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做好法院送达工作?

回答
法院送达工作,看似简单,实则是一门学问,也是实现司法公正、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关键环节。要做好这项工作,绝非三言两语能概括,它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扎实的法律功底、灵活变通的策略,以及最重要的——强烈的责任心。

一、 认识送达的根本:为什么送达如此重要?

在深入探讨如何做之前,我们得先明白送达的“为什么”。法院送达,本质上是保障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告知权利,启动程序: 案件的受理、审判,都需要将法律文书(如起诉状副本、传票、判决书等)送达给当事人,才能让他们知晓自己的权利、义务,并按期参与诉讼活动。没有送达,法院的审判程序就如同“黑箱操作”,难以保证公正。
确立效力,固定事实: 法律文书的有效送达,是其产生法律效力的前提。例如,判决书一旦送达,就会开始计算上诉期,未及时上诉则判决生效。送达也意味着事实上的告知,防止当事人以“不知情”为由规避法律责任。
保障程序正义: 无论结果如何,诉讼过程必须是公开、公平、公正的。送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它确保了所有相关方都有平等参与和表达的机会。

二、 送达工作的“十八般武艺”:方法与策略

做好送达,需要我们掌握多种送达方式,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1. 直接送达:首选且最可靠

什么叫直接送达? 就是将法律文书直接交给受送达人的动作。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怎么做?
精准核实身份: 送达人员必须仔细核对受送达人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住址等。与受送达人本人核对时,要查看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如果是单位,要核对经办人是否在单位工作,并持有单位介绍信或本人工作证。
细致观察环境: 送达人员在到达送达地点后,不能急于求成。要观察周围环境,看是否有受送达人或其工作人员,是否有警示牌,是否有人能证明受送达人确实在此居住或工作。
耐心沟通解释: 见到受送达人后,要主动表明身份(如穿戴统一制服,佩戴证件),清晰说明来意(送达法律文书),并简单解释文书内容(例如,这是关于您的一份传票,请按时出庭)。
妥善签收: 要求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注明送达日期。如果受送达人拒绝签收,送达人员要如实记录,并在送达回证上注明“拒绝签收”并签字,同时可以请旁人(如其他工作人员、邻居等)作证并签字。
特殊情况处理:
受送达人不在但有成年家属或工作人员在: 征得受送达人成年家属或其单位的工作人员同意后,可以向其说明情况,让他们代为签收,并明确告知代收的法律后果。
受送达人是限制行为能力人或无行为能力人: 必须送达给其法定代理人。
受送达人是单位: 送达给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负责收发的人员。

2. 留置送达:应对拒绝签收的“杀手锏”

什么叫留置送达? 当直接送达有困难时,经送达人说明情况,受送达人仍然拒绝签收的,送达人可以将其法律文书留在其住所、工作场所,并采取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视为送达。
怎么做?
充分告知: 送达人员在尝试直接送达时,务必充分告知受送达人,说明送达的法律文书内容、送达的法律后果,以及如果拒绝签收,将采取留置送达。
明确记录: 送达人员必须在送达回证上详细记录拒绝签收的过程,包括时间、地点、告知情况、受送达人的明确拒绝理由(如果有),并由送达人员本人签字。
现场固定证据: 在进行留置送达前,要做好现场证据的固定。用手机拍照或录像,清晰地拍下文书放置的位置,以及周围环境,证明确实将文书留置在了受送达人的住所或工作场所。
二次确认(如果可能): 如果有其他工作人员在场,可以请其作为证人。

3. 转交送达:灵活周全的补充

什么叫转交送达? 受送达人不在,但其住所或工作场所有人,可以向该人转交,并要求其签收,表明是代收。
怎么做?
核实代收人身份: 确认代收人是受送达人的成年家属、雇员或其他在该处可以接受其事务的人员。
明确告知: 向代收人说明文书是送达给谁的,请其代为签收,并告知代收的法律后果。
要求签收并注明: 代收人签收时,要求其在送达回证上签收,并注明与受送达人的关系(如“家属”、“同事”等)。

