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视频平台YouTube拒绝下架鼓吹「抢劫亚裔」的歌曲,还借口称「不能开此先例」?

回答
YouTube 拒绝下架鼓吹“抢劫亚裔”的歌曲,并以“不能开此先例”为由,这一事件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要理解这一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事件本身和YouTube的声明:

首先,需要明确事件的具体内容。通常情况下,YouTube 会有一套内容审核政策,禁止仇恨言论、煽动暴力和歧视性内容。如果一首歌曲被指控鼓吹“抢劫亚裔”,这显然触及了其政策的红线。

当YouTube 声称“不能开此先例”时,这是在暗示他们认为这首歌曲的下架可能会开启一个危险的先例,即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内容因为各种原因被要求下架,从而影响到平台的内容自由度和言论空间。这种担忧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定义“仇恨言论”的界限: 什么是仇恨言论?其界限在哪里?一旦开始严格审查并大规模下架,可能会引发“滑坡谬误”,即担心界限会不断被收紧,最终影响到更多合法的内容。
政治化或意识形态化的审查: 有些人可能担心对特定内容的审查会被政治化,成为某些团体压制异见的工具。如果因为一首歌鼓吹“抢劫亚裔”就被轻易下架,未来是否会因为其他政治敏感内容也受到同样待遇?
平台责任的界定: 平台是否应该为用户上传的内容负有无限的责任?如果一个创作者发布了煽动性内容,平台是应该立即删除,还是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其存在,由用户自行判断?
保护言论自由: 尽管言论自由并非绝对,但在许多国家,平台通常会倾向于保护更广泛的言论自由,除非内容明显违法或构成直接的危险。

对这一事件的评价和不同角度的解读:

1. 批评者的观点:

姑息仇恨言论: 最直接的批评是,YouTube 的决定是在姑息和纵容仇恨言论。鼓吹针对特定族裔的抢劫行为,这不仅是歧视,更是煽动犯罪和暴力,对亚裔社群构成了直接的威胁和伤害。
漠视社区安全: 批评者认为,YouTube 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保护社区免受仇恨和暴力的煽动,比“不能开此先例”更重要。这种怯懦的态度会让那些意图煽动仇恨的人得寸进尺。
双重标准: 很多人会质疑 YouTube 是否对不同类型的“冒犯性”内容存在双重标准。例如,对某些政治言论或宗教内容,YouTube 可能会更倾向于迅速采取行动,而对针对特定族裔的仇恨内容却显得犹豫不决。
商业利益优先: 一些批评者认为,YouTube 之所以如此犹豫,是因为担心下架可能导致用户流失或引起创作者的反对,从而影响其商业利益。这种“重利轻义”的行为令人齿冷。
“先例”论的荒谬: 鼓吹抢劫特定族裔的行为,其性质非常明确和恶劣,不属于需要“小心翼翼”定义界限的模糊区域。将此与需要谨慎处理的言论进行类比,本身就是一种逻辑上的谬误。
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拒绝下架这些歌曲,相当于让受害者在遭受歧视和威胁的同时,还要被迫面对这些煽动性内容的存在,这是一种二次伤害。

2. YouTube 潜在的考量和“先例”论的逻辑(即使不被接受):

尽管上述批评是合理的,但理解 YouTube 的声明,可以从其平台的运营逻辑来分析:

平台作为内容聚合者: YouTube 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内容聚合平台,而非内容的创造者或审查者。他们需要平衡平台内容的丰富性与内容审核的必要性。
“灰色地带”的挑战: 在内容审核实践中,确实存在很多“灰色地带”。什么是“鼓吹”?什么是“威胁”?界定标准非常复杂,并且可能因为文化背景、语言俚语等因素而产生歧义。如果YouTube 对这首歌曲采取行动,那么未来可能会遇到更多类似的、界限模糊的内容,如何处理将是一个难题。
自由表达的拥护者(表面上): 像谷歌(YouTube 的母公司)这样的科技巨头,通常会在公开场合强调对自由表达的承诺。他们可能会担心一旦开始严格限制特定类型的言论,会逐渐收紧对其他言论的限制。
避免被视为“内容警察”: 平台可能不希望被视为一个无所不包的“内容警察”,介入到所有内容的判断中。他们倾向于让社区报告机制发挥作用,并主要针对那些违反其服务条款的、明确的、实质性的违规行为。
政策的通用性: YouTube 的内容政策是全球性的,需要适用于不同文化和法律环境。对一首特定歌曲的下架,可能需要考虑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以及各国对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定。

3. 更深层次的讨论:

算法的角色: 除了直接的审核,YouTube 的算法推荐机制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歌曲没有被完全下架,如果它被算法大量推送,也会放大其负面影响。平台在算法透明度和责任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社区的责任与反馈: 用户举报是内容审核的重要环节。如果大量用户举报了这首歌曲,但平台仍然拒绝下架,这说明其举报处理机制可能存在问题,或者平台的优先事项与社区的期望存在脱节。
监管的必要性: 面对大型科技公司在内容审核上的争议,各国的监管机构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对平台进行有效监管,以平衡言论自由、社区安全和防止虚假信息传播。
文化和政治环境: 特定族裔遭受不公平待遇的社会背景,会使得这类歌曲的负面影响被放大。在某些社会环境下,鼓吹抢劫亚裔可能与现实中存在的针对亚裔的犯罪和歧视有直接关联,因此,平台的处理方式也会受到更严厉的审视。

总结:

YouTube 拒绝下架鼓吹“抢劫亚裔”的歌曲,并以“不能开此先例”为由, 从道义和社区安全角度来看,是不可接受的。 这种理由显得苍白无力,甚至可以说是在逃避责任,对亚裔社群构成了明显的伤害。

