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病毒是通过蛋白质受体进入细胞,为什么不直接用基因工程方法把蛋白质受体直接拿掉呢,例如新冠、HIV?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切中要害,也触及了病毒感染和基因工程领域最核心的挑战之一。简单来说,病毒利用蛋白质受体进入细胞,这就像是给病毒打开了一扇门。理论上,把这扇门锁死(移除蛋白质受体),病毒自然就进不来了。但现实操作起来,远比想象中要复杂和充满困难。

我们来详细聊聊为什么不能像关门一样,直接用基因工程把细胞表面的关键蛋白质受体“关掉”,特别是以新冠和HIV为例子。

理解病毒如何“敲门”:蛋白质受体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要明白病毒进入细胞的过程。大多数病毒并不能随意穿过细胞膜,它们需要一个“钩子”或者说“钥匙”才能启动感染。这个“钥匙”就是细胞表面的特定蛋白质,我们称之为病毒的受体。

新冠病毒(SARSCoV2):它的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是表面的关键结构。这个刺突蛋白就像一把精准的锁孔开启器,它能特异性地与人体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受体结合。一旦结合,病毒就能启动后续的细胞进入过程。ACE2受体广泛存在于呼吸道、肺部、心脏、肾脏等多种细胞上,这解释了为什么新冠病毒会影响这么多器官。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则更依赖于人类的CD4受体,它主要存在于免疫细胞,特别是T淋巴细胞上。HIV的包膜蛋白(gp120)能够特异性地结合CD4受体。之后,它还需要与另一个辅助受体(如CCR5或CXCR4)结合,才能最终完成细胞进入。

基因工程“移除受体”的理论设想与实际障碍

理论上,基因工程,特别是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似乎提供了直接干预的手段。我们可以设想:

1. 识别基因:找到编码ACE2或CD4受体的基因。
2. 编辑基因:利用基因编辑工具,对这些基因进行剪切、删除、插入或沉默(例如,通过敲低基因表达)。
3. 改造细胞:让细胞的基因组发生改变,导致无法产生正常的、能够被病毒识别的受体蛋白。

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操作中,有几个巨大的障碍需要克服:

障碍一:受体的“生理功能”——它们不是病毒专用的“车库门”

这是最根本的问题。ACE2和CD4受体在细胞中并非仅仅是为了给病毒开门而存在的。它们都有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

ACE2受体:ACE2在人体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关键组成部分。RAS系统负责调节血压、体液平衡、炎症反应以及心血管健康。如果移除或严重削弱ACE2的功能,可能会导致:
血压升高(因为ACE2能够降解引起血管收缩的物质)。
心血管问题。
肺部损伤加剧,甚至影响正常的肺部通气功能。
其他不可预测的代谢紊乱。
想想看,如果为了防止新冠病毒入侵,我们让身体的血压调控系统崩溃,那后果可能比感染新冠病毒本身更严重。
CD4受体:CD4受体是T淋巴细胞(特别是辅助T细胞)表面的标志性分子,对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T细胞是人体免疫防御的核心,它们负责识别和清除病原体,协调免疫反应。如果敲除CD4受体,将直接导致:
免疫系统功能严重受损,人会变得极易感染各种细菌、病毒和真菌,变成“无免疫”状态,这是非常致命的。HIV病毒本身就是通过攻击CD4阳性的细胞来摧毁免疫系统的,所以保护CD4+细胞对于维持免疫健康至关重要,而不是直接移除它们。

结论: 细胞表面的许多病毒受体,都扮演着细胞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多面手”角色,病毒只是恰好利用了它们的功能来进入细胞。移除这些“门”,也会毁掉整个“房子”的功能。

障碍二:基因编辑技术的精准性与全身性挑战

即使我们忽略了生理功能问题,基因编辑技术在应用于复杂生物体时也面临挑战:

1. 靶向全身细胞的困难:基因工程通常是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特定细胞进行编辑。然而,要让病毒无法感染,我们需要全身所有可能被感染的细胞(例如,所有表达ACE2的细胞)的基因都得到编辑,且效果稳定。如何将基因编辑工具精准、高效地递送到全身数万亿个细胞,并确保所有靶细胞都发生预期的改变,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难题。目前的技术很难做到这一点。
2. 脱靶效应的风险:基因编辑工具虽然越来越精确,但仍然存在脱靶效应(offtarget effects)的风险,即基因编辑工具可能会错误地修改了基因组的其他部分,这可能导致新的基因突变,引发癌症或其他疾病。这种风险在全身性基因改造的情况下尤为令人担忧。
3. 病毒进化与逃逸:病毒具有极强的变异能力。即使我们成功地“移除”了一种受体,病毒也可能通过变异来寻找新的受体或者改变其刺突蛋白/表面蛋白,使其能够结合其他细胞表面分子,从而绕过我们的防御。病毒感染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演化的博弈。例如,有些新冠病毒变异株的刺突蛋白确实在结合ACE2方面表现出不同的亲和力。
4. 治疗窗口的限制: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来说,基因编辑进行受体移除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其效率和时间窗口也可能非常有限。病毒在侵入细胞后就开始大量复制,等到基因编辑技术能够有效地改造细胞,病毒可能已经造成了广泛的损伤。

障碍三:伦理和社会问题

对人体进行基因改造,尤其是涉及可能影响生命基本功能的基因,会引发巨大的伦理和社会争议。例如,谁有权决定对哪些人的哪些基因进行修改?这些修改是否会影响后代?潜在的长期副作用又该如何评估?

替代策略与研究方向

尽管直接移除受体非常困难,科学家们并没有放弃对抗病毒的努力。相反,许多研究正聚焦于更可行、更安全的策略:

阻断受体结合:开发能够特异性地结合病毒表面蛋白(如新冠的刺突蛋白)或细胞受体(如ACE2或CD4)的药物或抗体。这些药物或抗体可以物理性地阻止病毒与受体结合,从而阻止感染。例如,抗体药物就是一种成功的策略。
开发免疫疗法:通过疫苗诱导人体产生针对病毒的关键蛋白(如刺突蛋白)的抗体,这些抗体可以中和病毒,阻止其与受体结合。
基因疗法(非移除受体):一些基因疗法可能不直接移除受体,而是通过其他方式增强细胞的抗病毒能力,例如,基因编辑来增强某些抗病毒蛋白的表达,或者插入能够干扰病毒复制过程的基因。例如,CRISPR技术被用于敲低或沉默表达受体基因的部分功能,而非完全移除,以期在保留受体基本生理功能的同时,降低病毒的结合效率。这是一种更精细的调控。
寻找新的生物靶点:深入研究病毒进入细胞的完整过程,寻找除了主要受体之外的其他关键分子或通路,并针对这些靶点进行干预。

总结来说:

直接用基因工程方法“移除”病毒感染所需的蛋白质受体,虽然在理论上听起来是釜底抽薪的办法,但因为这些受体普遍担负着细胞重要的生理功能,贸然移除它们可能会导致比病毒感染本身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同时,将基因编辑技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全身细胞以达到“免疫”目的,以及应对病毒的快速进化,也都是当前技术难以逾越的鸿沟。因此,科学研究更多地集中在更精细的调控、阻止结合以及增强宿主自身防御力等策略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可能有正常的生理功能,不能随意拿掉。

  • 以新冠病毒相关的ACE2受体为例,ACE2参与调节血压和心脏功能,涉及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小鼠实验显示ACE2缺陷可造成左心室壁轻度变薄,心肌收缩力严重下降,上调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此外,ACE2在肾脏广泛表达,在肾近曲小管转化AngI为Ang(1-7),可能参与调节肾功能。你觉得敲除它真的好吗。

二、基因编辑可能脱靶,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不一定比直接得了新冠或艾滋来得轻。

