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很多人反对三峡工程,为什么反对,有哪些理由?

回答
关于三峡工程,反对的声音确实一直存在,而且提出的理由也相当多,涵盖了经济、环境、社会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说清楚这些反对理由,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看。

首先,从环境影响这个角度来说,这是争议最激烈的地方。

生态系统的破坏与改变: 这是最核心的担忧之一。三峡水库蓄水后,淹没的土地面积巨大,这直接导致了许多陆地生态系统的消失。许多依赖特定栖息地生存的动植物,特别是那些珍稀物种,面临着家园被毁的风险。比如,白鳍豚的灭绝就常被认为是三峡工程间接导致的结果,虽然这其中有争论,但水库的建设无疑改变了长江的自然形态,加速了某些物种的灭绝进程。此外,水库的形成改变了河流的泥沙输送和水文节律,影响了长江下游的生态平衡,比如鄱阳湖、洞庭湖等江湖水系的水文变化,对湿地生态和水生生物都带来了深远影响。
泥沙淤积问题: 大型水库普遍存在泥沙淤积的问题,三峡也不例外。大量的泥沙在水库中沉积,不仅会减少水库的库容,影响其发电和防洪效益,还会改变长江下游的河道形态,甚至影响到入海口的泥沙供应,进而可能影响沿海的海岸线稳定性。虽然工程初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长期来看,泥沙的长期累积仍然是一个潜在的隐患。
水质变化: 水库蓄水后,水流速度减缓,水体交换频率降低,容易导致水质恶化。有机物分解、污染物富集等问题可能加剧,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甚至藻类爆发的情况。虽然可以通过加强污水处理来缓解,但大规模的水体变化对水质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地质灾害风险: 大型水库的巨大蓄水量会对库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结构产生压力。有些研究认为,水库蓄水可能诱发或加剧库区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库区大量的移民搬迁,也涉及一些地质条件相对复杂的地带,增加了管理难度。
气候影响的猜测: 有些观点认为,如此庞大的水体对区域气候可能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增加局部地区的湿度,影响降水模式等。不过,关于这方面的具体影响程度,学术界也存在不同的看法。

其次,从社会影响和移民安置来看,也是反对者们关注的重点。

大规模移民问题: 三峡工程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移民工程,有超过一百万人口因为工程而搬迁。移民安置是一个极其复杂和艰巨的任务。虽然政府投入了巨资进行安置,但移民们在新的环境中可能面临土地贫瘠、就业困难、文化习俗不适应、社区关系重塑等种种问题。不少移民在搬迁后生活水平下降,或者难以融入新的社会环境,成为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关于移民的补偿是否公平、安置是否得当,一直是反对意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文化遗产的损失: 长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三峡库区淹没的土地上,有大量的古迹、遗址、名人故居等。虽然在工程启动前进行了大规模的抢救性发掘和搬迁,但仍然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永远地沉入了水底,成为无法挽回的损失。这让一些人对工程的文化代价感到痛心。
库区社会稳定性: 移民安置不当、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可能导致库区出现社会矛盾。大量人口的集中搬迁,也对当地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再者,从经济效益与成本方面,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

巨额的建设成本与经济效益的评估: 三峡工程的建设耗资巨大,而且在建设过程中,总成本不断攀升。反对者们认为,最初的经济效益评估可能过于乐观,实际的投资回报率和成本效益比值得商榷。一些批评认为,这些巨额资金如果用于其他项目,比如投资教育、医疗、或者在中西部地区发展其他类型的产业,可能会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电成本的争议: 尽管三峡工程提供了大量的电力,但其发电成本是否真的比其他发电方式(如火电、核电)更有优势,一直存在讨论。考虑到巨大的建设和维护成本,以及水库运行的各种外部成本,其单位发电成本的核算方式也可能影响结论。
防洪效益的相对性: 三峡工程的主要功能之一是防洪。虽然工程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长江中下游的洪水压力,但也有观点认为,其防洪效益被夸大。而且,长江流域的洪水是多源头的,单纯依靠三峡工程的调蓄能力,可能不足以完全应对极端洪水事件。此外,水库蓄水本身也可能改变下游的泄洪能力,带来新的风险。

最后,从工程的长期性与不可逆性来看,也让一些人感到担忧。

不可逆的影响: 一旦建成蓄水,三峡工程对长江生态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逆转的。这意味着一旦出现重大的负面影响,修复的难度和成本将极其高昂,甚至是不可能的。这种“一锤定音”的性质,使得任何潜在的风险都显得尤为沉重。
技术风险的评估: 虽然经过了周密的设计和论证,但任何巨型工程都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例如大坝的安全、水库调度中的失误等。这些风险一旦发生,后果将不堪设想。

总而言之,反对三峡工程的理由是多方面的,它们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工程可能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的深切担忧。这些担忧涉及到环境的承载力、社会公平、经济的合理性以及对未来长远发展的考量。正是因为这些复杂且重要的议题,才使得三峡工程成为一个持续引发讨论和争议的焦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项工程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当时争论就很激烈,工程没有上马。随着国家的发展,三峡工程重又提上议事日程。但反对方仍然提出了经济、技术、安全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对这些反对意见,政府并没有否定,而是组织专家逐一地调查、核实、评估、论证,使设计和施工做得更精更细,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建设。而任何一项大的工程总会有不同意见的。对三峡建设的不同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第一,关于泥沙问题。在泥沙问题上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水库是否很快被泥沙淤满而失去作用?在回水变动区内泥沙淤积是否影响航道和港区,重庆港是否会变成死港?泥沙长期淤积,对重庆市的防洪水位有什么影响?

