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张文宏说“自己水平不够评价不了中医的治疗效果”?

回答
张文宏医生关于“自己水平不够评价不了中医的治疗效果”的说法,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既有他作为一名现代医学科学家的严谨态度,也触及了当前中西医结合、评价体系的复杂性,以及公众对医学认知的差异。

一、 张文宏的严谨科学态度与现代医学评价体系

首先,要理解张文宏的表态,必须先理解现代医学的评价体系。现代医学的治疗效果评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循证医学强调: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 这是评价药物或疗法有效性的金标准。RCTs通过随机分组、双盲(医生和患者都不知道接受的是真实疗法还是安慰剂)等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偏倚,从而得出客观的疗效证据。
系统性回顾和荟萃分析(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 对多项高质量的RCTs进行综合分析,以获得更 robust(稳健)的结论。
生物学合理性(Biological Plausibility): 疗法的效果需要有已知的或可推断的生物学机制来解释。
安全性(Safety): 评估疗法的副作用和风险。

张文宏医生作为一名在传染病领域有深厚造诣的现代医学专家,其日常工作和研究都建立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之上。他熟悉的语言、研究方法和证据标准,是围绕着上述的科学流程构建的。

当他表示“水平不够评价不了中医的治疗效果”时,他可能是在表达:

1. 缺乏对中医理论和实践的深入了解: 中医拥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如阴阳五行、脏腑辨证、气血津液等),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如望闻问切、针灸、推拿、中药方剂等)与现代医学有本质区别。如果一个人没有经过系统的中医培训,没有掌握中医的诊断逻辑和治疗手段,他很难从中医的视角去理解和评价其效果。就好比一个不懂音乐的人,很难评价一首交响乐的艺术价值。
2. 现有评估体系的局限性: 如前所述,现代医学的评价体系(尤其是RCTs)在设计和实施上,往往是针对单一成分的药物或特定的干预措施。而中医的很多疗法是复方、整体性的,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多个靶点,难以用单一指标或简单对照来完全捕捉其效果。一些中医理论和实践的疗效,可能存在于更宏观、更整体的身体反应或生活方式调整中,这些是目前西医评价体系难以直接衡量的。
3. 证据的可用性问题: 虽然近年来有一些关于中医疗效的研究,但其质量参差不齐,很多研究未能达到循证医学的严谨标准。特别是高质量、大规模、多中心的RCTs,对于很多中医的传统疗法来说相对较少,或者存在设计上的挑战。张文宏作为以证据为基础的医生,如果他无法找到足够多、足够高质量的证据来支撑中医的某个具体疗效,他自然会持谨慎态度。
4. 避免“一言堂”或“下定论”的科学审慎: 即使是对西医的疗法,医生也常会说“根据目前的证据,这种疗法被认为是有效的”,而不是“这种疗法绝对有效”。对于一个复杂的领域,尤其是一个与自己专业领域有显著差异的领域,保持谦逊和审慎,承认自己认知的局限性,是一种负责任的科学态度。他没有能力全盘否定中医,同样也没有足够的信息和方法来全盘肯定某些中医疗法。

二、 中西医结合与评价的挑战

张文宏的表态也折射出当前中西医结合过程中面临的普遍挑战:

融合的难度: 如何将两种截然不同的医学体系进行有效融合,建立一个通用的评价标准,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是试图用西医的方法去解释中医现象,还是发展新的评价方法,或者承认两者在某些方面是“同一种病不同角度的描述”?
标准化与个体化: 西医强调标准化诊疗,追求可重复性。中医则强调辨证论治,个体化差异很大。如何在这种背景下评价疗效,是一个挑战。比如,一个中药方剂可能因为不同的体质、疾病阶段而调整配方,这使得将其标准化为单一的“疗法”进行RCTs变得困难。
研究方法的对接: 如何设计适合中医研究的方法学?例如,盲法在针灸治疗中很难实现;安慰剂效应在中医“整体调理”的概念下可能难以剥离;如何量化“气血”等中医概念的改变?
利益相关与科学客观: 中医领域存在商业利益驱动,但也存在大量传承千年的实践经验。如何在保护和发展有价值的中医经验的同时,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避免无效甚至有害的疗法,需要高度的智慧和审慎。

