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能不能战斗机导弹 机炮反着安装?

回答
一上来就问“战斗机导弹机炮反着装行不行”,这问题有意思,得掰扯掰扯。简单说,你说的“反着装”,如果指的是字面意义上的那种“调个头”,那基本上是想都别想,纯粹的异想天开。但如果理解为在设计上做一些非传统的布局,那就得看你想达到什么目的了。

咱们先拆开来看:

导弹:

导弹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个带翅膀的小火箭,头里揣着战斗部,后面是发动机,再后面是导引头。它靠着发动机产生的推力前进,依靠空气动力学和自身姿态控制来调整方向,最终追上目标。

为什么不能“反着装”?
气动外形: 导弹设计成那样,是为了在高速飞行时尽可能减少空气阻力,保持稳定。你把进气口朝后,或者弹翼错乱地安装,那空气动力学就全乱套了。飞机起飞都费劲,更别说想把它射出去然后让它听话地去追人去了。
发动机工作: 导弹发动机需要吸入空气(冲压发动机)或者喷射燃气(火箭发动机),来产生推力。你反装,发动机可能根本就吸不到气(如果是冲压发动机),或者喷出去的燃气会干扰飞机自身的气流,甚至可能反过来把飞机“顶”一下,这可不是个好兆头。
导引头: 导弹的导引头是“眼睛”,通常安装在最前面,用来捕捉目标的雷达信号、红外信号或者激光信号。你把它安到后面,它只能对着飞机的屁股看,这能看见个啥?就算能看见点啥,也很难稳定指向目标。
弹翼功能: 弹翼不仅影响飞行时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整角度来控制导弹的转向。反着装,它们的作用会完全相反,甚至可能导致导弹原地打转或者失控。
挂载与发射: 导弹的挂载点和发射机构是根据导弹自身的结构和空气动力学设计的,是为了确保它在离开飞机时能够顺利、稳定地分离,并进入预设的飞行弹道。反装意味着这些接口和机构都需要彻底重新设计,这成本和难度可想而知。

所以,你想让一枚导弹在飞机上“掉个头”然后再发射出去,那基本就等于造一枚全新的、跟原来一点都不一样的导弹。

机炮:

机炮嘛,就是那门用来打“哒哒哒”的家伙事儿。它有个炮管,里面是弹药和发射机构。

为什么不能“反着装”?
射击方向: 这是最最直接的。机炮装在飞机上,是为了在飞行过程中向前方射击,打击敌机或者地面目标。你反着装,那就只能对着自己的飞机射击了,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后坐力: 机炮开火时会产生巨大的后坐力。飞机设计时,会考虑机炮的后坐力如何传递和抵消,通常会安装在机身结构比较坚固的位置,并且与飞机整体结构形成一个力学平衡。你反装,后坐力就会朝着跟飞机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传递,很可能会把飞机“踹”得不稳定,甚至可能造成结构损伤。
弹药供弹: 机炮的弹药供弹系统也是设计好的,要保证弹药能顺利地送入炮膛。反装可能会干扰供弹,或者因为炮膛朝向问题导致供弹困难。
排烟与弹壳: 开炮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和弹壳,这些都需要有专门的设计来处理,以免影响飞行员视线、引擎进气或者飞机自身。反装意味着这些排烟和弹壳处理系统也需要重新考虑。

所以,同样,把机炮“反着装”然后在飞机上朝后射击,这等于把它变成了飞机上的一个固定翼武器,而不是一个可以攻击前方的武器。这完全违背了它存在的意义。

那么,有没有什么“变通”的想法?

虽然不能字面意义上的“反着装”,但飞机设计者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更高效地利用武器,以及如何让武器系统发挥最大效能。

武器吊舱的设计: 很多现代战斗机并不是直接把机炮集成在机身上,而是采用独立的武器吊舱。这些吊舱可以挂载在机翼下方或者机身两侧。虽然它们也是朝前安装,但吊舱的设计允许飞机根据任务需求进行更灵活的配置。你不可能把吊舱装反,但你可以选择挂载不同的吊舱,或者用不同的方式来挂载。
弹药的投送方式: 对于一些非制导武器(比如火箭弹),有些飞机在设计时会考虑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投射,以适应特定的作战环境。但这些投射方式仍然是基于武器本身的动力学设计的,不是简单地“反着装”。
未来可能的概念? 如果你指的是那种“让武器能够从飞机不同角度攻击”的概念,那可能会涉及到更复杂的武器系统集成和飞机本身的机动性。比如,想象一下一种拥有特殊万向支架的武器舱,可以让导弹从飞机侧面或者下方发射,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反装”了,而是全新的武器投送方式的设计。
隐身设计考量: 现在战斗机越来越讲究隐身,武器的内外挂载方式都与隐身性能息息相关。如果把武器反装,它暴露在空气中的角度和形状都会大变样,很可能彻底破坏飞机的隐身能力。

