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火枪没有代替弓箭?

回答
中国火枪未能彻底取代弓箭,这个话题其实颇有意思,也并非是“官方”或者“教材”里一定会强调的。在我看来,这背后牵扯到一系列的中国古代社会、技术、经济、文化层面的因素,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火器不行”就能概括的。

首先,我们得承认,火器在中国出现得相当早,从唐朝的火药就有记载,宋朝更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像“突火枪”、“火炮”之类的东西已经出现,并且在战场上有所应用。到了明朝,火铳、火绳枪(我们现在常说的火枪雏形)更是大量装备部队。从技术上看,它是有潜力的。

但是,为什么它就没有像西方那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为战场上的绝对主角,甚至让弓箭“边缘化”呢?我认为有这么几个关键点,而且它们是相互交织的:

1. 威力与精度上的权衡:早期火器并非压倒性优势

虽然火器有火药爆炸的威力,但早期火枪在精度和射程上其实是比不上优秀的弓箭手的。古代的弓箭,特别是那些专门训练的弓弩部队,他们的箭术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一张强弓的射程和精度,尤其是在熟练弓箭手手中,能够穿透当时的铠甲,而且射速也比早期的火枪要快得多。

火枪在装填、点火(火绳枪尤其麻烦)都需要时间,而且受天气影响很大,比如雨天火绳就容易熄灭。早期的火器也经常出现哑火或者威力不足的情况。所以,在战场上,你需要的是稳定、可靠的火力输出。弓箭手在那段时间里,提供了更可预测、更稳定的远程打击能力。

2. 成本与后勤的压力:火器并非“廉价”

很多人可能觉得火器是新技术,应该更先进,但早期火器的生产成本并不低。冶炼金属、制造枪管、火药的生产,都需要相对精密的工艺和大量的原材料。相比之下,弓和箭的材料就相对容易获取,而且制作工艺也更为成熟和普遍。

更重要的是后勤。火药的制造和运输是一个复杂且危险的系统工程。而弓箭的箭矢,虽然需要箭翎和箭头,但整体的后勤压力相对小很多。一场大规模战役,需要消耗大量的箭矢,但弓箭手可以就地取材一部分材料(比如箭杆的木材),而火器则对火药、铅弹有着持续不断的需求,这在当时的中国,其后勤保障体系是需要巨大投入的。

3. 战术思想的演变:非“非此即彼”的取代

古代的战争,从来不是一种技术彻底取代另一种技术那么简单。它更多是技术之间的融合和配合。火器出现后,并没有立即完全取代弓箭,而是与弓箭、冷兵器形成了一种混合使用的模式。

比如,弓箭手可以先进行一轮远程打击,削弱敌人的前锋;然后,火器部队在合适的时机进行火力覆盖;最后,再由近战部队接上。火器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新的、有力的辅助火力,而不是一个可以直接替换现有战术体系的存在。而且,很多时候,火器部队也需要弓箭手来提供掩护和压制。

4. 对“神话”和“信仰”的认知:非迷信的武器

这听起来可能有点玄乎,但其实也很实际。中国人古代对于一些技术的发展,往往也受到一些文化和观念的影响。比如,对于火的运用,一开始是带有一定的神秘感甚至敬畏感。但是火器作为一种武器,它的“神力”是可以被打破的。一旦人们发现它也有缺点,也会出现故障,其“神话”色彩就会减弱。

相比之下,弓箭作为一种传承了数千年的武器,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已经得到了无数次实战的检验。在面对一些对火器不甚了解的敌人时,弓箭手依然是首选。

5. 地域与时间的差异:不是全国一盘棋

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军事需求也不尽相同。在一些经济发达、技术先进的区域,火器的应用会更早、更广泛。但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或者缺乏精良火器生产能力的地区,弓箭依然是主要的远程武器。

而且,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使是明朝,火器的生产和装备也主要集中在中央军和一些精锐部队。边防、地方驻军,以及一些非主流的军事力量,仍然大量依赖弓箭。

举个例子来对比一下:

想想明朝戚继光抗倭时期,他著名的“鸳鸯阵”就充分体现了各种武器的配合。火器(火铳)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弓箭手和长矛手、盾牌兵等依然是阵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弓箭真的被火器彻底取代了,那戚继光的战术就不会是那个样子了。

到了清朝,火器技术有了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火炮方面。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八旗兵的弓箭依然是他们重要的战斗手段,尤其是在骑兵作战中。

总结一下,我认为中国火枪没有“取代”弓箭,更像是“补充”和“协同”。

技术上的不成熟性: 早期火器在精度、射速、可靠性上不如弓箭。
经济和后勤的制约: 火器的生产和维护成本高,后勤压力大。
战术上的兼容性: 火器是作为一种新式火力加入到原有战术体系中,而非颠覆。
文化和认知的影响: 弓箭是成熟的传统,火器需要时间被接受和掌握。
地域和时间的差异: 技术推广并非一蹴而就。