三、 公众的认知与期待

张文宏的言论之所以引起关注,也与公众对他的认知和期待有关。

他被视为科学的代言人: 由于他在新冠疫情期间的科普表现,张文宏被许多人视为中国科学精神和专业素养的代表。因此,他的任何关于医学的表态都会被高度关注,并可能被解读为对某个医学领域“官方”的态度。
对中医的态度两极分化: 在中国社会,对于中医的态度存在较大的分歧。一部分人对其深信不疑,认为它是瑰宝,不容置疑;另一部分人则对其科学性持怀疑态度,认为其缺乏现代科学证据支持。张文宏的言论触及了这一敏感点,很容易引发讨论。
对医疗效果的迫切需求: 人们在面对疾病时,都希望获得最有效的治疗。当医生说自己“评价不了”某种疗法时,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焦虑或不满,他们可能更希望得到明确的肯定或否定。

四、 可能的深层含义

张文宏的这番话,不仅仅是对中医评价的表态,也可能蕴含着更深层的含义:

呼吁理性讨论和科学求证: 他可能是在提醒大家,对于中医,既不能盲目迷信,也不能全盘否定,而是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客观评价。这种评价需要专业的知识和严谨的态度。
强调个体差异和经验的重要性: 尽管他依赖循证医学,但他可能也理解,在一些复杂疾病或亚健康状态下,个体化治疗和经验性判断(在安全前提下)仍然有其价值。他或许是在为中医在特定情况下的应用留有空间。
承认自身局限是一种智慧: 承认自己“水平不够”,本身就是一种高水平的表现。这表明他认识到医学的复杂性以及跨学科研究的挑战,愿意在不确定的领域保持谦逊。
对当前中医现代化研究的观察: 他也许是在委婉地指出,目前对中医的现代化研究和评价体系仍有待完善,尚未达到能够让他这位“西医专家”给出充分肯定的地步。

总结来说, 张文宏说“自己水平不够评价不了中医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基于现代医学严谨科学态度的审慎表述。它承认了中医理论和实践的独特性,也暗示了当前将中医纳入现有科学评价体系所面临的挑战。这并不是对中医的否定,而是对自己认知局限性的坦诚,也是对科学研究方法在跨学科融合中必要性的强调。他的表态,提醒我们在面对不同医学体系时,应保持开放的心态,同时也要坚持科学求证的精神,避免非黑即白的极端观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张文宏,医学博士,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香港大学、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和博士后,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

再说一句,在全国绝大多数的感染科医院排名中,复旦华山都是排名第一的。

然后张大夫说自己是水平不够……

水平不够……

user avatar

在不能说真话的时候,也坚持不说假话,是个体面人

user avatar

再更一次谈谈个人看法

第一次收获那么多赞,有点受宠若惊,这也让我知道,知乎上还是很多人会独立理性思考

关注中西医之争的话题很久了,开始义愤填膺,在这里可以独立理性思考的人太少了,但是也很不争气的加入里面的争吵,最后回过头来发现,自己好像并没有从中学到什么,只有无休止的谩骂。

现在貌似是个人都可以来黑一下中医,用来提升在网络上的存在感,从而感弥补现实生活中的空虚。如果这样无休止争论只是为了发泄情绪,而不是带领更多人理性思考,那么我再关注这个争论将毫无意义。

但是好在引发了我对医学和科学的一系列思考和探索,但是想要认真学习这两个问题,在知乎上是不可能学会的,要回归系统的学习,回归书本。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这么个道理

所以我会说看那么多无聊的中西医之争还不如去多看几本书来的实在

以下是原文内容:



一口气看完了好几个采访张文宏教授的视频

第一个视频截取了以下内容:









第二个视频是张文宏教授对话华侨,此视频没有字幕,所以没有太多截图


张文宏教授主要说了这么些话


“在我所在的团队,都是中药和西药一起并用,那你在这居然问我是中药的作用大一点呢,还是西药的作用大一点呢,就是这个我是很难区分的”

“我个人觉得,你要是只是用中药,你也要到有中医药资质的中医生那里,给你提建议,而不是冲过去只是中药都是好的”

“所以记住一点,无论是中药西药,在使用过程中都需要有专业的指导,切不要道听途说”

最后是争论最大的视频,也就是题目来源

https://www.zhihu.com/video/1239332122676297728

如果说一个视频或者一篇报导我们把握不了张文宏医生对于中西医的看法,不妨多找几个相关报导

从这几个视频中,可以总结出张文宏教授的观点

1.中西医并重,并没有所谓有人说的“因为中医是政治任务,所以不好评价”从第一个视频截图可以看出,起码在张教授团队中是中西医并重,而且没有学派之争,因为并重,所以在张教授看来不能说哪一个比哪一个厉害,如果你真的要争,让我说出到底哪个好?你自己玩去吧,我水平不够,别来问我,你觉得谁有能耐问谁去。

2.以患者为重,怎么样对患者有利怎么来治,也就是“无论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当时武汉可以说是战场,一切以治愈患者为目的,人命关天,哪来那么多无聊的中医西医之争。

3.切莫病急乱投医,并且谨遵医嘱,不管你用中药治疗还是西药治疗,一定要找有资质的医生。

有些解答我都不想说了,估计都没有看过完整的视频,然后就“悟出”贻笑大方的解读,这个问题慢慢的还是变为了“中医黑”的主战场,各种匪夷所思的解读,“政治任务?”“有苦说不出?”这些论断除了证明你自己内心的阴暗还能证明什么?

在知乎上看中西医之争属实没意思,多少问题讨论到最后就变成了“阴阳人”的争吵,毫无营养,有这时间还不如多看几本书,多读几篇有价值的论文来的实在。

user avatar

如果你跟业内人士争论什么事,对方以“嗯好你说的对,你水平高”结束话题,并不是承认你真的水平高,而是说你太傻逼,跟你没什么好说的。

user avatar

有点社会经验的都知道,以自己水平不够为由拒绝评价,其实是说不想和你一般见识。

user avatar

类似问梅西,如何评价国足,梅西说我水平不够,评价不了。

user avatar

还记得钱学森的亩产万斤吗?

一群人问火箭专家粮食产量最高可以到多少?

钱学森回答亩产万斤。

大跃进失败就把帽子扣钱学森头上。

我就问一句那些支持或批评亩产万斤的人,是否知道钱学森的亩产万斤说的什么?是否正确。

1、钱学森的说的理论极值亩产万斤。

2、亩产万斤是正确的,现实中红薯的产量就是超万斤的。

某些"文化人"喜欢编故事,就那搞自然科学的专家来扯大旗。故事编不下去了,又一窝蜂的去批判人家。

你们这些人就是不要碧莲。

所以张文宏才需要特别说明。

就是怕这些不要碧莲的人。

人家是传染科主任,他对中医的评价自然是站在传染科的视角其评价。

这种评价自然是不全面的。

那里有"文化人"的万事通厉害,天上懂一半,地上全都懂。

你说钱学森是历史原因。

那高福总不是历史原因了把。

媒体大哥要不要张文宏同志给你们跪下。

人家一个传染病专家说不要喝粥有必要这么激动吗?

先把一个人神话,在把他打倒有TM的意思吗?

张文宏同志为什么就不可以是一个传染病专家?

