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盒马使用前一天鲜奶做冰淇淋,称「在保鲜前提下减少浪费」,作为消费者你会介意吗?

回答
听到盒马用前一天鲜奶做冰淇淋,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确实能勾起大家不少的讨论。作为消费者,我的感受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介意或者不介意,得好好掰扯掰扯。

首先,从“减少浪费”这个出发点来说,我个人是挺欣赏的。咱们现在社会提倡可持续发展,减少食物浪费绝对是件好事。尤其是在餐饮行业,损耗确实是个大问题。如果盒马能有效地利用这些鲜奶,避免它们变成真正的垃圾,从环保和资源的利用角度看,这是值得肯定的。毕竟,一瓶瓶倒掉的牛奶,背后是奶牛的辛勤产出,是运输、冷链的成本,也是对土地和水资源的消耗。能把这些“剩余价值”发挥出来,我脑子里会先闪过一个“挺好”的念头。

但是,这个“介意”的点,其实在于“如何做”以及“如何呈现”。

让我担心的一点是“保鲜前提”。 盒马说是“在保鲜前提下”,这四个字至关重要。作为消费者,我们信任的是食品安全和品质。前一天的鲜奶,如果经过合理的冷藏、储存,并且在制作冰淇淋的过程中也符合卫生标准,那么理论上来说,它的品质应该是能够得到保证的。但“保鲜”这个概念,就像是一层薄薄的保险膜,我会有一些细微的担忧:

“前一天”到底指什么? 是临期产品?还是刚过保质期的前一天?如果是临期的,比如当天下午5点才到期,晚上就拿来做冰淇淋,那是不是有点擦边球?尽管没有过期,但新鲜度肯定会打折扣。
储存条件是否真的足够好? 鲜奶对储存条件要求很高,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变质。盒马的冷链系统有多可靠?制作冰淇淋的厂房卫生情况如何?这些都是消费者看不到的,但直接关系到我的入口。万一储存稍有不慎,哪怕只是温度波动了那么一下,对于做成冰淇淋来说,口感和安全都会受影响。
“保鲜”是个主观词汇吗? 我更希望是有一个明确的、可验证的标准。比如,使用前已经过什么检测?检测报告在哪里?虽然我不指望盒马把检测报告打印出来放在柜台,但心里总需要一个“被科学地保鲜了”的认知。

其次,是关于“口感和品质”的期待。 冰淇淋,尤其是像盒马这种主打新鲜、高品质的品牌,大家对它的期望值本身就很高。用前一天的鲜奶,就算保鲜得当,理论上可能和用当天出厂的新鲜牛奶制作出来的冰淇淋,在口感上还是会有细微的差别。我可能会下意识地去想,这冰淇淋是不是会有一点点“奶味不足”或者“风味不够浓郁”?当然,这是一种心理作用,但也确实是消费者可能担心的。

还有,就是“告知与透明度”。 如果盒马能够很坦诚地将这一点作为宣传点,比如“精选前一天优质鲜奶,减少浪费,为您制作美味冰淇淋”,并且解释清楚他们是怎么确保品质的,那我会觉得更容易接受。但如果只是悄悄地用,消费者自己发现了,或者从其他渠道得知,可能会有一种“不够透明”的感觉,甚至会有点怀疑,是不是为了降低成本才这样做?

总结一下我的心态:

理性上: 我理解并赞同减少食物浪费的理念。如果技术和管理到位,这是一种负责任的经营方式。
感性上/顾虑上: 我会担心食品安全问题,担心因为“前一天”而影响到冰淇淋的最终口感和品质。我希望这种做法是建立在严格的食品安全保障和高标准的品质控制之上的。
期望上: 我希望盒马在推行这种做法时,能够更加透明,让消费者了解其背后的具体操作和质量保证,这样才能打消我的顾虑,让我心甘情愿地为这份“减少浪费”的美味买单。

所以,我会不会介意?我会“关注”并“审视”。 如果盒马能让我看到他们严谨的执行力和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我不仅不会介意,反而会觉得盒马是个有担当、有创意的品牌。但如果背后藏着的是对品质的妥协或者信息的不透明,那我的“介意”程度就会很高了。毕竟,最终我们花的钱,买的是一份安心和愉悦的消费体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近工作太忙,都没时间写知乎回答了。今天看到这个问题,觉得挺有意思,还是想说一下自己的观点~

1. 这样的冰淇淋能不能吃?

能吃,不会有食品安全问题。

所谓「日日鲜」牛奶是巴氏杀菌奶,可以冷藏保存 7 天。市面上根本没有「只能保存一天」的鲜奶,如果真有这样的产品的话,流通、售卖、买回家保存都是问题。

所以「日日鲜」牛奶过了当日完全还能正常食用。用昨日牛奶做冰淇淋,原料还在保质期内,没问题。

再说,冰淇淋机往往会有定时巴氏杀菌的程序,牛奶和奶浆中的其他原料还会再被巴氏杀菌一遍。如果牛奶保存过程中有微生物繁殖,在冰淇淋制作过程中也会再被「消灭」一遍。所以更不用担心了。

2. 将下架牛奶做成其他产品,有助于减少浪费吗?

