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峡工程到底有多牛?

回答
三峡工程的“牛”体现在其规模的宏大、技术的先进、效益的显著以及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等多个维度,可以说是一个集技术奇迹、工程壮举和综合效益于一体的超级项目。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三峡工程的“牛”之处:

一、 规模的宏大:世界级的超级工程

1. 巨大的库容和发电能力:
水库容量: 三峡水库总容量达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水库之一,相当于近10个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总蓄水量,足以缓解长江中下游的特大洪水压力。
发电装机容量: 总装机容量达到2250万千瓦,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其年均发电量可达1000亿千瓦时左右,相当于中国现有总发电量的近七分之一,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
单机容量: 采用的32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在当时是世界第一,其巨大的功率输出令人震撼。

2. 庞大的主体工程:
大坝主体: 大坝全长2335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水泥混凝土大坝。其坝顶高程185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土石坝之一(虽然主体是混凝土,但整个工程的某些部分也涉及到土石方工程)。混凝土浇筑总量超过2700万立方米,足以修建一座大型城市。
船闸系统: 为了解决长江航运的瓶颈,修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船闸系统。包括连续通航5级的双向船闸(每级都是世界最大之一),以及世界首座大型升船机,能够通行万吨级船队,极大地提高了长江黄金水道的航运能力和效率。升船机最大提升重量达15000吨,是世界上起升吨位最大、高度最高的升船机。
泄洪设施: 工程设计了11个泄洪孔,总泄洪能力高达每秒10万立方米,能够抵御千年一遇的洪水,有效减轻下游的防洪压力。

二、 技术上的突破与创新:攻克世界级难题

1. 世界最大的泄洪流量和水头:
三峡工程需要应对巨大的泄洪流量和高达175米的水头,这对大坝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了应对如此大的压力和能量,工程采用了最先进的结构设计和材料,例如高强度混凝土、特殊的水泥配比等。

2. 超大直径引水隧洞:
为了将巨大的江水引入发电机组,工程挖掘了多条世界级直径的引水隧洞,这对地质勘探和掘进技术是巨大的挑战。

3. 先进的施工工艺和设备:
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运用了大量当时最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大型机械设备,例如大型混凝土搅拌站、大型起重设备、先进的测量和监测系统等。很多施工工艺是首次在如此规模的项目中使用,为后续大型工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例如,在大坝混凝土施工中,采用了“二衬一筑”的整体浇筑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温差裂缝问题。

4. 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
工程的运行和调度采用了高度自动化的系统,包括发电控制、水库调度、航道管理等,提高了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三、 综合效益的显著:多重价值的体现

1. 强大的防洪效益:
这是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通过修建水库,将长江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并具备抵御千年一遇洪水的潜力。这不仅保护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广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也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历史上,长江流域洪灾频发,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三峡工程的建成极大缓解了这一历史性难题。

2. 巨大的发电效益:
如前所述,三峡水电站是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之一,其提供的电力占全国总发电量的很大比例。这不仅减少了对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也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它有效地缓解了电力短缺问题,尤其是在能源需求日益增长的当下。

3. 显著的航运效益:
通过修建船闸和升船机,三峡工程极大地改善了长江的通航条件。万吨级船队可以从上海直达重庆,缩短了航程,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运输效率,对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过去,宜昌以上是长江的“瓶颈”,现在则畅通无阻。

4. 间接效益:
水资源开发利用: 水库的建设使得水资源调控能力大大增强,为下游灌溉、供水等提供了保障。
生态效益(争议与改进): 虽然对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但其提供的清洁能源有助于减少对环境污染更大的能源形式的使用。同时,工程也在不断进行生态修复和监测。
旅游开发: 三峡工程本身也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四、 对中国发展的影响:战略意义与国际地位

1. 中国综合国力的象征:
三峡工程的建成,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伟大的工程成就之一,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勇气的结晶,也是中国科技实力、工程管理能力和国家组织能力的集中体现。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能够独立完成如此宏大、复杂且具有深远影响的项目。

