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于AKB48第44单的历史背景,求科普?

回答
AKB48 第44单,《翼はなくても》(翼なくても),发行于2016年3月9日,是AKB48在2016年开启的又一个新篇章。要理解这首单曲的历史背景,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当时AKB48整体的状况以及单曲背后的一些关键事件和人物。

2016年的AKB48:变革与承继

2016年对于AKB48来说,是充满变化和新挑战的一年。在前一年,也就是2015年,AKB48经历了几件大事:

总选举的影响力: 2015年的AKB48第7届总选举,依旧是单曲选拔成员的核心决定因素。渡边麻友继前田敦子、大岛优子之后,成为新一代的“center”(中心人物),赢得了她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总选举冠军。这标志着AKB48进入了一个新的“麻友时代”。
毕业潮的延续: AKB48的毕业潮从未停止,2015年,川荣李奈、岩田华怜等一批深受粉丝喜爱的成员也选择了毕业,为新一代成员腾出了空间。
团队的“世代交替”: 随着旧有核心成员的毕业,AKB48内部一直在进行着“世代交替”。年轻一代的成员,如小嶋真子、西野未姫、岡田奈奈、加藤玲奈等,开始崭露头角,逐渐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翼はなくても》单曲本身:特点与意义

《翼はなくても》作为AKB48的第44张单曲,在主题和内容上,可以说承载了当时AKB48的发展方向和团队精神。

歌曲主题: 歌曲名为《翼はなくても》(即使没有翅膀),传递的是一种“没有翅膀,也能飞翔”的精神。这与AKB48一直以来所宣扬的“梦想”、“努力”、“不放弃”的价值观非常契合。在没有天赋、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只要坚持努力,依然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励志的主题,在当时的AKB48内部,对于鼓励新一代成员,以及在面对竞争和挑战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选拔成员: 这次单曲的选拔成员,依然是以总选举成绩为重要参考。渡边麻友作为卫冕的总选举冠军,自然是center。除了麻友,还有许多大家熟悉的面孔,比如山本彩、指原莉乃、柏木由纪、松井珠理奈等。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像小嶋真子、岡田奈奈、向井地美音等年轻成员的加入,她们在总选举中的表现越来越好,代表着AKB48的未来。
Type与特典: 和AKB48一贯的发行模式一样,《翼はなくても》也推出了多个Type版本(Type A, B, C, D),每个Type都包含了不同的主打歌、其他歌曲以及MV。同时,粉丝们最期待的“握手券”和“投票券”(用于下一次总选举)也作为特典附赠,这也直接促成了单曲销量的巨大成功。
MV拍摄: 《翼はなくても》的MV拍摄,通常会选择能够体现歌曲主题的场景。虽然具体到每一个MV细节需要查阅当年的官方资料,但可以推测,MV的拍摄很可能是在展现成员们克服困难、互相扶持、最终实现梦想的场景,以呼应歌曲的主题。

歌曲诞生的时代背景:

总监督的新时代: 在这首单曲发行前不久,2015年8月,高桥みなみ(高桥南)卸任AKB48总监督一职,由横山由依接任。高桥南在AKB48的十年,是AKB48从一个小偶像团体成长为国民偶像的黄金时期,她以“不放弃”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成员。横山由依接任总监督,也意味着AKB48进入了新的领导时代,需要新的血液和新的理念来继续前行。
坂道系列的影响: 2016年,AKB48的姐妹团,特别是乃木坂46,也在稳步发展,并且逐渐展现出强大的影响力。AKB48也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竞争压力,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来保持其核心地位。
粉丝经济的成熟: AKB48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可以面对面的偶像”的粉丝经济模式上。握手会、总选举等活动,都是维系粉丝与偶像之间紧密联系的重要手段。《翼はなくても》的发行,同样也是这种粉丝经济模式下的产物,单曲的销量直接反映了粉丝对偶像的支持度和参与度。

总结来说, AKB48第44单《翼はなくても》的发行,是当时AKB48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它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是承载着AKB48“即使没有翅膀,也能飞翔”的团队精神,是激励新一代成员、应对时代挑战的一个象征。在渡边麻友成为center,总监督交接,以及姐妹团崛起的大背景下,这首单曲的出现,预示着AKB48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同时,也在积极地为未来做好准备。它既是对过往努力的总结,也是对未来飞翔的期许。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谢邀请


