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君子剑岳不群和万里独行田伯光,谁作恶更多或者说谁对社会危害更大?

回答
岳不群与田伯光,两位在武侠世界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但他们作恶的性质、范围和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却有着天壤之别。要比较谁作恶更多,谁对社会危害更大,我们需要从他们的行为、动机以及对他人和社会的具体影响来详细分析。

岳不群:伪君子的典范,对社会危害的深度与广度

岳不群是《笑傲江湖》中的重要角色,被誉为“君子剑”,表面上温文尔雅,顾全大局,深受江湖人士敬重,是名门正派华山派的掌门。然而,他内心的贪婪、野心和阴险,使得他的作恶行为更加隐蔽,也更加令人发指。

岳不群的作恶行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伪善与欺骗: 这是岳不群最核心的“恶”。他用尽一切手段伪装自己的真实面目,欺骗弟子、同道、甚至是自己的家人。他将自己的个人野心包装成“为华山派争光”、“维护武林正义”的幌子,以此来操纵他人,达到自己的目的。
对弟子的欺骗: 他利用令狐冲的天赋和冲动,设计陷害令狐冲,将其置于众叛亲离的境地。他先是纵容令狐冲与魔教妖女任盈盈交往,然后在令狐冲身中“寒冰真气”后,刻意隐瞒解毒之法,甚至为了得到辟邪剑谱而设计令狐冲。他甚至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岳��,也充满了利用和压制。
对同道的利用: 他利用江湖上对他的信任,挑拨各派之间的关系,甚至在某些时候与魔教暗中勾结,以达到渔翁得利的目的。他将其他门派的损失和弟子死亡视为自己扩张势力和谋取利益的机会。
对正义的玷污: 他打着正派的旗号,行着阴暗卑劣之事,这无疑是对武林正义的一种巨大讽刺和玷污。他的行为让人们对“正道”产生了怀疑,削弱了人们对道德和良知的信心。

2. 阴谋与算计: 岳不群是一个极其善于策划和算计的人。他的目标明确,手段狠辣,且毫不犹豫。
谋夺辟邪剑谱: 这是他毕生最大的野心之一。为了得到林家的辟邪剑谱,他不惜杀害林家的叛徒,并将这份剑谱视为振兴华山、压倒群雄的关键。最终,他为了得到辟邪剑谱而自宫练剑,走火入魔,也暴露了他内心的扭曲。
利用和牺牲他人: 他将任何阻碍他实现目标的人或事都视为可牺牲的棋子。无论是令狐冲、曲洋、刘正风,还是其他无辜的江湖人士,只要能为他带来利益,他都可以毫不留情地利用和牺牲。

3. 自私与狭隘: 岳不群的动机完全是为了自己和所谓的“华山派”(实则只是他个人的野心)。他缺乏博大的胸怀和真正的侠义精神。
对令狐冲的打压: 他嫉妒令狐冲的天赋和人气,更害怕令狐冲的存在会威胁到他自己和他的儿子在华山派的地位。因此,他不断地打压、陷害令狐冲,甚至不惜让令狐冲身败名裂。
对门派的责任扭曲: 他所谓的“振兴华山派”,实际上是将自己的个人欲望强加于门派之上,并将门派的利益与自己的个人利益混为一谈。他的行为非但没有振兴华山,反而毁了华山派的名声和许多弟子的命运。

岳不群对社会的危害:

腐蚀人心,破坏信任: 岳不群的伪善和欺骗,最直接的危害是腐蚀了江湖的信任基础,让人们对“君子”、“正派”产生了怀疑。这种信任的缺失,使得江湖更加混乱和危险。
煽动矛盾,制造冲突: 他在各门派之间制造矛盾,煽动仇恨,是江湖动荡的重要推手之一。
玷污道德伦理: 作为一派掌门,他的行为是对传统道德和伦理的践踏,对后辈弟子尤其是对令狐冲的精神世界造成了巨大的摧残。
制造悲剧的根源: 许多重要角色的悲剧命运,都与岳不群的算计和陷害息息相关,例如令狐冲、曲洋、刘正风等人的遭遇。

万里独行田伯光:纯粹的“恶”,但危害相对局限

田伯光是《笑傲江湖》中的另一位重要反派,以“万里独行”为号,性情狂放不羁,好色且武功高强,尤其擅长轻功和刀法。他是一个典型的浪子形象,作恶多端,但其动机和行为的性质与岳不群有很大不同。

