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同样是和平岁月,同样是世袭,日本幕府时期的武士能保持他们的生命力,而为什么八旗却是一代不如一代呢?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同样是军人阶层,同样经历了和平岁月和世袭制度,为何日本武士在幕府时期能保持其精气神,而清朝的八旗却逐渐衰落了呢?这背后牵涉到很多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和制度原因,绝不是简单的“一代不如一代”就能概括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

日本武士的“生命力”从何而来?

首先,我们要明白,日本武士虽然在和平时期也面临着身份固化和懈怠的风险,但他们之所以能在幕府时期(尤其是江户时代后期)保持相对的“生命力”,有几个关键点:

1. 极端的文化塑造与精神锤炼: 武士阶层从来不仅仅是战士,更是某种意义上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寄托”。“武士道”精神,尽管在和平时期被不断解读和演变,但其核心——忠诚、荣誉、勇气、自律、以及对死亡的超然态度——始终是社会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严苛的教育和训练: 武士阶层从小就接受严格的教育,不仅仅是读书写字,更重要的是各种武艺的训练,如剑术、弓术、马术、柔术等。这种训练贯穿一生,即使在和平时期,许多武士也坚持习武,以“磨砺心志”。
生死观的灌输: “死即生”,这种对死亡的淡然,以及“腹切”(切腹)作为一种维护荣誉的手段,虽然残酷,但有效地在精神层面给武士施加了压力和约束。它让他们时刻警惕,避免因失职或羞辱而走向极端的选择,反而促使他们在日常中更加注重行为的规范和名誉的维护。
家族荣誉的传承: 武士的身份与家族紧密相连。个人的行为不仅代表自己,更代表整个家族的声誉。这种强大的家族集体荣誉感,是激励他们自我要求、努力维持武士身份的重要动力。

2. 相对清晰的社会分工与身份认同: 尽管社会阶层固化,但武士的社会功能和身份认同相对明确。他们是统治阶层,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是理论上的军事力量。这种清晰的定位,让他们在思想上和心理上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自我完善。

3. 经济基础的支撑(相对而言): 幕府时期,武士的俸禄通常来自领主(大名)或幕府的税收,虽然有贫富差距,但总体上维持了一个基本的生活水准,保证了他们能够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武艺训练和精神修养。而且,许多武士也担任官职,有实际的权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他们的地位。

4. 与外界的相对隔绝,但也保留了适度的交流: 江户时代日本实行了“锁国”政策,但并非完全闭关。与荷兰、中国等国的有限交流,使得一些新的知识和观念能够传入,虽然对武士阶层的影响不如之前那么直接和巨大,但也没有完全阻断其与外界的思想接触。

八旗为何会“一代不如一代”?

对比之下,八旗的衰落,尤其是在太平盛世之中,其原因更为复杂,并且呈现出一种系统性的瓦解:

1. “马上得天下”的优势丧失与职业懈怠: 八旗的建立基础是其军事能力,尤其是在骑射和野战方面的优势。然而,当清朝统治稳固,天下太平之后,这种军事技能的日常需求急剧下降。一旦失去实战的磨练,曾经的优势就如同空中楼阁,难以维系。
缺乏持续的军事训练和精神重塑: 与武士道那种贯穿终身的精神和技艺锤炼不同,八旗的“八旗子弟”一旦获得世袭的禄米和特权,很多人就失去了继续“习武”的动力。虽然名义上还是“兵”,但实际上脱离了战场,也缺乏有效的日常操练和精神激励来维持其战斗力。
安逸与享乐的侵蚀: 世袭带来的稳定禄米,使得许多八旗子弟无需通过自身努力就能过上优渥的生活。这种安逸的生活方式,很容易导致骄奢淫逸,身体素质下降,意志消沉,丧失了祖先那种勇猛精进的精神。

