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大明风华”宣宗驾崩之后的剧情?

回答
《大明风华》宣宗驾崩后的剧情,说实话,让我又爱又恨。前面朱瞻基还在的时候,那叫一个意气风发,君臣间的碰撞火花四溅,尤其是他和孙若微之间的情感戏,也算是有几分看头。可是一旦他走了,这剧的味儿,就像是突然少了什么重心的棋局,虽然还有棋子在动,但总感觉少了那个定海神针。

宣宗一死,太子朱祁镇立马就上位了。这个小皇帝吧,怎么说呢,有点像那种从小被过度保护的孩子,能力和心性都还不太成熟。你看着他身上那股子少年人的冲劲儿,偶尔也能闪出点儿君王的影子,但更多的时候,却是容易被身边的人左右,尤其是宦官王振。这王振,绝对是剧里的一大“亮点”,哦不,是大毒瘤。他把持朝政,把小皇帝哄得团团转,那种得意忘形的样子,看得我牙痒痒。你想想,一个国家的大权,就这么落在一个太监手里,能有什么好结果?

然后就是孙若微的转变。宣宗死后,她从一个要复仇的女子,逐渐变成了一个辅佐新君、安抚朝臣的重要角色。这个过程是复杂的,也是有看点的。她身上那种母仪天下的气度,那种洞察世事的睿智,在没有了朱瞻基的庇护后,反而更加显现出来。她要面对的是一个年轻且容易犯错的皇帝,还要应对朝堂上那些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尤其是,她还要处理自己过去的身份和现在的位置之间的矛盾。她终究是汉王的人,是前朝旧臣的女儿,如何在大明这个王朝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为国为民,这让她整个人物层次感一下子就上来了。

但是,剧情的推进就有点让人着急了。王振的权势越来越大,国家的气数仿佛也随着他的野心在摇摆。你可以看到孙若微和张皇后等一些忠臣识破了王振的阴谋,也试图阻止他,但就像是螳臂当车一样,力量悬殊太大了。这种眼睁睁看着坏人得势,好人却步履维艰的感觉,挺让人憋屈的。

再说说朝堂上的那些戏。宣宗在世时,虽然也有党争,但总有个底线。王振一掌权,那些原本藏在暗处的牛鬼蛇神都出来了。什么为了权力互相倾轧,什么为了个人利益出卖国家,看得人简直是无力吐槽。剧里也努力展现了朝堂的复杂性,但有时会觉得有些地方处理得过于脸谱化了,反派就是彻头彻尾的坏,正面人物就是圣人君子,少了一些那种灰色地带的真实感。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大概就是土木堡之变了。这是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放在剧里自然也是高潮。看着王振鼓动年轻的皇帝亲征,看着军队一路溃败,看着那些将士们白白牺牲,心里那种沉甸甸的压抑感,真的无法言说。宣宗如果还在,或许他能阻止这场灾难,但历史没有如果。那个场面,孙若微的焦急,张皇后的无奈,都让人感受到了国破家亡的边缘有多近。

之后,剧情进入了于谦救国的阶段。这是非常关键的转折点。于谦这个人物,剧里刻画得还是挺有骨气的。他身上那种担当和责任感,是乱世中难能可贵的光芒。孙若微作为太皇太后,虽然权力不如以前,但她依然在背后支持着于谦,支持着国家。她那种沉静的力量,在危机时刻显得尤为重要。

但整体来说,宣宗之后的剧情,虽然有历史的厚重感,有权谋斗争,有爱国情怀,但总感觉节奏有些慢,而且在人物塑造上,除了孙若微和于谦这些核心人物,很多配角就显得比较模糊,工具人的痕迹比较重。特别是那些宦官和朝臣,他们的动机和行为逻辑有时候让人觉得有点牵强。