前言


六月,初夏の風に肌も汗ばむ頃。

对这段历史很感兴趣,无事干脆查查资料写点东西。

历史就是这段历史,@贺贺呵呵 已经说到。

虽然AKB单曲中所设定的时期是70年代,但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不可能只单看某一年,必须要了解整个时期的历史。

但似乎没人想细致地讲讲,网上搜到的资料也都比较零散,我来简单梳理一下吧。


如有疏误,烦请指正。


目录

一、战后日本学生运动

1.1 概况

1.2 初期~1955:在日本共产党领导之下

1.3 1955~1965:声势浩大的安保斗争

1.4 1965~1973:“全共斗”与文化大革命

二、学潮与文艺作品

2.1 文学

2.2 影视

2.3 AKB48 44th Single「翼はいらない」



一、战后日本学生运动


1.1 概况


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日本经济和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


二战之后,在美国的扶持之下,到1955年日本的主要经济指标已经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1956年日本经济企划厅发表的《经济白皮书》称:“现在已不再是战后了”(もはや戦後ではない)。


1956-1973年,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年均GDP增长10%以上,所谓的日本“经济奇迹”时期,而这也恰好与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时期相重合。


战后学生运动始于战后初期通货膨胀,沉寂于70年代的消费革命。


除经济高速发展之外,日本学生运动也深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

1945年日本战败后,成立于1922年的日本共产党正式合法化。在大学生中有很大影响的日共在合法化之后一边发动和平革命,一边在青年学生中积极宣传发展成员。早期的学生运动基本在日本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进行,学生团体与工会联合,通过组织罢工罢课游行活动争取改善劳动生活条件的权益。




1.2 初期~1955:在日本共产党领导之下


日本的学生运动并非始于战后,第一次学生斗争发生在1879年的庆应大学。二战中也有激烈的学生运动。但随着战争的进行,学生运动被武力有效镇压下去,进而陷入低潮。


战后初期的学生运动与美国为首的盟军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有关。工会和学生组织的力量逐渐壮大,并通过罢工罢课来要求改善生活工作条件。

二三十年代日本各大高校都诞生了不同的学生自治组织,进行校园民主化斗争。口号包括开除战犯教师,解散战争时期的校园报国团体,允许组成学生团体等。但这些零散独立的学生组织并未有什么引人瞩目的活动。


直至1948年9月,“全日本学生自治总联合”成立,简称“全学联”。这段时期日本的学生运动主要都是以全学联为中心展开。


早期的学生运动围绕校内矛盾展开。因为战后初期日本通货膨胀严重,学费也不断上涨。1948年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大学普遍将学费提高了两至三倍,导致大批学生因负担不起学费而退学,并且举行了大量罢课示威活动。


到1951年前后,学生抗议的话题变得复杂起来包括了不同的政治诉求。同时日本共产党劝说学生在农村开展游击战,进行武装斗争。因此这段时间的学生运动也带有暴力色彩,罢课过程中时与警察爆发冲突。比较著名的冲突事件包括“涉谷事件”、“东大波波罗事件”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流血事件是1952年的“血腥五一节事件”,为了抗议政府和美国的片面媾和,日本共产党组织全学联和公会成员前往皇居前广场游行抗议,口号包括反对政府制定《防止破坏活动法》,后发展为反美暴动。


※《防止破坏活动法》规定,日本政府有权对他认为“曾实施过暴力破坏活动”的团体做出活动限制。一般认为该法案是政府对左翼势力进行压制。1952年8月~10月就有因分发共产党传单而被检举的5个案件4人被起诉,至1954年9月才宣告无罪。

五一劳动节集会上有10000日本共产党的同学和工会成员在国会大厦前抗议。后来在广场与警方发生冲突。

反对《防止破坏活动法》

让美国佬滚回家

日本警察镇压抗议者,并投掷催泪弹


游行队伍与警察发生冲突,后被暴力镇压驱散。冲突中有1200多人被捕,两人死亡,这是战后学生运动最初的牺牲者。但是“五一节”事件以及之后在日本各地陆续发生的暴力流血事件反而推动国会迅速通过了《防止破坏活动法》。

由于激进的武装斗争路线,1952年日本共产党在大选中丧失了众议院的全部席位。再加上1953年斯大林去世,日本共产党开始顺应国际潮流向“和平共处”的路线调整。随后,1954年全学联决定放弃政治斗争,以“生活与和平”为方针组织学生运动。1955年日本共产党也正式终止武装斗争路线