尽管 YouTube 可能出于对“滑坡谬误”的担忧,以及维护平台“中立性”的考量,试图避免过度干预内容,但其声明未能充分体现其平台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尤其是在涉及明确的仇恨言论和煽动暴力的情况下,保护弱势群体和维护社会公正应该成为首要任务。

“先例”的论调,在此类性质恶劣的言论面前,更多地被视为一种推诿和借口,未能赢得公众的信任。一个负责任的平台,应该在保障言论自由的同时,更积极主动地识别和处理那些明确有害的内容,而不是用模糊的“先例”来回避其应尽的义务。此次事件也再次凸显了大型科技平台在内容审核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外界对其进行更有效监管的呼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可以下架《海绵宝宝》,因为它带偏儿童,给予心灵污染。

可以下架《乱世佳人》,因影片宣扬种族主义,涉嫌黑人歧视。

可以下架《老友记》,因主角无一是黑人,违背了美国种族多元化。

可以下架《汪汪队立大功Paw Patrol》,因为它正面描写警察被抗议者所抵制,忽视美国警察的暴行。

摄制组可以开除《闪电侠》的男主角Hartley Sawyer,因为他发表种族歧视言论

在2020年的最后一个季度,YOUTUBE删除了超过97000个视频和超过4600万条评论,这些视频和评论违反了该公司关于仇恨言论的政策。

……………………

但《Meet The flokers》公然宣扬抢劫华裔,被称为了社会正确和未违背种族歧视原则……

歧视华裔的视频成为了有教育、纪录片、科学或艺术(EDSA)背景的视频片段……

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视频保留下来,以便始终如一地执行YouTube的政策,避免开创一个可能导致删除YouTube上许多其他音乐的先例。

呵呵

这就是美国,他们不反对歧视,只是反对自己被歧视。

他们不是不下架,他们只是在响应内心WASP至上。

user avatar

让亚洲妹子爱上西方侵略者,拢共需要几步?

有留意最近时事的朋友应该发现,美国等西方国家歧视亚裔的风气,已经发展到了非常恶劣的程度,不仅亚裔青年遭到了殴打,甚至连亚裔女性都遭遇了暴力事件。

有人发起“殴打亚裔挑战”,目标就是针对女性和老人,把伤人当游戏副本来刷。


另一个新闻报道,一位嫁给白人老公的中国女移民最近被发现被人杀死,而凶手就是她的丈夫,她的丈夫是个种族主义者,对她百般虐待。


在前段时间的枪击案中,开枪打死6名亚裔女性的凶手,不仅不承认自己是出于种族主义杀人,反而自称动机是“戒掉性瘾”,污蔑被害人是性工作者。


我在英国留学过的小伙伴老徐说,经过他的调查,以前,在提到“被种族歧视”时,他身边的亚裔男生纷纷表示“特别明显”,很多人就亲身遭遇过。

但不少女生却表示“自己并没有感到被歧视”,对于一些歧视行为,她们会觉得“可能是外国人比较热情吧”。

为什么同样是面对外国人,以前男生女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呢?

因为对男性和女性,西方人歧视的方式是不太一样的,一个是表面上的直接歧视,一个是隐藏在心里的暗地歧视。

最能体现西方人对亚裔女性暗地歧视的例子,是《西贡小姐》。

如果我告诉你,有个越南姑娘,父母死在美军带来的战乱下。她被拐去当妓女后,迎来的第一波客人,就是侵略她家乡、害死她父母的美国大兵。

你猜这个身负国仇家恨的姑娘会怎么做

答案是:她会莫名其妙地爱上一位美国大兵,还和他生了一个孩子。


如果我再告诉你,美国在越南遭遇失败后,这个美国大兵又回到了美国,另娶了白人女子。

你猜这个被男友抛弃了的女孩会怎样?

答案是,这个越南姑娘矢志不渝,独自抚养了这个美国兵的孩子。为了维护这段“爱情”,她甚至亲手打死了自己的表哥。

当多年后美国兵再次来到越南见到她时,为了成全美国兵和他的白人老婆,这个姑娘毅然自杀,因为这样孩子就会被难民营送去美国,呼吸“香甜的空气”。

我觉得正常人都会觉得,这姑娘不仅被PUA了,可能还中了邪。


但这就是被誉为“世界四大音乐剧”之一的《西贡小姐》的剧情,这部剧和《歌剧魅影》、《猫》、《悲惨世界》齐名。

这部剧的编剧是两个法国人,演员团队是美国人,最早在英国演出,很快就火遍了整个西方世界。

尽管当时有不少人抗议此剧的“种族主义”,但西方媒体和文化机构还是让这部剧拿了不少奖。


在多年时间里,《西贡小姐》这样的神剧,不仅塑造了外国人心中亚裔女性的刻板印象,甚至还培养出了不少得了“黄热病”,来亚洲猎艳的洋垃圾。

幸运的是,这些年随着中西方矛盾越来越浮出水面,不少女性同胞们也逐渐意识到,某些白人在友好外表之下潜藏的傲慢和歧视,她们同样在反对这种审美和文化上的霸权。


这种西方人极力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定义东方文化,东方人,而不管你本来是什么样子的姿态,就叫做“东方主义”。