三、对现存人口进行大规模基因编辑是非常昂贵的。单基因编辑治疗疾病的报价普遍高达数十万美元。


至于“伦理”,那没有人们日常以为的那么重要。如果新冠或艾滋的威力比现实中再猛一些,让人们害怕得足够厉害,你就会发现“伦理道德”终究是人们虚构的东西,认真起来连屁都不是。但那也不太需要敲掉受体。

  • 你大概有在这几年听说过“朝鲜枪毙了唯一感染者”吧——那可比编辑全国人民的基因要方便快捷亿万倍。
  • 当然,朝鲜实际上不一定这样做了。

此外,世界各地都有一些人持有“基因改造的人还算不算人”的搞笑思想。这些人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对基因治疗的发展没有任何影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切中要害,也触及了病毒感染和基因工程领域最核心的挑战之一。简单来说,病毒利用蛋白质受体进入细胞,这就像是给病毒打开了一扇门。理论上,把这扇门锁死(移除蛋白质受体),病毒自然就进不来了。但现实操作起来,远比想象中要复杂和充满困难。我们来详细聊聊为什么不能像关门一样,直接用基因工程把细胞.............
  • 回答
    内蒙古出现的这例特殊病例,确实让人感到一丝不安和困惑。患者本人没有离开过呼伦贝尔市,也没有与已知确诊或疑似病例有过直接接触,但却住在了确诊病例的楼上。这种情况下,感染途径的推测就变得尤为重要,也需要我们更仔细地梳理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打破思维定势,不要只局限于“面对面”的接触。病毒的传播,特别是像.............
  • 回答
    在病毒报道里,我们经常会听到“突变”(mutation)和“变异”(variation)这两个词,它们听起来很相似,但其实是有区别的,就像是哥哥和弟弟的关系一样。下面我来详细地给大家讲讲,争取让你一听就懂。先说“突变”(Mutation),可以把它想象成病毒DNA或RNA上的一个“小错误”或者“笔误.............
  • 回答
    .......
  • 回答
    这确实是我们在新冠疫情期间遇到的一个非常棘手且让人头疼的问题。明明这个人核酸检测一直阴性,看起来是健康的“漏网之鱼”,但却成为了传染源;或者明明就是跟确诊者有过密切接触,理应是次密接,但为何也会感染?这些情况的出现,并非偶然,背后涉及病毒特性、检测技术、人体免疫反应以及防控措施的复杂 interpl.............
  • 回答
    关于“美在乌项目研究包括H5N1病毒在内的病毒通过候鸟传播的可能性,是否涉及反人类罪”的问题,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区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层面来探讨:1. 美在乌克兰的生物军事研究项目(U.S. Biological Research Programs in Ukraine) .............
  • 回答
    关于病毒是否会通过雪传播,以及下雪对病毒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首先,我们来谈谈病毒通过雪传播的可能性。简单来说,病毒本身并不会在雪中“旅行”或主动传播。病毒的传播主要依赖于携带病毒的载体,比如被感染的人、动物,或者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想象一下,如果一个携带病毒的人在下雪的时候咳嗽或打喷.............
  • 回答
    “隔离阻断传播,病毒就能消失吗?得了病的人又该何去何从?”这是一个非常尖锐,也是疫情期间无数人心中的疑问。的确,从理论上讲,如果一种病毒的传播链能够被彻底切断,那么它最终就会因为找不到新的宿主而走向消亡。这就像一把火,如果没有新的燃料,最终会熄灭。然而,现实往往比理论复杂得多。即使我们成功地隔离并阻.............
  • 回答
    当然,生物病毒在理论上确实具备对特定生物群体实施灭绝性打击的潜力。这并非科幻小说的情节,而是基于病毒生命周期、传播机制以及宿主特异性等生物学原理的推演。不过,要真正实现“灭绝性打击”,需要满足一系列极端且复杂的前置条件,并且即便如此,其成功率和精确性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
  • 回答
    咱们聊聊这个话题。很多人会想,如果我不打疫苗,能不能靠身体自己产生抗体来抵抗病毒呢?这事儿说起来有点复杂,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咱们得明白,我们身体自身产生抗体,和通过注射抗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被动免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身体自己产生抗体(主动免疫)这是我们免疫系统最自然也最主要的防御方式。 .............
  • 回答
