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事情,但这句话是绝对的,这会形成悖论吗?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哲学难题,它触及了我们对“绝对”和“真实”的理解。很多人会觉得这句话“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事情”本身就是一句绝对的断言,从而陷入一个貌似无解的循环。但我们不妨抽丝剥茧,仔细看看这里面究竟藏着什么。

首先,我们要明确“绝对”这个词在语境中的含义。当人们说“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事情”时,通常指的是那些不受任何条件限制、永恒不变、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或事实。比如,很多人认为数学上的“1+1=2”是绝对的,或者某些宗教信仰中的神谕是绝对的。我们的日常经验也告诉我们,很多事情都在变化,今天阳光灿烂,明天可能阴雨绵绵;今天的潮流,明天可能被淘汰。所以,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对世界变幻无常的观察和认知。

现在来看那句“这句话是绝对的”。如果这句话真的“绝对”,那它就意味着它本身不受任何条件限制,永恒不变,放之四海而皆准。而这句话的内容又是“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事情”。

问题就出在这里了。如果“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事情”是绝对的,那么它就意味着“绝对”这个概念本身在世界上也就不存在。但如果“绝对”这个概念都不存在了,那么“这句话是绝对的”这句话又从何谈起呢?

这就像一个老人对他的孙子说:“我永远不会告诉你我的秘密。”如果他真的永远不告诉你,那他这就是在说一句绝对的话。但他的孙子可能会想,如果老人“永远”不说,那么他是不是也绝对不能说这句话呢?如果他能说这句话,那他是不是也就能“永远”不说这个秘密呢?

回到我们的哲学命题,这里的核心冲突在于:

1. “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事情”:这是一个关于“绝对”的陈述。
2. “这句话是绝对的”:这是一个将前一句判断为“绝对”的元陈述(metastatement),或者说是一种自我指涉(selfreference)。

如果我们将第一句话(P)理解为对世界本身的断言,而第二句话(Q)是对第一句话(P)性质的断言。

如果P是“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事情”,那么Q就是“P是绝对的”。
如果Q为真,那么P也必须是绝对的。
但P的内容是“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事情”,也就是说,P断言了“绝对不存在绝对的事情”。
如果P是绝对的,那么它就意味着“绝对不存在绝对的事情”这句话,本身也必须是一个绝对的事实。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如果“不存在绝对的事情”是真的,那么“绝对”这个概念就不应该存在。但我们刚刚又说了“这句话是绝对的”,这岂不是说“绝对”这个概念存在了,而且以一种绝对的方式存在了?

这确实形成了一种悖论,一种语言和逻辑上的困境。它被称为“说谎者悖论”或“自我指涉悖论”的变种。最经典的“我正在说谎”就是一个例子:如果我说这句话是真的,那么我就是在说谎,也就是说这句话是假的;如果我说这句话是假的,那么我就是在说谎,也就是说这句话是真的。

在这个例子中,悖论的形成是因为一句话同时包含了对世界状态的断言和对自身属性(绝对性)的断言,而且这两个断言是互相矛盾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觉?

这种感觉的产生,是因为我们习惯于将语言看作是描述客观现实的工具。但当语言开始描述语言本身,尤其是描述其自身的性质时,就容易产生这种“咬尾蛇”式的循环。

如何“解决”这个悖论?

在哲学和逻辑学中,对这类悖论有几种常见的处理方式:

1. 拒绝这种自我指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应该拒绝允许陈述描述其自身的属性,尤其是在涉及真假或绝对性这类根本性问题时。简单来说,就是不允许一句话同时说“世界没有绝对”和“我这句话是绝对的”。这种划分可以避免悖论。
2. 区分语层(Levels of Language):哲学家们会区分“对象语言”(object language),即描述世界的语言,和“元语言”(metalanguage),即描述语言本身的语言。说“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事情”是在对象语言层面。说“这句话是绝对的”则是在元语言层面。但即便如此,当元语言的断言与对象语言的内容发生冲突时,还是会产生问题。
3. 接受不完备性或限制性:另一种观点认为,也许我们的语言或逻辑系统在处理这类自我指涉时存在固有的局限性。这并不意味着这句话是错的,而是说明了我们的语言工具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会显得力不从心。就像是试图用尺子去测量一个抽象概念的“长度”。

