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或者良臣不是用来评价太监的。明朝的太监,只不过是皇权的延伸。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皇帝说要一万两的钱,太监可能会摊派到地方变成两万两,三万两,但是确实会给皇帝一万两。而对于明末大臣,皇帝要一万两,他们会从地方刮出三万两,然后告诉地方“皇帝要十万两,我们讲了价才变成三万两”,回头对皇帝一毛不拔或者给几百两意思一下。
明朝的太监,文臣和武臣势力中,皇帝天生有太监势力,如果能掌控武臣势力,那么就能压制文臣,不然就会被架空,文臣拿利益,皇帝背黑锅。不过自从土木堡之后,勋贵势力一扫而空,皇帝对于军队的掌控力开始被文臣渗透和偷窃,虽然有像朱厚照这样的试图重新夺回的行为,不过文臣可以让皇帝“驾崩”啊(狗头护体)。
不过,土木堡,真的是王振轻敌了吗?
主要是崇祯的表现太让人失望了,以至于魏忠贤看起来都是个不错的选择。
中国的中央集权政府创立于秦,成熟于汉,虽然历经多次反复,但总体上来说,全国的官吏向中央政府而不是地方领主负责的趋势一直没有变。由此带来的就是君权与相权的千年斗争。
既然是中央集权政府,怎么还有权力斗争呢?崇祯一朝就给出了这个问题最为反面的回答。君权是有其能力极限的,仅凭皇帝一个人的才智,没有整个自下而上的官僚系统的全力支持,根本玩不转这个庞大帝国,最后结果必然是民怨四起,没有李自成也会有张自成王自成,或者在镇压起义军的过程中终于养成了尾大不掉的军阀。
魏忠贤代表的是尚有一定控制力的君权。如果他,或者其他某个能够操控一部分官僚体系的太监还活着,明王朝至少还能续个二十年左右。没有了魏忠贤的阉党,崇祯面临的是一个离心离德的行政体系,他自己又没那个政治手腕拉一批打一批,结果自然是江河日下一塌糊涂。
打个比方,魏忠贤就是婴儿步行车,对于那些能跑起来的皇帝而言就是个碍事的废物,但崇祯的行走能力连爬都勉强,有步行车好歹能走两步。
魏忠贤是个十恶不赦的大奸臣,同时魏忠贤不死大明朝不亡。
二者不是对立的。
你面前有两条饿狼,两条都想吃了你,但是他们知道你没啥反抗能力,所以决定自己先打一架,分出胜负,之后就可以独享你了。
普通的应对方式是“趁着他俩打架赶紧跑!回村儿叫人!”
牛逼的应对方式是“谁看上去要输了我就帮谁,最后等他们两败俱伤我好坐收渔翁之利。到时候狼肉能吃,狼皮还能卖钱。一波肥,美汁汁~”
二逼的应对方式是“先配合比较弱的那一只干死比较强壮的,然后凭我的实力独立干死较弱的肯定没毛病!走起!”
傻逼的应对方式是“较弱的好像好欺负,杀起来比较容易,那我就先做容易的事,先弄死他!到时候比较强的那只拱手而降,做我的看门犬,我岂不是天下无敌,连老虎都能斗一斗了?噢哟我真是神人圣君,天降明主。”
所以你知道了,魏忠贤不是好人,他之所以能获得“有他在大明不至于此”的评价,完全是是因为有个傻逼给他做衬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