2. 提升国际影响力:
三峡工程的成功建设,使其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工程技术实力和发展成就的一个重要窗口,提升了中国在国际工程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3. 能源安全与独立:
依靠自身的水能资源发电,增强了中国的能源独立性,减少了对进口能源的依赖,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当然,任何宏大的工程都伴随着挑战和争议。 三峡工程也不例外,例如:

移民问题: 为了建设水库,需要大规模移民,这涉及到安置、生计等一系列复杂问题。
生态环境影响: 水库的形成会改变河流的生态系统,对鱼类、水文地质等方面可能产生影响,需要持续的监测和管理。
地质安全: 大型水库的蓄水可能对周边地质环境产生影响,如诱发地震等,虽然工程设计考虑了这些因素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仍是持续关注的焦点。

总而言之,三峡工程的“牛”在于其无与伦比的规模、攻坚克难的技术创新、显著的多重效益以及在中国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位。它是一项承载着几代人心血的伟大工程,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也为世界水电工程树立了新的标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回答中有重庆奉节的朋友质疑我没有调查研究下了结论。

我看了下这位朋友,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比如长江航运局没有原来那么红火了,不少船为了翻坝等很久之类。

我觉得既然题目问的是三峡有多牛,我就正好就着奉节个三峡的关系讲一下故事。

过年那会,我们一家人回忆我7岁左右坐船游三峡的情景。

我父亲印象最深的事情,是在奉节吃两毛一个的猪蹄(好像是一毛,不太记得了),还用三斤粮票换了一把当时极其气派的大藤椅。

当时大概是89年,当时我父母的工资大概是100多,猪蹄在湖北卖5毛左右,藤椅一把要卖10多块,三斤粮票在湖北就值一两块钱。

不过这两件便宜东西给我带来的回忆并不好——父亲吃猪蹄太多得了胆结石,而那把藤椅因为我乱蹦乱跳,跌下来摔得鼻青脸肿。

那时,从今天三峡库区,带来不少衣衫褴褛的“川军”,本地人不愿干的活,他们都干得利索,虽然偶有作奸犯科,但因为吃苦耐劳,普遍风评不错。

三峡修好以后,“川军”越来越少了,两地的贫富差距也渐渐抹平,想去穷地方淘宝的机会也没有了。

为什么?

因为大宗物资的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原来几十艘小船看起来千帆竞渡确实热闹,但那都是成本啊!一条大船抵几十条小船。

你看到船少了,但是航运量确实起来了。

确实有不少时鲜货等不起只能翻坝,但是大米,煤炭,木材,砂石,钢材,水泥,这些物资是不是进出川成本更低?

这些才是三峡的意义。

上游的人享受着三峡带来的航运便利,不是活两次船闸就能体会的。而要深刻地看数据。

当然,很多人说数据都是假的,自己的感觉才是真的。

也许头条UC更适合这些人。



再补充点资料,让大家更直观了解三峡工程。

这是来自1978年的《今日长江航运》一书,当时的三峡是这样的。

这样的

这样的

感受一下这些模糊照片中的江水流速和行船难度。

然后我放一张我拍的今天三峡大坝。


这是我拍的,雾大看不清,只能说感受一下水流,看哪样更有利于航运。


由于之前的答案是凭记忆纯手打,为了更加详实权威,补充一些资料进来。

首先推荐的是关于三峡各种争议最权威的文章之一,原荆州市委书记刘克毅写的系列文章《说说三峡工程那些事》,文章深入浅出,作者又是老武水科班,并全程参与,立论非常扎实。





