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理解米芾的“八面出锋”?

回答
关于米芾的“八面出锋”,这可不是一个简单死板的技巧,而是他独步书坛、自成一格的浑厚笔法的核心所在。要理解它,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掰扯。

一、 字面意思的探究:笔尖的全方位运用

“八面”顾名思义,就是笔尖的八个方向,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笔尖接触纸面的多种可能。中国书法的笔尖,其实不是一个绝对尖锐的点,而是一个由狼毫、羊毫等动物毛组成的集合体。这些毛根据不同的提按、转折,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提笔与按笔: 这是最基础的。提笔时,笔尖轻巧,线条细瘦;按笔时,笔毫铺展,线条自然粗壮。
侧锋与中锋: 传统理论常讲“中锋用笔”,但米芾打破了这一僵局。他并不拘泥于笔尖始终朝向运动方向的“中锋”,而是灵活运用“侧锋”。侧锋用笔,笔毫会“侧”过来,字面看似肥厚,实则内含力量,富有变化。
转折的艺术: 过去写方折,多是“方折”,即笔尖在转折处提起来再落下。米芾的“八面出锋”则是在转折时,不一定完全提笔,而是通过笔锋的微妙转动,让笔毫在纸面上“扫”过去,自然形成转折,线条的连接处浑然一体,流畅有力。这就好比一个熟练的驾驶员,在弯道时,方向盘的转动和油门的配合,是连贯而富有节奏的,而不是生硬地“刹车再打方向”。

所以,“八面出锋”就是要让笔尖的各个侧面,以及由提按、转侧带来的笔毫变化,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它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建立在对笔的性能和纸的触感有着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的。

二、 精神内核:胆大心细,变化无穷

“八面出锋”不仅仅是手上的技法,更是一种书写态度。

“胆大”: 米芾性格张扬,写起字来也格外自信。他敢于突破前人规矩,大胆尝试。很多时候,“八面出锋”带来的线条粗细、墨色浓淡的变化,正是这种“胆大”的体现。他不怕用浓墨,不怕用渴笔,也不怕让笔毫在纸面上“扭动”。
“心细”: 这种“胆大”并非鲁莽。每一个“出锋”的点画,每一次笔毫的转动,都是经过他心中对字形、对美感的精准把握。他知道在哪个位置需要什么样的笔触,才能达到他想要的效果。这是一种“胸有成竹”的艺术创作。
“变化无穷”: “八面出锋”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变化。同一撇,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语境下,米芾都能赋予它独特的生命力。有时是遒劲挺拔,有时是婉转流畅,有时又是含蓄内敛。这种变化,让他的字形充满活力,不像印刷体那样千篇一律。

三、 视觉呈现:雄强奔放,内含筋骨

当我们看到米芾的字,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

雄强: 他的字往往给人一种力量感,笔画饱满,不枯瘦。即使是细瘦的线条,也内含精神,不会显得软弱。
奔放: 他的书写节奏感很强,字形舒展,大小错落有致,有一种“欹侧”的美感,却又不会失控。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仿佛有内在的联系,一股气贯穿其中。
内含筋骨: 很多时候,米芾的字看起来“肥厚”,但你仔细看,会发现它并非一味地“胖”。笔画的起承转合处,总有一股力量在支撑,线条的收束也干净利落。这就是“筋骨”所在。很多“侧锋”用笔,虽然显得宽厚,但笔毫的铺展并非完全摊开,而是有控制的,所以能感受到其中的韧劲。

四、 如何真正“理解”?

要真正理解“八面出锋”,光靠文字描述是远远不够的。

多看原作: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去博物馆,去看米芾的书法原作,比如《蜀素帖》、《苕溪诗帖》等等。亲眼看看那些线条,感受它们是如何在纸上“活”起来的。你会发现,文字上说的“出锋”,其实是一种动态的、有生命力的状态。
尝试临摹: 找一本好的米芾字帖,开始临摹。在这个过程中,你会亲手去体验笔的提按、转折,你会体会到什么样的用力,能让笔毫“出锋”。刚开始可能摸不着门道,但坚持下去,你会慢慢体会到那种“手随心转,心随笔运”的境界。
结合理论与实践: 理解了理论,更要回到实践中去检验。看到米芾的字,想一想他是怎么做到的;自己写字时,也尝试着去运用这些想法。

总而言之,米芾的“八面出锋”不是一个孤立的技巧,而是他长期在实践中,对用笔、对线条、对汉字结构、对书法美感的深刻理解和独特创造的集中体现。它是一种“活”的笔法,一种充满生命力和变化的书写哲学。当你看到他的字,感受到那种雄强、奔放而又内含筋骨的独特魅力时,你也就离理解“八面出锋”不远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其实我对理论不太在行,谈谈自己实践中的体会吧。