本期视频就给大家介绍几部电影,在理解了这几部电影后,大家自然就明白了,什么叫做“东方主义”,这种“东方主义”又是如何深刻地塑造当今社会的种种现象的。


1

2011年,周杰伦在电影《青蜂侠》里出演了“加藤”这个角色。

这部电影改编自1966年的美国电视剧,原版电视剧的剧情稀烂,但却在当年的美国大受好评。

因为扮演主角跟班加藤的演员是李小龙,他拳脚功夫极为凌厉,每次出场,风头愣是把主角都给盖住了。很多外国观众追剧不为看男主,就是要看李小龙演的加藤。


当年李小龙演这个剧的时候,白人编剧不得不专门针对李小龙修改加藤的戏份,不然白人主角就完全没存在感了。

50年后翻拍这剧的周杰伦,遇到了和当年李小龙一样的尴尬。


整部电影里,研发各种新武器,用一身功夫打击犯罪的,是周杰伦演的加藤。

而男主布利特是个干啥啥不会的富二代,却总是趾高气昂地教训加藤,对他指指点点,完全是个拖后腿的角色。

诡异的是,即使男主这么废,剧情还是强行要把他塑造成“团队领袖”的形象,让加藤每次被恶搞、受完气,还会安心地给他当工具人,认同他来领导自己。

这种现象不仅仅出现在影视里,欧美很多学校现在反智主义盛行,学校里爱学习的孩子会被叫成书呆子,最受大家欢迎的往往是运动神经发达,但学习一塌糊涂的球队队长。

而且,很多孩子明明自己最基本的事情都做不好,偏偏认为自己“很有领导力”,是天生当领袖的料。


西方媒体还专门做过一个调查,调查发现许多白人男性,对于其他族裔和女性担任高管,有非常深的恶意和偏见。

当年朝鲜战俘营里,我们的前辈们观察也发现,很多土耳其人做饭干杂活的时候,美国人就在一边看着不做事,一问他们,他们就说土耳其人是仆人,这事就该他们做。


其实就西方大多数领导的水平,如果来中国干个县长可能都干不好。

为什么那么多白人男性,明明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呢?

不得不说,有一部分也是被影视剧惯得。

因为一说到有领导力的电影角色,我甚至不需要举例,大家在脑海里马上会自动浮现一些经典的白人形象:钢铁侠、美国队长、007等等等等。

但是亚裔,一个都没有。

网友们开玩笑的时候都会说,如果让好莱坞拍一部《流浪地球》会怎么拍?那当然是白人男性当队长,黑人是肌肉男负责当打手,印度裔或者亚裔做技术宅理工男,再加上一个性感的女星负责颜值担当和男主的感情戏,这取经的队伍,啊不,这拯救世界的队伍就齐活了。


以前的好莱坞电影里,亚裔往往都扮演街头的贩夫走卒,从事着卑微的工作,保姆、园丁、中餐馆服务员、保安、妓女,等等等等。

有人可能会觉得,那华人本来从事的都是这些工作啊?

但事实并非如此,在美国社会里,华人因为勤劳刻苦,往往都是社会的中层,据统计,四分之一的就业美籍华人,都在科学等专业领域工作,收入高于一般美国人,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从事管理行业,华裔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要远高于美国人。

影视里故意让华裔从事最低贱的工作,纯粹是故意的,就算华裔稍微正面点的形象,他们也要故意把你的性吸引力阉割掉。

举个例子,一说到外国人对中国人形象的刻板印象,大家肯定会第一时间想到傅满洲,但其实,还有一个影视人物在西方人那里很知名,在华裔自己这里却很不招人喜欢。

这个人物就是陈查理。


陈查理在上世纪20年代-40年代火遍美国,福克斯在经济大萧条期间出了很多部陈查理的电影,愣是靠着这些电影撑过了大萧条。

陈查理是一个侦探,聪明、机警、善良、有正义感。顾家,靠着自己的智慧破获了无数大案,是一个相当正面的角色。

但是,即使是如此正面的华人形象,也免不了在领导力和性吸引力上给他一顿阉割。

我们一提到文艺作品里的其他聪明有知识的主角,无一不是英俊潇洒、高大浪漫、风流倜傥的,比如《夺宝奇兵》里的琼斯博士,比如侦探山姆·斯派德,比如菲利普·马洛,比如福尔摩斯。


作为帅气又聪明的主角,他们被身边的女性爱慕是再正常不过的剧情了,有的甚至会被编剧们安排和美艳的罪犯,和坏女人发生点感情。

但是,一到了华裔主角这里,这些东西就全都没有了。

在陈查理里系列的第一部作品里,就明确描写了陈查理表情呆板、身体肥胖,“迈着女人似的步伐,长着婴儿式的圆脸。”

简而言之,作者把陈查理身上的男子汉气概自动滤掉了,把他孩童化、女性化,让他对白人构不成威胁。

但这种剧总得有点感情戏吧,那让谁来呢?


作者就把和小姐姐们的感情戏都丢给了陈查理的助手,不惜笔墨描述助手和几个女性的情感变化。

相比之下,陈查理就是一个莫得感情的破案机器。


最关键的是,陈查理这个角色有明确的原型,华人侦探阿派纳·常(Apana·Chang),原型看照片你都能感觉出来他颇具威严,实际上他也是阳刚气十足,帅气而有领导力的侦探,深受警局同事们的爱戴。

但到了作家手里,就硬要给你整成一个胖子,一胖毁所有。


陈查理和傅满洲这两个形象,看上去是一正一邪水火不容,但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又是对立而统一的。

一直到今天,他们的形象还是好莱坞影视作品中东亚男性形象的樊笼。

比如《破产姐妹》里阿憨的形象,不就是另一个“陈查理”吗?