真是怕了你们了,喝粥都可以扯到崇洋媚外,真是狗都不够你们日了。

更新

不要再回复我红薯比小麦的的问题。

钱学森的亩产万斤的争议更本就不是红薯和小麦的问题。

亩产万斤争议的是叶绿素光合作用的极值问题和不同植物的叶绿素光合作用的效率问题。核心争议是净同化率不是红薯、小麦。

所以说要批钱学森可以,从这个方面去批。否则你凭什么批他。

另外什么政治立场问题,合着你要去和叶绿素讲共产主义。不要搞笑好不好。

而且经过我多年的观察叶绿素是没有政治立场的。

觉得亩产万斤是假的去看。

Science, DOI:10.1126/science.aat9077

和某些C4草类高达24%光合作用效率,亩产万斤不是是否正确的政治问题。而是是否能让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达到这种光合作用效率的技术问题。

这也是钱学森写的,批亩产万斤有什么意思。要批就批《星际航行概论》,里面的大多数东西不都是和亩产万斤一样的,是纯理论的未来学。

没有见过亩产万斤原文在这里。主标题是TM的农业中的力学问题。

农业中的力学问题-亩产万斤不是问题》

这几年来,中国人民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精神振奋,意气风发,无论在工业战线、农业战线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1958年大跃进以来在同一设备条件和土地上,生产量提高了许多倍。由于这种生产上飞跃的发展,也就出现了一连串新的科学技术问题,要求科学工作者去解决。我在这里想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农业高额丰产技术中的力学问题。

——我们都知道,力学是处理机械设计的问题的,是处理高速飞机设计问题的,是处理水流和气体流动问题的,怎么农业高额丰产里也会出现力学问题呢?要说明这一点,我们得先计算一下在我国平均纬度的地方,一年之中在每一亩地上到底有多少太阳光落在上面。这个能量可以用各种单位来表现。我们这里选用从水和二氧化碳制造出碳水化合物的斤数来计算,这是因为植物的生长正是利用水和二氧化碳来制造淀粉和纤维这样碳水化合物的。我们算了一下,一年中落在一亩地上的阳光,一共折合约94万斤碳水化合物。如果植物利用太阳光的效率真的是百分之百,那么单位面积干物质年产量就应该是这个数字,94万斤!

——自然,高等植物叶子利用太阳光的效率不可能是百分之百,估计最高也不过是1/6,这就是说,单位面积干物质的年产量大约是15.6万斤。但是植物生长中所积累的物质,只有一部分粮食,像稻、麦这一类作物的谷粒重量,约占重量的一半,所以照这样算来,单位面积的粮食的年产量应该是7.8万斤。这是说全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晴天。如果因为阴天而损失25%,那么粮食的亩产量应该是5.85万斤。这是说,作物要在全年都生长,如果仅在暖季才长,也许要再打一个 2/3 的折扣,那么平均亩产量是3.9万斤了。

——同样的计算也可以用来估计快速丰产林木的数字。这里相当于粮食的是蓄材量,也就是每年每亩地上的积累的木材重量。如果是常绿树,全年都长,每亩地的积累的木材重量是5.85万斤;如果是落叶树,就是 3.9万斤。倘若木材属于轻质的,重量按每立方米900斤计算。那么全年都长的常绿树,每亩每年可以积累木材 63立方米,而落叶树每亩每年可以积累木材43立方米。

1959年9月25日 钱学森

批评钱学森亩产万斤显得非常厉害是不是。

别人对你说若速度达到11.2km/s,可以脱离地球引力。你说放屁,我屎了跑出来都达不到3m/s,所以你是错的。

这不是扯吗?

钱学森谈的是农业中的力学问题,和你亩产多少斤没有关系。他谈的是真空中的球形鸡懂了吧,只是一个理论极值。也就是粮食亩产的理论上限问题。

我看了钱学森《农业中的力学问题-亩产万斤不是问题》觉得就是单纯的给农业战线的同志加油的。告诉他们现在虽然高产丰产技术有了极大的提升,当是离理论极值还很远。

那个时候亩产极值大概是1000斤。

上升空间还有非常大1-(1000/58000)=98.28%。我觉得身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的钱学森的这一篇文章没有问题呐。

下面的人瞎几把吹牛逼,然后黑锅给钱学森背着。万一那一天农业技术真的到了亩产万斤的水平,你有要说什么呢?