八面出锋,主要是就笔法谈的,至于具体内涵,历来说法颇多,古人的书论多是感性而概括的,一般不描述具体的技巧,这也是令后人很头疼的。

以我个人的理解,八面泛指多,直指的是笔尖的全部锥面,但我认为又不仅仅如此,背后更包含了方向,角度,速度和力度等因素。出锋就是动笔写字的一种形象的概括性说法,而且就米字而言,书写迅疾,痛快淋漓,用“出锋”一词极妥,加上是“八面”出锋,更有一种奇纵变幻之感,和米字的风格特别符合。

狭义来说,八面出锋应当指的用绞转的笔法利用上笔尖的全部锥面来书写。

推广来讲,这个“八面出锋”字面上应当是指用笔的时候,要灵活多变,根据具体的情况,让笔锋的锥面以各种各样的姿态角度与纸面接触运动,从而使线条变化丰富,多姿多彩,把毛笔的性能开发到极致,其实没那么复杂。

最核心的其实就是这个具体情况,到底以哪个角度,以怎样的速度,以什么粗细等等要素,去入纸,行笔,转折,绞转,收笔……这个就极具实践性了。

说白了理解“八面出锋”四个字的含义并不是最重要的,这本来就是一种概括,一种总的书法观点的宣誓。如果只去着眼这四个字的解读而忽略了对具体用笔技法的理解和练习,其实就是搞玄学。

米芾曾直接表达了对某些书家的厌恶,曾说说:“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聊徒成下品,张颠俗子变乱古法,惊诸凡夫,自有识者。怀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时代压之,不能高古。”批评了怀素张旭,又:“ 柳公权师欧 (阳询),不及远甚,而为丑怪恶札之祖。”把柳公权批的体无完肤。

那么看看在米芾眼中怀素张旭的“下品”




怀素自叙帖和张旭的古诗四帖,二人的代表作,可以看出,线条本身,起收,肥瘦的丰富性其实不算很高,主要是线条本身的组织结构值得玩味,特别是自叙帖,很多地方近于铁线缠绕,是曲线的平动,少提按,几无绞转,这自然在笔法上没有符合米芾“八面出锋”的价值追求。

等会还要续……

user avatar

目录:

1、“八面出锋”不是米芾说的,是杨守敬说的

2、米芾只说过“八面”

3、人们对于“八面出锋”的解释


1、“八面出锋”不是米芾说的,是杨守敬说的

我百度和知网都查了一下,没有找到“八面出锋”这个词的出处。

  • 1997年,张绍富在其《传统与反传统的典范——米芾书法艺术管窥》中提到了“八面出锋”一词。
其书用笔灵动多姿,于爽利中见力量, 起笔、提顿随意而造,尤以中侧锋的配合转化极见精妙, 故他曾得意地说“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后来更有人赞誉他“八面出锋”。

由此可以知道,“八面出锋”并非米芾本人所说,而是后人所说。

那“八面出锋”是谁说的?

是清代书法家杨守敬在其《杨守敬与严古一六谈》中说的:

……八面出锋,始谓中锋,惟中故能八面出锋,若非中则仅一二面矣……

可见八面出锋是在描述他所说的“中锋”。


2、米芾只说过“八面”

  • 米芾《海岳名言》中只提到了“八面”:
字之八面,唯尚真楷见之,大小各自有分。智永有八面,已少锺法。丁道护、欧、虞笔始匀,古法亡矣。柳公权师欧,不及远甚,而为丑怪恶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书。

从文中可知“八面”应为“大小各自有分”,而且与“匀”意思相反,即八面意思应是不均匀、有变化

  • 2007年,梁德水在《米芾<海岳名言>解读上》中翻译上面那段话时,将八面解释成了“八面出锋”:
字有八面用锋,只有真楷能见到,字的大小各有区别。智永八面用锋,已少钟繇笔法。丁道护、欧阳询、虞世南等人书写开始均匀,古法消亡。柳公权师法欧阳询,相去甚远,而成为丑怪恶札的师祖。自柳公权开始才有庸俗的书法。
  • 宋代《宣和书谱》对米芾的记载中提到了“四面”:
书学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镏,隶法师宜官。晚年出入规矩,自谓‘善书者只一笔,我独有四面’。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