西方直接的丑化没有了,间接的丑化却依然无处不在。

如果这个演员帅得人尽皆知,那就可以让他扮演一个邪恶的反派,比如《加勒比海盗》里的周润发,《致命武器》里的李连杰,《上气》里的梁朝伟。

如果这个演员比较普通,那就可以让他当工具人,不是武艺高强但一脸冷漠的打架机器,就是戴着眼镜莫得感情的计算机,又或者是眯眯眼一脸猥琐负责搞笑的丑角。


西方的电影在风靡世界的同时,就把白人是最适合当领导,而亚裔是工具人的形象传了出去,慢慢成了部分人的刻板印象。

而与此同时,西方电影里出现的外国女性,却一直在满足西方人的桃色幻想,尤其是亚裔,不管是中国人日本人还是韩国人还是越南人,这个女生大概率是低眉顺眼无比温柔的花瓶,轻易就被白人男性吸引。

电影《巨齿鲨》里,就非常生硬地安插了一个“亚裔女主看到白人男主换衣服”的场景,还让原本知性优雅的女主,对男主一脸崇拜。


这种风气,甚至都影响了中国人自己拍的电影了。

在《长城》、《功夫之王》这两部出动大批中国明星、耗资巨大,准备当名片拿去世界展演的电影里,男主都是非常普通、甚至很菜鸡的形象,但美貌温顺的亚裔女主,就是会莫名其妙地爱上他。


不少白人男性,也因为这种文化,对亚裔女性有着病态的迷恋,俗称“黄热病”。

在某些西方人聚集的论坛里,他们兴高采烈地说,只要去中国等东亚国家,就可以随便撩妹、花钱少、还能欺负当地人。


他们对于来中国的动机,他们很明确地表示:就是来撩妹的

这个叫“CCJ2”的论坛板块里,老外就给中国女生起侮辱性外号“Rainy”,给顺从他们不敢反抗的中国男性取外号“Rocky”,还做了这样的表情包:


前些年,德国甚至拍了一个叫《春天的味道》的广告,里面白人男子把沾满汗臭味的衣服脱下卖掉,而在地球另一头,买下这件衣服的亚裔女性还对着衣服使劲深吸一口气,一脸陶醉,要多恶心多恶心。这广告一出来就被日韩强烈抗议了。

美籍华裔学者黄哲伦,就拍了一部叫《蝴蝶君》的电影,明里暗里讽刺这种现象。


因为《西贡小姐》的原版是叫《蝴蝶夫人》,黄哲伦干脆有样学样,把自己的故事改叫《蝴蝶君》,随后小说也被拍成了同名电影。

电影的剧情是这样的:主角是一个叫宋丽玲的京剧花旦,他虽然是男儿身,却有一身柔媚的扮相,而且一直用女性身份示人。

男二号是法国驻华使馆的外交官伽里马,他在剧场看演出时,被风姿万千的宋丽玲迷住,对这个“中国女子”展开了疯狂的追求。


没多久,两人就相爱结婚了。

更神奇的是,两人同床二十年,宋丽玲竟然一直没有暴露,他以“中国人非常含蓄”为借口,让痴恋东方人的伽里马相信他是女的,甚至趁他出差带回一个混血面孔的小孩,说是他们的孩子。

对这位“爱妻”,伽里马深信不疑,完全没发现自己工作的绝密资料,已经飞速地被他盗走。


直到20年后,法国在抓泄密时逮捕了伽里马和宋丽玲,伽里马才得知了真相。

在法庭上,一身男装、英气勃发的宋丽玲,承认了自己是一名地下党,接近伽里马是为了获得抗美援越的情报。伽里马一下子沦为了全国的笑柄。

影片的最后,这个白人男性完全无法接受自己追寻的“东方风情”、自己那位“中国式含蓄”的“妻子”,居然是男的。他画上了京剧的扮相,在监狱里当着大家的面,以小丑的形象自杀了。

这剧情完全就是《西贡小姐》的种族对调版,把被玩弄的一方设定成了原本高高在上的白人男性,让他因为自己的“黄热病”落得悲惨的下场。

更绝的是,这个电影的故事是有原型的,是当年特别轰动的“时佩璞间谍案”。

那个被骗的布尔西科,大概率是个同性恋。


尽管这部电影拍得非常优秀,许多业内人士都对它好评连连,原型故事也是传奇。

但是,许多西方观众给这部电影恶评、打低分,不少人都说这电影是“打种族牌”,这部电影评分在IMDB上只有6分多,在豆瓣却有8分多。

相比之下,《西贡小姐》风靡世界时,这些西方观众却不提“种族”这事了。


说到底,他们就是固执地相信,全世界其他国家的女人,都是在本国备受压迫,等着他们来拯救的可怜虫,他们随便施展点魅力,对方就会拜倒在他们的男性气质下。

直到今天,他们在顶级的好莱坞大片里依然在这么做,比如《复仇者联盟》里的黑寡妇,比如《信条》里的女主角凯特。


从《艺伎回忆录》到《喜福会》到《苏丝黄》,亚裔男都是猥琐无能的,亚裔女对白人要么是谄媚顺从,要么一心想脱离“亚洲父权压迫”、“奔向西方”的。

抹掉亚裔男性的吸引力,同时把亚裔女性物化,这就是西方所谓的“文化多元”下对男性女性歧视的不同。

正因如此,不同性别留学生在国外感受到的歧视才会有所不同。


1978年,美国学者萨义德在他的《东方学》里,第一次创造了“东方主义”这个名词。

东方主义,指的就是西方对东方社会的模仿和描绘,萨义德认为,它是一种西方人藐视东方文化,并任意虚构东方文化的一种偏见性的思维方式,本意是西方人想要在文化上控制东方。


东方主义分为两个阶段:

1854年到二次大战期间的“老东方主义”,是粗暴地通过制定法律、建立针对东方的研究机构来控制并统治东方,在当时美国的《排华法案》里甚至明确禁止亚裔娶白人女性。

二战结束后,这种明目张胆的东方主义越来越少了,但是隐秘的“新东方主义”又开始了作祟了。

美国影视作品,就是“新东方主义”最好的奠基人。

在这些艺术作品中,东方往往是不理性的、堕落的、幼稚的、不正常的。而理性的、道德的、成熟的、“正常的”西方人理应担负起为东方人再现历史、文化及未来命运的“使命”。

很多人肯定会说啊这不是歧视,这是多元化,人家是努力地想要表达你的文化,只是没表达好而已。

但其实这些人忽略了一点,东方主义真正的核心,从来都不是东方价值,而是西方价值。

《西贡小姐》故事的原版是《蝴蝶夫人》,是一个日本女人为美国大兵牺牲的故事,改成西贡小姐之后女主角变成了越南人,但无论他们怎么改变,“为美国人牺牲”才是故事的核心,至于这个人是越南人还是日本人,无关紧要。

看上去越南文化和日本文化在故事里耗费了大量的笔墨,但最终都是在为美国的普世价值牺牲。

在这样的故事里,东方的文化并不是主体,而是满足主体需求的客体。

正如黑格尔所说,自我意识只有在一个别的自我意识里才获得它的满足。


如果用故事来形象地表达这种心态的话,那最适合的就是“人类动物园”。

在殖民时代,西方人征服了世界之后,除了奴役当地土著给他们干活,还喜欢把土著抓回国关进笼子展览,开动物园收门票。

很快,这些动物园里就装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土著,在巴黎、伦敦、米兰、汉堡、纽约、芝加哥,各个大城市都办起了这样的动物园,1889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甚至都有一个“黑人村”展览。


在人类动物园里,那些土著当然不可能像动物一样只是表演吃饭睡觉玩耍就行了,还需要向游客展示他们自己文化里的特色。

只不过,这些“特色”是白人以为的特色。

当时白人认为,黑人可以和动物交流,所以动物园就故意让黑人妇女抱着猩猩什么的,装作可以听懂猩猩说话的样子。


西方人相信黑人女性屁股大,是进化不完全的证据,所以这些动物园的主办方就故意抓臀部肥大的女性,把她们装在1.5米高的笼子里裸体展出,这样成群的观众就可以从各个方向看清楚她身体的各个部位。

甚至有的人不够肥,他们就会故意喂东西给她催肥。


西方人认为黑人比起人,和动物的相似性更多,就让他们表演高超的爬树技巧,射箭等等项目。

游客看得高兴了,也会像去动物园一样给黑人投食。


从内在逻辑上说,东方主义,就是“人类动物园”在文化领域的再现,动物园里看上去动物是主体,其实是客体,来参观的人类才是真正的主人。

“多元化”这个词本身并没有错,世界文化本来也应当是丰富多彩的。

但西方人所谓的“多元化”,就是白人负责拯救世界,你负责坑蒙拐骗多元化;白人负责英俊潇洒,你负责奇形怪状多元化。

这不是多元化,而是一元化,让世界价值都为西方普世价值服务的一元化。

幸运的是,现在中国的网友,对本国文化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于西方人恶心的东方主义也越来越看不上,更重要的是,像《流浪地球》《哪吒魔童》这样对本国文化诠释得很优秀的例子正变得越来越多。

我相信,随着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早晚有一天,这种病态的“东方主义”,会彻底失去它的市场,中国的年轻一代文艺工作者,会用他们出色的表现,给世界带来真正的文化多元化。

到时候,我们就可以自信地对他们说:

对不起,我们文化的解释权,在我们自己手里!

user avatar

美国的人权状况堪。

越来越狭隘的白人至上主义会拖垮美国的社会发展,讲政治正确与种族歧视之间越来越矛盾,且走入越来越怪异的路——表面道德底线高,实际道德底线无限低,也就是自诩为最安全、安全和中间的那部分人并非真心讲政治正确,而是假此明目追求自身利益,只是在公开场合形式呼吁,并非现实身体力行,显示出巨大的虚伪感。

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亚裔没有政治力量的现实困境。西方全社会敢于明目张胆的歧视亚裔,甚至被歧视的种族包括亚裔之间也互相伤害。

阶层撕裂和种族撕裂的美国已经不能继续领导界民主自由力量了,因为,它自身的道德瑕疵与世界追求的价值背道而驰。既然民主,那为何迟迟解决不了突出的枪击案和种族歧视问题?讲求自由,难道是仇恨、枪击、无下限言论和强迫劳工的自由吗?

全世界人民应该惊醒了,这个世界民主自由的力量不能再以美国为首了,它没有资格。

环视全球,法国应成为民主自由力量的领导者,捍卫人权价值观应该以其为首。为什么?新世界的出现和旧世界的灭亡都在法国发生,另外,法国是一战、二战胜利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人权状况良好,生态宜居,社会和谐,舍它其谁呢?

user avatar

Youtube下架了最原始版的《瑞典已死》及一系列所有衍生作品。

该纪录片讲述难民危机以来,瑞典的一系列魔幻怪相,包括治安不堪其重,no go zone(三不管无法地带)和帮派横行,难民贡献的强奸犯罪率贡献感人,普通人丧失安全感,肉眼可辨识的中年难民伪造年龄为18岁以下减轻罪责,以及瑞典政客的荒诞言论。以全盘否定的视角和大陆互联网《穹顶之下》的力度抨击了瑞典的移民政策,暗示瑞典难民危机和瑞典人民受到的威胁是百分之百的人祸而非天灾,瑞典人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我曾见证这部纪录片从几百万次观看,到千万次观看,到无法阅览,然后许多外国人的剪辑,存稿,二次创作,甚至以“温和”的语气讲述这部片子的账号一个个因“违规”不能访问。

