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幕府时代的将军在权势日隆的时候都没有废黜天皇,是不敢还是因为什么?

回答
关于日本幕府时代将军在权势达到顶峰时为何没有废黜天皇,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并非简单的“不敢”或“因为什么”,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复杂结果,涉及政治、宗教、文化、历史传承以及幕府自身的稳定需求等多个层面。

首先,我们得明白天皇在日本的历史和文化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自古以来,天皇就被视为日本神话中天照大神的后裔,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存在,是日本民族的象征和精神象征。这种“神权”的观念根深蒂固,渗透到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即使在将军掌握了实际的政治和军事权力之后,这种象征性的、宗教性的正统性依然是天皇的天然优势。废黜天皇,在当时的人们看来,不仅是对传统秩序的颠覆,更可能被视为对神明旨意的挑战,这在宗教情感上是难以接受的,也容易引发巨大的社会动荡。

其次,幕府将军虽然权力很大,但其统治的合法性,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天皇的任命。将军的职位,本质上是天皇任命的“征夷大将军”,是一种军事统帅的头衔。尽管这只是形式上的任命,但天皇的“恩准”是将军获得合法统治地位的必要步骤。一旦天皇被废黜,将军就失去了这个合法性的来源,他的统治合法性将变得名不正言不顺,这对于需要维护统治秩序和稳定的幕府来说,是极大的风险。将军需要一个“名义上的君主”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基础,并为自己的统治披上合法的外衣。

再者,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任何企图挑战天皇权威的尝试,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在幕府之前的平安时代,藤原氏虽然专权,但他们也未曾废黜天皇,而是通过联姻、控制天皇身边的官僚等方式来获得实际权力。战国时代的群雄割据,虽然名义上天皇的权威衰落,但即便是最强大的战国大名,也并未公开废黜天皇,而是争相前往京都朝觐天皇,以获得天皇的“认可”,以此来证明自己统治的合理性。丰臣秀吉虽然权力极大,被封为关白(内大臣),甚至一度想觊觎天皇的位置,但他最终也只是通过摄关政治来影响天皇,而未真正废黜天皇。这些历史教训,无疑为后来的幕府将军提供了警示。

另外,从幕府统治的实际需要来看,废黜天皇也并非最优选择。将军需要一个能够稳定国家、维持秩序的政权。天皇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存在,可以成为凝聚日本各方势力的一个焦点,甚至可以成为幕府用来调和内部矛盾的工具。如果废黜天皇,反而可能激起新的反抗势力,例如那些忠于天皇、反对幕府权威的武士集团。幕府与其冒着巨大的风险去废黜天皇,不如维持现状,利用天皇的象征性权威来服务于自身的统治。

而且,即使是权势滔天的将军,其权力并非绝对。幕府的权力基础是武士阶层,包括各地的大名。如果将军贸然废黜天皇,很可能会引起大名们的不满和警惕。许多大名虽然臣服于幕府,但内心深处依然保留着对天皇的敬意,或者将天皇视为自己反抗幕府的潜在旗帜。将军如果孤注一掷地废黜天皇,可能会在武士阶层内部制造分裂,甚至引发新的叛乱。幕府需要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权力结构,而不是通过激进的手段来制造新的不稳定因素。

最后,我们也需要看到,天皇虽然没有实际的政治和军事权力,但他们在文化和宗教领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天皇的存在,维系着日本的传统和文化认同。将军们通过与天皇保持联系,也能够获得一种文化上的“荣耀感”和“正统性”,这对于维护幕府的声望和统治的文化合法性也是有益的。

总而言之,日本幕府时代的将军在权势日隆时没有废黜天皇,是出于多重复杂原因的考虑,包括对天皇神圣象征地位的敬畏和忌惮、对统治合法性来源的依赖、对历史经验的借鉴、维护幕府自身稳定和统治的务实选择,以及对潜在社会动荡的规避。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天皇的象征性地位得以保留,而将军则在这一框架内,巩固和行使着实际的统治权力。这是一种“共存”的政治模式,也是日本独特的历史文化产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只要不是一个肖棍独霸政坛,他就不敢废天皇,因为那样就会给天下围攻授以口实,给自己掘墓。

