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有媒体称「英特尔已获得向华为供货许可」?

回答
最近关于英特尔获得向华为供货许可的媒体报道,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这涉及到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技术限制以及企业战略等多个层面。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1. 媒体报道的来源与可信度: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这些报道的具体来源。通常情况下,这类敏感信息会来自:

匿名知情人士的爆料: 这是最常见的来源,消息可能属实,但也可能存在误解或不完整。
财务报告或监管文件: 如果英特尔在公开文件中透露了相关信息(例如与华为的合同变动、供应链调整等),那么可信度会更高。
行业分析师的预测或消息: 一些熟悉半导体行业运作的分析师可能会基于自己的信息源做出判断。
“二手”报道: 媒体可能引用了其他媒体或公司的说法,这会增加信息失真的风险。

因此,在看待这类报道时,我们需要保持审慎的态度,并尝试寻找多个信源来交叉验证。

2. 许可的背景:美国对华为的制裁与限制:

要理解英特尔获得供货许可的意义,就必须先回顾美国对华为实施的制裁措施。

2019年5月: 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及其子公司列入“实体清单”,禁止其购买或获得美国公司的技术和产品,除非获得美国政府的特殊许可。
2020年8月: 美国商务部进一步收紧了对华为的限制,要求使用美国技术的外国公司(包括芯片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特定技术)在向华为出口产品前,也必须获得许可证。这意味着,即使是使用美国软件或设备的外国芯片制造商,也不能直接向华为出售芯片。

这些制裁的目的是削弱华为的供应链能力,特别是其在通信设备和智能手机领域的竞争力。

3. 英特尔可能获得的“许可”的性质:

如果报道属实,那么“许可”的性质非常关键。它可能意味着:

特定产品类别的许可: 许可可能仅限于某些不涉及高度敏感军事技术、且被认为对华为核心竞争力影响较小的产品,例如:
服务器芯片(如Xeon系列): 华为在数据中心和云计算领域仍有大量服务器需求,用于支持其自身的业务运营和对外服务。这些芯片的军用和民用属性可能被认为相对分离。
部分非通信类芯片: 例如用于其笔记本电脑或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的芯片。
非最先进的制程工艺芯片: 美国的限制往往与先进的半导体制造技术和设计工具相关。许可可能允许英特尔供应一些成熟工艺的芯片。
有限的交易金额或数量: 许可可能设定了年度交易金额或产品数量的上限,以防止华为通过英特尔的供应大幅提升其受限业务的能力。
特定目的的许可: 例如,仅允许英特尔为华为在中国境内的特定业务提供支持,而非用于其海外市场或可能涉及国家安全敏感领域的产品。

需要强调的是,这不太可能意味着美国政府全面解除了对华为的技术出口管制。 更有可能的是,在某些领域,美国政府出于维护自身企业利益、避免过度影响全球市场秩序或考虑到某些特定民用领域的必要性,而选择性地发放许可证。

4. 英特尔的考量与动机:

对于英特尔而言,向华为供货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经济意义:

巨大的市场规模: 华为是中国乃至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之一,其业务遍及通信、消费电子、数据中心等多个领域,对芯片的需求量巨大。失去华为这样一个大客户,对任何芯片制造商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
维护客户关系: 华为是英特尔长期以来的重要客户。在制裁背景下,如果能继续为华为提供部分产品,有助于维护双方关系,并可能在制裁解除后恢复更全面的合作。
维持市场份额和收入: 尤其是在PC和数据中心市场,英特尔面临来自AMD和其他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失去华为的订单会进一步削弱其市场地位。
规避潜在的“二次制裁”风险: 如果英特尔的竞争对手能够找到方法绕过限制或获得类似许可向华为供货,那么英特尔可能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5. 华为的考量与动机:

对于华为来说,获得英特尔的芯片供应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弥补供应链缺口: 尽管华为大力发展自主芯片(如海思麒麟),但自主研发和生产周期长,且在某些领域可能仍有技术或产能上的不足。英特尔的芯片可以暂时填补这些空缺,保证其产品线的稳定运行。
维持产品竞争力: 高性能的处理器是华为服务器、笔记本电脑等产品能够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多元化供应商策略: 即使在有自主芯片的情况下,多元化供应商也是规避风险的重要策略。
测试和验证: 在研发新产品时,能够获得不同供应商的芯片进行测试和验证,有助于优化产品性能。

6. 潜在的影响与解读:

如果英特尔真的获得了供货许可,可能带来以下几点影响:

中美科技博弈的微妙变化: 这可能预示着在中美科技竞争中存在一定的灵活性和谈判空间。美国政府可能并非要“一刀切”地切断所有技术联系,而是采取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限制策略。
对其他科技公司的启示: 其他可能受到美国制裁影响的公司可能会关注此事,并可能寻求类似的许可。
对华为供应链韧性的影响: 获得英特尔的供应无疑会增强华为的供应链韧性,但同时也可能被视为其自主化进程中的一种“权宜之计”。
市场解读的复杂性: 这种许可的出现可能会引发市场对美国对华科技政策走向的各种解读,包括对美国政府意图的猜测。