以下是原回答。



对公知的反智主义产生极度反感,就是从三峡工程这个话题开始的。

作为一个宜昌人,老家就在荆江分洪区一带,从小就生活在洪水的恐怖故事中。

几千年来噩梦的结束,就是从三峡工程开始的。

不仅是江汉平原,长江中下游整个中国最发达地区的水患噩梦,也是从三峡工程开始结束的。

这包括,武汉,长沙,南京,以及整个长三角。

这个地区占据中国耕地的20%,GDP的一半。

对于三峡工程的否定,绝大多数是谣言,少部分是夸大,极少数靠谱的,的多半是权衡之下的无奈,现在一个个来说。

1,三峡工程耗资巨大,劳民伤财,经济效益不佳。

三峡工程的成本中,工程耗资900多亿,各种配套大约1000多亿,加起来大概2000多亿,看起来天文数字。

其实,即使不算发电的产出,单是在防洪这个领域,减少的各种洪水损失,防洪动员开支以及间接对经济增长造成的阻碍,三峡工程早就赚了好多倍了。

随便举例:1998年洪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600亿,间接损失乘以3没悬念。三峡工程修好后的2010年洪峰远超98洪水,依然安然无恙。

仅仅这一次,你还会觉得三峡工程在浪费钱么?

2,三峡工程造成汶川地震。

这是典型的反智谣言。水库地震一般都不会是大震,更何况三峡离汶川十万八千里,宜昌没震汶川就震了?

有些人为了黑三峡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你们咋不说三峡工程会造成太阳氦闪?

3,三峡工程造成航运不便。

三峡本来就是考虑到航运才修建的,在修建以前三峡航道的险峻不敢想象。

60年代一个宜昌跑川的船长的工资加各种津贴比毛主席还高(毛主席那会一个月400多,船长收入可以达到500)。为什么?因为危险啊!

因为暗礁太多,每隔一小段,船上就要换领航员。不少暗礁可以追溯到远古,还记得《长干行》里那句“十五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么?几千年来,无数船只在此粉身碎骨。而这块礁石就是50年代被炸掉的。(估计有不少人会惋惜炸掉古迹了吧)

这只是礁石之一,其他的暗礁是无法炸掉的,三峡上各种沉船事故历来都是常事,所以长期只能用相对灵活的小船,小船动力不够就要靠人或者机器拉纤。效率可想而知

三峡工程修好以后,这些“非遗”就统统没有了。

不说是不是像之前宣传的那样“万吨轮直达重庆”,总之三峡修好以后,大宗物资运单重庆的成本大大降低。

与整个航道的险恶相比,过个全自动的五级船闸,真是什么也不算。

重庆经济的腾飞,不能说和三峡没关系吧。

4,三峡工程造成物种灭绝。

这倒是没什么可洗的。江豚野生物种已经基本灭绝了,白鳍豚中华鲟也早就没有野生物种了。这不能说跟三峡没有关系。但是这几个物种已经实现了人工繁殖,并且正在逐渐野化。

问题是,与长江中下游几亿人的生命和财产相比,几个物种的消失,代价真不算高。

user avatar

作为一名就读于三峡工程所在地——湖北宜昌的水利工程学生,刷到这个问题稍微有点激动,试着回答一下。

三峡工程最厉害的地方毫无疑问是发挥了巨大的防洪效益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啊。自古以来长江自宜昌到湖南岳阳城陵矶这一段就是洪水频发。举个例子,咱们可以比较一下98年长江洪水(三峡建成之前)和2010年长江洪水(三峡建成后),大家对于98年长江特大洪水印象太深刻了,那个霪雨霏霏的夏天,数万人日夜守在荆江大堤上,哪里有缺口就要立马堵住,后面数百万分洪区人民夜不能寐。但是有了三峡大坝就完全不一样了。98年洪水,宜昌站的最大洪峰流量是6.36万m³/s。而10年7月三峡水库的入库流量也达到了将近7万m³/s,如果这个流量再次通过荆州河段,洪水的威力绝对不亚于98年的洪水,然而三峡工程凭借其巨大的拦洪能力,硬是将7万m³/s的洪峰(入库流量)削减到4万m³/s(下泄流量),几天之内将大约70亿立方米的洪水拦在水库之中。单凭这一项就可以挽回下游地区至少500亿的直接经济损失。这种调蓄能力,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和清江上的梯级水电站都是无法做到的。