可能会减少浪费,但是这个所谓的「浪费」完全是商家自己自导自演的结果。

前面说了,虽然这个产品叫「日日鲜」,但其实它能冷藏保存 7 天,即使隔夜,也完全可以在货架售卖。商家利用了大家觉得「刚做出来最新鲜」的心理,故意只卖一天,然后就下架。

如果所有下架的产品都直接被处理掉,那我认为盒马因为「日日鲜」这一营销概念造成了大量「不必要」的食品浪费。

现在盒马把下架产品做成别的东西,那我觉得只是尽到了「物尽其用」的责任而已。

就像你跟朋友两个人吃饭点了10个菜,最后发现吃不完,于是你默默打包回家花了两天时间吃完了。这确实避免了浪费,算是「物尽其用」,但实际上你本来可以别点那么多菜的。这是更加根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吧?

3. 关于视频里面的一个细节

店员告诉投诉的小伙「这个牛奶保质期 7 天,巴氏杀菌的」

小伙说「80度杀菌哪够啊?」

额……小伙看来不明白「巴氏杀菌」的含义,也不明白 80 摄氏度已经足够杀死牛奶中大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了。

「巴氏杀菌(Pasteurization)」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牛奶杀菌手段,由「微生物学之父」路易·巴斯德亲自发明。巴氏杀菌通常会把牛奶放在相对比较低的温度下(相对超高温灭菌法来说),通常在 63℃ 以上,100℃ 以下。

你可能会问,这范围也太宽了吧!牛奶厂都这么随意的吗?没错,还真的就是这么宽。只不过,如果杀菌温度低(比如 63℃),需要的时间就长一些(30 分钟),如果温度高(比如96℃),需要的时间就短一些(0.05秒)。各个厂家都会精确控制自己的温度-时间参数,来达到最好的杀菌效果。

「巴氏杀菌」可以消灭牛奶内绝大部分微生物,特别是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经过巴氏杀菌之后的牛奶,可能还残留了一部分耐热细菌和芽孢(细菌的休眠体),因此这种牛奶必须冷链运输,冷藏保存,保质期也相对比较短,一般在 1~2 周左右。