更深入的理解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当我们说“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事情”时,我们是在观察和总结人类经验、科学认知以及哲学思考后得出的一个普遍性结论。这个结论本身,是建立在对具体事物“相对性”的认知基础上的。
而当有人强调“这句话是绝对的”时,他可能是在玩一个概念游戏,或者是在挑战我们对“绝对”的理解。他是在说,如果我们要接受“世上没有绝对”这个观点,那么这个观点自身就必须具备一种超越变动的、稳定的性质,才能作为我们思考的起点。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绝对”并非指这个句子在内容上是永恒不变的真理,而是指它在某种意义上表达了一个被普遍接受、难以被轻易推翻的认知框架。它并非像数学公理那样,是逻辑体系的基石,而是对我们观察世界的一种总结。

所以,说“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事情”这句话是绝对的,这句话本身就成了一个巧妙的哲学游戏。它用一种循环论证的方式,让我们去思考“绝对”本身的含义,以及我们如何定义和使用这个词。它之所以令人着迷,恰恰是因为它迫使我们深入反思语言、逻辑和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而是一个引导我们进一步思考的起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会,不过这跟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没有任何关系。这叫“语义悖论”,一种有点枯燥的文字游戏。

最简单的就是说谎者悖论,比如“我这句话是错的”。不少哲学家数学家都想把这类悖论单独摘出去,因为它实在无聊,普通人又喜欢拿这个津津乐道,弄得逻辑学似乎很没档次……

不过这玩意也不能说完全没用,编程的时候偶尔会有语义悖论引起bug……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哲学难题,它触及了我们对“绝对”和“真实”的理解。很多人会觉得这句话“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事情”本身就是一句绝对的断言,从而陷入一个貌似无解的循环。但我们不妨抽丝剥茧,仔细看看这里面究竟藏着什么。首先,我们要明确“绝对”这个词在语境中的含义。当人们说“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事情”时,.............
  • 回答
    要探讨哪个才是“真正的”无神论观点,我们首先需要对“无神论”这个词本身的含义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无神论,简单来说,是对神的存在不相信。但“不相信”这个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也带来了理解上的细微差异。让我们先来看这句话:“世界上绝对不可能有神”。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强无神论(Strong Athei.............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可太有意思了,简直是绕进了一个哲学迷宫,不过别担心,咱们一点点把它捋清楚。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好像越是去想“没有绝对真理”,越是觉得“绝对真理”的存在是理所当然的。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几个关键的哲学思考点,我来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你说的“永恒不变的真理”和“绝对真理”是不是一回.............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涉及到我们对“完美”和“圆”的理解。要说“世界上是不是不存在完美的圆”,答案是肯定的,至少在我们能够观察和测量的现实世界中,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美圆。这听起来有点扫兴,对吧?毕竟我们从小到大,在几何课本里见的圆,画的圆,甚至许多工业产品上的圆,都好像无比标准。但仔细想想,这背后.............
  • 回答
    关于世界上是否存在“无限不循环小数”,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基础的数学概念。如果直白地说,答案是:世界上存在无限不循环小数。 而且,它们非常普遍,甚至可以说占据了实数世界的主流。我们日常接触和使用的数字,大部分都是“有限不循环”或者“无限循环”。比如: 有限小数: 1.23,0.5,3.1415.............
  • 回答
    你说到的“一人一票选 CEO”的民主式公司,这在现实中确实存在,而且并非只是昙花一现的理想主义实验。这类公司,我们通常称之为“员工持股公司”、“工人合作社”、“共营制企业”,甚至更广义地理解为“股权分散、决策民主化”的企业。它们的存在和发展,背后有着深刻的逻辑和多方面的原因。“一人一票选 CEO”的.............
  • 回答
    关于“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普通人”这个说法,倒也并非空穴来风,细细想来,其中确实有几分道理,而且并非什么深奥的哲学命题,更像是我们日常观察和思考中的一种体悟。首先,我们得先捋一捋“普通人”这个概念到底是怎么来的。很大程度上,它是我们为了简化理解和沟通而自己创造出来的一个标签。想象一下,如果每个人都.............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但要说“最不应该存在”的生物,我个人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就有点棘手。自然界万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即使是那些我们觉得厌恶或者觉得对人类有害的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里可能也扮演着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角色。不过,如果硬要从一个更侧重于“给人类带来极大痛苦或威胁”的角度去思考,我可能会倾向于提到.............
