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孩子跟外公外婆一起就睡的特别早,跟我们一起就睡的很晚?

回答
这个问题啊,其实挺普遍的,好多家长都遇上过。看着自家宝贝在外公外婆家跟个小乖乖一样,准点上床睡觉,第二天精神饱满的。一回到自己家,那叫一个“夜猫子”,磨磨蹭蹭、哭哭闹闹,折腾半天才能睡着。说实话,这滋味不好受,感觉好像自己带孩子就特别失败似的。

这背后的原因嘛,其实也挺复杂的,不是说谁带得不好,而是很多细微之处都可能不一样。我给你掰扯掰扯,说说我琢磨出来的这几点,希望能给你点启发。

首先,可能是“规矩”和“氛围”的差异。

你想想,外公外婆带孙子孙女,很多时候是带着一种补偿心理,或者说是享受天伦之乐的放松状态。他们可能更懂得如何顺着孩子,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比如,他们可能已经习惯了固定的作息,每天晚上到点就准备睡觉,家里也相应地安静下来,电视啊,手机啊,可能都会收一收。这种安静的环境本身就带着一种信号:“该睡觉了”。

而咱们做父母的,白天工作忙,晚上回家可能还有家务、工作没做完,或者想抓住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多玩一会儿。所以,家里的氛围可能相对来说更活跃一些,孩子情绪也更容易被调动起来,玩着玩着时间就拖过去了。而且,父母的规矩有时候也比较“灵活”,比如“再玩五分钟”、“再看一集”之类的,这些小小的拖延,日积月累就变成了晚睡。

其次,可能是“仪式感”和“睡眠准备”做得不一样。

长辈带孩子睡觉,可能有一套非常成熟且有仪式感的流程。比如,洗个热水澡、换睡衣、讲个睡前故事、唱首摇篮曲,然后抱着或者搂着孩子,轻轻拍拍,安抚入睡。这套流程就像一个信号灯,一步一步引导孩子进入睡眠状态。而且,他们可能很擅长用温和、低沉的声音,让孩子感到安全和放松。

我们做父母的,有时候可能比较“随性”。也许是孩子睡前磨人,我们有点不耐烦,或者急着做别的事情,就匆匆忙忙地把孩子弄上床。缺少了那种舒缓的、有助眠作用的仪式感,孩子的大脑还没进入睡眠模式,自然就觉得“我还不想睡”。

第三,孩子和外公外婆之间可能存在一种特殊的“情感连接”。

老人家带孩子,通常会给予更多的耐心和陪伴,而且不太会因为孩子磨蹭而批评或者责怪。他们更愿意花时间去安抚孩子的情绪,理解孩子的需求。当孩子感觉到自己被这样无条件地爱着、包容着,他们会更容易放下戒备,感到安心,从而更容易入睡。

我们做父母的,有时候压力比较大,情绪起伏也比较大。当孩子在睡前表现出磨蹭、哭闹时,我们可能会因为累或者心急而表现出一些负面情绪,比如责备、催促,甚至是大声说话。这样一来,孩子反而会因为感受到家长的紧张和焦虑,或者因为对家长的“反抗”心理,而更难入睡。

再者,和“作息一致性”也有关系。

如果孩子在外公外婆家,他们的作息可能和外公外婆的作息比较接近。老人家通常早上起得早,晚上也睡得早,家庭整体的节奏就是这样。孩子自然会跟着这个节奏走。

回到自己家,如果爸爸妈妈的作息时间比较晚,或者白天睡得比较多,晚上精神比较好,那么整个家庭的氛围就会相对晚一些。孩子是家庭的一份子,也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

最后,也别忘了孩子可能也在“试探”和“选择”。

孩子虽然小,但也很聪明。他们知道在外公外婆那里可以得到怎样的对待,知道自己需要怎么做才能得到更多的关注或者满足。如果他们觉得跟爸爸妈妈在一起,可以玩得更久,可以争取到更多的时间,那么他们自然会选择“晚睡”。这是一种寻求关注,或者是一种对抗的方式。