这是个数学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日本幕府时代将军在权势达到顶峰时为何没有废黜天皇,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并非简单的“不敢”或“因为什么”,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复杂结果,涉及政治、宗教、文化、历史传承以及幕府自身的稳定需求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得明白天皇在日本的历史和文化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自古以来,天皇就被视.............
  • 回答
    德川幕府时代的日本人,他们的饮食习惯在不同阶层、不同地域都有不小的差异,但总的来说,构成他们一日三餐的基本要素,却有着相对稳定的脉络。我尽量用一种接近亲历者的口吻,为你还原那个时代人们的餐桌景象。朝食:唤醒一天的开始说起早饭,那绝对是最“朴素”也最“重要”的一顿。通常来说,这时候的食物以米饭为主,但.............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同样是军人阶层,同样经历了和平岁月和世袭制度,为何日本武士在幕府时期能保持其精气神,而清朝的八旗却逐渐衰落了呢?这背后牵涉到很多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和制度原因,绝不是简单的“一代不如一代”就能概括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日本武士的“生命力”从何而来?首先,我们要明白,日本武.............
  • 回答
    日本的幕府制,与其说是一种纯粹的分封制,不如说是一种复杂而独特的政治军事统治体系,它在形式上借鉴了部分中国的分封制度,但其核心运作方式和权力结构却有着鲜明的日本特色。简单来说,幕府是一种由武士阶层主导,以军事力量为后盾,实际掌握国家统治权力的政权形式,而将军则是这个体系的最高统治者。理解日本的幕府,.............
  • 回答
    在日本漫长的历史中,幕府将军与天皇的关系如同阴影与光辉,彼此交织却又泾渭分明。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遥远的古代,看着这两股力量如何一步步形成并演变。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在日本的传统观念里,天皇是神圣的、是国家象征的最高存在。这种神圣性并非靠武力赢得,而是源自所谓的“万世一系”的血脉传承.............
  • 回答
    要判断越南阮朝和日本江户幕府谁的经济更发达,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比较,并深入了解各自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以及面临的挑战。这两者都属于东亚封建王朝的晚期,经济上都经历了一定的发展,但其路径和成就却大相径庭。我们先来看看日本江户幕府的经济。江户时代(16031868)是日本进入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时期,这为.............
  • 回答
    话说曹操当年若有今日这般“脑洞大开”的念头,想将日本的幕府制度搬来中原,这可真是一个石破天惊的设想,足以颠覆我们对三国历史的一切认知。要仔细掰扯,这可得从几个关键点上来细细捋一捋。一、曹操的“幕府之思”:为何会有此奇想?首先,咱们得揣摩一下,是什么让曹操动了搞“幕府”的念头。别说三国时期了,就算放到.............
  • 回答
    幕府将军的地位,那可是高得吓人,稳稳压了公卿一头,而且不是一点点。要说清楚这点,咱们得从头捋捋。什么是幕府将军?简单说,幕府将军就是掌握日本实际军事和政治权力的人。这个“幕府”呢,你可以理解成他的“中央政府”或者“军事委员会”。将军不光是军队的最高统帅,他还能决定国家的法律、任命官员、管理财政,总之.............
  • 回答
    日本自室町幕府、战国时代直至江户幕府时期,朝廷的财政供给方式经历了显著的变化,虽然都围绕着“贡赋”和“恩赏”这两个核心,但在具体操作和来源上却各有侧重,也反映了幕府与朝廷之间力量对比的动态演变。室町幕府时期(13361573):朝廷的“残喘”与幕府的“恩赐”室町幕府的建立,标志着武家政权对朝廷权力的.............
  • 回答
    如果曹丕选择了模仿日本武士集团的模式,建立一个类似幕府的政治实体,将刘氏皇室变为虚君,那么中国历史的走向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影响之深远,足以重塑我们熟知的王朝更迭与文化演进。这绝非简单的权力转移,而是整个政治生态、社会结构乃至民族认同的根本性颠覆。首先,政治制度的演变将与我们所知截然不同。 .............
  • 回答