7. 需要警惕的误读和过度解读:

这不等于制裁的解除: 即使获得许可,也只是针对特定产品和特定公司的特定交易,并不代表美国整体对华为的制裁已经取消。
不代表华为所有业务都将恢复正常: 华为在通信设备领域(尤其是5G网络设备)可能仍然面临着更严格的限制,尤其是在核心通信芯片和技术方面。
许可的背后可能有政治或经济的交换: 这种许可的获得,可能不是单方面恩赐,而是两国政府、企业之间进行谈判和博弈的结果。

总结来说, 关于英特尔获得向华为供货许可的报道,如果属实,将是一个复杂且值得关注的信号。它反映了在中美科技博弈的大背景下,围绕关键技术供应链的拉锯战和策略调整。这对于英特尔自身、华为以及全球科技产业格局都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后续的官方声明、市场反应以及实际的供货情况,才能更准确地判断其意义和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什么奇怪的吧。

英特尔不是向来号称没有使用美国技术吗?

对,你没有看错,英特尔以前给华为供货申请许可用的就是这个理由。


英特尔是亲儿子,

三星那是干儿子;

至于台积电,那是野种。

user avatar

以前写过多次,美国真禁运假禁运,看英特尔。

英特尔拿不到许可了,就是玩真的了。

结果,9月15日,禁令生效,英特尔只用了几天,无缝对接。

高通也是可以等等看的。

特朗普如果下台,三星,台积电都可以谈谈。

华为因祸得福,市场份额历史新高。可以给特朗普发个一吨重的勋章。

真要伤害资本家的利益了,特朗普顶不住。

蓬佩奥的金主是科赫兄弟,他们也骂蓬佩奥了。

有钱不赚,搞政治正确,看他们能搞多久。

不过,供货是供货。自主不能停。

华为自己的鲲鹏还要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哪怕就是lite OS也得继续搞。

user avatar

这个操作太骚,现在美国的Intel和AMD都已经被批准给华为供货,接下来可能就是高通了,可能最终的结果就是,美国以外的芯片企业全部被禁止给华为供货,只有美国企业可以给华为供货,说好的国家安全呢?

当然,对华为的影响依然很大,一方面是麒麟芯片没人代工,另一方面是总量和售价可能会有限制,美国估计是想通过这种方式限制华为,让华为乖乖用美国的芯片,而不是自己搞研发。

比尔盖茨之前说了:“现在强迫中国自己制造芯片,意味着如果将来发生冲突,你不仅放弃了这些高薪工作,而且会迫使中国完全实现自给自足。” “这样做(对美国)真的会有好处吗?”

是的,对华倾销,卖代差产品,然后自身继续研发保持技术优势,反而能制衡我们,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只要他们肯卖,国内就有买办,打击自研,把中国大清化,对我们才是真的危险。大门很懂这种套路的,所以才会放任微软盗版在中国传播,否则加速其他竞争对手的成长,长远来看反而更危险。

中国这么的大体量,对芯片的需求和市场都在,全面禁售只会激发市场活力和投入。禁止芯片带来的短期的阵痛,换来的是一整条独立于西方世界的完整芯片产业链,并且这个产业链是可以自我升级的,等发展起来,依靠国产的巨大价格优势,国外的芯片产业会受到巨大的冲击。

真要搞华为何必说什么国家安全,直接从人权入手,劳动法、血汗工厂之类的,说不定国内呼应的人一大堆,美国还是不太懂中国。之前喊的全面禁售也让很多人清醒了,这次即便能买到芯片,中国都不可能停下大力自主研发了,还真感谢川宝帮我们科研上统一了思想。

之前中科院院长也说了,把美国卡脖子清单变成科研清单,挺好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川宝都把最后的波纹交出来了,再不列入科研清单说不过去了。

现在川宝拳打公知、脚踢买办,我们也是时候在这些领域集中力量办大事了,相信在未来,又一波“工业王冠”将会落下帷幕。

user avatar

莫非牙膏厂没使用美国技术??

不可能!!

