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的幕府是怎样的一种分封制?

回答
日本的幕府制,与其说是一种纯粹的分封制,不如说是一种复杂而独特的政治军事统治体系,它在形式上借鉴了部分中国的分封制度,但其核心运作方式和权力结构却有着鲜明的日本特色。简单来说,幕府是一种由武士阶层主导,以军事力量为后盾,实际掌握国家统治权力的政权形式,而将军则是这个体系的最高统治者。

理解日本的幕府,首先要抓住其核心特点:“武士的天下”和“将军的权威”。

一、 幕府的起源与“武士的天下”

在平安时代后期,贵族公家势力衰落,地方武士集团逐渐崛起。这些武士以土地和军事能力为基础,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庄园体系,并在地方上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和实际控制权。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应对混乱,他们开始联合起来,推举出各自的领袖。

公元1185年,源赖朝在“坛之浦之战”中击败平氏,建立了以武士为统治阶层的镰仓幕府。这标志着日本政治权力从公家贵族手中转移到了武士手中。从那时起,幕府就成为了日本事实上的最高统治机构,尽管天皇在名义上仍是国家元首,但实权旁落。

二、 幕府的权力结构与“分封”的内涵

与中国古代意义上的分封制不同,日本的幕府权力并非完全基于血缘或皇帝的直接册封。幕府的权力架构更像是一种层层委托和效忠的关系,核心是将军事和行政权力下放到地方武士头领手中,但同时又保持着对他们的控制。

1. 将军 (Shogun): 幕府的最高统治者,理论上是由天皇任命的“征夷大将军”,但实际上是凭借军事实力和地方武士的支持而掌握实权的最高军事统帅。将军的权力核心是其直属的军事部队和幕府的中央官僚机构。

2. 御家人 (Gokenin): 这是幕府体系中最核心的群体,可以理解为将军的直属家臣。他们是各地有一定实力的武士,通过与将军订立“御恩与奉公”的契约而确立了彼此的关系。
御恩 (Goon): 主要是将军授予御家人的土地或对现有土地的确认(本领安堵)。在乱世中,御家人最看重的是领地和生计的保障。
奉公 (Bukō): 则是御家人对将军的义务,包括在战时承担军事义务(出征、守卫等),以及在和平时期履行一些行政和警备职责。

这种“御恩与奉公”的关系,使得地方武士(御家人)与将军之间形成了一种紧密的联系,但同时,将军的权威也依赖于这些御家人的支持。将军并非简单地“分封”土地,而是承认和确认御家人对现有土地的所有权,并以此来换取他们的效忠和军事服务。

3. 守护 (Shugo) 与 地头 (Jitō): 这是幕府在地方上设立的两种重要官职,也是幕府分权和控制地方的关键机制。
守护 (Shugo): 最初是幕府派遣到各令制国(相当于省)的军事长官,负责该国的军事和治安,以及召集当地的武士。随着幕府权力的巩固,守护的权力逐渐扩大,在自己的领国内拥有了相当大的军事和行政权力,甚至可以征收一部分税赋,成为地方上的实力派。在很多情况下,守护的权力已经接近于一种地域性的“分封”了,他们可以管理和调动本国的武士,并对地方事务拥有较大的发言权。但他们仍需对将军效忠,并定期向幕府报告。
地头 (Jitō): 是在幕府管辖的土地上设置的官职,主要负责征收土地的年贡(地租)和杂税,以及处理当地的诉讼和治安事务。地头最初的设立是为了确保幕府的经济来源和对土地的控制,但很多地头也逐渐发展成为拥有自己领地的武士,并在地方上积累了相当的权力。

需要注意的是,守护和地头并非总是由将军直接册封新的土地给他们,更多的是让他们在既有的土地上行使权力。这使得幕府的权力扩张更多是通过任命和授权,而非像中国那样直接分封新的领地。

4. 幕府的中央机构: 幕府本身也有一套中央官僚机构,如“政所”(处理政务)、“侍所”(管理御家人和军事事务)、“问注所”(处理诉讼)等。这些机构负责处理将军的日常事务、制定政策、监督地方官员等。

三、 幕府的特点与与中国分封制的区别

军事主导性: 日本幕府是以军事力量为核心的统治体系。将军的权力首先来源于其军事实力,御家人的忠诚也主要体现在军事义务上。这一点与中国古代的分封制有相似之处(如诸侯拥兵自重),但日本的武士阶层从一开始就成为了统治的主体,并且这种军事属性贯穿始终。