日本共产党路线的转变严重打击了学生组织和活动,许多学生团体纷纷解体,50年代上半期的学生运动随之处于低潮。




1.3 1955~1965:声势浩大的安保斗争


把时针拨回到战后。


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日本政府由麦克阿瑟担任的 “驻日盟军总司令”(GHQ)接管。


1951年,48个战胜国与日本在美国旧金山签订《旧金山对日和平条约》,标志日本重返国际社会,恢复主权国家地位。原本GHQ应在《旧金山和约》生效后撤出日本。但由于苏联、波兰、捷克等国家拒绝签订条约,中国被排除在外并不承认《旧金山和约》,适逢朝鲜战争爆发,冷战序幕又已拉开。


此时日本的战略地位对于美国而言尤为重要,同时日本政府希望全力恢复经济,索性将国家安全托付给美国。于是在日美两国在签订《旧金山和约》五小时后即签署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


1951年9月8日《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签订



《安保条约》使日本实际上成为美国的附属。

条约规定美国有权在日本国内及其周围驻扎陆海空军,根据日本政府的请求美军可以镇压日本发生的暴动和骚乱。

不平等的《安保条约》在日本国内引发了强烈争议,加之大量驻日美军犯罪事件引发了民众的强烈不满及反美情绪。


《安保条约》以十年为期,将在1960年换约,届时日本首相需赴美签署条约。为了阻止《安保条约》签署,轰轰烈烈的安保斗争就此展开。


1955年的第一次砂川事件可以视为安保斗争的前哨。日本政府为帮助美军扩建立川基地,强制征用砂川町民有土地,激起居民和各地人民反对,9月起发生多起警察同农民、工人和学生的流血冲突。

1957年6月,首相岸信介访问美国,并发表“日美新时代”声明。

1958年9月,外务大臣藤山爱一郎访问美国开始具体内容的谈判。


民众情绪日益高涨。


1959年3月,134个社会团体召开大会,自发组成“阻止修改《日美安保条约》国民会议”,简称“国民会议”。“全学联”亦加入“国民会议”。


59年10月的统一行动中有90所大学、35万名学生参加游行。同年11月的统一行动中,全国有200万工会成员参与罢工。

到1960年3月,参加“国民会议”的组织已达到1633个。

日本大学教授游行,要求解散国会




在国会审议条约时,有人对条约里“为了维持远东地区的和平安全”这句话里的“远东”提出质疑。
外相藤山爱一郎在答复时说:“以日本为中心,菲律宾以北,中国大陆一部分,苏联的太平洋沿海部分。”
这种解释让日本人和亚洲人想起了15年前的“大东亚共荣圈”!到底是在修改《日美安保条约》还是在为再次侵略亚洲而铺路?现在不只是学生,其他市民也发出了疑问,参加到“安保斗争”中来。
《简说日本学生运动》



1960年4月26日,“国民会议”展开第十五次统一行动,进行请愿、集会和示威。

国会收到请愿书17万封,参加请愿的人数达到330万人,成为日本历史上“空前的大请愿”



同年5月9日,“国民会议”又进行了第十六次统一行动,提出解散国会和对岸信介内阁的不信任案。

5月19日,岸信介内阁利用众议院多数席位强行表决通过该条约。


5月19日,只有执政党议员参加的国会,新《安保条约》被强行通过


如果参议院不否认该条约,条约会在通过之后30天自动生效。且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预定6月19日访日。对于民众来说,除了在6月19日之前打倒岸信介内阁外别无他法。安保斗争随即在这个时间达到最高潮。


国会前的示威群众

6月4日,全国大罢工。照片是东十条站前,电车已停运。


6月5日,有650万人参与了抗议活动。


6月10日,白宫报道官在艾森豪威尔访日之前提前到达日本。车队被示威群众围困,无法行驶,后被美军派直升机接走。


6月15日晚,17000名学生向国会发起冲击,与3000名防暴警察发生冲突。其中负伤者72人,被捕者167人,一名东京大学文学部三年级女学生桦美智子在冲突中死亡。