所以,当我们看到中国古代军事史时,你会发现弓箭和火器是长期并存的。直到后来西方火器技术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并且中国也开始大规模引进和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时,弓箭才逐渐退出了主流战场。但即便如此,在一些特定的场合或民族传统中,弓箭的影子也保留了很久。

说到底,武器的命运,不仅仅取决于它本身有多先进,更取决于它所处的那个社会环境、经济基础、战术需求以及文化接受度。在中国古代,弓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依然是最“实用”的远程武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慢慢用火器取代弓箭,是有这个趋势的。

目前我看到的关于这个最早资料是万历十年的京营武器配置调整,不过这时候还是按照士兵素质来区分的,力气大的士兵依然保留弓箭,但力气小的全部换装火铳,浙江每年用于承造弓箭的钱分出一半改造鸟铳,福建广东承造弓箭的钱分出一半改造佛郎机。


user avatar

清中期清军火器装备比例。

以上表格引用自以以下这篇文章,文章中同时回答了修改后的题目。(如有侵权,请联系答主)

多图预警


user avatar

看情况而定

如果还有一定掌握骑射技术的人口基数,确实不用着急全换火枪

要知道,火枪取代弓箭的过程也是充满曲折的。比如18世纪英国的上议院还呼吁恢复长弓在军队的编制呢。18世纪土耳其的军事改革也呼吁恢复传统的弓马骑射。包括18世纪初期雍正时代的清朝也在搞国语骑射。

准格尔之所以在18世纪装备那么多火枪,也是因为当时的准格尔已经没有几个会骑射技术的了,都退化到只能在马上用长矛了。

欧洲除了英国以外,都没有弓箭传统,也没有适合骑射战术的反曲弓。欧洲的火枪其实就是为了取代弩的。虽然欧陆弓用的少,但是弩用的多。而且也没有骑射传统,所以,容易普及简单的火枪。

东欧也是18世纪才用火枪完全取代弓箭,换成火器化部队。俄罗斯最初是模仿蒙古人学习弓马骑射。后期也因为为了对付波兰人和瑞典人,开始引进西欧式的军队体系。结果把这些西式步兵摆在南俄草原起不到啥作用,只能跟哥萨克人学习马车阵了,不过克里米亚汗国在17世纪以后已经衰弱了,对俄罗斯无法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面对游牧民族的压力不算很大。但是即便如此,俄罗斯帝国在18世纪也无法有效控制南俄草原和顿河地区,依然还是采取卡尔梅克人自治区,卡尔梅克人在南俄草原依然有很大的独立性。