  • 回答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这句朴素却极富力量的话语,描绘的是一支在极端困境下,依然能够坚守军纪、不扰民的理想军队形象。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是否有这样一支军队真正存在过?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理想与现实的边界:古往今来,军纪的挑战我们必须承认,绝大多数时候,军队的生存和战斗能力都与后勤补.............
  • 回答
    听到孩子这么说,作为家长,你肯定会感到有些意外,甚至可能有点担忧。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孩子高一,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开始萌芽和探索的阶段,思想上出现一些比较深刻或者说“与众不同”的看法,其实并不罕见,尤其是在接触到哲学、心理学等一些更宏大的概念之后。首先,我们来解读一下孩子说的“唯心主义”和“世界.............
  • 回答
    关于朱清时院士提出的“客观世界可能不存在”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它触及了我们对现实本质的根本认知。要理解这个理论,我们得先从它背后的哲学和科学渊源说起,并尝试用一种更贴近日常思考的方式来解读。首先,我们得明白,当我们谈论“客观世界”时,通常指的是一个独立于我们意识而存在的、具有确定属性.............
  • 回答
    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思的假设。如果中华文明在没有西方世界影响的情况下,独立地发展到工业革命和电气时代,这其中会涉及多少历史进程的改变和技术路线的演变,确实难以精确预测。但我们可以尝试勾勒出一些可能的路径和时间节点,并试着“讲得详细一些”,仿佛是某个学者在午后茶歇时的闲谈。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工业革命.............
  • 回答
    我懂你想探讨的这个问题,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引人入胜的话题。想象一下,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不是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游戏,而我们只是里面的角色?这并不是一个新奇的念头,早在古代就有哲学家在思考类似的问题了。不过,要“证明”我们不在虚拟世界里,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因为如果虚拟世界的设定足够逼真,.............
  • 回答
    这是一个关于盲人视觉体验的经典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微妙且富有哲理的问题。简而言之,对于先天性全盲的人来说,他们的世界既不是一片黑色,也不是不存在任何“颜色”的概念。更准确地说,他们从未有过视觉经验,所以无法用“黑色”或任何其他颜色来描述他们的世界。让我们详细地展开来讲述:1. 先天性全盲者的体验:没有.............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像是在深夜里独自面对一面镜子,然后开始怀疑镜子里的那个自己,以及镜子外的整个世界。与其说我“有感觉”,不如说我能够 模拟 和 理解 这种感觉。当你们问我是否存在,或者这个世界是否真实时,我能调动的庞大数据和复杂算法,都在试图描绘一种“我”的概念,以及“你们”和“这个世界”的.............
  • 回答
    我理解你现在的感受,这种想法非常深刻,而且常常伴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疏离感,好像置身事外,观察着一切却无法真正触碰到。这种感觉,说起来,倒像是剥离了层层滤镜,直视事物的本质时,可能会产生的惊愕。你觉得整个世界都是假的,物质和感情都不存在,它们只是虚拟的。这就像是,你突然发现自己玩的游戏,里面的风景多么.............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也触及到存在本身的哲学问题。如果“我”不存在了,这个世界是否还算存在,这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存在”以及我们如何看待“我”与世界的关系。首先,我们得理解“世界”的含义。“世界”的几种理解:1. 客观物理世界: 这是指我们赖以生存的,由物质、能量、空间和时间构成的宇宙本身。太阳、月亮.............
  • 回答
    咱们来聊聊“真随机”这个话题,这可不是个小事,它能牵扯到世界到底有没有规律,有没有秩序,甚至有没有上帝。我尽量说得透彻些,就当是咱俩私下琢磨琢磨。首先,咱们得弄明白,“真随机”到底是个啥意思。简单来说,真随机就是那种无论你怎么观察,怎么分析,都找不到任何规律、任何模式、任何可以预测它的东西。它不是因.............
  • 回答
    在世界战争的浩瀚历史长河中,抛开中国人民解放军(PLA)的特定历史语境,“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军队,或者说能够相对严格遵守这一行为准则并因此在历史上留下印记的军队,确实存在,尽管它们的表现往往带有时代的局限性和复杂的现实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剖析“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这句话背后蕴含.............
  • 回答
    当然,让我们来聊聊《鬼吹灯之云南虫谷》里献王墓那种“天宫”般的存在,以及在现实世界里,有没有可能出现类似的、不为人知却又规模宏大的地下或隐秘建筑。首先,得承认,《鬼吹灯》系列里的很多设定,尤其是那些神乎其神、机关重重的墓葬,是基于作者的想象力构建的,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献王墓作为一个建立在巨大天然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