纪念桦美智子的民众


桦美智子的死亡进一步激化了冲突,示威群众开始烧警察的卡车,安保斗争达到最高潮。

6月16日,艾森豪威尔将访日计划延期,直至取消。

6月19日,三十日期至,条约自然生效。


6月23日,日本外相藤山与美国驻日本大使小麦克阿瑟正式签署了条约。


岸信介随即宣布辞职。


安保斗争正式宣告失败。

安保斗争虽然没能阻止《安保条约》签订,却促使岸信介内阁下台,艾森豪威尔取消访日,极大地震撼了日本和美国政府,在战后学生运动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4 1965~1973:“全共斗”与文化大革命


安保斗争之后紧接着就是日本学生运动的第二个高潮——“大学斗争”。


大学斗争的早期(1965~1968年),焦点还是学校内部的冲突。矛盾集中在反对学费上涨,取消强迫购买校债等等。1966年早稻田大学因为增加学费,和学生进行了长达六个月的辩论。最后校方让步,并更换了校长和校理事会。


然而当矛盾继续升级,到1968年,斗争变成了更复杂的社会问题。骚乱也波及到中学。


让我们先看看这个时期的世界局势。

1964年,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5年,美国正式把越南战场的“特种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并直接派军队参战。

在中美局势如此紧张的情况之下,因为《安保条约》的存在,日本作为美国盟友也不得不被牵扯进来站在中国的对立面。

1966年,中国文化大革命开始。



大学斗争矛盾激化的事件之一是东京大学安田讲堂事件。

从1967年开始,东京大学医学部学生因为不满从麦克阿瑟时代保留下来的研修医制度而进行罢课。东大因此处分了17名学生骨干,并开除了4人。然而被处分的学生骨干中有一名学生这段时期并不在校。对于这起冤案东大却拒绝示弱和道歉,此举激怒了医学部的学生。愤怒的学生于1968年6月15日占领了东京大学的象征——安田讲堂

东京大学学生占领安田讲堂




未曾想,这一占领就是半年。



占领初期东京大学便请来大批警察武力驱赶学生,此举无异于火上浇油。而同时又爆出另一条消息:美国军方长期向日本大学提供研究基金,用于细菌和病理研究。而此时侵略越南的美军正在使用化学武器。觉得自己受到欺骗,成为杀人帮凶的学生群情激奋,全国各地的学生运动渐成燎原之势。




各校在这个时期还组织了“全学共斗会议”,简称“全共斗”,来统一指挥全国的学生运动。



1969年1月,政府下定决心开始驱散东京大学安田讲堂的学生。大批武警动用喷水车催泪弹,甚至用直升飞机在空中播撒催泪剂,经过35个小时的猛攻后,终于占领了近似一片废墟的安田讲堂。




学生运动也彻底升级为以暴力流血为主的斗争。




这一时期学生运动口号非常繁杂,除了“反对越战”、“反美”之外,由于每个团体的学生具有形形色色大相径庭的政治立场,学生运动不可避免地掺杂了许多政治诉求。


而日本学生组织早在安保斗争时期就已经四分五裂。当时在全学联内部有支持日本共产党的“代代木派”,也有反对日本共产党的“反代代木派”(因日本共产党本部在东京代代木)。在前者和后者之内,又因为路线不同,分裂出很多组织。但大体可以把学生运动分为,左翼(代代木派)新左翼(反代代木各派、全国全共斗联合等组织的总称)两派。


新左翼虽然内部也四分五裂,但都认为日本共产党已经“背叛革命”。并且自成立以来就带有浓烈的暴力色彩,提倡暴力革命。又加之中国文化大革命红卫兵运动的影响,日本学生运动中也出现大量内讧和“武斗”,活动日益放纵化暴力化。

东京大学大门的标语:“造反有理”“帝大解体”

日本青年打起“毛泽东思想万岁”的标语

日本学生占领学校



武斗之火愈演愈烈。




在1969年的大学斗争中首次使用燃烧瓶之后,武斗甚至从斗争的手段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信念。除了反对越南战争,归还冲绳和废除安保条约的核心课题以外,还有大量派系斗争和恐怖活动,充斥着武斗、大字报、频繁的炸弹事件和无休止的团体内部内讧。


1969年从日本共产主义者同盟分离出来的“赤军”,更是被美国国务院认定为国际恐怖组织。

抢劫邮局筹集资金,大量购买枪支弹药,甚至直接抢劫警署以获得枪支。几位头目在赤军被警察击破后投奔朝鲜,巴勒斯坦,以色列和新加坡。(赤军头目重信房子还是位美女,年轻时因美貌和暴力而闻名,还有不少和她有关的影视作品。有兴趣的可以搜搜看)