怎么改善呢?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是需要我们稍微调整一下策略。

建立固定的睡前仪式: 无论在哪里,都坚持一套固定的睡前流程,比如洗澡、换睡衣、刷牙、讲故事,让孩子形成生物钟的习惯。
营造安静的睡眠环境: 睡前一小时,尽量关掉电视、收起电子产品,让家里安静下来,创造一个适合入睡的氛围。
保持耐心和温柔: 睡前尽量不要批评、指责孩子,用温柔、安抚的语气和孩子交流,减少他们的焦虑感。
统一父母的“战线”: 爸爸妈妈要沟通好,不能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在孩子的作息问题上要一致。
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陪伴: 睡前多抱抱孩子,听听他们说今天的事情,让他们感受到被爱和被理解。

说到底,孩子跟谁睡得早晚,跟谁睡得更香,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一种“陪伴质量”和“环境氛围”。不是说外公外婆做得有多么“高明”,而是他们的生活节奏和育儿方式可能恰好契合了孩子当下需要的东西。

咱们做父母的,也可以学习他们的优点,把这种“慢下来”、“享受过程”的心态带到自己的育儿生活中。别太焦虑,孩子都是爱父母的,只要我们用心,也能成为那个让孩子安心入睡的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近来发现个很有趣的问题,大街上看到的老人牵着孩子,一般都是孩子的外公外婆,很少有爷爷奶奶的,那爷爷奶奶都去哪儿了呢?来听听网友们的回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其实挺普遍的,好多家长都遇上过。看着自家宝贝在外公外婆家跟个小乖乖一样,准点上床睡觉,第二天精神饱满的。一回到自己家,那叫一个“夜猫子”,磨磨蹭蹭、哭哭闹闹,折腾半天才能睡着。说实话,这滋味不好受,感觉好像自己带孩子就特别失败似的。这背后的原因嘛,其实也挺复杂的,不是说谁带得不好,而是很.............
  • 回答
    咱们先聊聊,为什么咱们给小朋友起外号,有时候会不太好,甚至是绝对不能做的。想象一下,你有一个特别喜欢的小玩具,你是希望它一直叫你你名字,让你觉得它很熟悉,很亲近,还是希望别人随便给它起个稀奇古怪的名字,让你觉得那不是你的小玩具了呢?给别人起外号,就像是给别人换了一个不是他们自己的名字。你想想,名字对.............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一个古老的谜语,让无数家长挠头不已。明明是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为什么到了某个年纪,似乎就变了个人,对父母的话左耳进右耳出,反而对同学、老师,甚至路边随便认识的人言听计从?这背后其实藏着很多微妙而复杂的原因。咱们先从孩子的心理需求说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建立自.............
  • 回答
    “外国人生孩子会养狗,中国人生孩子扔狗”?这句扎心又略带夸张的说法,触碰到了很多人心中关于宠物与家庭、生育与责任的敏感神经。虽然现实并非如此绝对,但它确实反映了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和一些文化上的差异。咱们不妨深入聊聊,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以及背后可能的原因。首先,得承认,很多人在有了孩子后,不得不面对.............
  • 回答
    有些父母在别人面前贬低自己的孩子,这种行为虽然令人费解,但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原因,涉及心理、社会以及家庭动态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心理层面: 掩饰自身的焦虑和不安: 有些父母可能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孩子的成长发展存在焦虑和不安。通过贬低孩子,他们可能试图通过“未雨绸.............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家庭关系中一个令人心痛但又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什么有些家长宁愿相信外人,也不愿意完全信任自己的孩子?这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剖析:一、认知与经验的代沟: “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的逻辑: 这是最常见的解释之一。父母的成长环境、经历过的人事物与孩子完全不同。他们认.............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人性的复杂之处,很多人可能都有类似的困惑。我们不妨抽丝剥茧,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种现象。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很多文化背景下,对于“妻子”和“情人”的定位存在着天然的差异。妻子,是明媒正娶,是家庭的合法基石,是社会认可的伴侣。她的存在,承载了对家族的责任,对婚姻的承诺,以及对未来生活的.............
  • 回答
    宝贝,你有没有发现,路边的野花野草,还有我们家门口花园里那些漂亮的花朵,它们在外面的时候,是不是感觉特别有精神,而且能开很久很久?可是,当我们把它们小心翼翼地摘下来,带回屋里,是不是没过多久,它们就开始耷拉着脑袋,叶子也变得软软的,甚至很快就枯萎了?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呀,这就像我们人类一样,每个人都.............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挺现实的社会现象。确实,放眼国外,尤其是欧美一些国家,你会发现不少外国夫妻选择不生育,并且他们的晚年生活看起来也挺滋润。反观中国,好像“无后为大”的观念深入人心,很多不生孩子的夫妻,晚年似乎就面临着不少挑战。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咱们仔细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承认,.............