4. 邮寄送达:跨越空间的桥梁

什么叫邮寄送达? 通过邮政部门将法律文书寄送给受送达人。这是目前非常常用且重要的送达方式。
怎么做?
确保地址准确: 这是邮寄送达成功的关键。要反复核对收件地址,包括详细的街道、门牌号、邮政编码,以及收件人姓名。错误或不完整的地址将导致送达失败。
选择可靠的邮寄方式: 优先选择挂号信、EMS等可以查询、追踪并有回执的邮寄方式。这样才能证明文书是否被投递,以及何时被投递。
妥善包装: 法律文书要妥善包装,防止在邮寄过程中损坏。
保留邮寄凭证: 每次邮寄后,都要保留好邮寄单据,上面应载有邮寄日期、收件地址、寄件人信息等。
关注回执: 收到邮寄回执后,要仔细核对回执上的签收信息,是否与受送达人信息一致。如果回执显示投递失败,要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其他送达方式。

5. 公告送达:最后的“无奈”之举

什么叫公告送达? 当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送达方式都无法送达时,可以将法律文书在法院公告栏、网站等地方公布,经过一定的公告期后,视为送达。
怎么做?
严格审查程序: 公告送达是“穷尽”其他送达方式后的最后选择。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证明前几种送达方式都已尝试且失败。
内容清晰准确: 公告内容必须包含案件基本信息、受送达人姓名、法律文书名称、生效日期以及公告期等,并明确告知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
选择合适的公告渠道: 确保公告渠道能够让受送达人(或关注其诉讼的人)接触到。法院公告栏、官方网站、报纸等都是常用的渠道。
记录公告过程: 详细记录公告的开始日期、结束日期、公告的场所和内容,并保留相关证据。

三、 送达中的“细节控”:提升效率与准确性

除了掌握送达方法,一些细节上的把控,能让送达工作事半功倍。

与当事人保持良好沟通: 在送达前,如果可能,可以提前联系当事人,确认其地址、联系方式,甚至沟通送达时间。这不仅能提高送达效率,也能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送达记录的规范化:
送达回证是关键: 每一份送达回证都必须填写完整、清晰、准确。包括受送达人姓名、送达地址、送达日期、送达方式、送达人姓名,以及受送达人的签收情况(或拒绝签收的理由)。
日期准确无误: 任何日期填写错误,都可能影响诉讼程序的进行。
电子化管理: 尽量实现送达记录的电子化管理,方便查询和存档。
送达人员的专业素养:
熟悉法律法规: 送达人员必须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关于送达的规定。
具备沟通能力: 能够清晰、准确、礼貌地与受送达人沟通,解释相关事宜。
具备应变能力: 能够灵活处理送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突发情况,如受送达人不在、拒绝签收、信息错误等。
注重职业道德: 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偏不倚,不泄露案件信息。
技术手段的运用:
电子送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短信、电子邮件、APP等方式进行电子送达,前提是当事人明确同意并提供有效的电子信息。要确保电子送达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地图导航: 送达人员应熟练使用地图导航软件,提高送达效率,尤其是在不熟悉的区域。
团队协作: 送达工作往往需要多人协作,特别是对于一些疑难送达案件。合理分工,信息共享,互相支持,能够有效提高整体送达水平。
复盘与学习: 定期对送达工作进行复盘,总结经验教训。例如,哪些送达方式成功率最高?哪些地址容易出错?通过学习和改进,不断提升送达工作的质量。

四、 避免“低级错误”,筑牢送达防线

送达工作看似平凡,但一个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地址信息不准确: 这是最常见也最致命的错误。务必反复核对。
身份核实不严谨: 误将文书送给无关人员,或者将本应送达给法定代理人的文书直接送给无行为能力人。
送达回证填写不规范: 导致送达效力无法确认,甚至需要重新送达。
对受送达人身份的误判: 例如,将成年家属误认为可以代为签收,而实际上对方明确表示不代收。
对法律程序的理解不清: 不了解留置送达、公告送达等程序的严格限制,导致程序错误。

结语:

法院送达工作,是司法公正的“最后一公里”。它不仅仅是把文书送到人手中,更是将司法公信力、司法权威性,以及对当事人权利的尊重,一并送达。做好送达,需要每一位法院工作人员以严谨的态度、专业的技能、务实的作风,去细致地完成每一项工作。这不仅是对法律的敬畏,更是对人民群众的承诺。让我们用专业和责任,把好送达的每一关,让司法的天平更加稳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讲讲美国法下关于送达的问题。