当然,发电也是三峡比较厉害的地方。好像世界上防洪和发电能力都这么出众的工程没有几个吧。

三峡目前是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每年平均能产生将近900亿度的电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华东重镇的用电压力。

最后还是要提一下雄伟的三峡双线五级船闸了。几乎每次学校组织去参观大坝都要先瞻仰一下船闸,如下图。

“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可以这样形象地描绘船舶过大坝的两种方式。“楼梯”是双线五级船闸,“电梯”则是升船机。 船从下游驶来,先将五闸室水位降到与下游水位一致,打开下闸门,船舶进入闸室,然后关闭下闸门,输水系统充水抬高闸室水位,船舶随闸室水位上升而上升,当水位与四闸室水位齐平时,打开五闸首人字闸门,船舶就好像爬过一级阶梯,轻松驶入上一级闸室。如此上升,直至驶出一闸室,进入壮阔的高峡平湖。

这个巨大“电梯”的高度是40层高,承船厢可载3000吨级船舶,最大爬升吨位达1.55万吨,最大爬升高度113米。提升重量和高度,均为世界之最。


竟然还有不少人觉得三峡工程有百害而无一利,就凭网上的一些只言片语和负面文章,就如此诋毁三峡,这是受过教育的人说出来的话吗?三峡工程运行十多年来,为华东地区提供了多少清洁的电能,为国家省了多少吨标准煤减少了多少碳排放。好,这不是最重要的。我想请那些诋毁三峡工程的去湖北荆州,去公安县、去监利县、去洪湖市、去问问几百万分洪区的人民,去荆江大堤北岸问问世居在江汉平原上的人们,他们还用不用在汛期天天守在大堤上,三峡究竟有没有让他们在暴雨倾盆的夏夜感到安心。

还有人认为三峡发电量不足预期,引起气候异常,污染严重。我真替三峡水电站感到心累,既要在汛期拦蓄洪水,又要在枯水期调节径流量,满足下游地区的用水,还要抽时间发电。完了还不满意,又要说因为三峡,多少珍稀动植物灭绝了,什么长江流域降雨量减少,径流量减少了,一遇到极端天气,什么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甚至温室效应全球气温升高都让三峡背锅,对不起咯,三峡的没有那么大的能耐,影响不了整个长江流域的气候,和整个长江相比,它微不足道,但是和恶意诋毁它的人们相比,那些沾满吐沫星子的流言蜚语,在1600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坚硬的三峡大坝面前,同样微不足道。


再补充一下,有个校友很皮,他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事实上 ,这也是三峡大坝最牛逼的地方之一。作为2688万吨混凝土和54.5万吨钢材构筑的重力坝,常规武器对它根本无法造成伤害。即便是被战斧巡航导弹这种威力的武器击中,也只能炸开一个小口子,无非就是多开了一个泄洪孔,不会对坝体造成实质性威胁,更不要说湾湾专家提出的两枚飞弹就能炸掉三峡大坝的诳语了,而且恕我直言,几枚飞弹扔到大坝上,其实和扔几枚擦炮(鞭炮)的效果差不多(手动滑稽)

咱们言归正传,如果三峡大坝被核武器攻击完全溃坝,会产生什么后果呢?暂且不讨论假想国的核弹头能否精确的对深入内陆1000多公里的三峡大坝进行核打击的问题,像三峡大坝这种体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小当量的核武器也不能完全击垮它模拟实验表明,当坝体被100万吨当量(相当于100万吨TNT炸药爆炸的能量)核武器击中时,会产生1000米左右的溃口,这个就很恐怖了。因为在175水位情况下,三峡如果出现50米以上的溃口,其下泄流量就会超过12.5万m³/s,相当于万年一遇的标准了,如果是两公里的坝体完全被撕开,我们可以大致估算一下下泄的洪水流速和流量:

下游水位按65米计算 ,落差大概110米,按照堰顶出流公式修正计算出流速在45m/s左右,下泄流量大概在200万m³/s左右。(如数据有错还望批评指正)

三峡大坝距离宜昌市区的翠屏山(下图中红圈表示的区域)大概40公里,考虑到洪水行进过程中,会受到大坝残留坝体还有几处急弯峡谷山体的阻挡,会损失部分流速,那么洪峰应该会在20分钟左右冲出南津关(标数字的地方),而南津关也是一个急弯,这个时候高出江面20多米的洪水会直扑待在山上赏花的翠屏山群众,但是翠屏山与长江江面的相对高度应该也是20多米的样子,所以此时有两条路可以走。第一,胆儿肥的同学可以待在山顶继续赏花,直面惊涛骇浪。第二,立刻马上下山,然后取道沁苑学生公寓的东边小路或者从沁苑操场小路经过茶庵小区向东登上学校的最高点,这里应该来说是最安全的地方。

以上

也只是假设情况,事实上,假想敌要想用核武器打击三峡工程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是全面进入战争状态,那么三峡也有足够的时间把库容下泄到安全线以下,而且大坝离海岸线还有1000多公里,又深居内陆,况且我国领空的防空设施也是数一数二的存在,想摧毁它可没那么容易。这种保护着下游地区的特别重要和牛逼的工程设施,我们是决不允许它受到任何伤害的。

user avatar

长江边长大的人对98年大洪水一定会有深刻印象的。

那年我和几个同事租房住,就在长江边上一个村子里,村里当时很紧张,男的全部组织起来往大堤上运土,女的负责洗衣送饭,村干部晚上拿着铁盆检查大堤。我们是租房的,自然不用参与,晚上就在二楼点蜡烛打牌(停电),雨下的很大,我似乎听到敲盆子的声音,还有人大呼什么,不过也没当回事。蜡烛烧完了,我们摸黑下楼梯,最前面一个人突然大叫,掉进水里,我才发现水漫到一楼齐胸,我们在一楼的床桌子什么的都飘在水里。

第二天,我们还要去上班,游过去的,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洪水。当时我还觉得很好玩,跟人叽叽喳喳地讲,直到一个荆州的同事讲以前发洪水全家躲屋顶饿了整天等救援,我才发觉自己没心没肺。水退后,我们又回去住,房东说当晚大堤出现小口子,还好大家都在堤上,一会就堵住了,田被淹了,收成没了,不过人没事就好,比以前好多了。听完了,我觉得心里像堵了什么,很难受。

几年后,三峡大坝建好了,这种事再没听说了,后来这里变成了城区,许多人搬来住,我也在这里安家,晚上经常带着家人在大堤上散步,洪水似乎是个很遥远地话题了。

但许多人心里明白,洪水之所以遥远,是因为三斗坪那里有一座大坝。

许多人没见过洪水肆虐,张口闭口三峡工程祸国殃民什么地,其实,这些人估计三峡工程是干什么地都不知道,只是想骂骂政府发泄自己没能发财的怨气,或是想通过ctrl+v显示自己清高。

还有人连“政府说三峡建好了全国用电免费”这种谣言都信,拜托,脑袋不止是用来带帽子的。

user avatar

$在长江边长大,虽然亲自没参加过抗洪,但是家里很多人参加过。没吃过猪肉,但见过猪跑。现在想给没在江边待过的小伙伴们分享一下知识:

防洪这事儿,一般分三个水位:设防水位,警戒水位,保证水位。

设防水位一般是江水涨到堤脚的时候,这时候江水和地面差不多平齐,已经开始有点危险了。江水直接冲刷堤脚,可能掏空堤脚导致大堤垮塌,所以到了这个水位,有关部门就开始密切检测大堤状况,但是这时风险不大,一般还不需要解放军和老百姓上堤。