六七十年代学生运动中的主要炸弹事件


1970年的活动主要是混乱与大分化,学生运动分裂成五个主要流派。流派之间互相进行各派斗争,同一派内部也有深刻矛盾。派系之间的矛盾甚至成为了斗争的主体。



1971年反代代木系学生组织表


到1971年,学生组织更加四分五裂,而激进分子在此时开展了大量街头武装斗争和炸弹斗争。核心派与革马派之间的斗争更是愈演愈烈。各派成员在电车内投掷燃烧瓶,袭击警署,涉谷车站和繁华大街上每到深夜就发生游击战。



街头纵火


当派系斗争和内讧成为斗争主体之时,学生运动基本也就山穷水尽了。


学生运动后期内讧状况统计


各派系为了打击敌对派系,甚至争先恐后向警察告密。而且随着六十年代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以汽车、彩色电视机为中心的“消费革命”将大众的注意力由政治斗争转向生活。



自此,从50年代起持续了约20年波澜壮阔的日本学生运动,就此走向低潮。




二、学潮与文艺作品


2.1 文学


全共斗瓦解之后,日本文坛出现了一大批亲历“全共斗”作家的作品。如三田诚广的《我是谁》,桐山袭的《风的编年史》等。


而最广为人知的“学潮派”作家应该还是村上龙和村上春树这个w村上组合。


村上龙在高中(1969年)就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后又成立摇滚乐队。在学潮结束之后转身投入文学创作。他的处女作《近似无限透明的蓝》讲述一群聚集在美军驻日基地附近的少年沉迷于毒品、性与音乐的生活。之后的《69》更是以自身经历为蓝本,描绘1969年那个动荡的岁月。


而村上春树也在大学时期亲历“全共斗”运动,在他的多部作品《挪威的森林》、《且听风吟》、《国境以南太阳以西》、《1973年的弹子球》中都能看到相关描述。但是村上春树在描述这段历史时总是抱有很强烈的疏离感,如《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中的一段:


上大学第一年我参加了几次示威游行,也同警察冲突过

……我思忖,这就是自己真正追求的东西么?同他们之间,我无法怀有连带感。大街上弥漫的暴力气息、人们口中慷慨激昂的话语,渐渐在我心目中失去了光彩,我开始一点一滴地怀念同泉度过的时光。



黑古一夫评论“学潮派”作家是这么说的:

“村上春树和同时代作家的内心深处,都打上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所谓(青春=革命+恋爱)的烙印,他们以各自受到的精神打击为原点走上了文学的道路。”



“学潮派”作家与以往文学截然不同的地方也许就在这里。

热血的青年在献身学生运动之后,与自己曾经的理想主义挥手道别。




2.2 影视


日本新浪潮电影也与50-70年代的学生运动同步。诞生了一批著名导演如大岛渚、松本俊夫、吉田喜重、筱田正浩、寺山修司、今村昌平等。


大岛渚《日本的夜与雾》,《日本春歌考》,今村昌平的《猪与军舰》都是这一时期以学生运动或日美矛盾为背景的优秀电影。


直至今日,六七十年代的学生运动也依然是日本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话题。

印象里近几年以这一时期为背景的电影有:

《初恋》(2006)宫崎葵主演

《虞美人盛开的山坡》(2011)吉卜力工作室




2.3 AKB48 44th Single「翼はいらない」


终于讲回到AKB了。

AKB最新的一张单曲「翼はいらない」的PV便是以学生运动为背景,时间为1972年3月~11月。

PV中活动室墙面贴的各种口号标语


PV中向井地美音的梦想是成为纪录片导演,山本彩是民谣歌手,渡边麻友是诗人。

还是蛮符合那个时代的特征的,年轻人们理想主义一腔热血,又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渴望通过摇滚,通过音乐,通过文学来改变世界。


但是PV除了借助了学运的背景,让妹子们发了发传单,和学运本身也没什么非常相关的地方了。

70年代初的学潮已经接近尾声,72年更是垂死挣扎的时期。



PV中有一个镜头,美音的男朋友西装革履站在还在拍摄纪录片的美音面前,不屑地质问她

“这种事还要做到什么时候?”