但更荒诞的是,这部纪录片的原名,非但Youtube搜不到,国内的视频网站也搜不到了,用引号圈起来,在中文搜索引擎上也找不到什么痕迹,只有Yandex相对“保留了”一些截图存档的搜索结果

一个非常整齐划一,非常步调一致的群体,在全世界范围内极尽所能的维护瑞典难民的生存空间,却对亚裔生命安全被侵犯视若罔闻。

此所谓的“仇恨言论指的是是仇恨‘人’的言论。 —— @BLACK枪骑兵

user avatar

仇恨言论指的是是仇恨“人”的言论。

明白了吗?

user avatar

美国社会好比一个大羊圈,由主人,狗子和羊构成。

羊群是按照族裔进行分类,狗子按照能力和讨好主人能力分配骨头。

很多我们看到的奇幻,其实就是某些羊试图进化成狗子的过程而已。

user avatar

更新的分界线

1,被许多同事私信建议不要在外网发内部信息,所以还是决定删了关于内部的细节。只是想说,环球和国内媒体能爆出这件事情并不是Google和Youtube员工的无所作为,正是由于很多中国籍员工的不断抗议这件事情才能在Google引起波澜,最后发展成一个新闻。能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也是一件好事。

2,之前发的内容并不是为了大家的同情或共情,我也不需要。只是看到高赞回答里面的种种言论觉得有点匪夷所思,希望给大家呈现我所了解的真实的事情,而不是像知乎流行的那样写一些激进的言论,虚空打靶,靠污名化某一群体来达到自我告潮。

3,看到自己几分钟随便写的东西能有不少赞,我还是很开心的。觉得大部分人也很中肯的看待这次事情,知乎网民平均素质还是比国内外很多地方强一些。

3,至于评论区一些认为某一群体缺乏革命性,没有用罢工等更激进的方式。首先我认为评价有一部分正确性,任何人都是有局限性的,局限性由社会属性决定。中国籍工程师采取的也都是之前公司遇到类似问题时内部解决所常用的渠道。本人个人能力有限,也只能做好份内的这些而已。希望评论的各位,在生活中面对各种不公的时候,包括但不限于基于种族,性别,年龄,地域的歧视,都能够奋起反抗,挑战权威。如果这样,阿里抢月饼的工程师不会被开除,互联网公司也不会有35岁焦虑,女性也不用担心身边的隐性歧视,大城市的外卖小哥,务工人员也都能活得更有尊严。这个国家会更加强大。

就这样吧,不删也不更了。

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高赞回答里面对Youtube,Google员工的一些质疑y与讽刺,有些话不吐不快。手机打字,尽量言简意骇一点。


不可否认互联网极化在中美两国都很严重。明明科技公司员工都是出生背景,成长环境很不一样的一批人,却被当成了高华,精致利己主义者的一个脸谱化形象来进行批判。

大家在中国疫情的时候忙着捐款捐物,在和同事交流中涉及相关话题会表达一下自己的见解扭转刻板印象。YouTube这件事情,如果没有广大中国工程师一直在内部同YouTube官方拉锯,都不会成为新闻最后被媒体报道。

大家平时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平时热衷于上知乎做建政输出的毕竟是少数,这里面能火的基本也是越极端越火,才会有一美元炸鸡这种梗。

user avatar

我奉劝国内很多xfh不要颅内高潮,(开篇表明立场)

众所周知,这只是youtube上一个播放量很少的视频。(淡化影响)

这种视频中国也有很多。(转进)

关心这个问题不如关注深圳房价,你买得起深圳房子吗?(围中救美)

我住在美国xx洲xx区,从来没有出现过种族歧视,xfh只会盯着fake news看,不能享受一美元炸鸡。也不能像我一样成功。(自我鼓吹)

高华君子剑流程图。

更新1.0

为了更好服务广大高华,满足多样化需求,现发布新一版流程图。

国内很多fxs,xfh的智商在这件事上暴露无疑(扣帽子,侮辱他人)

美国人那么多,被抢劫也是很正常的。亚裔被抢劫数量是xxx。这个数字说难听点,够干啥的?(抽象比例学,数字学)

因此,亚裔从来没有被针对,而某国每年亚裔抢劫案数量是xxx。这可比美国严重多了。(因为只有亚裔)

我xx一直以来只是想与fxs xfh奋战到底,他们对我的攻击就没有停止过。(悲情牌和不存在的攻击者)

我不能投降,我不能让舆论被这样的fxs占领!(颅内升华)

user avatar

哈,其实说实话,我一直感觉国外“亚裔”很怂,或者说,“华裔”更怂。为什么?因为遇到事想到的第一个解决方案是跑,而不是迎上去干。你在国内,有警察管着,有大家盯着,你这么做,我可以理解。你在美国,在澳洲,别人都打到你眼皮底下了,你还这么做,只能说明一个字:怂!你这么怂,别人才敢公开煽动去“扇亚裔的脸”,“抢华裔的店”,你要硬给他们看,告诉他们,别以为就你们狠,亚裔狠起来,照样“干死”你们。