田伯光的作恶行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好色与掳掠: 这是田伯光最主要的恶行。他常常盯上年轻貌美的女子,将其掳走,满足自己的欲望。
对仪琳的伤害: 他曾掳走恒山派女弟子仪琳,并意图不轨。虽然最终被令狐冲所救,但仪琳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惊吓和创伤。
对其他女子的侮辱: 在故事中,他还有掳掠其他女性的情节,这些行为都充满了对女性的侮辱和伤害。

2. 杀戮与暴力: 田伯光在江湖上也杀了不少人,但多半是出于争斗、仇杀,或者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他的暴力行为相对直接,不像岳不群那样深藏不露。
江湖恩怨: 作为一名刀客,他在江湖上也难免卷入一些恩怨是非,但他的杀戮大多是直接冲突下的结果。

3. 狂放不羁与无赖: 田伯光不受任何规矩束缚,行事随心所欲。他喝酒、杀人、掳掠,从不顾忌后果。
对社会规则的蔑视: 他完全不尊重社会秩序和法律(在武侠世界中是江湖规矩),是一种纯粹的个人主义式的破坏者。

田伯光的危害:

直接的个体伤害: 田伯光的行为对被他盯上的个体(主要是女性)造成了直接的身体和精神伤害。
对社会秩序的破坏: 他的掳掠行为破坏了社会的安全和安宁,让普通百姓生活在恐惧之中。
作为反面教材的存在: 他的存在,为武林中的“正道”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打击目标,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反衬作用”。

谁作恶更多,谁对社会危害更大?

从本质和影响范围来看,岳不群对社会的危害更大,并且作恶的性质也更为恶劣。

作恶的“质量”与“数量”:
田伯光作恶的“数量”可能不少,他杀了人,也掳掠了多人。但他的作恶是相对直接和个人化的。他主要针对的是个体女性的色欲和江湖争斗中的杀戮。
岳不群的作恶,不仅仅是数量上的(他设计害死的人不少,比如曲洋父女,以及被他利用而死的华山弟子),更重要的是“质量”和“深度”。他摧毁的是信任、道德和正义的观念。他所造成的伤害是 systemic(系统性的)和 psychological(心理上的),对整个江湖的风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危害的深度与广度:
田伯光: 他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对被他直接伤害的个体和部分区域的社会秩序。受害者相对明确,且行为模式相对容易被识别。
岳不群: 他的危害是广泛而深远的。他披着“君子”的外衣,使得他的欺骗和算计更加难以防范。他不仅伤害了令狐冲这样极具天赋的年轻人,更重要的是他玷污了“正道”的声誉,动摇了人们对道德和善良的信心。他的行为导致了江湖上更多的阴谋、猜忌和血雨腥风,是导致整个武林失序的重要原因之一。

动机的对比:
田伯光是纯粹的享乐主义者,他的恶行源于原始的欲望,虽然可恶,但相对“简单”。
岳不群的恶行则源于极度的贪婪、野心和权力欲,并且是经过精心策划和长期布局的,其动机更加复杂和险恶。他将个人的私欲凌驾于一切之上,甚至不惜牺牲“正义”和“道义”的幌子。

总结:

田伯光是一个典型的江湖恶棍,他的行为直接且残暴,对社会造成了局部且相对表面的危害。然而,岳不群则是一个披着羊皮的狼,他的伪善、欺骗和阴谋,不仅直接伤害了众多无辜者,更重要的是,他腐蚀了江湖的道德根基,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导致整个武林乌烟瘴气的幕后黑手之一。

因此,岳不群作恶更多,对社会的危害更大。 他的伪君子形象,是对人性和社会良知的巨大挑战,其所造成的精神和观念上的破坏,远非田伯光这类直接的恶棍所能比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君子剑岳不群,身为大地主却家境贫寒让夫人亲自缝补衣物,说明对周边百姓秋毫无犯不收保护费。