另一个原因是,效率问题,火枪虽然效率低下,但是优势在于能击穿重甲。但是到了18世纪这个节点,步兵基本都放弃盔甲了。同时期的清朝,周围的对手基本也都是不批甲的对手,因此,在都没盔甲的状态下,弓箭的杀伤效率反而比同期的燧发枪高很多了。这时候,熟练的骑射手依然还有用武之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火枪未能彻底取代弓箭,这个话题其实颇有意思,也并非是“官方”或者“教材”里一定会强调的。在我看来,这背后牵扯到一系列的中国古代社会、技术、经济、文化层面的因素,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火器不行”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承认,火器在中国出现得相当早,从唐朝的火药就有记载,宋朝更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像“.............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到了中国古代军事技术发展的一些关键点。要理解为什么中国古代的火枪(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火铳、火枪、火筒等)没有像后来西方火器那样普遍装备刺刀和一体化枪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深入分析:1. 技术发展阶段的差异与侧重点不同: 早期火器的定位: 中国古代的火器,尤其是在火铳(qi.............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羊肉泡馍,一道源自古都西安的特色美食,论起名气,那绝对在中国美食版图上占有一席之地。但要说“火遍中国”到家喻户晓、遍地开花的地步,似乎又差那么点意思。这背后其实涉及到的原因挺多,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羊肉泡馍的“圈子”确实不小。但为什么没能像兰州拉面、沙县小吃那样真正.............
  • 回答
    赛百味(Subway)作为美国的连锁快餐品牌,虽然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影响力,但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相对缓慢,未能像麦当劳(McDonald's)和肯德基(KFC)那样广泛普及。这一现象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涉及市场策略、消费者需求、竞争环境、文化差异以及品牌定位等方面。以下是详细的分析: 1. 品牌认.............
  • 回答
    《老爸老妈的浪漫史》(How I Met Your Mother,简称HIMYM)在中国市场的受欢迎程度确实没有《老友记》(Friends)那样“出圈”,甚至可以说是相形见绌。这背后涉及的因素很多,绝非一句“好不好看”就能概括的,而是文化、传播方式、叙事结构以及时代背景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1. 文化.............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航空航天领域的一些深层原因。您提出的“举国倾力支持”和“超越”这两个点,其实需要从多个维度来理解和分析。首先,关于“举国倾力支持”,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很难简单地说哪个国家在航空航天方面获得的“支持”更多,因为支持的形式和侧重点不同。 中国航天(长征系列): .............
  • 回答
    关于在中国,“女飞行员”、“女地铁司机”、“女公交司机”的说法普遍为人所知,但“女高铁(火车)司机”却鲜为人知,这其中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原因。这并非是因为女性能力上的绝对限制,而是受到历史、社会观念、行业特点以及实际操作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个职业的性别比例,都是历史.............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确实,《火影忍者》里出现过很多强大的忍者,涵盖了各种属性的遁术,唯独历代火影,除了被誉为“忍雄”的初代火影千手柱间有所涉及外,后续几位火影并没有以火遁作为主打,这背后其实有着多方面的考量和深层的原因。与其说是“没有”,不如说是“不那么突出”或者“没有作为代表”。首先,咱们得明确.............
  • 回答
    满清王朝在200多年的历史中,火器技术的发展确实相对滞后,甚至在面对外族入侵时,仍依赖明末的火器技术。这一现象的成因复杂,涉及政治、军事、技术、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满清入关后的军事战略与技术选择1. 游牧民族的军事传统 满清入主中原时,其统治者(如皇太极、顺治.............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它触及到人类与动物在认知、生理和行为上的根本差异,也解释了为什么火的使用成为人类独特且关键的进化节点。简单来说,其他动物没有进化出像人类这样使用和“加工”火的能力,原因在于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因素,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1. 认知与抽象思维的鸿沟: 理解因果关系与长期.............
  • 回答
    关于日军掷弹筒在中国战场“是”我军机枪火力的噩梦,而在太平洋战场“没听说”对美军造成什么“困扰”,这其中涉及到了战场环境、作战方式、双方装备以及战术应用等多个层面的差异。咱们一步一步地掰扯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白,掷弹筒这玩意儿,本质上是个“近距离小口径迫击炮”。它能打出那种弯曲弹道的小型榴弹,比步枪.............
  • 回答
    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确实没有出现过西方近代那种“排队枪毙”式的线式战术,这背后的原因相当复杂,涉及了军事思想、社会结构、技术发展等多个层面。与其说中国“没有”,不如说它走了另一条更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军事演进路径。首先,我们得明确什么是“排队枪毙”式的火枪阵,以及它为何在西方兴起。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利用.............
  • 回答
    阎锡山在山西建立的兵工厂,确实在抗战时期和国共内战初期生产了相当数量的火炮,这一点在兵器工业史上是值得肯定的。然而,这些火炮在国共内战中未能发挥出与其产量相匹配的作用,原因非常复杂,并非单一因素所能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以及阎锡山个人的战略考量。首先,火炮的生产和.............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许多人对太阳燃烧产生疑问的根源。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火焰,几乎都是由氧气助燃的,比如我们生火做饭、点燃蜡烛。然而,宇宙空间是极其空旷的,除了恒星本身,周围几乎没有可以提供氧气的介质。那么,太阳这团巨大的“火球”究竟是怎么发光的呢?首先,我们需要纠正一个常见的误解:太阳的光和.............
  • 回答
    中国发明火药这件事,就像是给人类文明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最初的火花确实是从东方点燃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团火种在西方的土地上似乎燃烧得更加旺盛,以至于后来在火药武器的战场上,中国、土耳其、埃及这些曾经的辉煌,都渐渐被西方的进步所超越。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咱们.............
  • 回答
    关于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的生产,特别是“手工雕刻”这一说法,需要进行一些澄清和深入的探讨。实际上,现代高科技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生产,特别是用于航天和先进军事领域,已经高度自动化和精密化,很难用“手工雕刻”来准确描述。然而,如果“手工雕刻”背后传递的是一种对精细加工、复杂几何形状和个性化定制的需求,那.............
  • 回答
    在中国市场火爆,但在海外市场反响平平的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简称《哪吒》)和《大圣归来》(简称《大圣》),其原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文化、叙事、制作、营销等多个层面。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一、 文化隔阂与理解门槛: 深厚的中国神话背景: 《哪吒》和《大圣》都改编自中国古典.............
  • 回答
    近些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迅猛,但不可否认的是,确实出现了一些火箭发射失利的案例。要深入分析其原因,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探讨,这并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的。就好比任何一项高科技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都会面临挑战和调整。一、 追求更高目标与快速迭代带来的压力中国航天近年来给自己设定了非常宏伟的目标,例如建设.............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几个关键点:历史发明、军事技术演进、以及特定历史事件中的装备选择。我们来掰扯掰扯。首先,中国发明火药,这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早在唐朝,炼丹家们在追求长生不老药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火药。最初的火药配方比较粗糙,主要成分是硫磺、硝石和木炭,威力有限,更多的是用于制作烟花爆竹,或者在战争中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