我自己的亲身例子,在加州旅游时,去gun club体验了一把,大概是因为看我是华人,club老板一脸不屑,嘟囔道:“Chinese again?!”我心想,怎么着,瞧不起我们武德充沛的中国人?好,让你瞧瞧。我要了一把AK-47,一把恩菲尔德No.5,一把Glock19。当时club里面还有两三个人在打,外面就我自己。我拿过弹匣后(只给一个,AK还是单发的,没办法,加州限枪),跟老板说,你再给我一个弹匣,我练练手,我不拿进去。然后当着老板的面,我练了三四次单手换弹匣(主要是炫耀给老婆看的,她平时老说我打嘴炮,毕竟在国内,也就军训时练过56式半自动的打靶)。然后是检查恩菲尔德枪况,还有Glock的枪况,还好平时看视频比较多,动作还算流利。老衲承认当时装逼了,但是边上一个老黑立马说:“Yoo, this man knows guns”。

当然,光会秀一下装弹匣算毛线,我要在馆里的人面前秀一下恩菲尔德的“疯狂一分钟”(栓动步枪打出半自动的效果)。7.7的弹药还是很贵的,但是为了秀给老婆还有其他人看,我还是一咬牙买了20发(花了大概30还是40刀,要知道毛子的7.62弹,60发也才40多刀)。然后第一轮,我就连续打了六发还是七发,然后没连上,肩膀被搁的疼,全威力步枪的后坐力还是很大的,虽然7.7弹药的后坐力已经比7.92和7.62的要好了。然后第二轮,最后一发没连上,一连打了9发,边上扫弹药的小哥惊呆了,跟我说:“man, that`s the first time I see someone shotting rifle like this.”(和下面这个哥们射击姿势类似,就是用中指扣扳机,以手腕为圆心拉动枪栓,向着目标大方向,最短时间一口气把十发全打出去)。

说实话,我射击的水平肯定和知乎上那些常年扎在北美玩枪的大佬比不了,但是,作为一个第一次踏上北美土地的中国游客,我要告诉老美,不是你们才会玩枪的。枪这玩意,多看几遍,谁都玩的偷溜,不要以为中国人就会种菜,shopping啥的,该拿起枪干正事时,立马能拿的起来。

后来去安克雷奇,我又一头扎到了枪店里面。知道下面这把AK才多少钱么?400刀!还送2个弹夹。没拍到的架子上,一水的AR-15,也就500-600刀。我跟店里小哥说,我要是有绿卡还有墙柜,你这架子上一排的枪,我全要了(Iphone要多少钱?那时候还是Iphone6还是7吧,也要1000多刀呢,有那钱,买几把枪防身不好么?)。后来把老婆支走让她自己去逛商场,我跟小哥聊了一个多少时,反正他店里人也少。我告诉他,中国人像我这种喜欢枪的多了去了,而且我们人人高中毕业都会开枪(我在吓唬他,哈哈,其实大学军训打靶的,可能有一半人吧)。要是开放中国人买枪,美国一年生产的量都不够卖的。把他说的一愣一愣的。(亚裔一直宣传自己人畜无害,这是错误的。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要多宣传自己的武德,自己多能打,气势上不能输)

那么回到问题,美国人凭啥认为亚裔好欺负,华裔好欺负?他打你一巴掌,你直接掏枪照他脑袋来一发,行不?为啥不行?我看行,因为我无法判断你要对我实施何种程度的暴力(前提是你得有合法持枪证,而且有合法公共场所隐蔽持枪的证件),我第一反应肯定是开枪啊(可能有些夸张了,但是人家打砸抢烧你的店铺,那些亚裔哭哼哼的等着警察来解决,第一时间不是从店里拿出AK或者AR15一弹匣打过去,这就是自己的问题了)。

对付盎格鲁人,只能以暴制暴,因为他们的文化里,从维京时代起,只相信力量和武器,没有其他的真理。老墨们为啥NB,因为话不投机直接掏枪开干。老黑们猛不猛,告诉你们,在枪面前,都是怂蛋。说一千道一万,武装起自己,时不时秀秀肌肉,组织一下亚裔打靶大赛,多宣传,你看看他们还敢“扇”你不?还敢“抢”你不?所以,说到底是怂,这是病,得治。(不杠哈,真的要在美国持枪,得合法才行,而且,别跟警察对着干,你手里那点枪,还不够警察塞牙缝的呢)。

彩蛋:比利时FN1949半自动,竟然要2000+刀,我跟小哥说,你这破枪卖得这么贵,人家说,这才是老古董,AK都烂大街了,谁要收藏啊。感情这种老枪,不是用来射击的,是用来抚摸的啊。。。。。

user avatar

毕竟在美国戴金色袖章的的荣誉马来人很多啊。反正他们觉得,只要能够踏平海对面帕拉迪岛上的敌人,自己就能自由了,至于自己的同族被奴役、被马来人甚至欧良果彭这样同是被征服的民族虐杀、被装上飞艇一个个朝敌人扔下去,都是为了马来好,就行了。

对艾尔迪亚复权派,这些荣誉马来人比马来人还要恨。

user avatar

别尬黑,

亚裔在美国都是安全的。

中国对亚裔的安全关注都是为了「政治宣传」,是别有用心挑拨。什么地铁打死华人什么掌掴亚裔活动,都是假的,眼睛业障重。

当然,

如果真的有华人被抢劫,被殴打被杀了,所有中国人都必须表达沉痛的哀悼(但绝不能因而批评美国,否则就跟上述一样,都是别有用心的政治宣传和挑拨)。

假如你不哀悼,甚至发表诸如「不是中国人不关我事」、「空气香」、「枪击每一天」,那你就是冷血无情的衣冠禽兽精致利己主义者,甚至是暴虐残忍的法西斯主义者。

(狗头)

user avatar

亚裔的视角和思维有时候很难让人理解。你们在美国呆了那么久,不知道美国是什么地方?那是法外之地啊!如同60年代的香港一样,你在大陆犯罪杀了人,才逃跑去香港。


美国在地铁上可以公然杀人,然后还没事走了,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亚裔完全可以动武,反正只要你跑得远,警察也抓不到你。美国专收那些犯罪份子,这就是个犯罪天堂,去美国应该是当恶人,怎么会想着去那边奉公守法呢?这不是本末倒置了么?