    日本南北朝时期,朝廷分为南北两派,围绕谁是天皇正统的争论,核心问题确实离不开“三神器”。你提到了镰仓幕府拥立的光严天皇,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关键,也触及了南北朝时期政治斗争的复杂性。要弄清楚为什么有三神器在手的光严天皇继位时,仍然被认为是“非正统”,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深入剖析:1. 三神器的象征意义.............
  • 回答
    明末时期,郑成功和永历皇帝分别向日本德川幕府和罗马教廷求援,这是中国历史上两个极具戏剧性与复杂性的政治军事外交事件,它们都反映了在国家危亡之际,统治者为求一线生机而采取的非常规手段。先说郑成功向日本德川幕府借兵一事。郑成功,这位南明政权的军事领袖,在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过程中,确实有过与日本方.............
  • 回答
    很多人会觉得奇怪,如今繁华似锦的东京,也就是昔日的江户,地理位置如此优越,为何在德川幕府建立之前,它并没有成为日本的政治经济中心?甚至可以说,在那个时代,与近畿地区(关西)相比,江户简直是个“乡下”的地方。这其中的原因,其实并非单一的地理条件就能解释,而是多方面历史、政治、文化及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
  • 回答
    我们来聊聊如果本能寺之变没发生,织田信长能一统日本并建立一个稳固的幕府吗?这可是一个足以让战国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因为信长那家伙,说实话,光是想想他继续活下去,日本未来的走向就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但也藏着不少不确定性。信长本人:超凡的魄力与潜在的隐患首先,我们得承认,信长这个人,他的能力绝对是顶级的.............
  • 回答
    历史的回响:李氏朝鲜、德川幕府与阮朝,为何在各自国民心中占据特殊地位?探究韩国人对李氏朝鲜、日本人对德川幕府、以及越南人对阮朝之所以普遍持有正面或至少是相对宽容的态度,并非简单的情感偏好,而是深植于复杂的历史演变、民族认同构建以及对特定历史时期的解读之中。这背后,是国家如何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塑造当下.............
  • 回答
    石田三成与德川家康的治国能力,两者都曾搅动风云,也都在日本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如果三成未能饮恨关原,而是取得了天下,日本的历史轨迹又会走向何方?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细致地探讨。石田三成的治国能力:忠诚与效率的化身,但缺乏包容石田三成的治国能力,最鲜明的标签便是他对丰臣.............
  • 回答
    您所提及的这段历史,颇有意思,但也可能存在一些误传或被加工过度的成分。在我搜寻的史料和研究中,并没有明确记载一位“日本大儒”与“西洋传教士”辩论,并直接导致后者“改信儒教”的详细事迹。然而,幕府时代确实是日本与西方世界(特别是欧洲)接触日益频繁的时期,这种接触不仅仅是贸易,也包括文化、思想和宗教的交.............
  • 回答
    这是一个饶有趣味且极具争议性的设想,涉及两个东方古国在近代化浪潮冲击前,各自代表性的军事力量——清军八旗与日本幕府武士——的较量。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那就是“西化之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西化之前”这个概念的指向。 这指的是在19世纪中叶(通常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西方.............
  • 回答
    德川幕府末年,面对西南两个强大的藩——萨摩藩和长州藩,幕府为何节节败退,直至灭亡?这绝非偶然,而是历史洪流中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方面面,也印证了“非战之罪,罪在时势”这句古语。一、 藩的力量在增长,幕府的权威在衰落:根本的矛盾首先,我们要明白,德川幕府建立的基石是“.............
  • 回答
    中国和日本在十九世纪都被迫打开国门,但两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日本迅速崛起成为列强,而中国则经历了长期的动荡和分裂。这背后原因复杂而深远,涉及到两国在政治体制、社会结构、文化观念、地理条件以及外部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一、 对待“打开国门”的态度与策略差异: 日本:主动学习,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