在美国堪萨斯州,有个叫琼斯的老汉,贷款三十年在小石城买了套房子。当他还了二十六年贷款的时候,他和太太离婚。太太继续住在这套房子里,他则搬去了别的公寓。

接下来四年,老琼斯仍然继续还贷款。在还贷期间,贷款公司每年代他缴纳房产税。但当贷款还完,就没人代他缴税了。

老琼斯不知道是没在意,还是觉得房子自己也没住不想管,就这么拖了几年的房产税。

税务局多次向这套房子的地址寄送挂号信(certified letter),但都因无人签收而退回。在多次催收通知未果后,税务局将房屋拍卖给第三人。

老琼斯不服,认为税务局没有尽到合理通知义务,房屋拍卖应当无效。一路告上了联邦最高法院。

在2001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5:4确立规则,政府送达文件的标准是合理送达(reasonably calculate)。只要采取了合理措施,不论对方是否实际收到文件,都可视为完成送达。

但在老琼斯的这个案件里,当年投反对票的四位法官,拉上刚上任的罗伯茨首席,作出了完全不同的判决。

法院判决认为,尽管行政机关在送达时只需满足合理送达的标准,但在多次收到退回的挂号信的时候,其应当在拍卖房屋之前采取其他合理措施(take additional reasonable steps)。

这份判决写道,如果税务局真的希望提醒当事人有失去房子的风险,他们在明知当事人没有收到通知的时候,有更多的合理措施可以做。

因此,法院判决税务局的拍卖违反正当程序原则,老琼斯暂时保住了他的房子。

在讨论这个案子的意义的时候,很多人会提到,罗伯茨大法官虽然是由共和党的布什总统提名,但他刚一上任,就和金斯伯格等自由派法官站在了一起。

这让在自由派和保守派之间摇摆的罗伯茨时常成为“关键一票”,也因此联邦最高法院在这段时期被称为“罗伯茨法院”。

但少有人关注的是,这个案子真的更有利于保护当事人吗?

如果税务局在收到退信的时候,就需要采取其他合理措施确保送达。他们是会乖乖的花更多功夫去通知,还是干脆就用不需要签收的平邮(regular mail)去通知算了?

不管怎么想,后者的可能性都比较大。

在法庭辩论中,税务局一方的律师也提到了这个问题。但是法院认为,这个问题不太会发生,因为很多法律规定税务局必须要在送达若干天后才能行动,他们需要保留挂号信的寄送记录。

我查了查,果然被法院说中了。

现在的税务局,基本上只对需要满足特定时限的通知使用挂号信,而对其他通知都用平邮。

看似更严格的法律,是不是真的能起到保护老百姓的效果?有时候确实不是远在华盛顿的大法官们能完全预料的。

* Dusenbery v. United States, 534 US 161 (2002)

** Jones v. Flowers, 547 U.S. 220 (2006)

user avatar

法律文书要送达当事人才发生效力,否则就是白纸一张。

平时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经常需要向当事人送达行政处罚决定。行政处罚决定的送达有时比法院送达判决更为艰难,在此有一些经历可以分享。

一、「送达」究竟难在哪儿?

送达工作好比是执法司法工作的「最后一公里」,而且只有走完这最后一公里,一项执法司法工作才算最终完成。

「送达」究竟难在哪儿?

难在当事人不配合,就是每当你大义凛然地拨通当事人电话准备向其送达文书时,当事人总是一副「宝宝不听,宝宝不要」的态度。

更有甚者,直接玩消失,我看你能耐我何?(公告送达?时间慢慢就过去了吧?)