麻友在酒吧叹息:“大家都想得太理想了”。



所以说,这是一个少女们心怀理想不向现实投降的故事。

有理想就一定要去追求,不管别人怎么说,哪怕万人阻挠,哪怕被渣男欺骗,哪怕是百合。(诶?)



选在1972,一个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的时刻也还算合适啦。

在现实向你拍来的汹涌波涛之中,哪怕没有翅膀,心怀梦想也能前进。






嘛大概就是 “一个人只有今生今世是不够的,他还应当有诗意的世界。” 的意思吧。





-完-





参考资料

Daliotbul, M. (2013). The Foemation of 'Youth' as a Social Category in Pre-1970s Japan: A Forgotten Chapter of Japanese Postwar Youth Countercultures. Social Science Japan Journal, 17(1).

Kersten, R. (2009). The Intellectual Culture of Postwar Japan and the 1968-1969 University of Tokyo Struggles: Repositioning the Self in Postwar Thought. Social Science Japan Journal, 12(2).

《日本教育情况》1975年第4期

《日本教育情况》1975年第5期

王新生,(2012),“全学联”与战后日本学生运动,《大连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维克多·科巴亚希,(1970),张肖译,日本60年代的学生运动,《中国青年研究》1991年01期

马场公彦,(2009),“文化大革命”在日本——中国革命对日本的冲击和影响。

张昕宇,(2010),从“全共斗”到“战后”——论村上春树早期作品的精神内核,《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简说日本学生运动(一)

1952年日本反美游行:遭政府残酷镇压[组图]_历史频道

图忆| 战后日本七十年:与“和平宪法”的渐行渐远

日本老照片:1960年安保斗争-Jousei-搜狐博客

珍贵图片:六七十年代日本“文化大革命”