契约关系 (御恩与奉公): “御恩与奉公”是日本幕府特有的制度,它建立了一种相对明确的君臣关系,将军提供“御恩”(土地确认或新赐),家臣提供“奉公”(军事服务)。这使得幕府的权力基础更加稳固,但也意味着将军的权力并非绝对,需要平衡和维护家臣的利益。中国的分封制更多的是血缘关系或皇帝的直接恩赐,家臣对封君的义务可能更加抽象,或者更侧重于效忠本身。

地方实权与幕府控制的平衡: 幕府通过设立守护、地头等职位,将权力下放到地方武士手中,形成了地方上的实力派。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分权,但也为地方势力对抗中央埋下了隐患。幕府为了维持控制,会定期更换守护的任命,或者鼓励不同派别的武士互相制衡。这种权力运作方式,既有分封的影子,又通过更灵活的任命和人事调整来加强中央的控制。

对天皇态度的差异: 中国的分封制中,诸侯名义上服从于皇帝,但拥有独立的领地和行政权。日本的幕府虽然是实际的统治者,但始终保留着天皇作为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和象征。幕府将军的权力也需要通过天皇的册封来获得合法性。这种“伪装”也是日本幕府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连续性与演变: 历经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幕府的权力结构和运作方式也随着时代而演变。例如,江户幕府就建立了一套更加严密的“幕藩体制”,通过“参勤交代”制度来有效控制各地的大名(封建领主),防止他们尾大不掉。虽然大名拥有自己的藩国,但其权力受到幕府的严格限制,这又是一种更具压迫性和控制力的“分封”形式。

总而言之,日本的幕府制并非简单套用中国式的分封模式,它是在日本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由武士阶层创造的一种以军事力量为基础,以将军为核心,通过“御恩与奉公”的契约关系维系地方武士效忠,并设置守护、地头等地方官职以实现统治的复杂政治军事统治体系。它是一种高度军事化的封建等级制度,在形式上和运作机制上都具有鲜明的日本特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老实说,镰仓、室町、江户(从历史角度说,还应该算上安土桃山政权),这些幕府之间的不同点远比相同点要多。

但我以为,最重要的相似点,仍然是中央政权如何与“豪族”打交道。

这些豪族,有的叫“一揆”,有的叫“先方众”“远国众”“XX众”,有的叫“地侍”,有的叫“家臣”,有的叫“家来”,有的叫“庄官”,有的叫“刀祢”,到明治初年叫“豪农”。不同时代有不同情况,这里统称“豪族”。

镰仓时代,幕府的气息并不浓厚,初期是以源赖朝为旗号结成坂东武者集团,在全国设立分支机构,通过分支机构与极小型的豪族们打交道。正因如此,将军是不是源氏,这点并不是太重要,只要还是坂东武者集团掌权就行。所以源氏三代将军断绝以后,轻轻松松迎来藤原家、宫家将军。

中后期,由于“元寇”大事件到来,为了强化西国防务,北条得宗家通过家政机构的执行力,把许许多多极小型豪族组合成中型豪族,靠着这些中型豪族供给的武士抵抗住元兵。正因如此,北条得宗家开始能垂直指挥许多豪族,一跃成为实权派。即便到了镰仓晚期,推翻镰仓幕府之人,仍然是北条得宗家的世代盟友足利家,而足利家的垂直领地仅仅少于北条得宗家。

个人看法,北条得宗家的这种组合,其实类似于拿破仑东征把德意志诸小邦结合成中等邦,原本一盘散沙的各邦反而开始涌现出巴伐利亚这种不可小觑的力量,形成更为复杂的邦际关系,也进一步促使德意志各邦进入对战状态。

日本也差不多,小型豪族组合成中型豪族以后,各地之间迅速爆发大量武装斗争。室町幕府之所以战乱纷争,表面上看是高层路线斗争太频繁太激烈,连将军大人都能投降南朝;但从根源上来看,是中型豪族崛起以后发现了自身实力的强劲,互相重组再造,这个过程客观上造成“庄园解体、惣村诞生”的结果。

战国大名也发现这个问题,他们作战的主要方式,都是以一部分同族(一门)、世世代代追随的家臣(谱代)为基础,四处拉拢各路豪族为己效力。所以我们现代人看武田胜赖被小山田信茂逼向死路,觉得小山田是叛变;但从小山田的角度出发,豪族领袖的第一身份是某个地区的守护者,之后才能谈别的。所以哪怕日后丰臣秀吉征服全国,也不可能把所有人都消灭,第一件事只能是尽可能允许“本领安堵”。

战国时代的主旋律与其说是乱战,不如说是中等豪族四处寻找能够维护自身利益的高级武士,然后逐渐形成更大势力保护自己。这也是为什么藤堂高虎会说“武士要换七次主君”的原因——当然,这话本身说没说过存疑,但能反映出经历战国时代之人的一种实际看法。