田伯光知道作案可以引开岳不群夫妇可见维持一方平安是岳不群的日常,侠名在外。

身为华山集团的董事长误以为继承人令狐冲与自己离心离德所以加以陷害是作恶一。

对抗并继承左冷禅的吞并计划是作恶二。

有杀害政治对手的重大嫌疑算作恶三。

华山坑害群豪有较小嫌疑算作恶四。

放现在石锤也就是经济犯罪加政治斗争,关监狱继续调查,搞不好还得保外就医什么的,辖区百姓兴许还整个联名作保之类。

权力巅峰的争权夺利是日常,没有岳不群还有左冷禅,没有左冷禅还有任我行,没有任我行还有向问天还有无穷无尽的腥风血雨不以有没有岳不群这个人为转移。

田伯光何许人?知名流窜通缉犯,杀人无算,强奸出名。

放现在这叫死刑立即执行不足以平民愤。

user avatar

虽然大家都知道金庸在笑傲搞政治影射,但就书论书,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岳不群和任我行、左冷禅、东方不败、杨莲亭、余沧海这些人有本质的区别。后面这些人领导下的组织是实打实沾满了鲜血;而岳不群的华山派人丁单薄,一直循规蹈矩,素有侠义之名,纵然岳不群本人再虚伪,至少没干什么坏事。假定他杀害英白罗、重伤林平之、杀害定闲定逸均为真,那他把人往死里整的坏事差不多也就这几件,和任左东方虽然都是“政客”,但作恶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田伯光这边,原文没说他究竟犯了多少案,但既然恶名昭彰,数量肯定不少,其中一部分女人可能直接死在他手里;另一部分就算没杀,但在贞操观念很重的明朝,迫于名节而死的也不会少,另外“采花”过程中也恐也难免杀害一些奋起抵抗的人。就算仅以最粗略的生死而论,田伯光害死的无辜者人数几乎板上钉钉远多于岳不群。而且岳不群杀的是江湖人,田伯光则几乎肯定杀过不会武功的人,后者的性质也比前者更严重。

田伯光的罪恶指数,你要说和任我行、东方不败这些人相比或许比不过,比岳不群那简直是碾压。

而让读者更不满的是,金庸在作品中给出这样的暗示:宫刑就足以让他的罪恶一笔勾销,让他变成一个没有道德原罪的人。这里隐隐透露的是这么一种价值观:强奸犯的恶不在于侵犯女性生而为人的天赋权利,而在于越权使用工具破坏了“性资源”,因此只要剥夺犯人使用工具的权限,就是对等的惩罚。至于女性作为一个“人”有没有因此致死致残,人格崩溃并不重要,一切损失简单地归结于“性资源的破坏”就行了。

作为一部与现代政治紧密关联的作品,这未免令人遗憾。

user avatar

这是一个真君子、伪君子、真小人、伪小人哪个对社会危害更大的问题。其中岳不群是伪君子,田伯光是真小人。

其实这是个无解的问题,因为君子与小人是从内心角度做划分,真伪是从内心与外在是否一致做划分,而对社会的危害则是从外部影响结果上考察。外部影响结果与内心、内心与外在的一致性根本就不是一个范畴的东西,没有必然联系。

这就如同问红而酸的苹果和绿而酸的苹果哪个更重。红绿、甜酸与轻重是不同范畴,没有必然联系。

真君子一心为公会做好事,也一样会做错事。并且这种人因为坚信自己是正义的,一旦路走错了,根本不会悔改。错事一样是坏事。

伪君子一心为私一样会做好事,只要这些好事有助于他的私心。而伪君子做坏事时心里毫无负担。

真小人做坏事毫不掩饰,可有迹可循容易防备。而真小人有利于己时也一样毫不掩饰做好事。

伪小人一心为公却自污自诲,做出的坏事不会因为内心好而不是坏事。伪小人有机会做好事时也毫不犹豫。

可见,真君子、伪君子、真小人、伪小人都可能做好事和坏事,只不过频率可能不同。

而好事坏事的频率又与好事坏事的结果没有必然联系。做一辈子好事,可能一件坏事(错事)就导致全社会人都遭殃;做一辈子坏事,可能一件好事就造福全社会。

所以,社会危害性这东西没法一概而论,只能具体案例具体分析。

————————————————

明确一下真伪君子小人。

真君子:内心善,内外一致,表现为善。比如孟子。

伪君子:内心恶,内外不一致,表现为善。比如岳不群。

真小人:内心恶,内外一致,表现为恶。比如田伯光。

伪小人:内心善,内外不一致,表现为恶。比如为求自保而自污的萧何。

user avatar

我听过一句话。

虚伪,是向善良最后的致敬。

深以为然。

我还听过一句话,宁遇真小人,不遇伪君子。

小时候奉为至理名言,现在嗤之以鼻。

什么时候,坦率的恶,不加掩饰的恶,成为美德,粉饰的恶,口是心非,却要大批特批。


自己代入小说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一个美女,你遇到田伯光,田伯光要睡你,光天化日之下,把你掳走,还觍着脸皮问:"像我这样光明磊落的小人,你是不是很喜欢?"