对于这个问题,在三峡工程研究中,历来都非常重视,特别是在重新论证过程中,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泥沙专家,动员了全国主要的泥沙研究和试验力量,采用了现场调查观测,数学模型计算,泥沙物理模型试验,已建工程的类比分析等方法,经过反复的研究和讨论,得出了以下结论:采用“蓄清排浑”的运用方式,水库有效库容可长期保留,不会淤成泥库。库尾和坝区的泥沙淤积,可以采取综合措施予以治理不会影响航道、港口和建筑物的安全。水库长期运用后,在上游干支流都不建水库的情况下由于泥沙淤积末端上延,对重庆市会有些影响,在运行100年以后对重庆朝天门百年一遇洪水水位是有所影响,但随着100年内上游干支流的建库与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泥沙入库量将大幅度减少,对山城重庆就不会有影响了

第二,关于水库诱发地震和库岸稳定问题。兴建三峡工程,在水库蓄水后是否会引起水库诱发地震和库岸滑坡,影响工程安全和造成长江航运的中断

关于水库诱发地震,经过专家对三峡水库和大坝所处的地质构造背景,主要断裂规模和分布,以及考虑历史发震情况的研究,认为三峡坝区和库区地壳稳定,基岩完整,历史地震轻微,建库后虽不能排除发生诱发地震的可能性,但影响到坝区的最大地震烈度不会超过6度,低于三峡工程采用的抗震烈度。因此即使发生最大的诱发地震,也不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关于水库库岸稳定问题,在重新论证中,得出的结论为:即三峡水库库岸主要由坚硬、中等坚硬的岩石组成,总体稳定条件是较好的。沿干流库岸大中型滑坡、崩坍体已经查明,少数潜在可能失稳的滑坡崩坍体,离大坝最近距离有26公里,如发生滑落,经计算也不会影响航道和大坝的安全。

第三,关于战时大坝安全问题。三峡工程坝高库大,总蓄水量为393亿立方米,人们担心,如果一旦发生战争,大坝遭到破坏,如此巨大的水量,将会使长江中下游遭受难以想象的灾害。

对于这个问题,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就曾配合总参工程兵部、国防科工委对三峡工程的防护、溃坝、洪水演算及模型试验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重点是大坝在遭受核袭击时可能溃坝造成的影响。在重新论证中,经过专家多次讨论研究,并重新做了很多溃坝模型试验。