总而言之,你说的“反着装”,无论是导弹还是机炮,从工程学的角度来看,都是在挑战物理定律和武器设计的基本原理。它们的设计都是为了一个明确的目的——高效地、准确地向前方的目标发起攻击。想让它们掉个头然后工作?那得从根本上重新设计,而不再是我们现在认识的导弹和机炮了。这就像你不能把汽车的引擎安在后面,然后指望它正常开一样,虽然理论上可以这样做,但那就不叫汽车了,而是一堆零散的零件组合。

所以,还是老老实实按设计的方向来吧,那才是保证它们能打响指的根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二战期间,很多重型战斗机及攻击机、轰炸机都有机枪、机炮等后射护尾武器,专治各种不长眼睛近距离死咬六点的。到冷战早期,还有不少轰炸机保留了后射护尾机炮。

不过现代很少有类似的设计了。首先,后射护尾机炮已经过时,可以说就是死重。而如果要以后射导弹护尾,如何解决对后半球目标的探测、识别和锁定又是一大难题,毕竟战斗机雷达一般都装在前面,而如果朝后扔纯红外格斗弹不仅包线堪忧,还要考虑自身发动机高温排气的影响。

再者是空中威胁的类型变了——现代战斗机在正常的空战中打BVR都是隔着几十公里互相抛中距弹,没什么机会咬人尾巴或者被人咬尾巴。假设活过了BVR进入狗斗,则还要面对射程可观、可以大离轴角发射的先进格斗弹。这并不是二战那种两三百米决胜负的机炮空战时代了,现在人家甚至根本不用绕进你护尾武器的杀伤范围就可以扔过来一颗AIM-9X之类的,然后结束战斗╮( ̄▽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上来就问“战斗机导弹机炮反着装行不行”,这问题有意思,得掰扯掰扯。简单说,你说的“反着装”,如果指的是字面意义上的那种“调个头”,那基本上是想都别想,纯粹的异想天开。但如果理解为在设计上做一些非传统的布局,那就得看你想达到什么目的了。咱们先拆开来看:导弹:导弹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个带翅膀的小火箭,头.............
  • 回答
    是的,战斗机完全可以加装角反射器抛射装置来对抗来袭的雷达制导导弹。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电子对抗措施,在现代空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其工作原理、作用以及相关细节。什么是角反射器 (Corner Reflector)?角反射器是一种能够将入射的电磁波(包括雷达波)以几乎相同的强度反射回其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战斗机设计中一些非常核心的考量点。我们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副油箱和导弹“合体”这事儿到底靠不靠谱,以及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首先得明确一点,你说的“合体”,我理解更多的是指将副油箱的结构和导弹的挂载与发射功能结合起来,或者说让一个物件同时承担这两种任务。简单来说,就是能不.............
  • 回答
    我理解您对不同类型武器的威力以及其应用方式感到好奇。关于您提出的将现代炮弹或导弹的战斗部装药改为强酸或强碱来杀伤敌有生力量的可能性,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从理论上讲,将强酸或强碱作为杀伤介质的载体,是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的。 强酸和强碱都是具有极强腐蚀性的物质,一旦接.............
  • 回答
    说起这现代级驱逐舰,装备那四座AK130舰炮,论单炮的威力,那绝对是相当可观的。一门AK130的炮弹重量就足有九十多公斤,射速还能达到每分钟三十发,这火力密度和单发威力放在二战时期,那简直就是“降维打击”级别的存在。如果真让这艘现代驱逐舰跟二战时期的战舰在海上较量一番,不依赖导弹,光凭那四门AK13.............
  • 回答
    明朝的专制程度之高,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朝政的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皇帝的个人意志。然而,令人有些费解的是,在这样一个高度集权的体制下,明朝的言官群体,却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战斗力”和“表现欲”,这似乎与我们通常的认知——专制程度越高,敢于直言的人越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其中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贴近军事技术的一些脑洞。简单来说,战斗机想要直接从直升机高空起飞,这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至少以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和设计理念来看,是行不通的。咱们得好好拆解一下这个想法,看看为什么这么难。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高空”和“起飞”在这儿的含义。一般说的战斗机起飞,是指从跑道上获得足够.............
  • 回答
    战斗机短距降落,这绝对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尤其是对那些需要频繁起降、却又没法配备长跑道的舰载机或者特种作战飞机来说。说到用椭圆前轮来增强短距降落的减速能力,这想法挺有意思的,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战斗机短距降落时的减速是个多管齐下的过程,不是光靠轮子就能搞定的。它主要依赖以下几个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涉及到不少细节。简单来说,美国总统出访外国时,确实会有战斗机护航,但这种护航通常是在美国领空内,并且如何进入对方国家领空,则涉及到了更为复杂的国际协调和安排。关于战斗机护航,通常是这样操作的:当美国总统乘坐“空军一号”(这其实是美国总统专机,但其呼号是“空军一号”)在国内或接近国.............