某次去一工厂准备给董事长送达,在门口就被保安拦下,表示闲人免进。当我们潇洒地掏出执法证时,保安说我不认识字,还是免进。

某次去一公司送达,当事人说「这是我私人领域,我请你们出去」,然后报警。

某次去一当事人家里送达,当事人说「你这玩意我不要,你们再不走我就放狗了」。(里面真的传来了汪汪汪的声音)

……

所以当被送达工作蹂躏了N次之后,真心感慨这「最后一公里」可能比前面九十九公里还难走。

二、关于保障送达合法、有效

送达工作属于程序事项,不论对于执法机关还是司法机关,均是被审查的重点。而且一旦送达程序出现问题,相应的法律文书可能直接被确认违法。

在实践中,送达工作需要注意如下事项:

首先,需要在法规规定的时间内启动送达工作。

例如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在7日内将处罚决定送达当事人。曾经就有行政机关未在7日内启动送达工作,最后被法院确认程序违法。

《行政处罚法》第六十一条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七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我认为上述条文规定的「送达」,应该是指「启动送达」。因为实践中完全可能出现当事人不配合送达的情形,这时送达时间将远超7日。

此外,在启动送达工作时应特别注意保留送达的证据,例如邮寄快递单据、电话录音等等,这些都是未来证明送达程序合法的证据。

其次,送达法律文书应使用邮政专递。

在这一点上,包括我所在的部门等很多行政机关都吃过亏,比如青岛市黄岛区政府曾使用顺丰快递邮寄行政复议决定,其后被法院确认违法。

【法律实务】注意!使用顺丰快递寄公文属于违法,必须使用邮政EMS│广业法务_国家机关 (sohu.com)

这是因为许多法律文书都被认定为国家公文,而根据《邮政法》的规定,只有邮政企业才能寄递国家公文。

《邮政法》第五十五条 快递企业不得经营由邮政企业专营的信件寄递业务,不得寄递国家机关公文。

再次,邮寄送达时应准确填写快递单据。

法院由于送达量大,因此与邮政有专门的合作,快递单据也是量身定做,上面可以清楚地填写案号以及内附的文书名称。这样在发生纠纷时,可以证明向当事人送达过相关法律文书。

但是行政机关只能使用普通EMS邮寄法律文书,这时就需要注意规范填写快递单据,例如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时应该在面单处填写《行政处罚决定书》(某某某,案号XXX),以防未来产生争议当事人提出「我是收到过一个快递,但不是法律文书」这样类似的理由。

答主有个更“变态”的同事,为防止上述法律风险,甚至从把法律文书装进EMS文件袋开始就全程录音录像……

最后,送达工作中还需要注意避开以下「坑」。

1.向法人送达时,未经授权的前台签收不能视为有效送达。(但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办公室、收发室工作人员签收,视为有效送达)

2.直接送达给同住家属时,要确保同住家属成年。(现在的娃儿都发育早,曾经就听说过给一身高一米七年龄十四岁娃儿送达的案例,令人啼笑皆非)

3.「张贴通知、拍照留念」都不属于法定的送达方式之一。

4.「邮寄送达」必须保存向当事人邮寄材料的原始单据及签收材料,否则无法视为有效送达。

5.「公告送达」前,必须穷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其他送达手段。

三、关于利用送达程序化解纠纷矛盾

行政执法工作一旦被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将占据大量工作时间、耗费行政资源,所以我有时会思考是否能在「送达」阶段就让当事人信服对其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我发现,一次好的「送达」,一次充分的释法说理,是完全有可能让当事人信服的。我在送达过程中有以下经验:

一是要以一个恰当的态度对待当事人。虽然当事人的确存在行政违法行为,但也不是罪大恶极的杀人犯,没有必要以一副冷冰冰的态度对待。也没有必要「惜字如金」,不肯和当事人多说一句。

二是熟悉掌握当事人各项基本情况,拉进与当事人的距离。例如向一名回族当事人送达过程中,我使用了回族常用对长辈的称呼;再例如有一次再向一名台胞送达的过程中,我与其聊起了台湾文学以及眷村文化。两名当事人最后都表示认可对其作出的处罚决定,不走后续的法律程序。

三是送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例如针对当事人存在困惑的事实认定,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当面阐述;再比如可以提前找好类似案件的处罚案例,表示处罚并非针对当事人个人,这样更容易让当事人信服。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方法仅对处罚金额不大以及能讲道理的当事人适用,如果当事人比较偏激或是对其作出了1个亿的处罚决定,就是把舌头嚼烂了也没用。