Humoresque的相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AKB48 第44单,《翼はなくても》(翼なくても),发行于2016年3月9日,是AKB48在2016年开启的又一个新篇章。要理解这首单曲的历史背景,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当时AKB48整体的状况以及单曲背后的一些关键事件和人物。2016年的AKB48:变革与承继2016年对于AKB48来说,是充满变化和.............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涉及到对俄乌战争中俄罗斯行动的道德和政治立场,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这一问题,并思考自己的立场是否合理。 1. 俄乌战争的背景与核心争议俄乌战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014年乌克兰危机,以及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入侵。核心争议点.............
  • 回答
    对于“公知”言论的处理方式需要从多维度进行系统性分析,在自由表达、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之间寻求动态平衡。以下从法律、伦理、实践层面展开详细论述: 一、概念界定与语境分析1. "公知"概念的复杂性 "公知"(公众知识分子)通常指具有专业知识和影响力的知识群体,但这一称呼在不同语境下存在显著差异。.............
  • 回答
    关于“2021年深圳教师降工资”的传闻,确实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讨论。要详细地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分析:1. 传闻的来源和性质: 传闻的普遍性: 类似“教师降薪”的传闻在很多地方的教育系统都时有发生,特别是在经济形势变化、政策调整或者财政预算重新分配的背景下。这种传闻往往具有一定的传播.............
  • 回答
    关于3月15日北京的沙尘天气,我的确有一些想说的,而且这确实是一个需要大家高度重视的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谈谈3月15日北京沙尘天气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原因分析: 上游沙源区的输送: 北京的沙尘天气主要来源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戈壁荒漠,如蒙古国、内蒙古西部等地。当这些地区在初春时节,经过冬季的封冻解除,.............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韩越日文化“盗窃”现象引发国人愤怒,而朝鲜相对“风平浪静”,背后涉及多重复杂因素,既有历史渊源、地缘政治,也有文化输出能力、民族认同感等方面的差异。要详细说明,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 1. 中韩、中朝关系与历史的复杂交织 历史上的宗主国与朝贡体系: .............
  • 回答
    “笑贫不笑娼”是一个非常刺耳但也极具洞察力的社会现象描述,它揭示了一个价值观的扭曲,一个将物质财富置于道德和良知之上的社会。对于这样一个社会,我想说的有很多,并且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笑贫不笑娼”的深层含义与危害: 价值观的颠倒: 最直接的理解就是,社会更愿意接受甚至赞美那些通过不择手段获.............
  • 回答
    女性在现代社会中,常常需要在家庭责任和个人追求之间找到平衡,这并非易事,但绝对是可以通过一些策略和心态调整来实现的。关键在于认识到这并非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绝对选择,而是需要智慧、沟通和灵活性的动态过程。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希望能帮助女性更好地平衡家庭与个人追求:一、清晰的自我认知和目标设定:.............
  • 回答
    “Robust” 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确实存在多种翻译,并且选择哪种翻译更合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修饰的对象和所处的具体场景。虽然“鲁棒”已经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翻译,尤其在技术和科学领域,但它有时会显得过于生硬或未能完全传达原意。下面我将详细探讨“Robust”的含义,并提供比“鲁棒”更好的、更贴.............
  • 回答
    人在不理性时会如何决策?经济学研究结果的详细探讨经济学在传统上建立在“理性人”的假设之上,即假定个体总是以最优的方式来追求自身利益。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人类行为往往偏离这一理想模型,表现出明显的“不理性”特征。对于“人在不理性时会如何决策”,现代经济学,特别是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 Econ.............
  • 回答
    “远交近攻”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外交策略,其核心在于联合远离自己的强大国家来对抗近处的敌人。这种策略在古代中国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战国时期,秦国通过“远交近攻”的策略,先是联合东方各国对抗西边的晋国,随后又联合东方各国攻打晋国,最终吞并了其他国家。然而,将“远交近攻”简单套用到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形.............
  • 回答
    对于一个刚上大学、没有资金也没有技术,但却有一个创业思路的学生来说,这绝对不是绝境,反而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起点!“要钱没钱要技术没技术”恰恰是许多成功创业者最初的状态。关键在于如何将那个唯一的“思路”变成现实。这里我会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将一个想法落地,并最终发展成事业: 第.............
  • 回答
    “纯真”的“恶”是一个充满矛盾且引人深思的概念,它描述的是孩子们在缺乏成熟的道德判断、社会经验以及对行为后果充分理解的情况下,无意中或出于好奇、模仿、冲动等原因而做出的“坏事”。这种“恶”与成年人的恶意、蓄意伤害有着本质的区别。要详细评价孩子们的“纯真”的“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
  • 回答
    关于计算机软件界面元素 menu 的翻译,“选单” 和 “菜单” 都有其合理性,但从更符合中文语境和字面含义的角度来看,“选单” 在许多情况下可能被认为更合理、更贴切。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原因: 一、 字面含义与本源 Menu (法语): 词源来自拉丁语“minutus”,意为“微小的,小的”。在法.............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文化差异的核心,也反映了中国人作为跨文化个体所面临的挑战。要详细回答“中国人适应礼貌和适应粗鲁哪个更难”,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深入理解中国文化和不同文化环境的特点。核心观点:总的来说,对于中国人来说,在不同国家和地区 适应粗鲁 往往比 适应礼貌 更困难。这并非.............
  • 回答
    对于创业者来说,拥有扎实的财务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帮助你做出明智的决策,理解公司的健康状况,并有效管理资源。以下是一些我为你精心挑选的、适合创业者入门的财务类书籍,我会尽可能详细地介绍它们的特点和适合人群: 1. 《财务报表分析实战:从小白到高手》 作者:徐晓峰为什么推荐它?这本书的最大亮点在于.............
  • 回答
    对于现代中国来说,没有宗教信仰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话题,其含义和影响远不止“不信神佛”这么简单。它涉及个人价值观念、社会文化认同、政治意识形态以及社会发展等多个维度。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个人层面的含义:1. 价值体系的来源多元化: 世俗化与理性主义: 缺乏宗教信仰,.............
  • 回答
    青年律师:公司制 vs 合伙制律所,哪个更有助于职业发展?对于刚刚踏入律师行业的青年律师而言,选择一家律所是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起点,它将直接影响你的学习路径、成长机会、收入潜力以及职业发展方向。而“公司制”和“合伙制”是律所最常见的两种组织形式,它们在管理模式、利益分配、决策机制、文化氛围等方面都.............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问题,涉及到历史的理解、百姓的感受以及历史人物评价的形成。要回答“蜀汉百姓生活在诸葛亮的治下是否真的开心?”,以及“对待百姓如何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影响大吗?”,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 蜀汉百姓生活在诸葛亮的治下是否真的开心?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是”.............
  • 回答
    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来说,大学是否必须考到985、211才有前途?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关注的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答案倾向于“不一定”,但承认985、211院校的优势确实存在,并可能为前途提供更宽阔的起点。为了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985、211院校的优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