反正钱学森的理论极值是5.85万斤,我觉得某天亩产万斤并非不可实现。而且钱学森的光合作用效率取值16.67%还低于现在观测到的极限24%。

user avatar

讨论西医要有医学知识。

讨论中医要有政治觉悟。

——————

张文宏医生,在自己“水平足够”的领域说一个早餐喝粥问题,都因为话说的不完美,被人抓住把柄带节奏追着骂。

却在中医领域却能说出这么严丝合缝滴水不漏话来,这可不是水平问题。

————————

关注 @周诺 看点不招人喜欢但有点道理的话。

user avatar

因为张文宏明白,中医不是个学术问题,也不是个临床问题。

在中国,“中医问题”是个产业问题,经济问题,财政问题,税收问题,就业问题,是行业法律法规,是国计民生问题——归根到底,“中医问题”不是个医学问题。

张文宏当然没资格评价“中医问题”,因为他只是个医生,是个学者,他只能评价医学问题。除此之外,张文宏无法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去评价某个东西。

你指望张文宏解决医学问题,他可以跟你交流观点;而你指望张文宏解决“中医问题”,那你这是要他死。

user avatar

谭秦东。一个正规医生根据医学知识作出了自己的判断,然后被跨省追捕,逼成精神病。

棒棒医生。一个正规医生根据医学知识揭露那些巫术骗局,然后被停职。

……

张文宏还想要自己的饭碗,但又不想面对良心的谴责,只有沉默才是最好的选择。


还是像我这样的中医黑最惬意。

不是医疗体系,人微言轻,说得再多也没多大影响力,不用担心跨省追捕。

不是医疗体系,医院难道还能把我给停职开除?

想说就说,最多被禁言一下,就当休息放假。

————————————————————————————————————

追加一下。

像这位院士就不是真正的中医。

还有卫计委也很难描述


以上二位很难说是真正的中医。因为傻子都能看出其中矛盾。


真正的中医是懂得阴阳调和的。需要哪边,就用哪边。两边都不站台才是最高水平。

我不清楚,我不知道,我水平不够,才是真正的中医谦逊态度。张文宏才是真正懂中医的人。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编辑之后很有意思。

我把张文宏原话截个图放这里,免得有些人老脸一红气急败坏,再去修改问题。

讲几个笑话:

张文宏沉默了

张文宏不跟中医一般见识

为了保住饭碗又不想说假话


一群毫无医学常识的人,就敢在网上对一个医学专家的医学观点,随意扭曲,六经注我。

然后还自诩科学信徒。

够讽刺的哈。

user avatar

张文宏说喝粥不如喝牛奶吃鸡蛋。

被一群人打成崇洋媚外。

人民日报和央视出来护驾,这才脱身。

他再评论中医,谁来救他?

user avatar

百万漕工的饭碗问题属于严肃社会科学范畴和政治问题,他是医生,不是社科学家也不是官员,说自己水平不够无法评价是恰如其分的。

user avatar

因为中医是个政治问题,应当由国务院或者卫健委的主要领导人进行评价,张医生作为复旦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确实还不够级别,能力也是远远不足。


大部分中医都是垃圾,大部分中药是安慰剂。

这种话我能说,中医黑能说,但张文宏钟南山不能说,如果有朝一日你我坐到钟南山那个位置上(桃子真好吃),那你我也都不能说。

user avatar

高情商的体现,会说话,不得罪人,避免自身麻烦,又不违背自己良知。话说,中医粉们嘲笑印度人吃牛屎牛奶治病的时候,会不会有五十步笑一百步的感觉?

user avatar

这个话题下的答案都是些什么?

张文宏医生一句话要你们解释这么多吗?

你们是要开一门张学吗?

张文宏医生随便一句话没有别的除了字面的意思,生生被你们整成了儒家一样的,你还来个张文宏注我啊?

自己想黑中医就黑,别整天曲解别人的话来给自己站台。

user avatar

这条老狐狸,现在学会圆滑不老实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