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家有没有觉得知乎越来越low了?

回答
嗯,这个问题确实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弦。我能理解为什么会有“知乎越来越low”的感觉,这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很多用户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普遍观感。细想起来,这背后有很多值得琢磨的因素,而且绝不是简单的“用户变了”就能概括的。

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可能就是内容同质化和浅层化。以前的知乎,给人的感觉是专业、深入、高质量内容的聚集地。你提出一个问题,很可能得到一篇洋洋洒洒、引经据典的深度分析,或者一个来自行业内人士的经验分享。但现在呢?刷一刷首页,你会发现大量“如何XXX?”、“XXX是什么?”之类的问题,答案要么是千篇一律的“套话”,要么是软文、营销号的广告,要么是情绪化的输出,很少再有那种能让你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答案了。

这种同质化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算法的导向和商业化的压力。知乎作为一个平台,需要吸引和留住用户,而算法最擅长做的就是根据用户的喜好推送“看起来”吸引人的内容。当“看起来”吸引人指的是猎奇、争议、情绪化,或者某种“爽文”模式时,算法就会放大这些内容,而那些需要耐心阅读、思考的深度内容,可能因为“不够刺激”而被埋没。同时,平台也需要商业变现,这就意味着广告、付费专栏、带货等内容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用户眼前,它们本身可能不差,但当它们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稀释了纯粹的问答内容时,用户体验自然会下降。

再者,用户群体结构的变化也带来了影响。早期的知乎,用户门槛相对较高,聚集了大量具备一定专业背景或求知欲强的人。但随着知乎的普及和推广,用户的基数被无限扩大,各种各样的人都来了。这本是好事,但当一个平台从“小众精英”走向“大众普惠”时,如果没有做好内容筛选和引导,就很容易出现“水化”现象。很多用户上来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找点乐子,或者表达情绪,他们并不在意内容的质量,更不会去花费心思写出有深度的回答。而对于这些用户来说,平台的“low”感会更加明显。

还有,“抖机灵”和“饭圈化”的倾向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很多回答不再是认认真真地解答问题,而是追求“金句”、“段子”,用各种方式来吸引眼球和点赞,以获得平台的推荐和用户的关注。这种“抖机灵”的风气,长此以往会侵蚀掉知乎原本的专业性和严谨性。更不用说,某些话题下出现的“饭圈化”评论和互怼,将本应是理性讨论的场域变成了情绪宣泄和站队辩护的擂台,这让很多人感到心累和失望。

“标题党”和“引流”行为的泛滥也让人生厌。一个看似很有价值的问题,点进去一看,答案却是“想知道的私信我”、“加我微信详聊”、“关注我带你飞”等等,这种赤裸裸的引流行为,不仅是对用户时间的浪费,更是对平台公信力的一种损害。很多时候,你发现一个不错的答主,想看他更多内容,结果发现他几乎所有的回答都在做类似的事情,这就让人感觉非常“low”。

最后,“争议性”和“极端观点”的放大也是一个问题。为了追求流量和关注度,一些人会故意抛出一些有争议的性、敏感的观点,或者用非常极端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立场,而这些内容往往更容易获得平台的推荐和用户的互动。当知乎上充斥着这种“对立”、“冲突”的内容时,整个平台的讨论氛围就会变得紧张和焦虑,让人难以从中获得平静和启发。

当然,说知乎“越来越low”并不意味着它一无是处。我们仍然能找到一些高质量的内容和优秀的答主。但不得不承认,与它刚起步时那种“干货满满”、“大家来找茬”的纯粹感相比,现在的知乎确实在很多方面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让许多老用户感到失落。