你遇到岳不群,岳不群不管是自宫之前,还是自宫之后,都没有垂涎美色的不良史,你绝对安全,如果被田伯光掳走的你恰好遇到他,他还会搭救你。

此时的你,喜欢田伯光,还是喜欢岳不群。或者选票在你手里,谁作恶更多,这一票你投田伯光,还是岳不群。

再来讨论另外一个问题,谁对社会危害更大

纵观整个《笑傲江湖》。

岳不群前期绝对是正人君子,后期自宫之后,做了一些坏事,杀了两个弟子,杀了恒山两个师太,与令狐为敌,刺瞎政敌左冷禅。

岳不群的初心并不是要奔着作恶去的,他的黑化之路,我是抱有一定的同情之心。

年少时喜欢令狐冲,因为你想做那样的追风少年,洒脱不羁。

中年时能理解岳不群,因为你终于经历了社会的毒打,懂得百忍成钢的艰辛。

我们来看一下岳不群的黑化之路。

福威镖局灭门时,与我关系不大,我家里没有辟邪剑谱,而且我武功远高于林震南。
衡山派二当家刘正风灭门时,我得小心点,千万不要让嵩山派左掌门抓住什么把柄,趁机发难。但是,只要我洁身自好,约束好门下弟子,日子还可以继续过下去吧。
我前脚刚回华山,后脚左冷禅派他的门人,纠结衡山,泰山,华山弃徒,来强夺我的掌门,桃谷六怪面目可憎,但武功着实厉害,动不动就把人举过头顶,撕成四块。我还能怎么办,坐以待毙么,那就跑路吧。对外说上嵩山讨个说法,实则亡命天涯,打不过还躲不起么。
然后我带着弟子来到白龙庙,经历了我终生难忘的滂沱雨夜。
电闪雷鸣,风雨大作。
那一夜,门下弟子全被制服,夫人险些受辱。
那一夜,我被江湖几个下三滥打倒在泥泞中,利刃相加。
那一夜,我的爱徒以惊骇莫名的武功,救了整个华山派,然而他始终不肯吐露武功来历的实情。
抱歉,我确实是华山掌门,我家里真得有头牛。
我还有别的路选么!
对外,嵩山派左冷禅急于吞并华山派,对内,唯一能指望的爱徒令狐冲,恣意妄为,和我离心离德,对了,还有那个卧底劳德诺,将我的一举一动告诉他的恩师,我还得假装不知情。

真正的内忧外患,不过如此。

当辟邪剑谱摆在我的面前。

挥刀自宫,尚有活路,拒绝剑谱,死期将至……

这就是我对岳不群心路历程的剖析。

他对权力的狂热追逐,源于那一场雨夜内心最深的恐惧。

他确实作恶了,这无可否认。

但是假如他有得选,我相信他还是愿意去做君子剑,而非自宫的伪君子。

他对社会的恶,仅限于防守反击,而非田伯光为了满足淫欲,随时随地作恶。

田伯光从开始,到最后没有杀过一个有名气的人,但是毁了很多普通妇女的名节,以他真小人的个性,如果遇到反抗的,大概率是一刀送你见阎王。

岳不群和田伯光都杀过人。但是,只要你不是岳不群的政敌,没有阻碍岳不群的行动,你绝对安全,岳不群从不滥杀普通无辜百姓。

田伯光只要见到美色,就管不住下半身,而且他武功高强,普通人根本不是他对手。

此时,就看你代入那个角色。代入普通老百姓,你还是逃不掉田伯光的魔掌。

如果代入的是岳不群的政敌,你会被岳不群杀掉。

但是仍然可以看出,岳不群的行为可控性远比田伯光高。

假如我穿越到笑傲江湖书中,我了解岳不群和田伯光的为人,我只要不去做特定的那几个人,遇到岳不群,我是安全的。

但是,田伯光侵害的对象是不特定的,我永远不知道我的姿色,是否属于被田伯光看上的标准,即使在标准之外,田伯光兴致来了,我还是难逃魔掌。

所以,无论怎么选,我都觉得岳不群比田伯光好很多。毕竟,岳不群的危害性是明确的几个人,而田伯光就很难说。

最后,我宁愿这个社会都是口是心非的伪君子,也不愿看到遍地都是肆无忌惮的真小人。

毕竟伪君子对社会道德还有一丝敬畏之心,还不会坏事做尽,而真小人,除了那个看起来没啥卵用的真,就真没有任何可取之处了。

user avatar

众所周知,在知乎,只能说田伯光

user avatar

这要看你对自己的定位了。


比如,你觉得自己四肢发达,那你一定会说,田伯光算个屁,遇上老子拿他到官府换钱!


