特勒都会作为一个几乎无垢的神话级政治家被德国人乃至全世界记住。人们只会记住他这个和平主义者铁腕镇压了赤潮,依靠高超的外交技巧收回甚至扩大了德国的领土,以天才般的灵感书写了经济上的神话并团结了大多数德国人。至于给他留下十万国防军底子的塞克特、帮他重整经济的沙赫特乃至留下经济基本盘的魏玛政府、设法重组条约赔款的布鲁宁,以及其他为德意志的复兴殚精竭虑的精英,和千千万万工农劳动者,都会被这个神话般的人物掩盖。

人们还会叹息:可惜啊,可惜啊,怎么后来人这么拉胯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相当复杂。试着想象一下,如果没有那场吞噬了无数生命的二战,希特勒在德国的历史画卷中会留下怎样的笔触,这需要我们穿越时空,审视他在掌权初期所展现出的种种特质和他在德国社会引发的巨变。首先,我们得承认,希特勒在发动战争之前,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当时德国民众的心理和需求。一战的战败给.............
  • 回答
    关于二战爆发的原因,历史上有很多复杂的叙事和解读,其中关于希特勒的角色更是焦点所在。您提到的“只谈论希特勒挑起战争,却不提及他和斯大林联手发动二战”的现象,确实触及了历史叙述中一个值得深思的角度。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历史事件本身、不同叙事侧重点的成因,以及这其中可能存在的认知偏差。首先,.............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如果”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德国历史和民族认同的核心。如果希特勒没有在1939年闪击波兰,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轨迹将被彻底改变,进而对德国乃至全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假设下,德国人对希特勒的评价将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矛盾的议题,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标签来概括。首先,我们需.............
  • 回答
    如果纳粹德国在希特勒时期成功发明了原子弹,世界历史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其影响之深远,难以估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推演可能的情况:一、战争的进程与结局: 欧洲战场: 立即使用可能性: 德国极有可能在战争的某个关键时刻,尤其是在盟军登陆诺曼底后,或者面临军事上的绝境时,将原子.............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引人深思。它触及了历史中一个关键性的“假如”,而历史的走向,往往是由无数复杂因素交织而成,其中某个关键人物的缺席,就像拨动了多米诺骨牌的某一片,其后续影响难以精确估量。要回答“如果没有希特勒,斯大林是否会发起二战”,我们得跳出“希特勒是发动二战的唯一罪魁祸首”的简单视角,而是要审.............
  • 回答
    让咱们好好掰扯掰扯,要是元首在四五年一月那会儿,没从那鸟不拉屎的东普鲁士狼穴里挪窝,而是就在那儿见了阎王爷,这二战的下半场,乃至整个世界的走向,那可就真热闹了。首先得说,希特勒这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纳粹德国这台战车的唯一驾驶员。他那股子狂热,那股子不顾一切的劲头,是把德国往前推的主要动力,也是让.............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争议性的假设。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法国在1936年3月7日德国进军非军事化莱茵兰时采取强硬立场,可能改变历史的走向,避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可能性。当时的欧洲局势与各国立场首先,我们需要理解1936年3月当时的国际环境。 法国: 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 回答
    肖战最近的一番话,说到底,是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对粉丝群体发展方向的一种引导和呼吁。他提到希望粉丝把生活放在追星前面,不需要应援,这背后其实包含了几个层面的意思,我们可以细细品味一下。首先,“生活放在追星前面”,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意义深远。对于很多追星族来说,偶像的光芒很容易成为生活的中心,甚至占据.............
  • 回答
    李靓蕾的这番表态,无疑是给这场持续了数月的风波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其背后蕴含的信息和意图,值得我们仔细解读。表面上看,李靓蕾的诉求非常明确且“高尚”: 终结纠纷: 这是最直接的意图。她表达了希望结束这场漫长而痛苦的拉锯战的愿望,这对于她个人而言,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生活上,都解脱。 澄清动机——.............