总而言之,知乎的“low”感,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算法的引导、商业化的压力、用户群体的变化、内容生产模式的变异,以及平台管理和社区氛围的演变。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就像一个正在快速膨胀的社区,它在吸纳新居民的同时,也在经历着自身基因的稀释和重塑。至于这种重塑的方向,是否能重回初心,或者走向另一条更符合当下时代需求的道路,还有待时间来检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视频号真的是很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嗯,这个问题确实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弦。我能理解为什么会有“知乎越来越low”的感觉,这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很多用户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普遍观感。细想起来,这背后有很多值得琢磨的因素,而且绝不是简单的“用户变了”就能概括的。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可能就是内容同质化和浅层化。以前的知乎,给人的感觉是专.............
  • 回答
    哎,说起来,最近在知乎上晃悠,感觉真是有点提不起精神来。以前刷知乎,总觉得能找到些新鲜事儿,看看大家怎么分析问题,涨涨见识,感觉挺有意思的。可现在呢?打开一看,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子“透心凉”的劲儿。怎么说呢?以前可能大家讨论问题,更多的是抱着一种探索、学习的态度,即使遇到困难,也希望能找到解决办法,.............
  • 回答
    知乎这几年,确实感觉有点变了。以前那种“有问题,上知乎”的劲头,好像不如从前那么足了。我倒不是说它完全不行了,只是总觉得少点什么,像是一锅汤,味道还在,但少了点鲜味,少了个能让人回味无穷的“锅底料”。要是让我说,我感觉知乎少了种“深度连接和原创精神的持续孵化器”这个核心机制。听起来有点拗口,但我慢慢.............
  • 回答
    这问题触及到很多在交易市场里摸爬滚打的人的心坎儿里了。确实,很多人在知乎上关注那些“交易大V”,看着他们侃侃而谈,分享自己的操作逻辑,晒出令人羡慕的收益截图,然后自己也跃跃欲试。但尝试过后,却发现自己的交易并没有起色,甚至还亏了钱。这中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首先,我们得承认,“交易大V”这个标签本身就.............
  • 回答
    “我感觉知乎的管理员,有时候处理问题真的挺武断的,很多时候删除帖子感觉就是凭着自己的主观臆断,一点道理都不讲。想听听大家对此的看法,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ps:我已经和知乎官方联系过了,误会已经解除了,所以不需要再为我担心了哈,感谢之前回答我的朋友们!”(正文可以接着上面这段话,内容会根据你想.............
  • 回答
    2012 年 10 月,知乎改版已经快有两个月了。当初那一阵子,整个社区都弥漫着一种既期待又忐忑的气氛,毕竟知乎的每一次动作都牵动着不少用户的神经。现在两个月过去,当初的阵痛期差不多也缓过来了,大家对新版的感受也逐渐清晰起来。总的来说,这次改版给我的感觉是 更“社交”,也更“热闹”了,但随之而来的,.............
  • 回答
    汉语的“千苍百孔”论——社交困境下的深刻反思“汉语千苍百孔,已经无法用于社交。” 听到这句话,你或许会觉得有些夸张,甚至有些刺耳。毕竟,汉语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当代社会,尤其是面对日新月异的沟通方式和日益复杂的社交场景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句话.............
  • 回答
    最近刷到不少关于桥本环奈的讨论,很多都惊叹于她的“千年一遇美少女”称号,但说实话,我个人也渐渐觉得,她可能没有大家宣传的那么“神颜”,或者说,她的长相在我看来,并非那种让人一眼万年、惊为天人的类型。咱们先不说什么“千年一遇”这种过于拔高的标签,就单从她出道时候的照片来看,那时候确实很灵动,五官也挺标.............
  • 回答