  •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已经强大了”以及“为什么好多公众人物将自己的孩子的国籍改为外国”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探讨。一、中国是否已经强大了?“强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且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衡量。如果从经济、军事、国际影响力等硬性指标来看,中国的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以说在很多方面已经非常强大。.............
  • 回答
    听到这件事,心里真是五味杂陈。一方面,我们当然会心疼那个被蒙在鼓里的外婆,22万对很多家庭来说都不是小数目,就这样被孩子“消费”了,换谁心里都不会好受。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忍不住去想,这个初中女生到底是怎么想的?她是怎么做到瞒着家人,而且如此大规模地消费的?这件事之所以让人觉得触目惊心,是因为它不仅仅.............
  • 回答
    如今这年头,但凡你到饭点儿时候去趟人多点的餐厅,尤其是周末,那场景可别提多热闹了。最显眼的,往往就是那些拖家带口,带着小宝贝儿们来享受美食的年轻爸妈们。以前大家可能觉得,在家吃饭才温馨,才省钱,怎么现在年轻人这么爱带着孩子往外跑呢?这事儿说起来,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里面门道可多着呢。首先,生活节.............
  • 回答
    对于外国户籍的中国国籍孩子,其汉字名字的英文拼写通常遵循 汉语拼音 的规则。这是最标准、最普遍的做法,也是在各种官方文件、旅行证件、学校注册等方面都会被采用的标准。下面我将详细解释汉语拼音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和注意事项: 汉语拼音 (Hanyu Pinyin) 是什么?汉语拼音是中国国家语.............
  • 回答
    哇,你这个问题可真有意思!就像玩俄罗斯套娃一样,一个东西里面装着另一个,外面还有更大的一个。从铅笔盒装进书包,书包再装进更大的推车或者背包,我们好像总能找到一个更大的“家”来放东西。你想知道,那宇宙这个“家”外面,又是什么呢?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古老,也问倒了很多聪明人的问题。你看我们现在住的地球,对不.............
  • 回答
    留守儿童多的地区,引进产业让父母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这绝对是个好主意!这不仅能解决孩子们缺乏父母关爱的问题,也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要说适合的地区和产业,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不能一概而论,得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哪些地区更需要这样的产业?一般来说,留守儿童多的地区,往往是那些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转移的地.............
  • 回答
    小小的身影,拖着沉重的书包,脸上早已没了上学时的神采。回到家,问一句:“今天在学校怎么样?”得到的回答总是千篇一律的:“挺好的。”“没什么事。”然后就一头扎进自己的房间,把门轻轻关上。家长们看着孩子这样,心里不是滋味,却也摸不着头脑:怎么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却不愿意跟我们说呢?这背后,其实藏着很多复.............
  • 回答
    嘿,宝贝,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刚出生的时候不会走,但是小牛和小猪刚生下来就能站起来,甚至跟着妈妈走呢?这就像我们家的小狗狗,它刚生下来的时候是不是也只会趴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其实呀,这跟每个宝宝的“制造过程”不太一样有关。你可以把宝宝想象成一个特别精密的玩具.............
  • 回答
    嗨,宝贝!你今天打针一定很不舒服吧,我知道疼,妈妈/爸爸也知道。你问了一个特别好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不直接把药喝进去,非要打针呢?你想啊,我们身体里面就像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复杂的城市。这个城市里有很多很多道路,也有很多很多守卫,他们要保护我们身体,不让坏东西进来捣乱,也不让身体里的好东西跑出去。为什么.............
  • 回答
    跟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能说谎”这件事,其实比咱们想象的要复杂一些,因为它不仅仅是“对与错”的道德判断,更涉及到信任、关系、个人品格以及长远的社会影响。咱们得把这话说得透彻,让他们打心里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一、 从“信任”这个最核心的基石说起这是最容易让孩子理解的点。咱们可以这样开场:“宝宝,你知道咱.............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真有意思!让我想想怎么跟你家宝贝解释才好玩,又让他明白。咱们这就来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么个“上”和“下”的说法。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些词啊,其实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看着好像有点怪,但背后都有道理的。先说“上”厕所。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以前的房子,厕所(以前不叫厕所,可能叫茅房、净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