  • 回答
    肖华这番话,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 你想啊,他作为一个NBA总裁,他的首要任务当然是维护NBA这个品牌的全球影响力,尤其是中国市场,那可是个大金矿。所以,他希望NBA继续在中国传播,这本身并不意外,也符合他的职业角色。 毕竟,NBA在中国有那么多球迷,有那么多商业合作,断开了谁都不好受。.............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一个关于历史叙事、宣传以及大众心理的关键点。事实上,在二战前的德国,甚至在战争初期,绝大多数德国民众并不会认为“希特勒是黑头发”是一个“bug”或者需要特别解释的事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并且它们是相互关联的:1. 希特勒的头发颜色并不是一个被刻意强调的“事实”,而.............
  • 回答
    希特勒如果放弃进攻苏联,转而集中力量对付英国,二战的走向无疑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历史的进程如同巨石滚落,一旦改变了初衷,连锁反应将是巨大的,而且很难精确预测每一个细节。不过,我们可以基于当时的情况,进行一番相对详实的推演。前提设定:希特勒为何放弃进攻苏联?首先,要让希特勒做出这个战略转弯,需要一.............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 ifthen 场景,值得好好掰扯一番。如果希特勒真的把生产陆军的资源,包括那些精良的坦克、火炮、卡车,以及训练和维持庞大地面部队所需的一切,一股脑地砸在 V1 和 V2 导弹的研发和生产上,然后全力以赴地对付英国,那么历史会不会因此走向截然不同的轨道?丘吉尔能否因此下台?咱们就.............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深思的问题,它触及了历史评价的复杂性,以及我们如何看待领导人的功过。如果希特勒不推行极端的种族政策,那么评价他与斯大林,确实会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视角,并且“胜为王败为寇”的论断会变得更加贴切。让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在假设希特勒没有执行种族灭绝政策的前提下,情况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以及.............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如”,关于希特勒是否该西进英国而非东征苏联的讨论,在历史学界和军事战略爱好者之间经久不衰。如果当年德国的战略重心发生改变,历史的走向必然会大相径庭,但至于最终结果是否会完全颠覆,则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前提:希特勒的战略意图。希特勒本人对英国抱有.............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撇开他那罄竹难书的罪行,单纯从政治才能和治国策略的角度去审视。如果希特勒没有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他是否能成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设想,需要我们仔细拆解。首先,我们得承认,希特勒在早期确实展现出了一些非同寻常的政治手腕。他精准地抓住了德国在一战战败后的.............
  • 回答
    希特勒如果选择集中兵力稳固西欧,而不进攻苏联,历史的走向无疑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问题,而是牵扯到无数相互关联的因素,最终结果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我们可以梳理出其中最可能的发展脉络。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希特勒当时的核心目标是将德国打造为欧洲的霸主,并将犹太人和共.............
  • 回答
    “第六集团军能够逃出生天吗?一个在冰封的战场上,被围困的百万雄师的命运,是否能因一个伟大的战略家——曼施坦因元帅——的决断而改变?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历史假设,而是对战争迷雾中无数可能性的深刻探究。”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深入剖析当时极为复杂且严峻的局势。保卢斯元帅固守斯大林格勒的命令,无疑是希特勒军.............
  • 回答
    关于搜狐新闻一篇题为《希特勒若不痛击斯大林,新疆早已脱离中国》的文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审视和评论它。首先,这篇文章的标题本身就极具争议性和煽动性,它将一个国际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二战)与一个特定区域的政治格局(新疆的归属)直接关联,并且得出了一个“如果…就…”的因果推论。这种表述方式往往是为了吸引.............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脑洞大开的问题!如果希里真的踏上了猎魔人的道路,那她和“预言之子”这个概念的联系,无疑会变得复杂且充满变数。咱们就好好掰扯掰扯这件事。首先,咱们得弄明白“预言之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在《巫师》的世界里,希里之所以成为预言之子,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她那强大的“源初之力”以及她的血脉。这种力量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