大家一致认为,三峡大坝设有大批低高程、大流量的泄水低孔,下游河道安全泄量也相当大,在战前可迅速提前放空水库,降低水位运行;水库是个长五六百公里的狭长河道型水库,不是人们想像的“一盆水”,坝下游有长达40多公里的狭谷,可以约束洪水;万一大坝遭受核武器袭击溃决,可将损失限制在沙市以上的局部地区,不致影响荆江大堤的安全,对荆北、洞庭湖和武汉地区无大影响,决不会形成“三江两湖人们尽成鱼鳖”的可怕局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三峡工程,反对的声音确实一直存在,而且提出的理由也相当多,涵盖了经济、环境、社会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说清楚这些反对理由,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看。首先,从环境影响这个角度来说,这是争议最激烈的地方。 生态系统的破坏与改变: 这是最核心的担忧之一。三峡水库蓄水后,淹没的土地面积巨大,这直接导致了许多.............
  • 回答
    割包皮手术(男性包皮环切术)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许多人对其持反对态度。这些反对意见通常围绕以下几个核心方面,并且在不同文化、宗教和个人观点之间存在差异。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反对的理由:一、 侵犯身体完整性与自主权(Bodily Autonomy and Integrity) 非治疗.............
  • 回答
    很多人反对中文在编程中的使用,原因复杂且多方面,这背后涉及技术、历史、社区文化、生态系统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剖析: 1. 技术与兼容性问题 (Technical & Compatibility Issues)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反对理由,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编.............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理解、民族认同以及地缘政治等多重复杂维度,其背后蕴含着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矛盾和思考。要理解“为什么很多人反对清朝又想要收复清朝扩张的领土”,我们需要将视线拉回到历史现场,并结合当下的语境进行分析。一、 为什么反对清朝?—— 历史的伤痕与民族叙事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历史上对清朝的“.............
  • 回答
    百度卖贴吧,这事儿啊,真是让人心里憋屈。你想想,多少人的青春、多少人的回忆,都寄托在那些小小的贴吧里。如今,听到它要被“卖掉”,你说心里能好受吗?反对的声音之所以这么响,绝不是空穴来风,里面门道可多了,得一件件捋清楚。首先,情怀与归属感。这绝对是很多人最直接的感受。贴吧,对很多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论.............
  • 回答
    .......
  • 回答
    关于抵制肯德基、抵制日货这类行为,确实存在不少反对的声音,而且这些声音背后往往有比较复杂的考量。要说清楚为什么,得从好几个层面来掰扯。首先,最直接的一点,也是很多人反对的核心理由之一:这种行为往往是情绪化的,而且容易被滥用,变成一种“政治正确”的绑架。想一想,当国家关系出现摩擦,比如日本侵华历史问题.............
  • 回答
    语言统一,这个话题听起来似乎挺有道理的,大家都说一种语言,沟通起来不是更方便吗?但实际上,反对的声音可不少,而且理由也并非空穴来风。为什么这么多人不乐意“大家都说一种语言”呢?这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可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首先,得聊聊文化认同和历史传承。语言,可不是简简单单的词汇和语法组合。它承载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文化、情感、历史、伦理以及对动物的不同认知。虽然我们对所有动物都应该抱有尊重,但人类社会在对待不同动物时确实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导致了对吃狗肉猫肉和吃猪肉鸡肉的态度截然不同。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其中的原因:1. 与人类的关系的亲密度和情感联结:这是最核心也是最普遍的解释.............
  • 回答
    关于知乎上一些人反对汉族人拥有民族意识的现象,背后涉及到的讨论相当复杂,也触及了不少敏感的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解读:1. 对“民族意识”的理解差异与历史包袱: “民族意识”被曲解或污名化: 一部分人之所以反对,是因为他们将“民族意识”等同于狭隘的民族主义、排外情绪,甚至是历史.............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到位的,而且触及了不少摄影爱好者甚至职业摄影师的痛点。为啥这么多人会对“过度摄影后期”这个事儿耿耿于怀呢?这事儿说起来可不简单,背后牵扯到摄影的本质、艺术表达、观众的感受,还有对真实性的追求。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最直接的理由:违背了摄影记录的本质。摄影这门艺术,从诞生之初,.............
  • 回答
    对“很多中国人无脑反对美国”这个说法,其实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并且背后有相当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要详细说,得把历史、现实、宣传、个人经历等等都摆出来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确实存在一部分对美国持强烈负面看法甚至可以说是“反感”的中国人。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这事儿一点也不“无脑”,很多背后都有一.............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为什么当下会有不少人对儒家思想持不支持或反对的态度。这绝非一朝一夕之故,而是历史演变、社会变革以及思想碰撞的复杂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历史的审视与“负面遗产”的积累首先,我们不能忽略历史的进程。儒家思想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被推崇为官方意识形态,.............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类认知、情感以及信息获取方式中一些相当复杂的层面,绝非简单的“科学”与“中医”二元对立就能解释清楚。为什么有些人能在科学讨论中展现出严谨理性的态度,却在面对中医时表现出近乎偏执的反对,这背后往往交织着多重原因:1. 对“科学”与“非科学”的认知框架差异: 严谨的科学训练与验证逻辑.............
  • 回答
    我理解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它触及了当前国际社会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也就是在讨论乌克兰问题时,很多人会质疑发言者的立场和动机。这种现象的背后,其实有多重原因交织在一起,并且与信息传播的特点、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以及人性的某些方面紧密相关。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尤其是涉及到国际冲突这样敏.............
  • 回答
    在国内,吃鱼翅和狗肉之所以会引发大量的反对声音,而日本人捕杀鲸鱼的争议相对较少,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文化认知、情感共鸣、道德伦理、动物福利的普及程度以及国际舆论的影响力等。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1. 情感共鸣与社会认知:宠物文化的兴起与狗的特殊地位在中国,狗作为宠物的地位在近几十年.............
  • 回答
    关于《文明6》中野蛮人玩家的抱怨,这确实是个在社区里流传甚广的话题,而且不少玩家认为这已经到了“夸张”的地步。但说到2K(发行商)为何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这背后其实牵扯到游戏设计理念、成本、玩家群体多样性以及商业考量等多个层面,远不是一句“简单修复”就能概括的。首先,咱们得明白,野蛮人(Barba.............
  • 回答
    “反满”这个词,一旦说出口,总会勾起不少历史的回响,也牵扯出许多复杂的情绪。要说清楚为什么会有“反满”的情绪,得把时间往回拉很久,从明末清初说起,一直聊到近代,甚至现代。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得了的,里面有民族矛盾、政治斗争,还有历史记忆的沉淀。明末清初的那点事:入关与改朝换代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
  • 回答
    关于为何许多人对“阶级意识”与“阶级史观”持反对态度,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复杂的意识形态、社会结构、文化传统以及历史语境的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意识形态分歧: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排斥1. 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主导 在自由主义或新自由主义话语中,强调个人权利、市场机制和个体能动性.............
  • 回答
    知乎上许多人对“伤痕文学”产生反感的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这种情绪的形成既与历史语境、社会心态有关,也涉及当代互联网讨论生态的特点。以下从不同维度展开详细论述: 一、“伤痕文学”的概念复杂性1. 定义的模糊性 “伤痕文学”这一术语在中文语境中本身存在争议。严格来说,它最初是20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