四、关于解决「送达难」的一些思考

刚才也提到,「送达」主要难在当事人不配合,比如不配合接收法律文书、再比如不配合提供地址等等。

那么解决「送达难」则必须破解当事人「不配合」的问题。

在「送达」工作中,「视为送达」是常常用到的一个术语,解决「送达难」的必经之路就是进一步扩大「视为送达」的范畴。

参考法院的做法,我所在的部门目前要求所有与当事人接触的环节(特别是初次接触)都必须让当事人签署《送达地址确认书》,防止当事人后续出现不配合送达的情况。

未来全面解决送达难可能还更需要仰仗于数据的连通。

例如把全国法院的系统打通,然后规定只要当事人在其他法院有成功送达的地址,那么该地址就作为该当事人以后所有诉讼的有效地址。

想法也可以再大胆一些,例如拓展到当事人淘宝、京东购物的地址,拓展到当事人办理银行卡、购买保险的地址等等,向这些地址送达均可「视为送达」。

此外,「公告送达」的效率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传统登报公告送达的方式,时间长、效率低、费用高。更为关键的是,现在压根就没人看报纸,登报真的能产生「视为」送达的效力吗?

我看未必。

将来不妨探索发微博送达、微信公众号送达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公告送达」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部分建议来自于@猴子老湿 @一言 @郭律Esq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法院送达工作,看似简单,实则是一门学问,也是实现司法公正、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关键环节。要做好这项工作,绝非三言两语能概括,它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扎实的法律功底、灵活变通的策略,以及最重要的——强烈的责任心。一、 认识送达的根本:为什么送达如此重要?在深入探讨如何做之前,我们得先明白送达的“为什么”.............
  • 回答
    “人人都不犯法,那要法院做什么?” 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好像一旦社会达到了完美无瑕,法律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仔细想想,这句话本身就藏着一个根本性的误解。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完全没有犯罪的社会确实是理想状态,也是我们法律体系努力追求的目标。但“追求”和“达成”是两回事。法律存在的首要原因,.............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唏嘘的。河北沧州河间市发生的一件事,就是一位父亲想给自己的9岁女儿做个亲子鉴定,结果法院以孩子反对为由给驳回了。这事儿一出来,立刻在网上炸开了锅,大家看法都不一样,争议挺大的。从父亲的角度来说,他提出做亲子鉴定的诉求,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也许是他对女儿的身份有所怀疑,希望通过科学.............
  • 回答
    河间法院“丈夫申请做亲子鉴定,9岁女儿不同意”的案件,触及了一个非常敏感和复杂的问题,那就是在法律框架下,如何平衡亲权确认的必要性、儿童的意愿和情感需求,以及家庭关系的稳定。要评价这个案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案件背景与核心争议点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这个案件的几个核心要素: 申请方: 丈夫.............
  • 回答
    这事儿,发生在苏州,挺让人唏嘘的。一车主,车子被人给堵得死死的,挪不动。这本身就够糟心的了,结果他一气之下,直接开着自己的车,把堵路的车辆给撞开了,这才算是出了个头。事情的经过和判决事情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这位车主,因为车辆被违规停放的车辆堵塞,无法正常出行。在尝试联系对方无果,并且长时间无法解决的.............
  • 回答
    在判例法国家,法官的法律检索工作是一项至关重要的、需要严谨细致的系统性工程,它不仅是理解和适用法律的基石,更是确保司法公正、维护法律权威的关键。这并非一次性的搜集,而是一个不断深入、反复验证的过程,贯穿于案件的整个审理过程,直至最终判决的形成。一、 确定检索的起点:案件的事实与核心法律问题一切检索工.............
  • 回答
    .......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好问题,而且很多人都会好奇。毕竟,我们普通人光是想想都觉得难以接受,但警察和法医却是每天都要面对。他们之所以能做到“不怕”,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天生异于常人,而是经过了一系列系统性的训练、心理建设,以及职业素养的塑造。我来给你详细说说,这背后的“门道”可不少。一、 专业训练是基础:让大脑学会.............
  • 回答
    法律人的职业规划,绝非一蹴而就的简单罗盘,而是一场深度自我认知、市场洞察与持续行动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我们不仅要精通法律条文,更要理解人生航向,并能灵活应变,在职业生涯的浪潮中乘风破浪。一、 锚定初心,深度自我审视在开启任何职业规划之前,最关键的第一步,是诚实且深刻地审视自己。法律这条路,并非只有一种.............