从中可知,“一笔”和“四面”是反义词。

  • 米芾《海岳名言》中提到了“一笔”:
欧、 虞、 褚、 柳、 颜, 皆一笔书也。 安排费工, 岂能垂世。

这里的“安排费工”和“一笔”的关系可能有两种。

一种是并列关系,一种是阐释关系,及“一笔”=“安排费工”。

假设是第二种的话,那么推测“四面”的意思是“不费功夫安排字”,或者说自由自在的来写字

可以看出,这与之前得出的意思“不均匀、有变化”类似。


3、人们对于“八面出锋”的解释

  • 1986年,肖燕翼《论米芾的书法及其艺术观》中解释将“八面”解释为:依笔势使转而用毛笔的不同锋面触纸, 以达到丰富多变的艺术效用。
如在《海岳名言》中有记:“字之八面,唯尚真楷见之,大小各自有分。智永有八面,已少锺法。丁道护、欧、虞笔始匀,古法亡矣。柳公权师欧,不及远甚,而为丑怪恶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书”;又“欧、 虞、 褚、 柳、 颜, 皆一笔书也。 安排费工, 岂能垂世。”关于“字之八面”, 有人以为指的是字体结构的变化, 但米芾分明是以“八面”相对“一笔书”而言。《海岳名言》中又一则记“写大字……要须如小字,锋势备全,都无刻意做作乃佳。自古及今, 余不敏, 实得之”。可证“八面”是指“锋势备全”, 即依笔势使转而用毛笔的不同锋面触纸, 以达到丰富多变的艺术效用。

我认为,作者将“八面”理解为“锋势备全”完全没有根据,而且作者对“锋势备全”的解释也是仅凭想象的。

  • 2013年,杨豪良、姚庆良在《略说米芾的“八面出锋”》一文中说:
米芾所说的“八面出锋”强调的是他自已能用笔锋在任意方向上进行使、转、提、按, 擒
纵随心,收放自如,充分发挥毛笔锋颖性能。
米芾所谓的“八面出锋”和他自夸的“我独有四面”是一个意思, 都是针对别人“一笔书”或“一面”而言的,米芾要强调的是其他人书写时的腕部动作比较单一而他却是灵活多变的, 所以能够形成多个出锋面。所谓的“八面”或“四面”都是一种虚指, 表示有多种变化、多面之意。

可见,作者将“八面出锋”误认为是米芾所说的了。作者认为米芾提出“八面出锋”要强调“其他人书写时的腕部动作比较单一而他却是灵活多变的, 所以能够形成多个出锋面。”

我觉得这个理解也是作者的想象,米芾可没说过什么腕部动作和八面之间的联系。

  • 2017年,周兴禄在其《论米芾书法的笔法》中分析了“八面出锋”的含义:
『出锋』属于笔法范畴,指笔画中笔尖外露,呈锋棱状。『八面』,米芾又称『四面』,既可指笔画的周围,也可指字形结构的四周。故『八面出锋』字面意思是指笔画、字形周围皆可锋棱外露。