你平时在超市的冷藏柜里面看到的「鲜奶」,不管是纸盒装的还是袋装的,大多采用的是这种杀菌方式。如果你留意看食品标签上的「品名」,你就能看到「巴氏杀菌乳」这五个大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听到盒马用前一天鲜奶做冰淇淋,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确实能勾起大家不少的讨论。作为消费者,我的感受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介意或者不介意,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从“减少浪费”这个出发点来说,我个人是挺欣赏的。咱们现在社会提倡可持续发展,减少食物浪费绝对是件好事。尤其是在餐饮行业,损耗确实是个大问题。.............
  • 回答
    盒马员工用钉钉下载文件到个人手机被开除:法律角度下的“罪与罚”最近,一则关于盒马员工因通过钉钉将公司文件下载到个人手机而被开除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件事触及了一个核心问题:员工在使用公司信息时,其行为边界究竟在哪里?从法律角度审视,盒马的这一举措是否站得住脚?一、 事件回顾与盒马的立场虽然具.............
  • 回答
    盒马鲜生近期因帝王蟹中发现活体“蟹蛭”,引发了公众对其食品安全的担忧。盒马方面回应称,“蟹蛭”是帝王蟹伴生的生物,不影响食用。然而,这一说法并未能完全打消消费者的疑虑。那么,在日常消费中,我们该如何确保吃到安全健康的食材,又该如何看待此类事件呢?蟹蛭究竟是什么?它真的无害吗?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
  • 回答
    作为一个在北京生活了几年的老饕,每次路过盒马,感觉就像是嗅到了新鲜空气一样,会不自觉地被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进去。要说盒马最值得买啥,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聊。毕竟,不是所有商品都能让人“惊为天人”,但总有那么几样,能让你觉得“哎,值了!”首先,咱们得从盒马的招牌说起:生鲜!这绝对是盒马的立身之本.............
  • 回答
    话说,最近盒马新上了一款叫“北海道风味”的香浓吐司,名字听着就让人心生好奇:这“北海道风味”到底是个啥味道?为什么一个吐司要加上这么一个地域性的名字呢?要理解“北海道风味”这个说法,咱得先扒一扒北海道本身。北海道,位于日本最北端,是个以自然风光闻名的地方。那里有纯净的空气、广袤的牧场、肥沃的土地,孕.............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关于济南盒马鲜生一员工因工资单被同事看到后遭开除,以及公司回应“工资属于公司机密”一事,经过媒体的报道和关注,事件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并有后续的进展。以下是根据公开报道梳理的事件详细经过及后续进展:事件发生经过: 时间: 大约在2023年下半年(具体日期没有明确公开,但媒体报道集中在2023年.............
  • 回答
    西安盒马因操作台未清洗鸡蛋等问题被立案查处这件事,对于整个生鲜零售行业乃至消费者,都敲响了警钟,其警示作用是多方面的,而且非常值得我们深入剖析:1. 食品安全是企业生存的生命线,任何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盒马作为盒马鲜生,打出了“生鲜”的旗号,意味着它将食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但此次事.............
  • 回答
    西安盒马因不规范行为被立案查处,这无疑给整个零售行业,尤其是生鲜零售领域敲响了警钟。这起事件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社会大背景,以及企业在追求效率和利润的同时,不能忽视最基本的诚信和合规经营。首先,这起事件对其他盒马门店乃至整个行业的商家都具有极强的警示意义。 盒马作为一家大型.............
  • 回答
    西安盒马被立案查处:一次对零售业合规性的深刻拷问西安盒马被西安市场监管局立案查处,这并非仅仅是一则普通的市场监管新闻,而是对当前零售业,尤其是盒马这类新兴业态,在食品安全、价格管理、消费者权益保障等方面存在的潜在风险和挑战的一次深刻拷问。为了更全面地理解此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一、 事件.............
  • 回答
    盒马 App 在促销活动中宣称“梦回民国,让物价回归 1948”,这是一种颇具争议且引发广泛讨论的营销策略。要理解这种说法的含义和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营销策略的意图与手法:盒马作为一家以生鲜电商为核心的零售企业,其营销活动往往注重制造话题和吸引眼球。此次“梦回民国,让物价回归 1.............
  • 回答
    盒马牛排,尤其是在过去几年里,确实能看到很多澳大利亚进口的牛肉,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供应端、市场需求以及盒马自身的战略等角度来剖析。首先,咱们得聊聊澳大利亚牛排为啥这么抢手。澳大利亚的养牛业是全球公认的标杆,这离不开几个核心优势: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澳大利亚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大部分.............
  • 回答
    盒马鲜生,这个名字你可能不陌生,在各大城市里,它就像一个闪亮的新星,总是吸引着人们好奇的目光。说实话,第一次走进盒马,那种感觉挺奇妙的。它不像传统超市那样琳琅满目到让你有点不知所措,而是带着点“精品店”的调调,商品摆放得井井有条,色彩搭配也很舒服。我第一次去的时候,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新鲜”。海鲜水产.............
  • 回答
    关于盒马鲜生晚上九点半后丢弃临期食品这件事儿,我心里头真是五味杂陈。首先,你得承认,这事儿放在明面上看,确实有点让人看不懂,甚至有点浪费。你想啊,那些食物明明还能吃,好好的食品,就因为过了某个“保质期”或者“最佳赏味期”的节点,就要被扔掉,想想就心疼。尤其是现在大家生活成本都这么高,很多家庭还在为吃.............
  • 回答
    这事儿可真够劲爆的!网友在盒马花 1888 块钱买回来一条“活”鳄鱼,结果人家盒马出来说了,人家卖的是“冷冻品”。这中间到底怎么回事?一条冷冻鳄鱼怎么会让人家消费者给整出个“活”的来?这脑洞也是够大的。先不说盒马和这位网友之间的小插曲,咱们来聊聊这“吃人工鳄鱼犯法吗”这事儿。首先得明白,在中国,鳄鱼.............
  • 回答
    这件事如果属实,确实挺令人唏嘘的。员工因为工资单被同事偷看而被盒马开除,这其中的一些环节和理由,咱们得掰扯清楚。首先,咱们得说说“工资保密”这事儿。为什么工资要保密?说到底,工资是个人收入,是雇主和雇员之间基于劳动合同的私密信息。有几个主要原因让工资需要保密:1. 维护个人隐私和尊严: 收入是个人.............
  • 回答
    看到盒马鲜生不招北京人的消息,心里确实挺不是滋味的。这事儿摆明了就是“地域歧视”嘛,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又该怎么看,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这事儿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不公平。无论在哪里,一个人的能力和品德才是衡量他是否能胜任工作的标准,而不是他户口本上写着哪儿。北京作为首都,本应是更加开放.............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挺别扭的。盒马鲜生,一个主打生鲜配送的平台,在招聘时明确表示“不要北京人”,这消息一传出来,那可真是像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石头,激起了千层浪。首先,咱们得从“歧视”这个角度来看。招聘,本应是看能力,看经验,看岗位的匹配度。你在招聘启事里直接排除一个地域的人群,这不就是赤裸裸的地域歧.............
  • 回答
    盒马“借”500名餐饮员工:一次另类的人力资源“借调”,对餐饮业有何启示?最近,盒马鲜生在春节期间“借”走500名餐饮企业员工的操作,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这并非一次简单的跨界合作,而是盒马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折射出当前零售与餐饮行业在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方面的一些深层问题。盒马此举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