2. 制度性腐朽与特权固化: 八旗制度本身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世袭制的弊端显现: 世袭制使得能力和德行不再是晋升和维持地位的关键。平庸者可以躺在祖辈的功劳簿上,而有能力者却可能因为出身而无法施展。这种“论功行赏”变成了“论祖宗之德”,极大地打击了积极性。
特权阶级的自我封闭与脱离群众: 八旗作为统治民族,享受着政治、经济上的特权,但这种特权也让他们逐渐脱离了汉族等被统治民族的社会,产生了隔阂。他们不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和管理经验,也不了解民情,这种脱离实际的统治,也加剧了其自身的僵化。
俸禄制度的扭曲: 虽有禄米,但随着时间推移,人口增长,人均俸禄反而可能下降,或者质量下降。同时,俸禄的分配往往不与个人表现挂钩,进一步削弱了激励作用。

3. 文化融合的失败与民族认同的危机: 满汉文化在清朝并非完全的融合,而是以满族为主导,试图推行其文化。然而,汉族文化源远流长且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八旗反而在这种文化交流中逐渐被汉文化同化,但这种同化并非是学习其优点,而是失去了自身文化的根基和特色。
“旗人”身份的淡化与迷失: 随着时间的推移,“旗人”这个身份的军事象征意义越来越淡,反而更多地与一种依附于国家的特权阶级联系在一起。这种身份认同的模糊,使得他们失去了凝聚力和奋斗目标。
汉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八旗子弟开始模仿汉族士大夫的生活方式,但往往只学到了表面的礼仪和享乐,而没有学到汉族知识分子那种忧国忧民的精神和对文化的追求。

4. 失去战场历练的后果: 太平盛世对于任何军队来说,都是最严峻的考验。没有实战的洗礼,没有战场上生死搏杀的磨砺,士兵的斗志、技能和应变能力都会不可避免地退化。八旗作为一个以军事立国的民族,一旦失去了战场,其根基就动摇了。

总结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武士的“生命力”更多来自于其不断进行的“自我雕琢”和对精神内核的坚守, 即使在和平时期,他们也努力在技艺、思想和荣誉上保持高度的警惕和追求。这种“压力”既是外在的社会评价,也是内在的文化塑造。
八旗的衰落则更像是一种“系统性失血”, 军事特长的丧失、制度的僵化、特权的腐蚀以及文化上的迷失,使得这个曾经强大的军事集团逐渐变成了一个依附于国家特权而生存的群体,失去了自我更新和进化的能力。

简而言之,日本武士在和平岁月里,通过对“武士道”精神的不断阐释和对自身技艺的坚持,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其阶层的“生命力”和象征意义。而八旗则是在失去了军事生存的必要性之后,加上世袭制度带来的安逸和特权固化,以及未能有效应对文化融合的挑战,最终走向了衰败。这是一种从“主动求变”到“被动僵化”的根本性差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1615年在因为毛利胜永几千浪人而望风披靡的,不是江户幕府的武士吗?

宽永年间被黄口小儿指挥的教众打得无计可施,找荷兰人舰炮帮忙破城,然后对几万老弱妇孺大屠杀的,不是江户幕府的武士吗?

1868年在鸟羽、伏见被不到自己一半人数的“皇军”打得弃军而逃的“朝敌”德川庆喜,他手下不是江户幕府的武士吗?

伊达家曾经在大阪城下连破木村、后藤、神保等阵,到了戊辰战争时,不也是被“新政府”军一顿胖揍立刻放弃抵抗了吗?