警戒水位的时候,江水一般已经高于地面很多了,这时候江水能通过地下的蚂蚁穴,老鼠洞渗过大堤,从地面上冒出来,开始只是冒黄水,泛泥浆,随着流水把地下通道越冲越大,就会咕嘟嘟像喷泉一样涌出来。如果这时还没有及时发现处置,很快江水就会把地下掏空,这时无法承受上面的堤坝,大堤就会垮,洪水从缺口涌入就会造成巨大的灾难。这种涌水并不一定发生在大堤旁边,最远可能在500米外。所以一旦到了这个水位,政府就会组织干部群众上堤,二十四小时巡查这种管涌。巡查的时候一般是几十个人排成一线,沿着大堤走,每人负责面前的五到十米。

就类似这种航母甲板检查。这样的检查每三四个小时就要来一次。98年我爸和好几个亲戚在大堤上守了两个月,每天都要这样巡查几遍。当时长江上有上千公里的堤防都超过警戒水位,而每一公里都有像我们家里这样的人不间断的巡查。解放军也在堤旁待命,发现了管涌就要赶紧上去堵住。

而保证水位,顾名思义就是在这个水位以下,通过严防死守可以保证大堤不出问题。但是在这个水位以上,已经不全是人力所及了,还得看一部分运气。这时如果出现管涌极度危险,可能一小时或半小时大堤就塌了,都不一定来得及救。你们在电视里看到解放军跳进水里筑人墙,背麻袋,一般都是这时候。这个水位以上就是用人命和老天爷赌运气。

其实还有第四个水位,泄洪水位。这个水位一般是不会实际达到的,因为到了这个水位,大堤必破,非人力所能挽回,所以只要几个重点城市预报会达到这个水位,上游的泄洪区就会主动炸开大堤,让洪水淹没分洪区,来保证下游重点城市安全,当然这样做损失极为惨重。98年的时候,荆江分洪区已经在堤上装好了炸药,最后洪峰低于泄洪水位几十厘米,没有爆破分洪。

罗里吧嗦说了这么多,主要是为了帮助大家对我下面要说的事实有个感性认识:

从三峡所在的宜昌段来看,2010年洪水远比1998年大。1998年宜昌最大洪水量63600立方米每秒,2010年宜昌最大洪水量7万立方米每秒。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俗话说“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长江最危险的荆江段最大能承受的洪水就是7万立方米每秒。由于荆江段在宜昌下游。宜昌的洪水量到了荆江还要增加不少。所以如果没有三峡,2010年可以说荆江大堤必破!荆江分洪区一定要分洪!

但是2010年我们有了三峡,它拦住了7万立方米每秒的洪峰,只往下游放出4万立方米每秒,远远低于荆江段的承受力。结果虽然2010洪峰远大于1998年,但是荆江段居然没超过警戒水位,连派群众巡查都不用,更谈不上解放军上了。作为对比,1998年荆江段超过警戒水位60天以上,还超过保证水位12天以上。所以大家都听过98洪水,却没几个人听过2010年洪水。三峡防住了洪水,是不会有人知道的,因为既然没有洪水,那就不是新闻,不会被报道。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最近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两年前写的答案又不断的收到点赞,非常感谢。

我借此机会再补充一下最新情况吧,2020年长江上游再次爆发历史性的洪水,7-8月一共出现5次洪峰,通过三峡时的洪峰流量分别为53000m3/s,61000m3/s,60000 m3/s,62000m3/s,75000m3/s。可以看到这五次中间有三次洪峰流量几乎都与1998年最大一次洪峰流量持平,而最后一次洪峰创了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大值,可以说2020年洪水是一场远超1998年的大灾难,而且当时还与国内抗疫相叠加,本来很可能会给长江中下游人民带来巨大损失,但是在三峡的调控下,再一次波澜不惊的渡过了。三峡又一次拯救了大家,仅这一次创造的效益应该就抵得上几个三峡的造价了。关于三峡在2020年洪水中发挥的作用,可以参见以下博客:

2020年长江上游5次洪峰调控过程_长江陈进_新浪博客

user avatar

98年大洪水的时候,我出差在沈阳一个橡胶件厂,这家工厂生产密封件,橡皮艇,救生衣。我去的第二天,武汉的一位副市长吧,坐专机到沈阳来这家企业提救生衣和橡皮艇,因为刚从抗洪一线下来,重感冒,打着点滴,坐着救护车从机场到这家工厂的。想想看,但凡当时能调动别的领导也不会让他一个病号来的。全都在抗洪一线。

现在再有那样的大洪水,副市长只要去看看,检查检查工作就行了,不需要这样拼命了。

这就是三峡的作用,几千万人的身家性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三峡工程的“牛”体现在其规模的宏大、技术的先进、效益的显著以及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等多个维度,可以说是一个集技术奇迹、工程壮举和综合效益于一体的超级项目。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三峡工程的“牛”之处:一、 规模的宏大:世界级的超级工程1. 巨大的库容和发电能力: 水库容量: 三峡水库总.............
  • 回答
    三峡水库,这个庞大的工程,它的规模之巨,足以让我们惊叹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要说它有多大,咱们得从好几个维度来聊聊,才能有个比较立体的认识。首先,从库容这个最直观的指标来说,三峡水库总库容达到了 393亿立方米。这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是把这些水全部倒出来,那得是多大的一个“水池子”.............
  • 回答
    关于台媒称“三峡泄洪淹掉凤凰古城、黄河水杀到钱塘江口”的说法,这属于一个虚假信息,并且在信息传播和解读上存在严重的曲解和误导。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传言的来源和性质分析 消息源的可疑性: 首先要明确,这种说法出现在一些非主流、甚至带有特定政治立场的媒体上。这种信.............
  • 回答
    三峡工程是中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水利枢纽工程,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江流域的治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如此庞大的工程也必然伴随着深刻的利弊影响。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三峡工程的各项利弊。 三峡工程的优势(利):三峡工程的建设目标十分宏大,其带来的效益也是多方面的:1. 显著的防洪效.............
  • 回答
    关于三峡工程于2009年完工与云南随后三年(20102012年)连续旱灾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关注的问题。科学界对此的看法并不统一,也没有一个定论能够明确地说“是”或“否”。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并理解其中的复杂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因果关系”在这里的.............
  • 回答
    三峡工程自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巨大的争议,这种争议的深度和广度,无疑会对中国未来是否还会出现与其体量相当的大型水电工程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剖析一下:首先,三峡工程的争议本身就极大地提升了社会对大型工程的审视维度和公众参与度。 在三峡工程的论证和建设过程中,支持者强调其在防洪、发.............
  • 回答
    关于三峡工程,反对的声音确实一直存在,而且提出的理由也相当多,涵盖了经济、环境、社会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说清楚这些反对理由,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看。首先,从环境影响这个角度来说,这是争议最激烈的地方。 生态系统的破坏与改变: 这是最核心的担忧之一。三峡水库蓄水后,淹没的土地面积巨大,这直接导致了许多.............
  • 回答
    黄万里先生对三峡工程的担忧,是一个在中国水利界乃至社会上都引起广泛关注和持续讨论的话题。要评价他的担忧,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他的观点、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三峡工程建成后的实际情况。 黄万里先生的担忧:黄万里先生是新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也是一位敢于直言、坚持科学真理的学者。他对三峡工程的担忧并非空穴来.............
  • 回答
    三峡电站今年首次满发:2250万千瓦的宏伟数字及其未来展望三峡电站今年首次实现“满发”,总出力达到 2250 万千瓦,这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展示了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理解这个数字的含义以及它背后蕴含的潜力,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解读。 2250万千瓦是什么概念?要理解 .............
  • 回答