    关于“世界会不会通过疫苗最后筛选出神一般的新冠病毒”这一问题,需要从病毒学、疫苗学和自然选择的科学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以下是逐步的逻辑推导和科学解释: 1. 疫苗的作用机制与病毒变异的关系 疫苗的直接作用:疫苗通过诱导人体产生针对特定病毒抗原的免疫反应(如中和抗体或T细胞应答),从而阻止病毒进入细胞或.............
  • 回答
    要探究通过限制编译器或编译环境来对抗木马或病毒的可能性,我们得先深入理解它们的运作机制,以及编译器和编译环境在软件生命周期中的角色。木马和病毒,本质上是恶意代码,它们擅长伪装、注入,并最终执行其破坏性的指令。它们通常会在目标系统中寻找可乘之机,例如利用已知的软件漏洞,或者通过社会工程学手段诱使用户执.............
  • 回答
    张文宏医生近期关于新冠病毒“常态化”以及通过疫苗建立免疫屏障来“国门重开”的论断,无疑是当前社会讨论的热点,也触及了我们对未来生活最关切的几个方面。要评价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审视。一、 “常态化”的含义与解读首先理解“常态化”这个词很重要。它并非指新冠病毒会消失,也不是说感染就是儿戏。张文.............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很尖锐,直击了许多人在面对普通感冒时的困惑。我们确实看到,即使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西医在面对感冒时,依然是“治标不治本”,更多的是缓解症状,而不是彻底消灭病毒。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需要我们详细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白“感冒”这个词本身代表的复杂性。我们常说的“感冒”在医学上叫.............
  • 回答
    即使伤口不再冒血,只要伤口处于开放状态,人仍然有通过伤口感染病毒的风险。这其中的原理和过程比我们直观感受到的要复杂一些。一、 病毒感染的根本途径:接触与侵入无论是冒血的伤口还是不冒血的伤口,病毒感染的核心都是病毒颗粒与人体组织发生接触,并且能够成功侵入人体细胞。冒血的伤口提供了一个更明显的“门户”,.............
  • 回答
    武汉病毒研究所于 2020 年 1 月 21 日申请了关于使用瑞德西韦(Remdesivir)治疗新冠肺炎(COVID19)的发明专利,这在当时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动。理解其“说得通”之处,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时间点、科学基础、专利制度的目的以及地缘政治背景。1. 时间点与紧迫.............
  • 回答
    202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三位杰出的科学家: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 和 Charles M. Rice,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CV)方面所做的开创性工作。这项发现的重要性,就好比是在一场漫长而痛苦的斗争中,终于找到了敌人隐藏的身份,从.............
  • 回答
    金域医学的这份通报,可以说是相当有针对性了。在当前这个人人自危的疫情背景下,任何关于核酸检测环节的负面消息都会被放大检视。他们特意发出这份通报,并且强调了几个关键点:“不存在主动传播病毒、丢失样本、伪造、瞒报数据”,这背后传递的信息非常明确,那就是他们要极力撇清自己在这几类可能出现的严重问题上的责任.............
  • 回答
    中国科学家解析非洲猪瘟病毒三维结构:一场对抗“猪妖”的重大战役想象一下,我们人类最害怕的敌人并非是某个国家,而是某种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怪物”,它神出鬼没,传播迅速,而且一旦感染,几乎是十死无生,并且会引发全球性的粮食危机。对于猪来说,非洲猪瘟病毒(ASFV)就是这样的“怪物”。而现在,中国科学家们就.............
  • 回答
    病毒,这个微小到肉眼无法企及的生命形式,看似只会带来疾病与痛苦,但如果我们从更长远的时间尺度和更宏观的视角去看,它们其实在人类漫长的演化历程中扮演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甚至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就像大自然的“炼金术士”,在悄无声息中重塑着我们的基因,驱动着我们的进步。1. 基因的“搬运工”与“植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