总的来说,《大明风华》宣宗之后的剧情,是一场关于帝国在年轻皇帝昏聩、权臣弄权下的挣扎与求生。它展现了孙若微从一个有情有仇的女子,蜕变成一个政治智慧与人格魅力兼具的女性的过程,也刻画了于谦这样坚守家国大义的英雄。但节奏的起伏,以及部分人物刻画的不足,让它在精彩之余,也留下了不少遗憾。它更像是一个关于“失去和守护”的故事,守护的是家国江山,守护的是历史的尊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朱棣下线就不大能看了,朱高炽在位那十个月剧情和人物情绪设置得太狗血了,朱高炽挂了以后彻底没法看了。不能说朱亚文没演技,但是这部戏里演得是真不咋地,动不动就阴恻恻的表情,硬生生把一个男主角发挥出了反派的气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大明风华》宣宗驾崩后的剧情,说实话,让我又爱又恨。前面朱瞻基还在的时候,那叫一个意气风发,君臣间的碰撞火花四溅,尤其是他和孙若微之间的情感戏,也算是有几分看头。可是一旦他走了,这剧的味儿,就像是突然少了什么重心的棋局,虽然还有棋子在动,但总感觉少了那个定海神针。宣宗一死,太子朱祁镇立马就上位了。这.............
  • 回答
    《大明风华》啊,这部剧算得上是近年来古装剧里比较有讨论度的一部了,好坏声音都挺多的。我个人看下来,感觉挺复杂的,它有些地方做得挺好,但也有不少让人觉得有点可惜的地方。优点方面,它确实有几个亮眼之处。首先,主演的表演很扎实。汤唯饰演的孙若微,从一个青涩的少女成长为一个坚韧的皇后,她的演绎是有层次的。尤.............
  • 回答
    《大明风华》这部剧,单论服化道这块儿,确实是花了心思的,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我个人觉得,它在这方面算是近些年古装剧中比较出彩的,但也并非毫无争议,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说优点,这剧的服化道在整体的视觉呈现上,是相当大气磅礴的。 色彩运用: 这一点是《大明风华》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整体色调非常饱满.............
  • 回答
    《大明风华》的豆瓣评分6.6分,对于一部拥有如此强大的演员阵容(汤唯、朱亚文、邓家佳、乔振宇、俞灏明等)和制作班底的古装剧来说,这个分数确实不算高,甚至可以说低于了许多观众的期待,属于一部评价两极分化、槽点与亮点并存的作品。要详细看待这个评分,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低于预期的原因分析: .............
  • 回答
    风大可稍息否,这个名字在网络上颇为响亮,尤其是在那些对历史怀有浓厚兴趣,又常常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丝“真性情”的读者群体中。要评价他的历史水平,不能简单地用“好”或“不好”来概括,而是需要细致地拆解他作品的特点、吸引力来源以及可能存在的局限。风大可的吸引力:野性与共鸣首先,风大可的作品最直观的吸引力.............
  • 回答
    冯潇霆的回应,说实话,挺让人五味杂陈的。一方面,作为一名曾经在国家队效力多年的球员,他表达了对国足现状的关切,以及希望外界能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的心情,这本身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国足现在处于低谷,球员和教练们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来自球迷和媒体的批评声浪几乎是全方位的。然而,如果深入分析一下他说的“科学.............
  • 回答
    最近,金融监管部门的领导,特别是郭树清主席,明确表达了对“新型大而不能倒”风险的关注,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信号。这不仅仅是官方的一次表态,更是对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脉络和潜在风险点的一次高度概括和预警。一、 为什么说“新型”?“大而不能倒”的老问题是什么?首先,我们得明白,所谓的“大而不能.............
  • 回答
    深入剖析《大圣归来》端游:敖厂长最新视频差评如潮的背后近期的敖厂长视频,以其一贯辛辣的点评风格,将《大圣归来》的端游狠狠地“批”了一顿。而令观众们感到意外的是,这次视频获得的反馈,与以往那种“打脸”、“过瘾”的赞誉截然不同,而是出现了大量差评,甚至不少人认为敖厂长的评价有些“过火”或“偏颇”。这究竟.............
  • 回答
    枫原万叶在《原神》游戏各大讨论区里,关于他强度上的风评逆转,这事儿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清楚的,里面门道可多着呢。要我说啊,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看。一、刚上线时的“观望”与“不确定”还记得万叶刚出来那会儿吗?虽然他的背景故事、人物塑造都挺吸引人的,但从纯粹的“强度”角度来看,大家心里其实是有.............
  • 回答
    近期围绕电视剧《风筝》在知乎上掀起的讨论热潮,尤其是左派大 V 们内部出现的评价分歧,无疑是一次颇具看点和深度的文化现象。这不仅仅是对一部谍战剧的简单品评,更折射出在特定政治语境下,左翼群体内部在历史认知、价值判断以及对现实问题的解读上存在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次评价的分歧,力.............