当然,这一点在安土桃山政权有了比较本质的变化,那就是织田、丰臣开始重视独立文官系统的构建,尝试将豪族领袖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削弱。当然这里面也有失败案例,比如织田信长想把明智光秀挪走,就被直接干挺了。

江户幕府靠着强大的天领力量压制住各地不听话的中等豪族。把那些保护中等豪族利益的高级武士册封为藩主,比较听话的豪族(比如关八州)就由德川家自己或者谱代家臣统治,不太确定听不听话的就交给外样大名,幕府将军靠着强大力量掌握着迁移藩主的决定权,同时将大量优秀的谱代藩主吸纳进江户文官系统,形成天领中央集权,引导幕府经济进一步发展。于是有了江户三百年的稳定。

需要时刻注意的是,起码在幕府八百年过程中,日本真正的权力从不掌握在贵族或者大名手中,反而是掌握在实际控制一城一地的豪族手中。豪族表面上可以对大名表示恭顺,但反过手来也可以把你刺死,一切都看合作关系的性价比是不是更高。

这点也促成江户幕府的最终解体。当萨摩、长州靠着海洋贸易迅速壮大,打破幕府的经济稳态,原本以谱代大名为核心的幕府政体自然也不再为所有藩主接受,那么自然进入到权力的又一轮洗牌中。