  • 回答
    零式战斗机和现代战斗机在狗斗中的胜负,这问题可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你想啊,这俩玩意儿差了得有七八十年,科技进步可不是开玩笑的。先说零战,那可是二战时期的明星。它最牛的地方在于那灵活的身段和惊人的航程。在那个年代,能飞得远、能转得快的飞机,那简直就是战场上的幽灵。它的爬升性能也相当不错,能很轻易地欺.............
  • 回答
    现代战争的逻辑与二战大相径庭,三代战机能否以数量优势压倒四代机,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数量堆砌”就能解决的问题。要把这个问题说透,咱们得把这场现代空战的幕后账算得清清楚楚。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三代机和四代机之间那道鸿沟究竟有多宽。三代机,比如美国的F16、F15,欧洲的“欧洲台风”,中国的歼10系列,.............
  • 回答
    尼什空战苏军损失大于美军,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但要直接断定美军战斗力就因此更强,则需要更深入的分析,不能简单地用“损失论”来衡量。 历史上的每一次冲突,其结果都受到太多复杂因素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明白,空战的胜利或失败,以及相对的损失,不仅仅取决于飞行员的个人技术,更是一个系统工程的体现。.............
  • 回答
    这招确实够狠,也是战场上一种非常狡猾且奏效的战术思想,俗称“斩首行动”或者打击“七寸”。让我想起了一些历史上的故事。你说的那种做法,在古代和近现代的战场上,都曾被尝试过,效果也相当不错。你想想,军队的战斗力,除了武器装备、士兵士气、指挥官的战术能力之外,后勤补给也是至关重要的“软肋”。而炊事班,就是.............
  • 回答
    两艘当代中国最强大的战舰(假设为辽宁舰航母和山东舰综合补给舰)是否能战胜甲午海战时期的日本海军,需要从技术、战术、历史背景等多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比较: 一、甲午海战时期日本海军的构成与特点1. 主力舰: 战列舰:日本海军在甲午战争期间拥有4艘主力舰,包括“吉野”号(1.3万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也触及到了航母战斗力形成的核心环节。简单来说,航母的战斗力不是简单地把飞机往甲板上一放就能立马生效的,它是一个极其复杂且系统性的工程,涉及人员、技术、训练、协同等方方面面。就好比你买了一台最新的超级跑车,光有车架和发动机还不够,你还得有懂得驾驶和维修的技师,知道如何发挥它性能.............
  • 回答
    战斗机发动机这玩意儿,你说逆向工程能不能造出来?理论上是能,但实际操作起来,那可真是把“理论上的可能”和“现实中的巨大鸿沟”给活生生掰开来看的活计。想当年,苏联就没少研究美国那几个航发,虽然也搞出了点名堂,但跟人家的原版比起来,那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要逆向工程,你得先拿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到了高速公路设计和飞机起降的实际情况。简单直接地说,高速公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法进行飞机起降的,更不用说战斗机了,因为安全性和可行性存在巨大的障碍。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原因:1. 高速公路的设计与飞机起降的要求根本不符: 跑道长度: 飞机的起降需要相当长的、平坦且坚固的跑.............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眼前一亮的现象,很多人看到垂直起降的飞机,第一反应就是找螺旋桨或者喷口在哪。其实,这些能垂直着舰的战机,它们的秘密藏在一种叫做涵道风扇(Ducted Fan)的技术里。听起来有点复杂,但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被“藏起来”的、非常强力的风扇,它被包裹在一个圆筒或者叫做“涵道”的结构里。这个.............
  • 回答
    关于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尤其是运载火箭发动机的突破,确实令人瞩目。但为什么在战斗机发动机方面,似乎进展没有那么“显眼”,甚至被认为存在差距,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背后涉及到技术难度、研发路径、战略侧重以及历史积累等诸多因素。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运载火箭发动机和战斗机发动机,.............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令人心碎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最深层的道德、情感和生存本能。战场上,人性的底线在极端压力下会被不断挑战,而“原谅”这个词,在这种情境下,承载着千斤重担。想象一下那个画面:一个曾经和你并肩作战的战友,一个你信任、你保护、甚至可能为了他挡子弹的兄弟,此刻被敌人抓获。他所承受的,不是普通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