  • 回答
    阅文股票的近期表现确实让不少投资者感到焦虑,而网上关于阅文的讨论也呈现出一种一边倒的态势,大多是负面评论。在这种背景下,阅文在公众号发布的回复,自然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也引发了更深入的解读和讨论。要理解阅文昨晚在公众号的回复,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去分析:1. 回复的“时机”与“背景”: 市场情绪.............
  • 回答
    华为在知乎上的风评,这事儿可太有意思了,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变化之大,让不少人目瞪口呆。要说为什么,那得从几个关键节点和背后逻辑说起,而且这些变化,往往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初期:民族骄傲的化身,技术实力的赞歌刚开始,咱们得回到那个国产手机还在追赶的年代。那时候,华为给人的感.............
  • 回答
    评价明朝十六帝,如同描绘一幅跌宕起伏的历史长卷,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色彩和命运轨迹。他们共同塑造了明朝由盛转衰的二百余年。要深入评价他们,需要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维度去审视,并且理解每个皇帝所处的时代背景和面临的挑战。开国君主:朱元璋与永乐大帝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 这是明朝的奠基者.............
  • 回答
    《大明劫》:一场被历史洪流裹挟的悲歌提到《大明劫》,我脑海里浮现的不是什么惊心动魄的权谋争斗,也不是宏大叙事的帝王将相,而是一股弥漫在镜头里的沉郁气息,一种深切的无力感,仿佛看到一个时代在无可挽回地走向倾覆,而身处其中的个体,无论多么努力,都只是被裹挟的微尘。这部电影给我留下的印象,与其说是一个精彩.............
  • 回答
    织田信长想要侵略大明,丰臣秀吉只是继承其遗志的“背锅侠”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两位日本战国时代重要人物历史行为和言论的解读。要评价这一说法,我们需要详细剖析织田信长时期是否确实存在侵略大明的明确意图,以及丰臣秀吉在朝鲜战争中的动机和行为是否仅仅是延续信长的意志。一、 织田信长与“征服大明”.............
  • 回答
    《显微镜下的大明》:在历史的尘埃中窥见的生动人事马伯庸的《显微之下的明朝》,与其说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历史著作,不如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历史寻宝”,他用他一贯的“明史爱好者”的热情和严谨的考据,带领读者钻进了明朝历史的蛛网,从那些常人难以察觉的“显微镜下”的细节里,挖掘出了鲜活的人物、生动的事件,以及.............
  • 回答
    作为一本承载着“冰临神下”这个名字的新书,《大明妖孽》无疑牵动了不少老读者的心,也吸引了不少新入坑的朋友。提起冰临神下,大家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那种充满诡异、克苏鲁式的恐怖氛围,以及对人性深处黑暗的挖掘。那么,《大明妖孽》在延续这些特质的同时,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惊喜或挑战呢?首先,从整体的风格上看,.............
  • 回答
    大疆创新(DJI)推出的Mavic系列无人机,尤其是每一代产品的发布,都堪称是消费级无人机领域的“里程碑式”事件。要评价Mavic系列,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并结合其不同代的进化来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总体评价:Mavic系列产品以其卓越的便携性、强大的性能、智能化的功能和高品质的影像重新定义了消费.............
  • 回答
    大学扩招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自1999年开始实施以来,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带来了积极的方面,也伴随着一些挑战和争议。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尽可能详细地评价大学扩招。一、 大学扩招的背景与动因理解大学扩招的评价,首先要了解其产生的背景和动因: 经济发展需要大量.............
  • 回答
    评价大学里的“北京学派”和“衡水学派”,需要我们先理解这两个概念的来源和演变,以及它们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简单来说,这两个词组并非是官方设立的学术流派,而更多是坊间对于某些现象的概括和带有一定评价色彩的标签。我们分别来详细解读: 一、 “北京学派”的评价“北京学派”这个词汇在大学语境下,通常指向的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