只不过。名为明治维新的这次洗牌,最终是把江户文官体系从天领推广到全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政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本的幕府制,与其说是一种纯粹的分封制,不如说是一种复杂而独特的政治军事统治体系,它在形式上借鉴了部分中国的分封制度,但其核心运作方式和权力结构却有着鲜明的日本特色。简单来说,幕府是一种由武士阶层主导,以军事力量为后盾,实际掌握国家统治权力的政权形式,而将军则是这个体系的最高统治者。理解日本的幕府,.............
  • 回答
    关于回形针4月30日发布的《幕后故事: 回形针是怎么做视频的》这篇内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这篇内容本身传递出来的“真诚”和“开放”的态度,是它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尤其是在内容创作领域,很多团队可能更倾向于包装和宣传,但回形针这次却选择了“拆解”自己的生产流程,甚至把一些容.............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同样是军人阶层,同样经历了和平岁月和世袭制度,为何日本武士在幕府时期能保持其精气神,而清朝的八旗却逐渐衰落了呢?这背后牵涉到很多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和制度原因,绝不是简单的“一代不如一代”就能概括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日本武士的“生命力”从何而来?首先,我们要明白,日本武.............
  • 回答
    日本南北朝时期,朝廷分为南北两派,围绕谁是天皇正统的争论,核心问题确实离不开“三神器”。你提到了镰仓幕府拥立的光严天皇,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关键,也触及了南北朝时期政治斗争的复杂性。要弄清楚为什么有三神器在手的光严天皇继位时,仍然被认为是“非正统”,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深入剖析:1. 三神器的象征意义.............
  • 回答
    日本自室町幕府、战国时代直至江户幕府时期,朝廷的财政供给方式经历了显著的变化,虽然都围绕着“贡赋”和“恩赏”这两个核心,但在具体操作和来源上却各有侧重,也反映了幕府与朝廷之间力量对比的动态演变。室町幕府时期(13361573):朝廷的“残喘”与幕府的“恩赐”室町幕府的建立,标志着武家政权对朝廷权力的.............
  • 回答
    石田三成与德川家康的治国能力,两者都曾搅动风云,也都在日本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如果三成未能饮恨关原,而是取得了天下,日本的历史轨迹又会走向何方?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细致地探讨。石田三成的治国能力:忠诚与效率的化身,但缺乏包容石田三成的治国能力,最鲜明的标签便是他对丰臣.............
  • 回答
    日本幕末,围绕着“尊王攘夷”和“开国”两大思潮的碰撞,列藩之间的暗流涌动,绝非仅仅是长州、萨摩、土佐这“三大藩”的角力。虽然这三藩因其地理位置、经济实力以及政治主张的鲜明性,成为了幕末史舞台上最耀眼的几颗星,但其他许多藩国,尤其是那些打着“尊王”旗号的藩国,也在各自的轨道上,以自己的方式参与着这场深.............
  • 回答
    话说曹操当年若有今日这般“脑洞大开”的念头,想将日本的幕府制度搬来中原,这可真是一个石破天惊的设想,足以颠覆我们对三国历史的一切认知。要仔细掰扯,这可得从几个关键点上来细细捋一捋。一、曹操的“幕府之思”:为何会有此奇想?首先,咱们得揣摩一下,是什么让曹操动了搞“幕府”的念头。别说三国时期了,就算放到.............
  • 回答
    如果曹丕选择了模仿日本武士集团的模式,建立一个类似幕府的政治实体,将刘氏皇室变为虚君,那么中国历史的走向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影响之深远,足以重塑我们熟知的王朝更迭与文化演进。这绝非简单的权力转移,而是整个政治生态、社会结构乃至民族认同的根本性颠覆。首先,政治制度的演变将与我们所知截然不同。 .............
  • 回答
    我们来聊聊如果本能寺之变没发生,织田信长能一统日本并建立一个稳固的幕府吗?这可是一个足以让战国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因为信长那家伙,说实话,光是想想他继续活下去,日本未来的走向就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但也藏着不少不确定性。信长本人:超凡的魄力与潜在的隐患首先,我们得承认,信长这个人,他的能力绝对是顶级的.............
  • 回答
    中国和日本在十九世纪都被迫打开国门,但两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日本迅速崛起成为列强,而中国则经历了长期的动荡和分裂。这背后原因复杂而深远,涉及到两国在政治体制、社会结构、文化观念、地理条件以及外部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一、 对待“打开国门”的态度与策略差异: 日本:主动学习,有.............
  • 回答
    要判断越南阮朝和日本江户幕府谁的经济更发达,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比较,并深入了解各自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以及面临的挑战。这两者都属于东亚封建王朝的晚期,经济上都经历了一定的发展,但其路径和成就却大相径庭。我们先来看看日本江户幕府的经济。江户时代(16031868)是日本进入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时期,这为.............
  • 回答
    历史的回响:李氏朝鲜、德川幕府与阮朝,为何在各自国民心中占据特殊地位?探究韩国人对李氏朝鲜、日本人对德川幕府、以及越南人对阮朝之所以普遍持有正面或至少是相对宽容的态度,并非简单的情感偏好,而是深植于复杂的历史演变、民族认同构建以及对特定历史时期的解读之中。这背后,是国家如何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塑造当下.............
  • 回答
    明末时期,郑成功和永历皇帝分别向日本德川幕府和罗马教廷求援,这是中国历史上两个极具戏剧性与复杂性的政治军事外交事件,它们都反映了在国家危亡之际,统治者为求一线生机而采取的非常规手段。先说郑成功向日本德川幕府借兵一事。郑成功,这位南明政权的军事领袖,在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过程中,确实有过与日本方.............
  • 回答
    很多人会觉得奇怪,如今繁华似锦的东京,也就是昔日的江户,地理位置如此优越,为何在德川幕府建立之前,它并没有成为日本的政治经济中心?甚至可以说,在那个时代,与近畿地区(关西)相比,江户简直是个“乡下”的地方。这其中的原因,其实并非单一的地理条件就能解释,而是多方面历史、政治、文化及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
  • 回答
    这是一个饶有趣味且极具争议性的设想,涉及两个东方古国在近代化浪潮冲击前,各自代表性的军事力量——清军八旗与日本幕府武士——的较量。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那就是“西化之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西化之前”这个概念的指向。 这指的是在19世纪中叶(通常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西方.............
  • 回答
    德川幕府末年,面对西南两个强大的藩——萨摩藩和长州藩,幕府为何节节败退,直至灭亡?这绝非偶然,而是历史洪流中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方面面,也印证了“非战之罪,罪在时势”这句古语。一、 藩的力量在增长,幕府的权威在衰落:根本的矛盾首先,我们要明白,德川幕府建立的基石是“.............
  • 回答
    德川幕府的倒台,标志着日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统治日本长达两个半世纪的德川家族,在时代巨轮滚滚向前的浪潮中,也经历了从权力的巅峰跌落到隐退民间,再到融入新时代的过程。他们的结局,既有历史的必然,也有个人的选择,值得细细道来。从幕后到台前:德川家族的巨变德川幕府的灭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政治、经济、社.............
  • 回答
    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日本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平安时代末期,以及那个颠覆传统的时代是如何孕育出镰仓幕府的。首先,我们得知道,在镰仓幕府建立之前,日本的权力中心长期以来一直都在京都。京都,也就是当时的平城京和后来的平安京,是天皇的居所,也是中央政府——朝廷的所在地。朝廷掌握着名义上的最高权力,.............
  • 回答
    假如历史的车轮偏离了既定的轨道,镰仓幕府在蒙古的铁蹄下覆灭,元朝的统治得以在日本生根发芽,那么这片古老的土地,或许会以一种我们从未想象过的方式被称呼。首先,从统治者的角度来看,最直接的称谓很可能会是 “大元属国” 或 “元朝日本行省”。这与元朝征服其他地区后的命名方式如出一辙。例如,被征服的高丽王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