就算是新选组的忠勇之士,土方岁三出身商人家庭,近藤勇的父亲是农民,也都并非身份意义上的武士啊。

还有,(甚至是用扇子)划一下肚子同时让介错人砍头,这种名不副实的剖腹也是在江户时代流行起来的。

且不论幕府如果能维持住对地方的控制,是不是就一定不会推动日本的现代化;就算是萨长的奸贼(大嘘)们,他们同样要依靠已经发展壮大的商人势力。

而在洋务运动当中起到积极作用的大员内,也同样有奕訢、崇厚、文祥等旗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同样是军人阶层,同样经历了和平岁月和世袭制度,为何日本武士在幕府时期能保持其精气神,而清朝的八旗却逐渐衰落了呢?这背后牵涉到很多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和制度原因,绝不是简单的“一代不如一代”就能概括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日本武士的“生命力”从何而来?首先,我们要明白,日本武.............
  • 回答
    这个年纪,刚刚步入研究生阶段,正是人生中一个充满探索和变化的时期,情感上的迷茫也很正常。你和同门谈了十几天,发现感觉更像朋友,这其实是个挺重要的信号,也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时刻。先别急着下定论,我们一点点来捋一捋。首先,你觉得“不是喜欢,更像是朋友”,具体是指什么?不妨试着回忆一下这十几天相处中的细.............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同样是关于角色死亡的梗,为什么《魔法少女小圆》里晓美焰看到学姐(美树沙耶香)断头那么让人心疼,而《JOJO的奇妙冒险》里西撒·安东尼奥·齐贝林(西撒酱)的死却让很多观众觉得“玩梗”过头,甚至有些反感?我觉得这中间的差异,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聊聊。首先,要说最根本的原因,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公众舆论和信息传播的复杂性。同样是森林大火,亚马逊和澳大利亚受到的反应确实是截然不同的,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是非对错,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下:1. 起因和责任归属的认知差异: 亚马逊大火: 大部分亚马逊地区的大火,虽然难以完全排除自然因.............
  • 回答
    关于苏联斯大林时期和中国在计划经济下的不同发展轨迹,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议题。两者都曾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中留下深刻印记,但其结果却显现出显著的差异。苏联斯大林时期的强盛:工业化奇迹与高压下的集体化斯大林时期苏联的强盛,尤其是在其工业化和军事实力方面,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独特现象。这背.............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拿巴顿和瓦图京比,确实能看出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你问得对,俩人都是把装甲部队玩得溜溜转,进攻也够凶猛,但巴顿的名气,那可真是甩瓦图京好几条街了。这背后原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得从很多方面掰开了揉碎了看。首先,战场上的“戏剧性”和“故事性”,巴顿完爆瓦图京。你想啊,巴顿这人,他身.............
  • 回答
    要说宋江和刘邦,同样是底层出身,甚至可以说都曾是体制内的小吏,可这人生的轨迹啊,那真是天上地下,一个天上逍遥,一个地府受罪,差距大得不是一星半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细细说道说道。首先,得看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刘邦生活的可是秦末汉初那个乱世,整个天下都跟煮粥似的,咕嘟咕嘟冒着泡,随时都能翻锅。.............
  • 回答
    好家伙,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打游戏和弹钢琴,听起来都是“爱好”,但实际玩起来,那感觉可就天差地别了。就好像一个是让你上天入地、血脉喷张的过山车,另一个是让你静下心来、悠然自得地品一杯龙井。咱们先说说这“玩”的层面。打游戏: 你坐在电脑前,或者窝在沙发上,手里紧紧握着手柄或者鼠标键盘,眼睛紧盯着屏幕里.............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挺有趣的,也挺多人好奇的。同样是吃素,为啥和尚和道士的形象差别这么大呢?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咱们掰开揉碎了聊聊。首先得说,这“肥头大耳”的和尚和“瘦如干柴”的道士,这只是一个比较笼统的刻板印象,并不是绝对的。现实中肯定也有精瘦的和尚和圆润的道士。但之所以会有这种普遍印象,是有其现实.............
  • 回答