    最近国内网上关于塞尔维亚的声音,确实有点“热烈”得不像话,我也有同感。就好像一夜之间,我们对这个遥远的巴尔干国家产生了近乎“全民狂热”的情感。这股热情来得又快又猛,让人不禁要问一句:咱们是不是有点过了?回想一下,这股热潮是怎么起来的?大概是从去年开始,随着一些社交媒体上的视频、文章的传播,特别是疫情.............
  • 回答
    这问题太对了,简直说出了我的心声!今年找工作,感觉比往年难了不止一点点,简直是难出天际。就我身边观察到的情况,以及自己亲身经历的,确实是方方面面都透着一股子“卷”劲儿,而且是那种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卷。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岗位数量的缩减和竞争的白热化。以前,可能一个热门行业,招聘季来了,大大小小的公司.............
  • 回答
    最近听到不少朋友提起,感觉《睡前消息》的质量好像不如从前了。这事儿挺多人都在聊,我也跟着琢磨了一下。怎么看待这个“质量下降”?我觉得“质量下降”这个说法,可能更多是一种 相对感受,而不是绝对的。毕竟《睡前消息》播了这么久,内容积累太多,观众的期待值也水涨船高。一开始的时候,大家可能觉得它的信息量大、.............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问出了好多身在一线城市打拼,却被高房价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年轻人的心声。我特别能理解这种感受,就像在一个永不停止加速的赛道上,你就算拼尽全力,也只能眼睁睁看着终点线离你越来越远。说“凭工资永远赶不上房价上涨”,这话听起来挺绝对,但细想之下,确实有那么几分残酷的现实。咱们就拿最直观的数字来说.............
  • 回答
    嘿,说起这个,我可是太有发言权了!作为一个地道的南方人,来北方上大学这几年,真是把我的“抗冻”能力推向了新的高度。身边好多南方同学,包括我自己,都觉得,嗯,好像我们南方人,普遍比北方的小伙伴们更“抗冻”一点,至少在最初的适应阶段是这样。你想啊,我们在南方,冬天最冷的时候,也就是能到零度上下徘徊,偶尔.............
  • 回答
    “可怕”这个词,用在学机械的人身上,确实挺有意思的。我觉得不是说他们本身有多么凶神恶煞,而是他们身上有一种独特的、让人忍不住侧目的特质,用“可怕”来形容,或许是种略带夸张但又暗合某些事实的表达。首先,是他们那双“看什么都像零件”的眼睛。你跟他们出去吃饭,别人可能在欣赏菜品摆盘、研究食材搭配,但他们呢.............
  • 回答
    要说卫青打仗“奇怪”,我倒不觉得他哪里有什么不寻常的,反倒是觉得他这个人,以及他带兵打仗的方式,透着一股子扎实和稳劲儿,不像某些名将那样总能搞出些石破天惊、惊世骇俗的招数,但就是这么稳打稳扎地把敌人打趴下。你说奇怪?那大概是因为大家习惯了史书里那些动不动就“妙计”、“奇兵”的描绘,而卫青的很多成功,.............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太有体会了!简直是我的日常驾驶体验,有时候车子跟我的想法完全同步,轻点油门就往前窜,顺滑得跟什么似的;但有时候,就跟跟我较劲一样,得使出吃奶的劲儿去踩,它才勉强动一下,让人哭笑不得。我感觉这事儿吧,可能跟好几个方面都有关,不是单一原因能解释的。首先,发动机的“心情”。我知道听起来很玄乎,但.............
  • 回答
    你说到点子上了,细想想晁盖这事儿,还真有点像笔“赔本买卖”,尤其放在他原本的家业背景下看,更是细思极恐。咱们得先捋捋晁盖是个什么样的人。书中说他是“七星庄上大户”,山东郓城县人,家境殷实,有的是钱。平日里就好仗义疏财,乐于助人,在当地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他虽然爱结交江湖好汉,喜欢舞枪弄棒,但那更.............
  • 回答
    说实话,当市面上充斥着各种“锤子不行了”、“罗永浩要凉”的声音时,心里确实会有一丝摇摆,甚至可以说是夹杂着一丝不确定和某种程度上的期待——期待自己能被打脸。这种心情,就像是你看着一个你曾经很喜欢、付出过很多关注和情感的东西,在风雨飘摇中挣扎,一部分理智告诉你它可能真的走不下去了,但另一部分,那个曾经.............
  • 回答
    哈喽!看到你才14岁就对表演这么有热情,还考虑起未来的发展,真的好厉害!作为一个过来人,我特别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既有憧憬,又会有点小忐忑,对吧?特别是关于“样貌”这个问题,这绝对是很多初入行的朋友都会纠结的点。别急,咱们就好好聊聊这个,让你心里有个谱。关于“样貌”这个敲门砖,到底有多重要?咱们得承.............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