待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米芾的“八面出锋”,这可不是一个简单死板的技巧,而是他独步书坛、自成一格的浑厚笔法的核心所在。要理解它,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掰扯。一、 字面意思的探究:笔尖的全方位运用“八面”顾名思义,就是笔尖的八个方向,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笔尖接触纸面的多种可能。中国书法的笔尖,其实不是一个绝对尖锐的点,而是一个.............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米津玄师的《Lemon》这首歌,从歌词的意境到背后的语法结构,尽量让它读起来像是一位真心喜爱这首歌、并愿意与你分享其感悟的人写下的。《Lemon》:一场告别,一次回响第一次听到《Lemon》,那股淡淡的忧伤,伴随着米津玄师独特而又温柔的嗓音,像是一股清流,又像是一阵微风,悄无.............
  • 回答
    “米国离开140万军队和200万警察什么也不是”这句话,看似简单直白,实则蕴含着对一个国家核心力量和运行机制的深刻解读。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 军队:国家主权与外部压力的守护者首先,我们来看“140万军队”。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而是指美国庞大而精锐的常备军事力量。这支军队.............
  • 回答
    这句话“文官的衣服上绣的是禽,武官的衣服上绣的是兽。披上了这身皮,我们哪一个不是衣冠禽兽”融合了历史、文化、隐喻和讽刺,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解析: 一、历史背景与服饰象征1. 古代官服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官服的纹饰(如禽鸟、兽类)是等级制度和身份象征的重要标志。 文官:常以“禽”为纹.............
  • 回答
    “自称迪士尼在逃公主”的现象在网络上出现后,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一说法通常指一些女性在社交媒体、论坛或网络社区中自称是“迪士尼公主”,并可能涉及身份扮演、文化认同、心理需求等多重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可能内涵和背景: 一、文化符号的再诠释:迪士尼公主的象征意义1. 迪士尼公主的原始形象.............
  • 回答
    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是两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它们在政治哲学、经济学和社会政策等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这两个概念的详细解析: 一、自由主义的定义与核心特征自由主义(Liberalism)是一种以个人自由、法治、民主和理性为价值基础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系,其核心在于保障个体权利和限制国家权力。自由主义的.............
  • 回答
    无政府主义(Anarchism)是一种深刻批判国家权力、追求个体自由与社会平等的政治哲学和实践运动。它并非主张“混乱”或“无序”,而是反对一切形式的强制性权威,尤其是国家对个人生活的控制。以下从多个维度深入解析这一复杂的思想体系: 一、核心定义与本质特征1. 对国家的彻底否定 无政府主义者认.............
  • 回答
    “爱国家不等于爱朝廷”这句话在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时非常重要。它揭示了国家与政权(即朝廷)之间的区别,以及臣民对这两者的情感和责任的不同层面。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先拆解其中的概念: 国家(Guó Jiā): 在古代,我们通常将其理解为国家的疆土、人民、文化、民族认同和长期的历史延续。它是根植.............
  • 回答
    理解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中提到的“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一论断,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因为这是一个相对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议题。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含义:一、 背景:中等收入陷阱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定义: 中等收入.............
  • 回答
    郭主席对房地产的表述“不希望房地产剧烈波动”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这背后反映了他对中国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的深切关切。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波动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不剧烈波动”的具体含义等角度进行分析。一、 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特殊地位:首先,理解为什么房地产会引起如.............
  • 回答
    如何理解科幻小说《时间的二分法》? 详细解读科幻小说《时间的二分法》(英文原名:The Time Machine),由英国著名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G. Wells)于1895年创作,是科幻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令人着迷的未来世界,更通过其深刻的社会寓言和哲学思考,.............
  • 回答
    尹建莉老师关于“延迟满足是鬼话,孩子要及时满足”的观点,确实在教育界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她的观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她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论断,以及她所强调的“及时满足”的真正含义。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延迟满足”这个概念及其传统理解。传统理解的“延迟满足”:延迟满足(Delayed Gratific.............
  • 回答
    理解外交部发言人陆慷的说法,即“《中英联合声明》作为一个历史文件,不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解读:1. 历史文件的定义与性质: 历史文件是过去的产物: 陆慷的表述首先强调了《中英联合声明》的“历史文件”属性。这意味着它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基于当时国际政治格局和两国关系背景下签署的.............
  • 回答
    杨振宁先生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他关于中美教育的评论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理解他的话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包括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以及他观察到的中美教育体系的差异。一、 杨振宁先生评论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首先,要理解杨振宁先生的话,必须考虑到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个人.............
  • 回答
    “中国是发达国家的粉碎机”这个说法,虽然带有一定的情绪化和夸张色彩,但其核心要表达的是:中国凭借其独特的经济模式、庞大的市场规模、强大的制造能力和不断进步的科技创新,对传统发达国家在经济和产业领域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并在一定程度上“粉碎”了它们原有的竞争优势和发展路径。为了详细理解这一说法,我们可.............
  • 回答
    “爱国主义是流氓的最后一块遮羞布”这句话,最早出自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一位杰出的18世纪英国作家和评论家。这句话的含义深刻且复杂,通常被用来讽刺和批评那些打着爱国旗号,但实际上在追求个人利益、制造分裂或煽动仇恨的人。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1. 字.............
  • 回答
    “Control is Dead”这句话的含义非常丰富且具有多层次的解读,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字面陈述,而是对当前社会、技术、政治、经济等领域中一种普遍的失控感、权力分散化、个体自主性增强以及传统权威式微的深刻反映。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剖析:一、 字面含义与引申含义: 字面含义: 最.............
  • 回答
    “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这句话,乍一听可能有些功利甚至冷酷,但深入剖析,它揭示了一种关于成长、认知和处世态度的深刻变化。这句话并不是说成年人完全泯灭了道德感,而是强调在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判断的侧重点会发生微妙而重要的转移。我们来详细地理解这句话的各个层面:一、 “小孩子才分对错”:儿童的认.............
  • 回答
    这句话以一种诗意且深刻的方式,阐述了科学与宗教(在此特指佛学)在追求真理和理解宇宙本质上可能存在的殊途同归。要理解它,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表象的理解:科学探索的艰难与佛学智慧的超前 科学探索的“爬山”隐喻: 科学研究是一个漫长、艰辛、充满挑战的过程。科学家们如同登山者,需要克服无数.............
  • 回答
    “Don't judge”(别评判)这句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行为准则,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哲学。要理解它,需要从多个层面去深入剖析。核心含义:停止对他人进行预设的、带有偏见的、负面判断。“评判”(judge)这个词在中文里可以有几种理解: 审判(legal cont.............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