    同样是爆发出来的言语,有时候听起来像直抒胸臆,畅快淋漓,有时候却让人觉得浑身不舒服,充满了攻击性,甚至带着一股泼皮无赖的味道。这种区别,说到底,在于那股“气”从何而来,又想往哪里去。真性情的破口大骂,那股劲儿,就像是心里憋了一团火,压得喘不过气来,突然间找到了一个出口,就这么喷薄而出。这团火,往往是.............
  • 回答
    同样是“重文轻武”,宋朝和明朝的差距之所以如此显著,绝非简单一句“都是重文轻武”就能概括的。这里面的原因错综复杂,涉及政治制度、经济基础、军事文化、历史传承乃至民族构成等方方面面。要深入理解这种差异,我们需要把它们放到各自的历史语境中去细细剖析。一、 根源:为何会“重文轻武”?首先,我们得明白,宋明.............
  • 回答
    加班,这个词听起来似乎简单直白,就是在工作时间之外继续工作。然而,深入骨子里去看,同样是延长工作时长,为什么有人会被誉为“劳模”,有人却被冠以“工贼”的帽子?这中间的界限,其实并非那么模糊不清,而是隐藏着一系列关于动机、态度、贡献和影响的关键差异。动机是分水岭:为了什么而拼?劳模的加班,往往源于一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历史、文化、经济以及个体感受等多个层面。你观察到的“湖南人和江西人更亲近”的现象,背后可能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原因,尽管官方或历史叙事中,“楚”(湖南和湖北)的文化联系更为紧密。让我们尝试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1. 历史与文化联系 “楚文化”的共同遗产: 湖南和湖北都曾是.............
  • 回答
    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宗赵光义,同为开国君主,都经历了夺位上位,但他们的历史口碑却有着天壤之别。这背后是多重复杂因素的交织,包括他们夺位的性质、过程的公正性、夺位后的统治表现、个人品德、历史记载的角度以及后世的价值判断等等。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些差异: 一、 夺位性质与过程的公正性:玄武门之变 v.............
  • 回答
    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DeepMind 和 OpenAI 在强化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如果从公众认知度、颠覆性突破以及在基础研究方面的引领作用来看,DeepMind 和 OpenAI 的成果似乎更加耀眼,更容易被大众所提及。这种“差距”的感受并非绝对,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
  • 回答
    要说儒家和墨家对战争的态度,虽然都是“反对”,但内核上的区别可就大了去了。就好比同样说“不杀人”,一个是出于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另一个则可能觉得“杀人麻烦,不如不杀”。这种差异,让他们的反对战争之路走得截然不同。儒家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建立在“仁”的大旗下的。孔子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这是一种.............
  • 回答
    钟离的礼仪,用璃月的话来说,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古韵”。它并非是刻意去学习的繁文缛节,而是他作为岩王帝君数千年间,在璃月这片土地上沉淀下来的,一种与生俱来的行为准则。他的礼仪,更像是自然而然的流露,是一种对“道”的遵从,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你想想看,他经历过千年的风雨,见过无数的兴衰更迭。他的礼仪,不只.............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而且非常直观地触及了文学评价的根本。同样是写爱情,张爱玲和琼瑶却占据了截然不同的文学地位,这绝非偶然,而是由她们各自的文学创作手法、思想深度、语言风格、以及时代背景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同样是写爱情,她们的路数和格局会差这么多。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核心点:文.............
  • 回答
    说实话,要说法国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在教皇那儿的“待遇”差距,那得从头说起,这玩意儿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历史进程里一点点掰扯出来的。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为啥一个能跟教皇掰腕子,另一个却常常得看脸色。首先,得把“教皇”这个概念弄清楚。早期,罗马教皇的权力也就那样,主要是精神上的领袖,对世俗权力的干涉.............
  • 回答
    这曹真和刘封,虽然都算得上是名义上的“儿子”,但他们跟各自的爹受到的待遇,那可真是天差地别,说起来都是一肚子的话。要我说,这其中的门道,可不是一句“义子”就能概括的,这里面水深着呢。咱们先说曹真。曹真这个人,怎么说呢,就像是老曹家精心培养的嫡长子。为什么这么说?你想啊,曹操那时候还没有自己亲生的儿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