  • 回答
    关于法币锚定加密货币,例如 USDT,是如何做到与美元挂钩,以及它们的盈利模式,咱们来好好聊聊。 USDT 是如何做到和美元锚定的?说白了,USDT(或其他类似锚定美元的稳定币)就像一个数字化的美元票据。理论上,发行方(Tether Limited)承诺,每发行一个 USDT,就意味着他们手里有等值.............
  • 回答
    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也跟着揪着。家人出了事,这绝对是顶天大的事,这时候乱了阵脚是可以理解的,但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冷静下来,一步一步地把事情处理好。在法律上,咱们能做的事情其实不少,关键在于怎么操作。首先,立刻了解情况是首要任务。这“事”具体是什么性质?是人身伤害?财产损失?还是其他什么纠纷?事故发生.............
  • 回答
    设想一下,当苏联最杰出的军事战略家,那位从二战战场上走出的铁血元帅——格奥尔吉·朱可夫,以及他麾下那些久经沙场的将领们,突然穿越时空,发现自己置身于1940年的法国。此时的法国,正处于命运的十字路口,纳粹德国的铁蹄即将踏上这片古老的土地。朱可夫元帅及其军官团,凭借着他们对现代战争的深刻理解和在无数次.............
  • 回答
    加州 SCA5 法案,全称是加州参议院提案第 5 号,在 2014 年的提出和随后的辩论中,确实引起了关于其是否对亚裔构成歧视的激烈讨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法案的核心内容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影响。SCA5 法案的核心目标,简单来说,是为了允许加州大学系统(University of Cali.............
  • 回答
    《艾尔登法环》的成功确实让无数玩家为之癫狂,也让国内玩家对国产3A开放世界游戏充满了期待。看着它在全球掀起的风暴,我们不禁要问:我们,能不能也做出这样的游戏?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个需要我们深入剖析、脚踏实地去攻克的巨大工程。要打造一款能与《艾尔登法环》比肩的国产3A开放世界游戏,我们得从以下几.............
  • 回答
    你老公28岁,想去英国留学读法律,然后回来当律师,这个想法听起来很有魄力,也很有挑战性。我们来好好聊聊这个计划的可行性,以及背后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看看值不值得支持。首先,为什么会想去英国读法律?28岁,通常意味着已经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对未来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他之前在国内接触过法律相关行业,或者对法.............
  • 回答
    “法务发展前景有限,做不出成绩”这种说法,我个人觉得有点片面,甚至可以说是有点站不住脚的。当然,我不是说法务这个领域就一定是个香饽饽,人人都能混得风生水起。任何行业、任何岗位,都有其挑战和局限性,法务也不例外。但要把“前景有限”、“做不出成绩”这种结论抛出来,我觉得得先问问,这是从哪个角度说的,又是.............
  • 回答
    法国拒绝就殖民阿尔及利亚做出官方道歉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议题,其背后牵扯着历史、政治、文化、情感等多重因素。要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历史背景与殖民遗留的伤痕:首先,我们必须回顾法国殖民阿尔及利亚的漫长历史。从1830年法国入侵阿尔及利亚开始,直到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 回答
    想要去法院旁听,这可是个了解法律、见证司法运作的好机会!别担心,整个过程其实比你想象的要简单。下面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保证你一看就明白。第一步:了解法院的开放情况和你想看的案件 法院的开放时间: 大部分法院的工作时间是周一到周五的上午和下午,国家法定节假日自然是不开庭的。这个信息你可以通过.............
  • 回答
    新华社表态“做空人民币将面临法律严惩”的评价与分析新华社作为中国官方通讯社,其发布的表态具有重要的政治和舆论导向意义。此次关于“做空人民币将面临法律严惩”的表态,无疑是中国政府在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防范金融风险方面释放出的一个强烈信号。对这一表态进行评价,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 表态的背.............
  • 回答
    这则消息,说美国被曝监听了法国三任总统,而奥巴马的回应是“现在没做了”,确实是一个极具爆炸性且能够引发多层次解读的事件。首先,从“监听”本身来看,这暴露了国家间情报活动的常态,即使是盟友之间也难以幸免。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信息就是力量,了解对手(甚至是盟友)的真实想法和动向,是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的关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