    三峡工程自2006年蓄水以来,至今已近二十年,重庆港的航运情况与黄万里教授当初的预测(可能涉及淤塞和航道阻断)之间,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对比。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黄万里教授关于三峡工程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中与您提到的“淤塞”和“航道阻断”相关的预测是: 上游泥沙淤积导致库区萎缩和航道问.............
  • 回答
    三峡工程,这项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在改变中国能源格局、防洪减灾能力的同时,也给无数家庭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三峡移民,这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在新城市的生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从故土到新城:一场生活的巨变对于大多数三峡移民来说,他们的生活是从告别熟悉的家园开始的。古老的村落,世代耕耘的田地.............
  • 回答
    三峡大坝工程中的长江截流,是人类历史上最宏伟、最艰巨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整个三峡工程的关键节点。这项举世瞩目的工程,将滔滔江水从“自然的解放”变为“有组织的灌溉、发电与航运”,其截流过程充满了智慧与挑战。要理解三峡大坝如何实现对长江的截流,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地梳理其背后的逻辑和具体操作。一、 截流前的.............
  • 回答
    三峡大坝,这座宏伟的工程,承载着中国巨大的能源和防洪使命。一旦它遭遇破坏,其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绝不仅仅是中国的损失,更可能波及全球。首先,我们得认识到三峡大坝的规模和功能。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提供了中国相当一部分的电力。它的被毁,意味着中国经济命脉遭受重创,工业生产将面临严峻挑战,甚至可能导致.............
  • 回答
    三峡水利工程作为一项举世瞩目、规模宏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其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所带来的影响是极其复杂和多层面的。正因如此,围绕它的利弊一直存在着巨大的争议,并且这种争议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而不断演变的。要详细解释这种争议,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为什么存在争议?根源在于其“巨”与“变”1. .............
  • 回答
    修建三峡大坝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具标志性的水利工程之一,其建设规模和影响力都极其巨大。它带来的益处是多方面的,既有直接的国家层面的战略性利益,也有关乎亿万人民福祉的实际效益。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这些益处:一、 显著的防洪效益:这是三峡大坝最核心和最直接的战略性益处。 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极大提升:.............
  • 回答
    关于湖北三峡坝区出现的神秘“龙样水怪”以及推测其为大型水生蛇类(蚺)的说法,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涉及到民间传说、科学探索和公众的想象力。让我们来详细地探讨一下:一、 神秘“水怪”的目击与描述:关于三峡坝区“水怪”的传闻并非孤例,许多地方在大型水体都会出现类似的目击事件。在三峡坝区,由于其巨大的水.............
  • 回答
    修建三峡大坝对长江流域的动物及其生态环境,无疑是一项规模宏大且影响深远的工程。要评估其影响,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并理性看待其带来的正面和负面效应。对当地动物及其生态环境的影响: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三峡大坝的建设确实对长江流域的许多物种和生态系统产生了显著的改变。 对鱼类种群的直接影响: .............
  • 回答
    三峡水库,这个承载着中国经济发展重任的宏伟工程,一旦被“秘密”注入大量食人鱼,其可能造成的生态灾难将是难以估量的。这不仅仅是关于一两种外来物种的入侵,而是对整个长江流域复杂而精密的生态系统的系统性破坏。食人鱼的“威力”:并非传言中的“血盆大口”首先,我们需要理性看待食人鱼。虽然它们在某些影视作品中被.............
  • 回答
    嘿,哥们儿!你要是问我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是个啥体验,我跟你说,那可真是五味杂陈,得掰开了揉碎了跟你聊。别的不说,光是这名字,听着就一股子“科技”味儿,是吧?首先说说这地理位置,那可真是没得说。咱在宜昌,长江边上,离着那个世界闻名的三峡大坝不远不近,夏天热的时候,晚上去江边吹吹风,看着江面上闪烁的灯光,.............
  • 回答
    关于朋友圈流传的“三峡不炸地震不断”的说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反驳,并且可以详细地解释其中的科学原理。核心反驳观点:这个说法是一种典型的虚假关联和因果倒置,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地震的发生是极其复杂的地球内部活动,受到地质构造、板块运动等深层原因影响,而水库蓄水或放水对地震的影响虽然存在,但其作用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