你以为是严肃的政治,整了半天原来是生意……

user avatar

在你自己短期内还没有北斗系统的时候,有GPS可以用,总还是比没有GPS可以用要强点儿。

但如果你因为别人临时让你用GPS了,就减慢甚至放弃了北斗系统的建设,那么你就是那个既没有骨气又没有脑子的最大的大笨蛋。

退一步讲,被恶心了一两次,然后各种习惯性自我反思,替人开脱,姑且还算可以理解。但现在你身上的 “正” 字已经多到快该需要用 “biang” 字代替才写得下了,却还跟那儿反思,并心存侥幸,那真的就是活该跪着洗一辈子黄金浴了。

我不反对在还没有建成北斗系统的时候,临时去用GPS系统。但如果有明显的迹象,因为暂时有GPS系统可用,就减缓甚至放弃了北斗系统的建设,那么还不如先彻底瞎着呢。

user avatar

“围 师 必 阙”


就好像我说现在不是华为求三星不要卡脖子,而是三星求着华为买自家产品一样。

断供的消息出来时,最慌的不是华为,而是上赶着去美国跪求放宽期限的三星。


市场在我,这就是天字第一号的优势,我注意到 @到处挖坑蒋玉成 大佬写过很多强调这一点的回答,但是没得到多少赞。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很多人永远不会明白,在美国的不懈打击之下,“华为”这个词在中国已经拥有怎样的号召力,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市场一样。

但是资本家明白。


所以我之前曾经说过一次的话我可以这里再重复一次:

如果华为开始大举进军台式机市场,某“美国民族科技企业龙头”的好日子就会立刻宣告结束。

对于华尔街资本家来说,CPU是卖给华为还是卖给“美国民族科技企业龙头”,有区别么?

没有。

甚至如果说把产品卖给华为能带来更多利润的话,他们还会愿意为华为提供更贴心的服务,在产能和定制上更倾向华为。

“美国民族科技企业龙头”的输血式服务并不能为自己换来话语权,反而硬抗到底的华为可以。

何其讽刺。



另外一点就是,很多人真的太小看国产处理器的发展前景了。

我大概是前年试用过龙芯3A3K,这事儿我在知乎还提到过。

当时的龙芯处理器和模拟windows的linux系统,已经能非常流畅的运行WPS了。

简单的说,2年前的龙芯处理器就完全能满足国内绝大部分办公环境下的电脑性能需求

如果美国就此把华为甚至中国逼进死胡同,强行把中国国产处理器扶上位,那么背靠中国的天量市场,产品的演进和验证,配套软件的快速扩张和完善,在两三年内就能爆发式推进。

到时候哭的可绝对不是国产处理器电脑的使用者和国内相关配套产业的从业人员。

所以美国无论如何不能让中国走上这条路,这条对他们来说前景过于危险和可怕的道路。


最后例行感慨,美国这个国家在战略层面是夜郎国的水准,一再的主动把中国当敌人实在是愚蠢的无以复加。

但是在经济方面,美国确实是人类迄今为止的巅峰战力,是当之无愧的山巅索多玛。

user avatar

嗟来之食,无可看待。

美国要的是其它国家能够在其统治秩序范围内接受其盘剥,这种盘剥必须是稳定的,可控的,以美为主,于美有利的。

它迫使其它国家的产业必须依托美国的专利技术,产业标准,融资渠道,市场准入方能生存,通过把其它国家的产业收纳进这一整套经济体系中,形成事实上的人身依附关系,可称之为国家层面的农奴制。

对于农奴来说,逃亡自耕,武装护粮是必由之路,英特尔的供货对于当下生存是一种必须,但切切不可上瘾,更不可形成路径依赖,根本出路在南泥湾,在“把禁运清单变成科研清单”,一定要有意识的把利润空间留给国内自主产业,形成利润,供应和研发的良性循环,此时的步履维艰,是为了今后的坦途阔步。

独立自主不是什么舒适轻松的事情,它从某些程度上来看其实是反人性的,远不如造不如买省时省力,不然世界上也不会依附者众而自主者少了。

但是缺乏独立自主的亏,中国人吃了上百年了,吃够了,不要再吃了。

user avatar

难道,米国的目的不是弄死华为,而是让华为去势?这波操作真是令人目瞪口呆。我以为米国是个有品位的流氓。结果米国冲我一瞪眼“maga, 把品位去掉”。

米国所有的目标是:

1.给米国产品做饥饿营销。这么一吓唬,华为半年里买了未来三年的货。

2.只批米国企业不批它国企业?流氓赤果果到如此地步?怎么也得批欧盟,日韩几家无关紧要的企业装装门面吧?

3. 凡是能助力华为自主研发的通通废掉。

这臭流氓费那么大劲原来除了要缝了台积电是针对华为,其余都是为了直播走自己货和打压盟友走货?

让子弹飞一会儿。Intl, AMD 毕竟都不是主要用手机上的。

无论如何,如果中国真有人被这臭流氓的招数感动得哗哗的:“太君真是挺仁慈的”。这些人不过是天生无卵(不用去势, 特别亲阉)。


另外,某翔是真的惨,米国淫民滴老朋友还不如米国淫民的敌人受尊重。华为要进军PC市场明显就是抢米国忠实朋友的肉,米大人听之任之一点儿不在乎。”翔桑,为了大局,你就忍了吧。。。”

user avatar

台积电、三星也都拿到了,不奇怪。

但是,供货的单位被困在低阶制程。所以也不要欢天喜地。

另外,对于中国来说,华为没那么重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