而如果你觉得自己堪比诸葛呢,那你当然看不上岳不群了:就这么个无能之徒?好。就喜欢这种贪婪阴险的家伙。越贪婪,我放出去的鱼饵就越能吸引他!

网易新闻 (163.com)


总之,这事要看你对自己的武力、智力的自信程度;也要看你对社会整体武力、智力水平的自信程度了。

你对哪个更自信,那么你就会觉得哪个危害更低;你对哪个更不自信,你当然就觉得它危害更高。

user avatar

借这个问题也问个问题。

三联版《笑傲江湖》有哪个部分是专门描写过田伯光的犯罪记录的?

我以为有,但是没有找到。

user avatar

岳不群做了什么恶事?

严格来说就两件:一是偷了辟邪剑谱栽赃令狐冲;二是暗算了恒山三定。

田伯光这种奸淫掳掠、强抢民女(恒山仪琳)、一言不合当街杀人(泰山迟百城)的淫贼,居然比岳不群作恶少?

这只能说金庸三观不正。

金庸笔下的江湖,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义气、是豪气,只要有义气豪气,坏人名节、奸淫妇女的田伯光,一言不合杀人分尸的桃谷六仙,坐地收保护费的黄河老祖,杀人吃肉的黑白双熊,以人命为诊费的平一指,杀人如麻的向问天,都是英雄好汉,主角令狐冲都会倾心相交。反而是谨小慎微、苦心维持华山派、对令狐冲有二十年养育之恩的岳不群得了个伪君子的称号。

在金庸的笔下江湖,平民百姓是没有人权的,只不过是维持大侠们超然地位的背景板和提供资粮的鸡鸭牛羊。

认为田伯光比岳不群强的人,都是把自己代入主角,以为可以恣意妄为、笑傲江湖,却不知自己其实是任人鱼肉的尔尔小民。



在金庸江湖中,唯一称得上大侠的,仅有胡斐一人!为了替钟阿四一家报仇,不惜千里追杀凤天南。富贵不能收买,威逼不会屈服。甚至暗恋对象袁紫衣的反复阻拦,都不能改其志!

这也是金庸的江湖中,唯一原意为平民出头的主角!




看了评论区,我觉得有必要再补充一下:

好像大家默认岳不群掌握权势后,一定会罪恶滔天、杀人无算,还用希特勒作例子。岳不群还什么都没干呢,就确定他一定会十恶不赦?曹孟德好占人妻,李世民杀兄囚父,赵匡胤欺君夺位,朱元璋屠戮功臣,是不是意味着这些帝王都是昏君?

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

换个角度看,笑傲江湖其实说的是执念的故事。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令狐冲的执念是小师妹,任盈盈的执念是令狐冲,曲洋刘正风的执念是音乐,江南四友的执念是琴棋书画;左冷禅的执念是五岳并派,东方不败的执念是变性,任我行的执念是一统江湖,田伯光的执念是女色,林平之的执念是复仇。整个笑傲江湖的故事内核就是一堆被执念缠身江湖人的恩怨情仇。为了执念,刘正风可以抛家弃子,东方不败可以屠戮亲朋,林平之可以挥刀自宫。

而岳不群酒色财气恶习一样没有,唯一的执念不过是光复华山派。相对上述变态来说,岳不群的执念足够伟光正了。

退一万步说,就算岳不群完成执念,执掌五岳剑派,也不过是一个江湖大派掌门人,又能干什么?是可以屠城灭国,还是种族灭绝?

最后再吐槽一下,笑傲江湖中,真没几个正常人,都是好好的日子不过,拼着命的折腾。在金庸的笔下江湖中,笑傲江湖的格局实在偏小。令狐冲其实也算不上大侠,随心所欲结交匪类,恣意妄为放荡行事。金庸的笔下主角中,令狐冲也就比石破天、韦小宝强点,和张无忌都没法比。张无忌好歹还从蒙古人手中救了六派高手,令狐冲可是带着黑道围攻少林寺。

user avatar

肯定是田伯光

君子剑这个称号原本不是讽刺和自称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