美国从立国开始就是靠烧杀抢掠起家的,你不懂烧杀抢掠,那你去美国就白去了。因为亚裔一直不肯入乡随俗,去拳打墨墨脚踢说唱族,他们认为亚裔不是同类,而是发泄用的NPC,随便羞辱都没事。


而且如果有人羞辱,亚裔内部也有人说,你怎么开不起玩笑?做人要大度。然后这些人不敢说说唱族开不起玩笑,不大度。因为说了的话自己就成了棺材店老板新单的客户了。


亚裔的思维要从根本上转变,才能防止歌曲拒绝下架的事情,不下架就去合伙把说唱族的地盘给烧光了不就行了?这样说唱族就不敢写这种歌了,而且你还可以写歌说鼓励打劫说唱族,没人惹你。


不能开此先例的意思就是:亚裔是没有话语权的,一旦歌曲下架,那说明亚裔有话语权了,这让其他族群怎么过?


亚裔以为自己在美国是首陀罗,实际上是不可接触者,连种姓都没有,这能让不可接触者升级成首陀罗?升级了还怎么转移矛盾?

user avatar

老传统了。要意识到现在双方还处于文斗的局面,这还算是比较温和的了,接下来事态会更加严重。

我来带大家扒一扒美国传统。

一战,德裔遭遇。

战争爆发前,美国高度评价德国人,并欢迎他们来美定居。德语当时是高中课程的一部分,美国第二广泛使用的语言,全国数以千计的德国组织。
这一切,随着战争的爆发而发生了改变。
在欧洲遭受战争蹂躏的时候,美国的德国移民遭受了骚扰、拘留、私刑,甚至还有被涂上柏油和沾上羽毛耻辱。
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宣布德裔美国人将被视为“敌人”。
媒体开始直接攻击德裔美国人的教堂、学校、社区和报纸作为德国帝国的阴谋代理。
成千上万的德裔美国人失去了工作,更多的人不再说德语。有14个州禁止学校教授这种语言,宣称德语“不适合教给干净、纯正的美国男孩和女孩”。
美国国防学会亲自下场,鼓励公众焚烧德语书籍。
一战期间,美国总共没收了5亿美元的私人财产。(1913年的1美元相当于2012年的23.19美元)
德国菜名从餐馆的菜单上删除,德国酸菜变成了“自由白菜”,汉堡变成了“自由牛排”。德国的狼狗也被称为“自由犬”,德国麻疹变成了“自由麻疹”。
对德裔美国人的骚扰变得司空见惯。雇主会接到电话询问他们是否还有“德国间谍”。
仅仅有一个德国名字就足以让美国保护联盟对一个人的私人事务展开调查。

为什么二战中美国只把日裔关进集中营,却没有把德裔和意裔美国人也关进去?



要知道,除了肤色,德国人也是美国人人口组成的一部分,和盎格鲁-撒克逊人同属日耳曼人,但是,那又怎样?

二战,日裔遭遇。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本宣战,美总统罗斯福下令将10多万境内日本人投入集中营。

1942年初,在加利福尼亚,俄勒冈等几个州设置了超过30个集中营用于关押在美日本人。集中营布有带刺铁丝网,由武装警卫看守,未经允许企图走到集中营外,会被警卫射杀。

据统计共有约12万日本人被关进集中营,其中约60%是具有美国国籍的日裔,甚至只要体内有1/16的日裔血统,都会被关进去。

直到1945年1月,美国才开始逐渐关闭这些集中营,允许被关押的日本人回归社会。

由于《外侨土地法》禁止日本人拥有战前的房屋和土地,因此被释放的他们一无所有。此时,民众对日本人的暴力和敌意仍未消除。在加尼福尼亚,就有大量针对日本人的枪击、纵火、爆炸事件,甚至还有毁坏日本人墓地的行为。但只有四人受到指控,最终还是被宣判无罪。


其实现在这个还算是温和的,没有点名针对中国人,或者说华裔,虽然我不认为他们能分得清中日韩。

但是韩国人虽然不耻,但是人家比中国人团结,敢拿起武器组织起来进行反抗。针对最近发生的袭击亚裔事件,华裔组织个游行都能因为内讧而夭折,你到时候拿什么跟人斗?

预测一下,随着冲突的加剧,美官方下场针对亚裔,包括集中在一起(集中营不太可能,但是会用另一种方式集中起来,方便管理),出台法案对亚裔财富进行掠夺,民间针对亚裔袭击事件增多,会有指控但最终会无罪或者处罚过轻。

user avatar

“通知—删除规则”就来自美国在1998年通过的《数字千年版权法》(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

如果美国的亚裔维权团体,以团体名义出一份律师函给You Tube要求下架视频,那所有压力就在 You Tube的法务部了。


看报道,目前居然争论还在You tube内部, 哎,这类维权得靠亚裔自己啊。

user avatar

我有点不明白啊,

在美国的亚裔是怎么回事?

是没有手脚还是扣不动扳机?

在什么地方就要说什么话,

黑人可以抢亚裔,

亚裔就不能抢黑人吗?

所谓寇可往,吾亦可往,

据我所知,东亚国家,

哪怕最穷的朝鲜拿到非洲去都是无敌的存在,

估计黑非洲联军要被朝鲜人民军按在地上摩擦。

为什么在欧美的亚裔这么不堪呢?

user avatar

谁弄个鼓励抢劫犹太人的小曲上去,看看他们开不开先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